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64 篇有关 黎烈文 的页面,用时 0.145秒.

第1页  共9页

鲁迅与电影

   ...级的“有钱买货无钱挨饿”的意识。 鲁迅看美国电影最多,但最欣赏的是苏联电影。1936年10月5日致沈雁冰的信中写道,“昨看《冰天雪地》,还好”。1936年10月10日看完苏联电影《复仇艳遇》后,他在致黎烈文的信中写道,“午后至上海大戏院观《复仇艳遇》,以为甚佳,不可不看也”。同日又在致黄源的信中说,“觉得很好,快去看一看罢”。可见鲁迅对这部根据普希金小说《杜布罗夫斯基》改编的电影有多么喜爱。这也是鲁迅生...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04063-4046818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9时47分29秒 在古刹播种

   ...文34种,另有《煤》(后改名为《雪》)、《家》《秋》等作品的出版清样8件。捐赠的书信中,最珍贵的是巴金大哥李尧枚(《家》中觉新原型)的绝笔信,以及茅盾、缪崇群等作家的8封通信。巴金还捐出罗淑、王西彦、黎烈文、梁宗岱等作家的手稿8件,以及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的作品144册,巴金经常撰稿并参与编辑的《文季月刊》《水星》《烽火》《文艺复兴》等重要文学期刊15种,解放前期刊影印本7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9/c404018-404636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9日10时0分37秒 徐志啸:我的导师陈子展先生

   ...笔名中的这个“牛”字,很能体现湖南人的倔强个性。现代文学史家唐弢先生在《申报·自由谈》合订本“序”中曾写道:如要写现代文学史,从《新青年》开始提倡的杂感文,不能不写;如要论述《新青年》后杂感文的发展,黎烈文主编的《申报·自由谈》不能不写,它对杂文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陈子展先生正是这个报纸副刊的经常撰稿人,陈先生在《申报·自由谈》发表的杂文数量,堪与鲁迅比肩。 四 陈先生学术生涯的高峰,应该是他享誉海内...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9/c404063-4044191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9日8时43分21秒 当代文学期刊与文体嬗变关系研究

   ...代以《人民文学》为主阵地的“百花文学”到21世纪的网络类型小说,媒介变革与媒体策划是这些文体现象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一种新文体的发展,也离不开媒体作持续地培育与精心推介。从《新青年》“随感录”专栏到黎烈文主持的《申报·自由谈》,报刊形成的合力为杂文文体的发展提供了园地,而鲁迅等作家所作的创造性贡献则促进了文体的革新,现代杂文逐渐走向成熟。 不少研究者将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当代文学史定位为期刊文学史,...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1/c404030-403931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11时51分17秒 寻找巴金的朋友“郎伟”

   ...资助朋友。父亲老家是个很小的山村。田很少,父亲有山50多亩。听说奶奶很能干,不断把山卖掉让父亲读书。我不知道父亲和朋友有什么其他交往。 因外公是陈仪的亲戚,顾问。父亲靠外公的关系,在台湾当个书店经理。黎烈文这个名字我从来未听说过。父亲和吴克刚是朋友,我随父母到他家去过一次。 台湾“二二八事件”后,陈仪被免职,我们也回到大陆。大约是1946或1947年。” 这是目前我能了解到的所有有关郎伟的信息。通过这些...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8/c404063-4038460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9日8时30分23秒 韦泱:巴金先生两题

   ...7年11月30日出版,是该刊第二卷第一期,编辑者汪波,由环球出版社出版。补白文章区区几百字,文虽不长,却完整地叙述了巴金的一件小事,也透露出不少文学信息。 短文开头写道:“巴金偕同《申报·自由谈》编辑黎烈文自沪抵苏,辟室于城外花园饭店,畅游姑苏名胜。”是在1934年春,从时间上推算,应该在三月间。因前一年九月,巴金到北平,协助靳以筹办《文学季刊》,一直到次年一月,他才回到上海。一二月,在上海还不能算春天...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0/c404063-4032434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0日10时12分10秒 张武军:剪贴与编年——作为史诗的《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如何编纂杂文集的。 一、“批评空间”中的“抄袭” 与“拼贴” ? 论及鲁迅1933年的杂文创作,绝大多数研究都会从黎烈文接手《申报·自由谈》谈起。黎烈文托郁达夫向鲁迅约稿,鲁迅碍于朋友情面“漫应之”,黎烈文全身心投入《自由谈》以致无法照顾临产的夫人而丧妻,鲁迅深受触动从而全力支持他,于是频频为《自由谈》撰写稿件……这一情景既见于鲁迅结集《伪自由书》时的描叙,也得到了茅盾、唐弢等其他作者的印证,还获得了当...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2/c404063-403189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2日14时16分47秒 《现代小说化读》:拆解文学经典创作要诀

   ...。作者还大量援引余光中诗对六朝诗句意境的拓展,阳关古琴曲对王维《阳关三叠》主题的深化等“放大”的实例。在作者看来,小说创作中的“堆高”是作家的必备技能,它指小说冲突的加剧、意义的深化、意蕴的提升。在讲黎烈文的《决裂》时,作者分析了小说如何通过父子冲突的激化而实现题材堆高,接着用坊间流传、书报刊载和历史书中的几个故事进一步阐明“堆高”的效果——“有学问的人常说量变质变,拉长、堆高都是量变,悲剧变喜剧、喜剧...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2/c404030-4030387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2日8时45分17秒 殳、剑或匕首:要有怎样的一种战士?

   ...]鲁迅:《过客》,《鲁迅全集》第2卷第196页。 [16]许广平:《欣慰的纪念·略谈鲁迅先生的笔名》,《鲁迅回忆录》“专著(上册)”第327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 [17]鲁迅:《360201致黎烈文》,《鲁迅全集》第14卷第17页。 [18]鲁迅:《致增田涉》,《鲁迅著译编年全集》(王世家、止庵编)第20卷第10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 [19]鲁迅:《360217致徐懋庸》,《鲁迅全集》...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1/c404064-4018033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1日7时48分24秒 陈子善:新见鲁迅译《小约翰》出版合同

   ...的“未名丛刊之一”六个字。鲁迅1934年12月4日日记云:“晚河清来并持来《小约翰》十本。”可见鲁迅于是日收到徐伯昕托黄源转交的《小约翰》样书。此后数日,鲁迅把生活书店初版《小约翰》分赠萧军萧红夫妇和黎烈文等友人,心情是愉快的。 当时的读者欢迎生活书店重版《小约翰》。手头正好有一部一位不知名的读者购读的《小约翰》生活书店初版本,从扉页开始直到最后一页,有大量的铅笔眉批。他将生活书店初版本与未名社再版本进...

文史#版本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0/c419387-4009997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0日14时23分21秒 《琐忆》手稿及其他

   ...的方法,孤身寄寓,可与闲谈的人少,所以就翻翻《申报》,也看看里面的《自由谈》。这样就有了投稿的念头。”唐弢在《推背集》的前记中写道。当时他还是一位不到20岁的上海邮局的实习拣信生,工作之余,最喜欢阅读黎烈文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他最早投稿的也是这个副刊,写的多是杂文。 1933年6月29日,唐弢在《自由谈》上发表了第一篇杂文《堕民》。其中有“辱国者的子孙作堕民,卖国的汉奸如果有子孙的话,至少也将...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18/c404064-4005918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18日9时18分7秒 “请罪”与“心折”

   ...富阳的光荣;浙江有一个郁达夫,这是浙江的光荣;中国有一个郁达夫,这是中国的光荣。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无论中外,都这样承认。 我第一次见到达夫先生,是一九三四年,和见到鲁迅先生同一天,就是一月六日,在黎烈文请客的宴会上。以后有些来往,最后一次见面在万国殡仪馆,他从福建赶到上海,参加鲁迅先生的丧仪。 一九四六年我看到报上传说达夫先生失踪的消息,因为有事来过富阳,曾访问了达夫的二哥郁养吾先生,向他打听达夫是...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18/c404064-4005917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18日9时15分35秒 唐弢:亦诗亦史的人生

   ...的处女作是散文《故乡的雨》,写于父亲逝世后的凄苦心绪中。但很快,他转向了敏锐犀利、与时代关系密切的杂文。唐弢早年的一些杂文颇得鲁迅神韵,不仅彼时的反动文人难辨真身,甚至逃过了经验丰富、对鲁迅极为熟悉的黎烈文、徐懋庸的眼睛。唐弢少年失学,他默默地将鲁迅视为自己的老师和引路人,但文字风格上的相似不尽出于刻意模仿。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左翼文化运动的中心。正是在广泛和激烈的文化斗争中,文学走下高贵的“殿堂”...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18/c404064-4005916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18日9时10分54秒 读史老张:推开申报馆的门

   ...连每月一百二十元的工钱也是他亲自交给我的”。(柳中燨《与史量才接触往事》)那么,一向谨小慎微的史量才,为什么要秘密架设电台?后来为什么又没有搞成呢? 再如,鲁迅曾与申报馆有过多次交集。1932年12月黎烈文任《申报·自由谈》编辑后,鲁迅是《自由谈》最有影响力的作者。最初,他是通过郁达夫联系申报馆的。据鲁迅日记记载,1933年2月3日,“寄达夫短评二”;8日,“寄达夫短评二则……收申报馆稿费十二元”。自1...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09/c404063-4005297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9日7时24分2秒 《雨花》2023年第6期|汗漫:刺史与焚琴

   ...面一次,屡屡化名:“干”“何家干”“丁萌”“游光”等等,共计四十二个。他先后推出两百多篇杂文,其中四十三篇结集为《伪自由书》,在1933年10月出版,次年2月即遭当局查禁。 如果没有《申报》、史量才、黎烈文的催生与助产,鲁迅部分名句大约不会生成、传世、刺激人心。比如:“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只有航空救国较...

新作品#报刊在线#《雨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1/c419885-4003309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3日8时30分26秒 王西彦与《正气日报》副刊

   ...编者指出不易约到好稿件,《新地》容量太小,以后当努力争取,而有系统地难以做到,零星刊登一些大概没有问题。 王西彦编辑《新地》期间,刊出过王亚平、赵景深、鹿地亘、李白凤、倪贻德、谷斯范、郭风、绿川英子、黎烈文等人的文章,经由他主持重新复刊的《文艺专刊》则刊有徐中玉、许杰、施蛰存、孙用等人的自作和译作。 怀人与品读 《正气日报》分十次刊出了王西彦1944年9月19日写成的怀念鲁彦的长文《一个朋友的病和死》。...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2/c404063-4003353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2日8时1分49秒 “新文学运动”冲击下的旧“文苑”

   ...出现不太稳定[63]。不过1911年8月24日副刊《自由谈》创立之后,在王钝根、吴觉迷、姚锡钧、陈栩、陈冷、周瘦鹃等前后接续主编之下,《申报》旧诗发表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荣时期,一直到1932年12月,黎烈文接手《自由谈》,将其改造成新文学发表的阵地。1919-1921年正值陈冷(1918年10月-1920年3月)、周瘦鹃(1920年4月-1932年10月)交替主编时期,虽然“从1918年开始《自由谈》已...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03/c404063-4002607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3日15时51分35秒 王建辉:也谈鲁迅的出版观

   ...,要看出来的。如果真的不属于任何一面,那么,他是一个怪人,或是一个滑人,刊物一定办不好。”(《致唐弢》)在鲁迅看来,编辑是有思想支配的。 其二,编辑的社会地位与角色。编辑是个受气的角色。当《自由谈》和黎烈文遭到围攻时,鲁迅在信中安慰并鼓励道,“做编辑一定是受气的,但为‘赌气’计,且为于读者有所贡献计,只得忍受”。在另一封信中又进一步说,“能修炼到不生气,则为编辑不觉其苦矣。不可不炼也”。编辑的修养全在于...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05/c404063-4000633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5日9时17分11秒 “小说界革命”之后,笔记消亡了吗?

   ...刊登一篇短篇小说,却未能实现承诺,某种程度上,新文学运动多年后,《申报·自由谈》上的笔记一度“战胜”了短篇小说。由此可见,这类杂糅作品,在当时非常受欢迎。或许正是这种“他种作品,盖从割爱”的做法,使得黎烈文担任编辑之前的《申报·自由谈》被看作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资”。30年代末期笔记写作逐渐式微,之后笔记似一度消失不见,而80年代笔记又以“新笔记小说”的形式出现,正如巴赫金所指出的那样,传统文类不会轻易...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17/c404033-3268813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17日9时15分30秒 陈思和:现代知识分子广场型价值取向的形成

   ...地发现了他的身边正活跃着一批值得信任的文学青年。这批青年中有胡风、聂绀弩、萧军、萧红、叶紫等左翼青年作家,有来自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巴金和吴朗西,有帮助他编辑《译文》的黄源,有先编《自由谈》后编《中流》的黎烈文,有良友图书公司的文学编辑的赵家璧,有编辑《作家》杂志的孟十还等等。他们年纪相仿,政治态度也相仿,对黑暗环境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们从各地流浪到上海,聚集在一起,自觉追随鲁迅先生。他们身上没有一般流浪...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11/c419351-3268376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11日9时19分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