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8 篇有关 鲍国华 的页面,用时 0.181秒.

第1页  共2页

为“坐拥书城”留个念想

   ...原除了文学史,还对大学、城市、声音和图像等诸多方面有持续研究,夏晓虹多年从事晚清妇女文化研究和梁启超研究,他们的诸多著作进入各大好书榜。 单是去年,陈平原就出版了多部图书。《〈中国小说史略〉校注》(与鲍国华合作编著)、《王瑶画传》(与袁一丹等合作编著)、《古文新观》(版刻对照本)、《风雨读师》,此外还有两种专业著作的英译本和日译本。关于《风雨读师》,他谈到,“1984年我到北京来念博士,40年后出版这本...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03994-404378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7分11秒 一部开山之作 世纪经典之路

   ...史学》等,厚积薄发,举重若轻,乃同类之翘楚。二是潜心于《史略》的文本整理和版本爬梳。陈平原、鲍国华的《〈中国小说史略〉校注》,周锡山的《〈中国小说史略〉汇编释评》,张兵、聂付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疏识》,鲍国华的《〈中国小说史略〉的版本及其修改》,杨燕丽的《〈中国小说史略〉的生成与流变》等,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三是在肯定《史略》开创性和典范性的前提下,指出彼时由于主客观条件所限而留下的偏颇和遗憾。欧阳健的《中...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9/c404064-4020618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9日8时57分4秒 【温故】十二月,在“成熟”与“不成熟”之间辞旧迎新

   ...1日 张昌华 | 双叶丛书背后的故事 12月8日 张香还 | 重读施蛰存先生给我的27封信 12月7日 陈平原 | 作为教育家的林纾 12月6日 郭娟 | 卞之琳的诗文与青春往事 12月4日 鲍国华 | 重读《小说旧闻钞》:作为方法的史料 12月1日 慕津锋 | 我与诗人屠岸先生的交往 【温故】往期: 十一月,“稀世之鸟”掠过文学的天空 十月,纵浪大化中,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九月,秋风中...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29/c404057-4014965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30日21时54分45秒 重读《小说旧闻钞》:作为方法的史料

   ...评价。 [③] 鲁迅所处的时代,主导性的文学史观(小说史观)以实证主义和进化论为基础。鲁迅身处其间,不能完全避免这类思维模式,但他的小说史观很难以进化、退化或循环等任何一种文学史观念模式加以概括。参见鲍国华:《进化与反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与进化史观》,《东方论坛》2009年第2期。 [④] 民国时期的书籍,每重印一次即称为一版。因此联华书局1937年重印《小说旧闻钞》再版本,版权页注明“民国二十六...

文史#重温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04/c419384-4013120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4日8时57分40秒 【温故】十月,纵浪大化中,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 王安忆丨父亲王啸平南洋时期剧评佚文 10月26日 夏晓虹丨梁启超:女学为第一义 10月27日 陆春祥丨韩愈:袁州长歌 10月30日 吴佳骏丨南星:让我们永远地互相纪念 10月31日 鲍国华丨《鲁迅全集》中的《中国小说史略》 【温故】往期: 七月,古塔的风铃声里诗意绵长 八月,有温度的文字从旧书桌上写出 九月,秋风中的怀念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31/c404057-4010715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日17时42分48秒 天津市文学学会2023年青年学者论坛在津举办

   ...宾主持。 据悉,论坛共收到论文41篇,选题时间跨越百余年,涉及地域、性别、传媒、教育、出版等不同研究领域。论坛共设三场大会发言,并为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设置了专场分组发言。闭幕式上,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鲍国华在闭幕式作学术总结。 来自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天津市作家协会、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0/c403994-4009952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0日8时15分8秒 百余位专家学者共话“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心》为题,讨论《红旗歌谣》的编选实践及其新诗出路问题;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徐国卫馆长对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的馆藏资料进行了介绍。 29日下午的小组发言中,南开大学文学院卢桢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鲍国华教授、兰州大学文学院张向东教授、汕头大学文学院邓招华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裴亮副教授等近70位专家学者在四个分会场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学研究为主题,围绕相关研究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其中涉及到作家笔名、书信...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03/c403994-4004941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3日8时3分34秒 文学研究需要精神上的热切响应

   ...有别。最近,一个朋友给我传了 一份别人统计的“关于中国小说的选题分析报告”, 分析显示,自 2010 年以来,关于对“中国小说”的 研究,发文较多的学者是:周明全 (7 篇 )、温庆新 (7 篇 )、鲍国华 (6 篇 )、宋丽娟 (5 篇 )、陈文新 (5 篇 )、 王春林 (5 篇 )、刘晓军 (5 篇 )、郭冰茹 (5 篇 )、赵维 国 (4 篇 )、张文东 (4 篇 )。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准 确...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10/c405057-3260317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10日8时34分39秒 王得后:研究者要“把自己烧进去”

   ...代表作。钱先生撰写了两万余言的长篇导读,又在前言中叙及得后先生其人。王先生之著述与钱先生之评点可谓“相得益彰”。书中处处可见钱先生的“知人者言”,而王先生文字的思想力量也藉此更在在可观。 我们特约鲍国华与王芳二位青年学者,写下他们心目中的得后先生,既彰显前辈为人为学的风采,也表达由衷的祝福。 ——特约组稿李浴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根柢在人”——王得后先生《鲁迅研究笔记》读札 ◎...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31/c404064-3232139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31日8时28分16秒 《文学史家鲁迅:史料与阐释》

《文学史家鲁迅:史料与阐释》 作者:鲍国华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6月1日 页数:216 定价:56元 ISBN:9787530679296 内容简介 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鲁迅,一直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而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近年来才引发研究者的重视。鲁迅作为文学史家的身份,虽然不能自外于文学家和思想家,但仍有较为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较为广阔的阐释空间。本书以...

专题#专题#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专著介绍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925/c440989-3223625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25日18时29分28秒 1927,鲁迅的演讲、风度与革命及国家之关系

   ...《鲁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3页。 [77] 国民党广州市教育局举办夏期(令)学术演讲会的相关消息和报道,可参见《广州民国日报》7月6日之后的持续跟进和报道。鲍国华围绕鲁迅的《魏晋》演讲,对相关史料进行了全面梳理,详见鲍国华:《鲁迅在广州夏令学术演讲会演讲史料考》,《现代中文学刊》,2017年第4期。 [78] 《本市夏令学术讲演会讲题录》,《广州民国日报》...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918/c404064-3223097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18日9时4分43秒 21世纪以来鲁迅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为作出特别声明。换言之,鲁迅早年文章的重新出场,是借助鲁迅成名之后的新名声与新文集,被带入新文学的视野之中的。鲁迅在“题记”中的解释,更像是为旧文章出场的合法/不合法性所做的辩解/辩护。【详细】 鲍国华:新世纪 20 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在鲁迅的全部创作中,小说受到最早也最持久的关注。最初的研究,无论是《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对《怀旧》的评点,还是新文化运动肇始后吴虞对《狂人日记》主题的...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17/c404064-32080529.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9日20时41分9秒 鲁迅怎样研究小说史?

   ...北新书局合订本,每次出版均有多处修订。鲁迅告别大学讲坛,定居上海后,仍于1931年9月和1935年6月两次修订《中国小说史略》。足见其对自家著作的反复经营。《中国小说史略》的版本流变及其修改情况,参见鲍国华:《论〈中国小说史略〉的版本演进及其修改的学术史意义》,载《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1期。 [19]鲁迅:《两地书·四一》,《鲁迅全集》第11卷,第119页。 [2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109/c404064-31540472.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9日19时57分12秒 宋声泉:近二十年“学者鲁迅”构建的既有与尚无

   ...图、学术史等多维度对新世纪以来《中国小说史略》研究做了简要述评,虽多罗列篇目,但也可起线索之用。 就大的推进来说,鲍国华、符杰祥、赵京华、张永禄、施晓燕等人的研究使鲁迅与盐谷温之公案基本得以澄清,鲍国华、李雪、李云、汪卫东、温庆新等人的研究大体钩沉出《中国小说史略》的成书及修订过程,王齐洲、关诗珮、欧阳健、路杨、温庆新等人的研究已着力析解《中国小说史略》在中西“小说”资源与观念之间的内在裂隙。其余如...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17/c404064-32080544.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17日11时29分21秒 鲍国华:新世纪 20 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中国形象的逻辑起点及话语实践;蒋永国《鲁迅小说形象流变新论——从中西文化之“个”切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则从鲁迅与中西文化之“个”的事实关系入手,呈现鲁迅三部小说集的内在关联;龙永干、鲍国华分别从《晨报副刊》《小说月报》的场域入手,将研究对象置于创作—发表—阅读的传播链条中予以观照,还原了《阿Q正传》《怀旧》文本生成的历史语境;国家玮《启蒙与自赎——鲁迅〈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人...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17/c404064-3208053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17日10时55分15秒 孙郁:近二十年鲁迅研究之印象

   ...变化。不断有新的面孔走进学界,比如,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学者基本是博士出身,他们对于文学史与作家文本的描述,更为专业。张克、崔云伟主编的《70后鲁迅研究学人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内收鲍国华、邱焕星、姜异新、刘春勇、齐宏伟、梁展、曹清华、贾振勇、袁盛勇、符杰祥、李林荣、朱崇科、张洁宇、程桂婷、崔云伟、程振兴、潘磊、古大勇、陈洁、张克二十位青年学者的论文。一代人的审美方式与思维方式得以集中...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17/c404064-32080532.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17日10时46分49秒 黄乔生:《鲁迅全集》未来有必要做全面修订

   ...很多原本被埋没的古籍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鲁迅想要极力保存的,是一个怎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疑问,现场得到了天津师范大学鲍国华的回应。鲍国华认为,鲁迅的《古小说钩沉》和他后来的小说史研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意在重建对中国文化/文学的理想。” “鲁迅这一代人身上有更多对传统的‘因袭’” 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乔丽华以《鲁迅藏...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021/c403994-31899583.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21日7时24分43秒 “来自鲁迅研究前沿的启示:名师名家学思历程”论坛在线举办

   ...,六朝文章的真诚。“由此,我们可以窥见鲁迅对中国传统的择取条件以及他整理古代文献的文化取向。相关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发现并厘清鲁迅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所作出的思考、实践及贡献。”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鲍国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晓霖对李浩的问题做了回应。 鲁迅藏书中的《红楼梦》 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乔丽华以《鲁迅藏书中的〈红楼梦〉》为主题,考察了现存鲁迅藏书中跟《红楼梦》有关的书籍,其中《红楼梦》...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017/c403994-31895502.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17日9时55分42秒 俞平伯的集外文字与新见笔名

《俞平伯全集》1997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张晖、孙玉蓉、汪成法、陈建军、鲍国华、李军、刘涛等学者相继披露了全集未收或失收的诗文、日记、书札、演讲稿等集外文字。一般而言,现代作家的集外作品多集中于民国时期,但新中国成立后的报刊上难免也存在着未被捡拾的“零珠碎玉”。如作为第一大报的《人民日报》,曾发表俞平伯的十余篇文章,多数已经收入全集,然仍有散落集外的篇什。 1953年3月25日,《人民日报》第...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803/c404063-30205495.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8月3日9时5分31秒 新文学将迎来百年纪念:深掘现代文学报刊史料价值

   ...手资料。在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德发看来,文学报刊作为文本的载体、传播的媒体,以及新文学的发祥地与贮藏库,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及其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用之不竭的信息。 文学报刊保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原生态。鲍国华告诉记者,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往往最先在报刊发表(连载),之后才收录于作品集(或单独刊行)。因此,某一文本的最初形态,尤其是能够体现其创作真实背景的最初形态,往往出现在文学报刊之中,考察报刊能够还原文...

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1226/c404033-28977450.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26日13时47分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