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3 篇有关 黄远庸 的页面,用时 0.185秒.

第1页  共1页

古典文学的观念还原与史论建构——早期中国文学史写作反思

   ...底纯文学排斥”。铃木氏的观点后经鲁迅阐发宣扬得以深入人心,成了古典文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事实上,在此之前“文学自觉”观虽未被明确提出,但类似的思路却早已存在,它可以说是纯文学观确立的必然结果。1916年黄远庸发表《晚周汉魏文钞序》,该文称“美术之文,惟六朝最发达”,这“尤与西方文学以律诗散诗为大宗者相合”,可谓已“发明文学独立及其事之属于天然与情感”之奥秘,而《典论·论文》正是此种文学“独立之韶铎”。黄氏...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7/c404033-403411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7日8时52分35秒 陈思和:现代知识分子广场型价值取向的形成

   ...在一个多世纪后的当下社会,我们是看得清清楚楚,也很理解,但在当时经历着历史巨变的人们是很难迅速适应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一个让人感到尴尬的历史时刻应运而生的。 像严复、张元济、蔡元培、黄远庸、张謇这样的成功转型者毕竟是少数,何况他们的思想行为虽然走到了时代变化前沿,但在实际的社会关系上,他们与庙堂仍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属于最后一代士大夫,又转型为最初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他们身在...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11/c419351-3268376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11日9时19分32秒 陈思和:三十年前的读书札记

   ... 严复在晚清时期的文化贡献不是个别现象,当时是有一大批读书人在时代巨变中醒悟过来,他们与时俱进,蜕旧变新,共同发力于社会实践,这才形成了现代社会转型和现代知识分子的诞生。像蔡元培、张元济、陈独秀、黄远庸、马相伯等,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士人阶层的传统价值观,但是他们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开辟了新的民间的社会活动空间,蔡元培主掌北大提倡兼容并包,张元济加盟商务印书馆主编新教材,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鼓吹思想革...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28/c404063-3267578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28日9时47分26秒 陈平原:演说之于现代中国

   ...2] 地点是京师的古庙,背景有巨幅滑稽画,演说者“有时兴酣,以鞭击桌发大声”,也有“出以滑稽”,让四座精神为之一振的,此等描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统中国源远流长的说书。这正呼应了此文开头京师名记者黄远庸的提醒: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以演说为主干的通俗教育之所以推展十分顺利,与此地民众喜欢听说书有直接关系。[13] 在大庭广众面前,公开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吸引广大听众并收获满堂掌声,此举说易不易,说难...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26/c442005-3251179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26日7时17分43秒 黄远庸对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与贡献

   ...论”的激进色彩,也不像胡适的“文学进化论”那样排斥文言文学。究其实质,胡适、陈独秀的“新文学论”是本体论,而黄远庸的“新文学论”是功能论。对胡、陈而言,现代文学就应是以白话为载体、平易明了的新文学;对黄远庸而言,新文学是中国社会现代变革的途径和手段。站在文学本体论的高度,黄远庸以六朝美学为宗,推崇道法自然、抒发情性的美文。他之所以提倡以介入现实人生为要义、以“浅近文艺”为风格特征的新文学,乃是着眼于广泛...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15/c404063-3186174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5日9时4分11秒 蓝英年:在狄康卡感受果戈理作品的对话之美

   ...故乡同里,等于是跟同里告别了。同里过去是非常偏僻的一个小村,我祖父是太平天国的战士,忠王李秀成的兵,打散了就逃到苏州,一个最偏僻的地方去,结婚生子。 我爸爸蓝公武是梁启超的学生,曾经年轻的时候他跟黄远庸、张君劢应导师梁启超的要求办一份报《少年中国》,他们三个人称为“中国三少年”。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813/c405057-30225216.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8月13日9时20分17秒 “欧化的古文”与文言的弹性 ——论“甲寅文体”兼及与新文学的关系

   ...相当熟悉,对于汉语写作采用西方文法也并无成见。在1920年代中期,曾有读者致信章士钊,批评新文学家构造词句,醉心欧化,而章士钊的回应则颇耐人寻味:“国文参用西文间架,事本可能。鄙文偶有微长,即存此点。黄远庸生时,曾与愚讨论及此,所见相同,惟不如今人生吞之甚耳。尊论防弊,鄙意则从长斟酌至善,可于国文开一生面。”[37] 此时与新文化运动唱反调的章士钊不仅没有否定文言写作借鉴西文文法的可行性,反而认为自己就...

理论#学术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320/c404038-29878958.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3月20日15时17分47秒 在互联网时代,文学期刊怎么办?

   ...界的东西影响,随波逐流。开放边界,也就 是说要打开一些缺口,向外部,向充满不同可能性的方向去探索,扩展我们刊物自身的格局。   在文学史上,当年胡适为寻找新文学运动源头的时候,他 举了个晚清一个报人黄远庸的例子,黄远庸说文学发展就是“要作一般之人生出交涉”,也就是说,我们努力发掘的作品要能够让读者从中找到和自己生活交集的地 方,能够跟他日常情感发生连接。我觉得有了坚守的核心,还有不断向外界开放的姿态,...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6/2016-04-12/269779.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4月12日20时21分10秒 蓝英年:俄罗斯文学的点灯者(何可言)

   ...但在百花盛开的未来,我可以预见,他们的价值观念一定会复苏。”   与日瓦戈隔着半个世纪的相遇   认 识蓝英年先生许久,才从别处听说,其父蓝公武是民国知识界响当当的人物。民国初年,蓝公武与张君劢、黄远庸被称为梁启超门下中国三少年,曾得风气之先远赴 重洋留学,回国后成为最早一批反日斗士,也曾被毛泽东主席所敬重。英年先生为知识界所敬重,却并非因其显赫的出身。关于父亲的事,他从来很少提及。他的声 名远播,...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5/2015-07-28/249385.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7月28日16时20分36秒 文学的“五四”与鲁迅文学(汪卫东)

   ...念,经由器物、政制、革命,到20世纪初期,已陷入停滞和倒退的局面,复辟闹剧前后,在变革者那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思路转向思想文化层面(胡适曾惊讶于当时宪政讨论的突然消歇)。与此同时,新文学也呼之欲出,黄远庸的思想忏悔,即伴随着对新文艺的深情呼唤,从事思想革命的陈独秀后来与胡适的文学革命一拍即合,也说明文学革命是思想革命题中应有之义。   无论是陈独秀以思想借由文学,还是胡适由思想到语言再到文学,“五四”...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9/2009-05-04/70539.html 发布日期: 2009年5月4日14时4分20秒 生则义死则高(黄亚明)

   ...高矣,为乱世更添了一份光彩。   遵循了“民权元素和抗暴精神”的主线,作者叙写了数十起暗杀事件,像布衣之怒,敢以颈血溅诸侯的喻培伦,刺杀李准功亏一篑的秋瑾,暗杀圈中两大臣铁良与良弼,冤死异国的报界奇才黄远庸,弹炸五大臣血花飞溅的徐锡麟等等,他们拼着颈血头颅,渴望民主政治与人权诉求,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洪流交汇中,开拓万古心胸。可以说,非常年代的这些运作,留给后人伤逝与悲怀的同时,也浸染了空想、乌托邦、无政...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9/2009-02-16/69565.html 发布日期: 2009年2月16日10时22分21秒 又见皇帝穿新衣

   ...人”。文章称颂他“坚决抵制和反对‘二十一条'”。文章的最后,作者总结道:“正是由于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蔡元培成功地改造了北京大学;邵飘萍、黄远庸两大新闻巨擘一则则独家新闻、一篇篇时论文章众口交传;革命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言论、出版、结社自由;毛泽东、周恩来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北洋时代成长起来。这一切,同袁氏北洋政府的文化政策、社会改革...

作家库#主要作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56/2008/0512/6474.html 发布日期: 2008年5月12日15时1分25秒 蓝公武不讲日本话

   ...新中国三少年。”唐先生在文章未尾感叹道:“当年新中国三少年,曾令多少人神往。三人之遭际命运,尔后迥异。张君劢1949年后亡命海外,粹然成为新儒学一代宗师。蓝公武乃为共产党员,全国解放后任司法最高当局。黄远庸则以英年为党争而毙命枪下。”可见民国初年父亲在政坛上何等活跃。大约1913年,经梁启超推荐,父亲以进步党代表身份当选为参议院议员,是当年最年轻的议员。他这一时期的活动我所知甚少。只记得他带我散步时说过...

文学报刊社#作家文摘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5-09-09/3718.html 发布日期: 2005年9月9日21时29分23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