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来,文学理论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在古与今、中与外的复杂纠葛中,随着社会历史进程而演进,走过艰辛而曲折的道路。 1917年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课程改革的文学概论,刘师培主张宜以《文心雕龙》诸书为主,认为黄侃所编《雕龙札记》尤适教学之用;而教授案提出:“‘文学概论’单位,当道贯古今中外,《文心雕龙》《诗品》等书,虽可取裁,然不合于讲授之用,以另编为宜。”这就表现出古今、中外的冲突。此后,文学理论建设的资源...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2/c404034-404519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日8时40分2秒 从蒙学到经学:论《孔乙己》的识字之喻...衡派、甲寅派等文化阵营共同关心的问题,指向文学、学术、教育、政治等诸多文化场域。从制度层面说,识字观念既与科举制度耦合又与之脱钩,而始终依附于文化权力;从学术与文章角度看,章太炎之讲《说文》,刘师培、黄侃之说《文选》,桐城派之祖述《左》《史》,申明义法,绾合义理、考据、辞章,均可照鉴小学与文章学的交织关系。流播至文化层面,晚清民国的许多文化论争,如文言、白话之争,文学的复古与革新之争,汉字革命的拉丁化...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2/c404063-403942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11时31分1秒 《学林追远录》:群像肃默 静水流深...心声。比如她多次谈及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谈到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弘扬中华文化精华等问题,其思想的根本无不与学术传承、文化建设密切相关。这种深层涌动的热情,或许正来自她对师辈的继承。她曾说到,章太炎、黄侃、陆宗达等前辈学者“都曾在革命的艰苦时期奋力报国,而在胜利后无一谋官。太炎独到的见解,经过辛亥革命曲折的历程和复杂的环境,当会促使他更加直面人生和近代中国的现实;太炎恢弘的系统思想在文化变革和思想道德...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9/c404030-403783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9日10时19分27秒 清末刘师培入端方幕府风波...频接触,学问欲望炽热的章太炎与苏曼殊商议赴印度研究佛经的想法。此想法可以6月28日苏曼殊由东京致刘三的信作为证明。苏曼殊信中写道:“衲今后决意与太炎先生同谒梵土,但行期现尚不能定。”此年夏天,章太炎在黄侃、刘师培的帮助下,完成《新方言》写作。刘师培作《新方言后序》,预言此著在异日统一民言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7月,徐锡麟、秋瑾等光复会、同盟会会员因组织反清活动被杀害,刘师培、章太炎组织参与了在东京...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3/c404063-403742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日9时40分5秒 偏路旁也能见大树...章。《末班车》《译匠天缘》是知识人特殊经历的回望,其中不经意间透露出学术史的边边角角。《忘了的名人》写对傅斯年的印象,形体与声音跃然纸上,介绍了大陆多年陌生的学术片段。《记曾星笠先生》涉猎的学者甚多,黄侃、陈寅恪、吴宓、罗常培等,内中有诸多思想的影子。比如从罗常培对于曾星笠的评价中,就看出彼时学术风气,令人神往的氛围缭绕在句子之间。他和一些左翼倾向的报人、记者也有交往,在《少年徐迟》《悼子冈》《徐盈的...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8/c404018-4037083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8日9时54分34秒 钱玄同的“开放心”...同送到府上的,高步瀛在课堂上想骂就骂,钱玄同的聘书该送就送,从未想过要将此人换掉。 钱玄同胸襟之博大,更体现在他对黄侃的评价上。黄侃与钱玄同师出同门,都曾经做过章太炎的学生,最初关系非常好,1926年黄侃来北师大教书就是钱玄同推荐的。那年,钱玄同妻子患重病,必须请假半年,他觉得黄侃正好可以补这个缺。后来,他们一个倾情于“小学”(训诂之学),天天穿行在发黄的故纸堆中;一个钟情于新文化运动,主张白话文、提...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0/c404063-4036534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0日8时38分50秒 严学宭的学术跟随与学术预流...85年8月26日日记云:“鲁国尧来告严学宭要增代表4人。”这些交往大概都是指向1985年,由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训诂学会、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中国语言学会江苏省分会等六家单位发起的纪念黄侃(1886-1935)诞生一百周年、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会。严学宭致信程千帆,大概是讨论这次会议筹备工作,且积极向组委会提请增加参会代表名额。 1985年10月程千帆抵达武汉参加武汉会场的活动,13日访严...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8/c404063-403418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8日8时21分53秒 程千帆“偷偷”造访人文社...个日子,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正是刘先生所谓的“夏初”。 当时,三联书店还在朝内大街166号,与人文社同楼办公,程先生去三联书店拜访,是因为就在去年(198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他和唐文编的《量守庐学记:黄侃的生平和学术》,这是程先生非常看重的一本书,是他要为自己的老师黄侃先生尽自己心力的一个结果。程千帆对黄侃遗著的整理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还编有《黄侃日记》。他于1999年10月《黄侃日记》的《附记》云:...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0/c404063-4032433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0日9时53分44秒 朱洪涛:河声入海遥...轻时候参加革命,后来转而做学问,就做到了一流的程度。书里陆宗达的爱好是享美食、喝好酒、抽好烟。这些味道都是老北京的味道:天福斋的丸子、卤肉、大肚熬白菜以及烫面饺、炒疙瘩、马蹄烧饼夹焦圈儿等。陆宗达跟着黄侃学艺,学了两样,学问和吃。学问是在吃中获得的,书里说他俩吃遍了北平的大小馆子,一顿饭从中午吃到月满西楼,学问就在饭桌上传授切磋了。陆宗达先生有一个有品味的胃,比如炒菜只吃菜,不吃肉,讲究得很。自己从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1/c404030-403182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1日22时17分15秒 朱洪涛:河声入海遥...轻时候参加革命,后来转而做学问,就做到了一流的程度。书里陆宗达的爱好是享美食、喝好酒、抽好烟。这些味道都是老北京的味道:天福斋的丸子、卤肉、大肚熬白菜以及烫面饺、炒疙瘩、马蹄烧饼夹焦圈儿等。陆宗达跟着黄侃学艺,学了两样,学问和吃。学问是在吃中获得的,书里说他俩吃遍了北平的大小馆子,一顿饭从中午吃到月满西楼,学问就在饭桌上传授切磋了。陆宗达先生有一个有品味的胃,比如炒菜只吃菜,不吃肉,讲究得很。自己从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9/c404030-403160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0日9时13分31秒 “察人文以成化,固彝宪而生知”...化史研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有思想的学问家”。 浸润书海 尊奉庭训 冯天瑜,1942年出生于湖北罗田三里昄,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父亲冯永轩,1923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师从文字学家黄侃;1925年考取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其在国学院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即由王国维担任。清华国学院毕业后,冯永轩辗转任教于武汉中学、迪化师范(今新疆师范大学)、安徽学院(安徽大...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9/c404063-4030150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9日9时24分19秒 “读书革命”视野中的近代读经法变异...分篇分章大概情形,及其大段道理”。孙雄取人体为经学的比喻:“譬如一个人,五官、百体具备,不防[妨]单用手来写字,或是单用眼来看书,断不可于用手、用眼时,将他项不用的五官、百体任意割去。”数十年后,学者黄侃于临终之际指示治经有文(词法)、义(意理)、制(典章)、事(故实)四字诀,但“经书文采不必尽善,制度不必尽备,史事不必尽详;故治经者不可以史事求之,不可以制度求之,不可以文采求之”,亦与孙雄“全部经书...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2/c404063-4029708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2日8时58分39秒 齐浣心:古籍小组成员冯沅君...书’之类有限的书)”。“我把我的一知半解传授给我的妹妹沅君,引导她走上了文学的道路。自从我们从崇阳回老家以后,沅君就不上学了。我从北大放假回家,在家中也常念诗念文章,沅君听了很爱慕,就叫我教她。我照着黄侃的路数,选了些诗文,给她讲,教她念。她真是聪明绝顶,在一个暑假的很短时间内就学会了,不但会讲会念,而且会写,居然能写出像六朝小赋那样的小品文章。”(《冯友兰全集》第一卷,第36—37页)。次年,也即1...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5/c404063-4028564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5日23时18分58秒 夏承焘任教太炎文学院钩沉...,龙榆生携眷离粤。回到上海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但仍不足以维持生活,他的好友孙世扬便请他到苏州的章氏国学讲习会上课,以贴补家用。孙世扬(1892-1947),字鹰若,海宁人。肄业于北京大学。师承黄侃、章太炎。其生平事迹,具见邵祖平《海宁孙鹰若教授生平述略》(《邵祖平文集》,凤凰出版社2021年)。 当龙榆生回到上海的时候,章太炎已于6月在苏州病逝,此时的讲习会是太炎夫人汤国梨等人在承办,其中艰难...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2/c404063-402764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2日8时47分38秒 顾颉刚信中的“稼轩先生”与“少川女士”...“万稼轩”名号则在1939年8月19日。《顾颉刚日记》索引中“万斯年”“万稼轩”分属两个词条,应合并。也因不明了万斯年即万稼轩、稼轩、弃疾,有研究者指出,“为《图书季刊》书评栏撰稿的著者署名有:禾子(黄侃)、海遗(牟润孙)、梁隐(钱穆)……万斯年、稼轩、陈梦家、魏建功、王重民等64名”,显然将“万斯年”“稼轩”当作两人统计。又有研究者统计“既在《图书季刊》‘论著(专著)’栏目,又在‘书评’栏目发文的作...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8/c404063-402732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8日9时2分39秒 寻找龙沅:一位“毫不起眼”的现代女性与“小人物”的文献记忆...日记:向着“小人物”的特色情缘文献 程千帆曾說,“在我的老师们当中,吴瞿安先生、黄季刚先生和辟疆先生都是每天记日记的。”(《汪辟疆文集》,1067页)今天所能见到者,吴梅日记保存最完善,记龙沅事最多,黄侃日记残存不少,也有一条载及龙沅,至于汪辟疆日记,则目前所知残存三册,其中或亦有关于龙沅的记载吧。 倘使没有日记,龙沅也并不一定被遗忘。她的生平和事迹为沈祖棻所记得,留在诗文及致名人汪辟疆等人的信札中。...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6/c404063-4026431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6日8时7分18秒 一对高士两连襟——姚名达与陶今雁...大文史板块的“五老八中”全部健在,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的有刘永济、徐天闵、刘博平、黄焯、席鲁思、程千帆等人,其中黄焯与陶今雁接触最频繁,交谊最深厚。黄焯(1902—1984),字耀先,湖北蕲春人,国学大师黄侃的侄子,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陶今雁晚年回忆:“黄师待余如亲人,教书育人,无微不至。”陶今雁1954年秋从武大毕业分配到江西师范学院(即此前的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这年《光明日报》创办《文学遗产》...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0/c404063-4026024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0日6时28分16秒 古今如旦暮 表里见乾坤——王宁与训诂学...、单调中找到了乐趣。她发现,古人并非遥不可及,古今不是隔绝的,词义是古今贯通的,现代汉语里几乎没有一个词不跟文言文发生关系,这让她喜出望外。不仅如此,她还发现,如果得其理、明其法,就能提高读书的效率。黄侃有言:“夫所谓学者,有系统条理,而可以因简驭繁之法也。”她深刻体会到,从语料中把握现象,经由现象分析总结本民族语言规律,再把理性认识放到普通语言学中去对照、检验,这是一剂良药,可以摆脱盲目阅读材料带来...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6/c442005-402513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6日8时10分0秒 “吾其将狂矣”:钱钟书日记精神之一端...即便在清末民初,这类狂人并不少见。鲁迅曾说:“这是当时的风气,要激昂慷慨,顿挫抑扬,才能被称为好文章,我还记得‘被发大叫,抱书独行,无泪可挥,大风灭烛’是大家传诵的警句。”(《集外集·序言》)陈独秀、黄侃等人就是那时狂生的标准。然而从1930年代起,狂生的产地从北大转移到清华园,却很值得注意。也许,狂与学术及时代风气息息相关,甚至是它们的一面镜子。钱钟书是清华园狂生的一例,与钱钟书同时代的李长之(19...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30/c404063-402467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30日11时54分14秒 章太炎“大独”人格再认识...“寓庐至数月不举火,日以百钱市麦饼以自度,衣被三年不浣。困厄如此,而德操弥厉。其授人国学也,以谓国不幸衰亡,学术不绝,民犹有所观感,庶几收硕果之效,有复阳之望,故勤勤恳恳,不惮其劳,弟子至数百人。”(黄侃语)这是一种献身学术的崇高精神,更是追求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自立自强精神。章太炎曾劝勉后学知耻、重厚、耿介、必信,以范仲淹和顾炎武为立身行事的楷模。章太炎的“大独”精神诠释了一代学人追求人格独立、学术...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8/c404063-402256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8日10时15分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