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70 篇有关 高乃依 的页面,用时 0.126秒.

第1页  共4页

重读《歌德谈话录》

   ...围极广,包括古希腊罗马和欧洲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以来众多历史事件、政治学说、哲学和文艺思潮,涉及难以数计的哲学家、作家和艺术家。举其荦荦大者,就有英国的莎士比亚、司各特、拜伦、穆尔、边沁、卡莱尔,法国的高乃依、博马歇、莫里哀、狄德罗、伏尔泰、巴尔扎克、雨果、司汤达,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卡尔德隆,德国的康德、谢林、黑格尔、席勒、许莱格尔兄弟,还有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家,达尔文、牛顿等科学家,文艺复兴以来众...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04092-403383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7时34分55秒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这九本书如此书单,会是认真的吗?

   ...,非常空洞。但美国学者迈克尔·卡尔认为,《华丽的情人》用器械手段展示信仰,打破了奇观与戏剧的藩篱,直到今天,二者有机结合仍是常见手段。 《爱情的凯旋》目前没有中文版,作者马里沃是继法国古典戏剧三大师(高乃依、莫里哀、莱辛)后,自成风格的戏剧家,他的作品结构完整、故事节奏快,在国外被各戏剧院校讲授,《爱情偶遇游戏》《虚假秘密》均已译成中文。 该剧在国外也鲜为人知,讲述利昂蒂娜公主女扮男装,到哲学家赫莫克拉...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2/c404090-402909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日8时28分4秒 德莱顿:“戴着脚镣的舞者”将英国文学引向雄浑典雅

   ...670 ),在一众文人中地位尤为尊崇。 德莱顿以戏剧创作和改编见长。他毕生共完成27部戏剧作品,构成了英国王政复辟时代戏剧的主流。他早期最著名的作品是喜剧《时尚婚姻》(1672),以及模仿法国悲剧诗人高乃依的“英雄剧”《格拉纳达的征服》(1672)。他先后将莎士比亚《暴风雨》和弥尔顿《失乐园》搬上舞台(后者改名为《纯真之国》),随后又将莎剧《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改写成《一切为爱》——该剧采用无韵诗体,...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4/c404090-4025613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4日7时25分13秒 中法文化的“摆渡人”——写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

   ...着简朴淡泊的生活,高龄也不雇人服侍。朋友们看到他的工作室里连暖气设备都没有,冬天靠自己生煤炉取暖。在贝尔蒙多看来,艺术家若是沽名钓誉,那就是没有灵魂,不成其为艺术家了。 贝尔蒙多终身埋头艺术创作,曾为高乃依、米什莱、普鲁斯特和特洛亚、安东尼·瓦托,以及戴高乐等名人造像。其大型雕塑分布在首都巴黎、外省南锡、图卢兹和尼斯等许多城市的街道和广场,甚至远至北非,诸如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一些城市,作品融入公共建筑的...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1/c404090-4019315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1日7时58分41秒 胡学文:物质与意象

   ...也是可行的,但写不出莱昂的急迫。两人上了车,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小说并没有写,精彩之处也在这里,无声胜有声。不对,是有声音的,是冲着车夫发出的。当笨重的马车下了大桥街,走过广场、拿破仑码头、新桥,在彼耶高乃依的雕像前停住时,车里发出指令! 马车又走动,一直奔到车站,同一个声音喊道,照直走。是喊,而不是说,显然是恼急的。马车漫无目的,忽快忽慢,第三次停下时,车里的声音越发急躁,让马车走起来!正午,马车来...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29/c404032-4000111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29日9时29分1秒 陈子善:“识”大作家之“小”、小作家之不“小”

   ...书票包含如许内容,思想、情操、追求,令人神驰,堪可玩味 追溯中国现代作家与藏书票的关系,是件有趣的事。 最早使用藏书票的中国作家是戏剧家宋春舫。宋春舫创作话剧,也收藏中外剧本。他以法国戏剧大师高乃依(Corneille)、莫里哀(Molière)和拉辛(Racine)名前缀音节组成的褐木庐(Cormora)藏书票,开中国作家藏书票图案中西结合的先河。 宋春舫使用褐木庐藏书票始于20世纪20年...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08/c442005-3261983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8日8时41分8秒 《狂飙》现象:全民狂欢与经典叙事

   ...尊重理性的法则,愿意情节照艺术的要求发展;在一天、一地完成一个事件,一直把饱满的戏维持到底。”(布瓦洛:《诗的艺术》)后来“三一律”成为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铁律。其实严格遵守“三一律”是困难的,就连高乃依和莫里哀都曾叫苦不迭。 “三一律”创作原则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其中应用这一原则最成功的作品是话剧《雷雨》。《雷雨》的叙事时间在一天之内,地点却有两个,叙事结构多线交织,细究起来并非完全严...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06/c419388-3261860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7日12时22分13秒 作为译者的歌德

   ...探歌德短篇翻译的概貌。根据第12卷编排的目录,除了少年求学时期的翻译练习和信件中的译作,歌德译作涉及希腊语的14篇(如《品达 奥利匹亚第五颂歌》),拉丁语5篇(如泰伦提乌斯《阉奴》片段),法语8篇(如高乃依《说谎者》),意大利语17篇(如《罗马短歌》),英语/爱尔兰语15篇(如拜伦《曼弗雷德》),另涉猎其他欧洲文学的译作12篇(如《芬兰之歌》),远东与近东文学6篇(如《雅歌》),南美洲文学3篇(如《囚徒...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04/c404091-3255868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4日8时32分9秒 冷知识:《悠悠岁月》暗含法国知识女性阅读史

   ...书中提及大量文学作品: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左拉《泰蕾丝·拉甘》,乔伊斯《尤利西斯》,维尔哈伦的诗歌,赫克托尔·马洛《在家里》,莫里哀《打出来的医生》《斯卡班的诡计》,拉辛《讼棍》《伊菲革涅亚》,高乃依《熙德》《西拿》,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萨特《恶心》,斯丹达尔《亨利·布吕亚尔的生平》、福楼拜《情感教育》、莫泊桑《一生》、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到灯塔去》、莎士比亚《麦克白》、波伏娃《名士风流...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09/c404090-3254171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9日16时51分23秒 纪念莫里哀诞辰400周年:四个世纪的洗礼

   ...光流逝,一切都变成虚妄之说。他曾被描绘成‘一个受恶人骚扰的可怜诗人,妻子是个对他不贞的漂亮女人。他最后是在舞台上表演《无病呻吟》时死在扶手椅上的’。更糟糕的是,他被说成并非是自己剧本的作者,那都出自老高乃依笔下。”罗朗丝·莫罗还特别强调:“莫里哀生时就是一个名声很大的闲人,富有诱惑力,且极受评论界追捧。” 最早的莫里哀传略是逝者的友人格里马莱斯特1705年写的《莫里哀生平》,其中没有一页不是杜撰,故...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623/c404091-3245400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6月23日8时11分15秒 诗体寓言家让·拉封丹

   ...讥讽与情感为一体,推翻既立成规,蕴含普遍的伦理道德意义,同古希腊伊索寓言一样,值得读者终身铭记。 拉封丹继承奥维德、荷马、维吉尔和卢克莱修,尤其是伊索的传统。在17世纪的帕斯卡尔、莫里哀、鲍叔埃、高乃依、拉辛和布尔诺等法国名流中,他标志着西方精神文化的特征,也是最具民众性的思想家。他让人们热爱生活,同时警惕世界上的险恶。从第三共和国起到上世纪60年代,拉封丹都是法国学校里学习最多的寓言诗人。他给大众...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08/c404091-3236913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8日7时38分5秒 赵林:卢梭与浪漫主义

   ...珠妙语。在形式方面,古典主义悲剧严格地遵循“三一律”,整个剧情限制在同一事件、同一时间(一天之内)和同一地点。它的原则就是理性,它的基调就是高雅,它的主题就是尊严和荣誉,它的语言就是慷慨激昂的独白。在高乃依和拉辛等古典主义悲剧家的剧作中,理性是不可动摇的绝对原则,它相当于中世纪文学作品中的上帝。为了这个原则,罗狄克宁愿放弃对施曼娜的爱而捍卫家族的尊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为了我的荣誉,我必须竭力抑制爱情...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29/c404091-3214342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29日8时36分11秒 《制造路易十四》:国王与文人

   ...仪有如主神朱庇特。 在榜样的力量鼓舞下,外省亦仿效法兰西学术院和文学院的样式纷纷建立自己的学院。上述从巴黎到地方的“学院运动”,很快确立起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家文化垄断体制。在名利的巨大诱惑面前,包括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吕里、勒沃、芒萨尔、勒诺特尔、勒布朗在内的文人艺术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争先恐后进入“体制内”。通过各自的文艺创作,他们为荣耀国王和巩固君主专制立下汗马功劳。同时,各地各级学院也...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25/c404092-32140321.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25日8时26分23秒 外国文学批评经典的当代意义

   ...独特的哲理—抒情色彩。 在各国文学批评经典中,更可以读到大量关于具体作家作品评论的精彩文字,如莱辛的《汉堡剧评》(1769)针对汉堡民族剧院的52场演剧撰写的104篇评论,圣伯夫对从拉伯雷、蒙田、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到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等法国文学史上几乎所有重要作家作品的一一阐释,利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一书中对狄更斯、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约瑟夫·康拉德等作家作品的评价,等等。利维斯对...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513/c404090-3210164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13日8时13分30秒 《马赛曲》的化身阿嘉尔

   ...悲剧气质,富于雕塑美感的身段,含情脉脉的明眸,出演诗人艾耐斯特·勒古维的悲剧作品《美狄亚》时,绘形绘影,感人至深,与欧几庇得斯和高乃依笔下展示的“美狄亚”相比,更别具一格。她陆续主演法国古典戏剧创始人高乃依的《西拿》《贺拉斯》,拉辛的《费德尔》和《昂朵马格》,赢得场场满堂喝彩,掌声经久不息,被公认为“法兰西大剧院最高洁的悲剧女演员”。当年,一位极具影响的巴黎戏剧评论家曾这样描绘她的倩影:“那天,我被领到...

艺术#人物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513/c404005-32101552.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13日7时48分22秒 《福建文学》2021年第1期|于坚:棕皮手记:三尺

   ...公司的员工,并且是经常被表扬提升的员工,比在学校乏味多了(这句对研究生说的)。 乔伊斯满怀热忱地开始了艺术家生涯。他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全身心地投入亚里士多德、阿奎那、本• 琼生的世界。闭馆后,他回到高乃依旅馆的房间中,靠着一小段蜡烛摇曳的光亮继续伏案读书。乔伊斯在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打基础。在一便士的笔记本的预算表和日程表旁边,他密密麻麻地写下了一大堆与喜剧和悲剧相关的概念。笔记本也写满了他称为“顿悟...

新作品#报刊在线#《福建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06/c419003-31990291.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6日7时35分36秒 宛小平:朱光潜与莎士比亚

   ...类崇高不同之处在于它用怜悯来缓和恐惧。正像康德以及别的一些人分析过的那样,崇高会激起两种不同的感情,首先是恐惧,然后是惊奇和赞美。由于崇高感是悲剧感中最重要的成分,亚理斯多德列举的悲剧情感大概不完全。高乃依认为在怜悯和恐惧之外应加上赞美,也许是正确的。”5 五、莎士比亚悲剧是异教精神和条顿民族祖先悲剧精神的奇特混合——朱光潜跨文化研究的一个典型个案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的“第六章:悲剧中的正义观...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113/c404063-31929567.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13日8时53分23秒 郑克鲁老师的“课”

   ...形会议桌的这边,先生端着一只茶杯进来,手里拿一沓讲稿。老师坐在对面,咫尺之间,却叫我觉得很远:海洋一般的渊博、深邃,令人敬畏。他并不多做寒暄,打开讲稿,将我们从庸常的话语中缓缓带出,进入维庸、拉伯雷、高乃依、莫里哀、卢梭、孟德斯鸠、拉马丁、缪塞、雨果的炫丽世界。我们一边拼命记笔记,不时地抬头看看对面的老师,一边紧赶慢赶,让脑回路跟上老师那汩汩流淌的话语,想象着、品味着法兰西的风情画卷,遐思着塞纳河畔那些...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030/c404063-3191214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30日8时36分27秒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观

   ...于其他社会历史批评,更不是一般的文学社会学。詹姆逊曾说,“同构类推这种方法虽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虚假的,但却是静止的和实录性的,完全来自于观念的历史,也就是说,它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社会学方法”。他以高乃依的悲剧与保罗·贝尼舒对其剧本的阐释为例,说明“高乃依的悲剧就不仅仅是社会阶级和作品之间、社会形态和思维模式之间相互关系的文献,它首先是一个事件,一个能够体现历史上特定时期的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事件”。“...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10/c419351-31778680.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10日9时6分52秒 高乃依、伏尔泰与他们的俄狄浦斯故事

   ...台。同时他也没让盲人先知提瑞西阿斯出现在舞台上。他抹除了两个人之间的直接对话,这个对话是索福克勒斯戏剧的中心,一个人知道一切,但并不想说出来,另一个人想知道一切,但他拒绝聆听揭露他所寻找的真相的词语。高乃依用一个现代式的情节取代了这个太过显露的隐匿与寻找的游戏,这个情节涉及情感与利益的冲突,让罪人的身份变得飘忽不定。在索福克勒斯那里没有的爱情故事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正是爱情产生了冲突和悬疑。高乃依...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416/c404092-3167651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4月16日15时41分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