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3006 篇有关 文化心理 的页面,用时 0.162秒.

第1页  共151页

在中国文学整体性中对两岸文学的再发现

20世纪海峡两岸文学关系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深刻复杂的学术课题。无论是伦理观念还是审美思维抑或艺术表现、文学形式等方面,台湾地区文学都秉持着中国文学传统而表现出较为稳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较为一致的价值意义诉求。20世纪以来,那些有关“离散”与“复归”的故事使台湾文学更像是一种“旅行中”的状态,在去返之间既继承了文学传统,也实现了文学增殖。 新著《20世纪海峡两岸文学比较研究》(方忠等著)紧紧围绕两岸文学这种带...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7/c404030-402379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7日9时57分12秒 传统与现代相杂糅的复合咏叹调

   ...长注意到村寨之间的历史矛盾,用经济搭桥的方式化解部落世仇,用扶智的方式改变人们的惰性,最终,“芒嘎人与芒那人,频频来往”“山寨交通方便,我们的生活,被车轱辘撵着走,慢不下来”。作品深入剖析了民族历史与文化心理,表现出各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价值观。 张新祥的7篇小说在多民族场域内书写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寨村落的变迁,通过有质感的细节,塑造了一系列有着成长性的人物形象,如《荒出没》中克服内心浮躁与焦虑的岩...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5/c404101-4023650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5日14时58分53秒 绘制民族革命的历史画卷 ——读《春度龙岗》

   ...间广泛流传的古话、格言、谚语、典故、山歌等,原汁原味表现出彝族的事理德行、生存经验、生活智慧、生命形态、文化习俗,给小说人物以文化根脉,不仅让读者能够迅速代入彝族的文化场域,而且很好地塑造了彝族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对于打捞彝族文化记忆意义非凡。再次,小说的语言干净漂亮,画面感、可视性强,景物描写极富诗意,库史新年等风俗铺陈颇具特色,瞎眼的木洛老汉摸地等细节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作者系四川大学教授,中...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4/c404030-4023555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4日9时31分35秒 虚构圈套中的诗学裂痕——评罗伟章《隐秘史》

   ...化道德传统之破裂与新的社会丛林法则之建立的无奈,对主体精神创伤、压抑、扭曲和分裂的叹息,对‘乡土中国’在全球现代性叙事中‘乡关何处’的困惑。” 9 这使得罗伟章的写作超越了对底层遭遇的简单描述,进入到文化心理的层面。《隐秘史》中对桂平昌心理世界的探索很难说完全是对时代症候的诊断,但我们也很难否认桂平昌的心理状况不是时代症候在个体生命中的反映。桂平昌生活的乡村,已经不再是那个温情脉脉的乡村。而桂平昌所遭受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4/c404030-4023554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4日9时26分4秒 解锁丰厚人文密码 书写优美文学诗篇

   ...,他直言在创作中遇到了有关方言运用方面的困惑,而活动中与专家和同学的交流探讨,让他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尽可能保留真实的语言状态,就是尽可能准确地传达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活状态、文化心理,而这无疑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同为酉阳人的姚明祥本职工作是酉阳县自来水公司干部,业余从事写作已有四十余年,他与《民族文学》渊源颇深,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1997年,《民族文学》刊发了他的小说...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3/c403994-402351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3日18时59分21秒 短视频与大众文化生产

   ...行与深思考退场等问题。 毫无疑问,短视频正深度参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建构。从即日起,本版开设《短视频文化现象观察》栏目,梳理短视频流行的深层逻辑和媒介特质,分析“人人刷短视频”背后的网络用户情绪和大众文化心理,并尝试就正确打开短视频提出可行性建议。 许多人未曾料到,短视频可以如此之短。多数短视频由手机录制:几分钟甚至数十秒,一个完整的表述单位业已完成——主题也罢,人物也罢,小小的情节曲折也罢,必要的元素一...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1/c404004-4023356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1日8时42分26秒 创造新文学成为“庄严的工作”

   ... 总之,新文学早期的文学勃兴与讨论异常复杂。这既体现在文化人所选取的文化坐标不同,往往是激进与保守、学理与情绪交织渗透,又体现在文学社团、出版刊物与文学流派之间的混杂与流动、原貌与修改杂糅并现。而民族文化心理又多有惯性,造成话语与事实之间的反复纠缠。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08/c404063-4023117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8日9时12分0秒 从四对范畴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问题旨向

   ...更全面。由于民族特质、文化根脉、思维范式、历史结构等的差异,每个国家的文化必有其自身的自主性、特殊性、差别性,如何有效处理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如何既力戒崇洋媚外的文化“拿来主义”又规避盲目自大的文化心理,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棘手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对这个议题作出了辩证回答和科学回应。 一方面,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和独到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6/c419351-4022455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6日9时36分31秒 文学批评如何更好地对话时代——兼评《摸象集》

   ...将人物动机、故事转折、戏剧冲突、最后五分钟营救、大团圆结局等,全部合理化、逻辑化,由此判断汪曾祺的审美直觉有别于蒲松龄的道德意识,也是汪曾祺与蒲松龄对故事的书写用笔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这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以及作家美学个性,才能得出的结论。我们由此看到作者对于蒲松龄旧时代落魄文人心理的发现,以及汪曾祺戏曲剧本功底、与生命本体论的判断。在《罹厄与释厄》一文中,作者从作品里发现隐秘的线索,紧贴着史铁生自身阐...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4/c404030-4022267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4日9时0分39秒 学科化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认为,不能仅仅因既有了文学又有了历史,当代文学史的教学就变得理所当然、就自具科学性了。“混合型”课堂(既讲作品也讲历史)作为当代文学史教学的惯用模式,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随着学科发展、历史变迁以及学生文化心理衍变等情况,被不时地加以检视与作新的创化生成。 众所周知,当代文学学科的独立性是相对滞后的。在“十七年”时段,当代文学很多时候寄于现代文学之篱下,并未获得明确的学科身份。因此有关其历史讲述的观念与方法...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9/c404033-4021933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9日8时56分28秒 认识把握新时代文艺的突出特征

   ...不是机械地崇古复古,而是反映川流不息、源源不断的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发展。不忘来时路,方知向哪行。贯通文明根脉是大历史观、大文明观、大时代观在文艺创作上的反映。新时代文艺激活了中国人蕴含于文化基因中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实现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国潮、国风、国韵成为新时代文艺的重要表征,成为新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和新时代最为鲜亮的文化特征。 第三,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文艺的核心主题。推动文艺繁...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7/c404033-4021795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7日10时56分2秒 认识把握新时代文艺的突出特征

   ...不是机械地崇古复古,而是反映川流不息、源源不断的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发展。不忘来时路,方知向哪行。贯通文明根脉是大历史观、大文明观、大时代观在文艺创作上的反映。新时代文艺激活了中国人蕴含于文化基因中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实现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国潮、国风、国韵成为新时代文艺的重要表征,成为新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和新时代最为鲜亮的文化特征。 第三,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文艺的核心主题。推动文艺繁...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7/c419351-4021755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7日7时58分45秒 激发原创力 提升影响力

   ...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故事。“京味儿”音乐剧《南墙计划》关注传统曲艺代际传承,“京韵+布鲁斯”不只是曲风的交融,更象征着代际之间的心灵对话。这些作品见人见事见精神,具有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较好地观照了社会文化心理,以新题材新表达扩大观众覆盖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当下音乐剧创作要发挥传统歌舞的叙事优势,也要融入新的创意构思、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增强作品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创作出...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6/c419389-4021678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6日8时8分14秒 试述钱理群先生1990年代的学术与思想

   ...会是什么样子,但它注定写于90年代第一个春秋之季,从而也就注定了它在理想主义的基调外还兼容了更复杂的意蕴,这就是钱理群在坚持启蒙主义的同时已经开始质疑启蒙主义。这种质疑预示着作者在90年代最早感受到了文化心理和人文学术领域某种转型的时代气息,尽管他当时还很难意识到90年代最终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些什么,但正是这种敏锐的预感使本书成为历史蜕变期的产物和见证。15 钱先生的曹禺研究便内含着对于1980年代启蒙主义...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2/c458525-4021503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2日16时33分12秒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主潮

   ...199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厨房》、萨娜199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你脸上有把刀》则更多地在商业化语境中书写女性在男女关系中所受的伤害,这种伤害性的力量被强调为是男性人性本身的缺点,这些人性缺点固然与男权文化心理积淀不无关联,却与社会身份优势没有直接关联。《厨房》中的成功女性枝子不幸遇到一个只想逢场作戏的艺术家松泽,无法获得自己所期待的家庭幸福。类型化的花心男性松泽,是枝子的赞助对象,在社会权力结构中并不占身...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2/c458525-4021503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2日16时32分54秒 前现代的趣味、想象和遗风流韵——关于“慢的美学”一个文学史视角的札记

   ...传统,从魏晋一直到今天,这个传统绵延不绝时隐时显。这就是对隐逸、闲适、闲情等“慢生活”的青睐和迷恋。 传统中国士阶层对生活的态度和今天是大异其趣的。近年来,对宋代文化的追捧从一个方面表达了现代人的某种文化心理。宋人当然也有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患传统,但进入日常生活,更有四般“闲事”: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是文人聚会——雅集的重要方式。他们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2/c458525-4021502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2日16时32分16秒 薛涛:往返于山居和心灵的行者

   ...始,就意味着他要出走。人只能出走,而且一定要出走。在我的老家,对一个人最低的评价就是,这个人在这儿待了一辈子。 东北人是闯关东的后代,有出走意识,老一辈言传身教,加之遗传基因的作用,最终可能形成了一种文化心理。 Q:东北人的诙谐和气候有关吗? A:东北一年四季,只有冬天冷得不行。熬呗,开春了,天气就暖和了。必须熬下去。这么冷的地方,不乐观不行,总不能天天哭吧。 你想啊,再过一个月天就暖和了,就有盼头了。只...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9/c404072-4021252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9日17时42分50秒 彭学明长篇小说《爹》:父辈·时代·大地

   ...中华民族风云际会乃至国家、民族和社会跌宕起伏发展前行的记录? 在阅读彭学明《爹》的过程中,我自然地想到了文学研究与批评中常用的一个词——“审父”。这个用来描述中外文学作品中某种现象并由此透视其深层文化心理的词儿在对中国新时期以降的文学研究中出现频率也较高,多指创作主体有意识地摒弃对父亲习见的那种仰视视角,进而以一种与父辈平等的甚至是俯视的姿态对父亲或父辈进行审视,试图以此取得对他们较为客观的历史评价,...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0/c404030-4021307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0日10时2分52秒 用典、景观化和现代性的边界——论格非小说中音乐元素的叙事功能

   ...众都沉浸在梦幻般的旋律中,“世界呈现出无差别的自由、安宁和欢愉。”音乐典故的使用和小说文本形成互文,古典音乐《月落荒寺》既是联结小说人物的线索,又在“月落荒寺”的叙事情景下得到意义的升华,渲染了特定的文化心理状态。 就小说创作而言,用“典”和用“音乐”是格非具有个人标志的写作偏好。从前期多选择传统文学典故,到近些年大量使用音乐典故,以乐为典显得更贴近日常生活,避免掉书袋和晦涩感;从单纯以音乐品味划分社会阶...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8/c404030-402115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8日9时45分53秒 梅兰芳:以高尚人格滋养艺术实践

   ...门跻身世界戏剧之林,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成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访日、访美、访苏带出去的不仅是“艺术”,还注重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播。1930年梅兰芳率团抵美,考虑到西方观众的文化心理和欣赏习惯,梅兰芳调整突出了剧目中的舞,如“剑舞”“散花舞”“绶舞”“杯盘舞”等,并在演出前加入英文演说,向观众介绍剧情,这才有了纽约演出的大获成功。演出期间,梅兰芳还与英国默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美国...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3/c419389-4020891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3日7时42分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