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2 篇有关 马若瑟 的页面,用时 0.126秒.

第1页  共2页

文学经典让中法文脉紧密相连

   ...早译介到法国的文学作品之一。1734年2月,法国巴黎的《水星杂志》首先发表了《赵氏孤儿》的片段译文,第二年,全译本在巴黎出版的《中国通志》中刊出。该书由巴黎耶稣教会教士杜赫德编辑,剧本译者是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后来,18世纪法国启蒙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将其改为五幕剧,并改名为《中国孤儿》。这部剧作一经公演,便获得巨大成功。19世纪初,法国汉学从传教士汉学发展为专业汉学,法兰西学院院士儒莲于183...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6/c404090-4023709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6日8时53分34秒 《论语》的欧美早期传播史

   ...“马礼逊译法”更容易理解。不难看出,马士曼通过对《论语》等中文典籍的学习打下了深厚的文言文、中国文化功底,英译本《论语》、文言语法著作《中国言法》和中译本《圣经》等就是他的重要学习成果。 法国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所著的《汉语札记》(Notitia Lingae Sinicae,1831年),口语语料主要来自中国戏曲和小说,而书面语语料则主要来自“四书”。当时很多西方人的观...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3/c442005-402221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3日16时5分38秒 中国跨文化戏剧研究的推进

   ...得不前往西天取经盗火以求证自身的价值,以求得平等、对等的地位。没有这个地位,何来跨文化比较的客观性? 新时期伊始,我们才有条件开展真正的跨文化戏剧演出和研究,但西方却早了我们一两个多世纪。如果说传教士马若瑟1735年翻译元杂剧《赵氏孤儿》引动了欧洲对中国戏曲的兴趣,引起伏尔泰等西方戏剧家改编上演的《中国孤儿》是西方对中国的跨文化戏剧行动的话——这个行动给当时欧洲的中国文化热和欧洲剧坛上的中国戏剧热又添了...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7/c404004-4012618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7日8时14分12秒 都与城 晚晋风云二百年

   ...写成元杂剧剧本《赵氏孤儿》,这一上演,结合当时世情,赵武被全国人熟知,不论你是否熟读历史,这样的故事深入人心,这个深入是不挑剔人种的,不会把人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 到了明末,一个叫马若瑟的传教士,把《赵氏孤儿》翻译到了法国,法国的文豪伏尔泰改写为《中国孤儿》,一上演就大火,虽说主人公不再是赵武,但赵武以一个婴儿的姿态,横扫欧洲,这是晋国人乃至后来的赵国人所想不到的。 艺术世界里的...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0/c404018-3261425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30日11时13分28秒 《道德经》是如何走向西方世界的

   ...但它对东欧国家影响深远,推动了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对《道德经》的翻译和研究。 《道德经》深度影响德语文学 《道德经》是德语世界传播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中国典籍之一。 18世纪初,以白晋和马若瑟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入华。白晋等人运用《旧约》的索引式注释方法来研究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中国典籍,《道德经》由此在德语世界显现。第一个《道德经》的德译本《〈道德经〉——美德之路》于1870年出版,译者...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02/c442005-3257917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2日8时35分47秒 中国古代戏剧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交汇

   ...了法文,取名为《中国悲剧赵氏孤儿》(Tchao- Chi-Cou-Euih,ou l'Orphel in de la Maisonde Techao,tragedie chionise)。1734年,马若瑟托请从北京回国的法国传教士维莱尔和布罗塞二人将自己的法文译本《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带回国内,同年发表在《法兰西时报》上。一年后,全文发表在杜赫德主编的《中华帝国志》上,由此《赵氏孤儿》成为第一部传入欧洲...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14/c431803-3242151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14日8时41分0秒 学术的积累 文化的传承

   ...于戏剧的价值认定与西方完全不同。他们一再指出,与西方文化里把莎士比亚推崇为现代文学鼻祖相反,中国人轻视戏剧、轻贱戏子,文人写了剧本都不愿意署名字。 西方人却发现了戏曲中的宝贝,因此法国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于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用法文翻译了第一个元杂剧剧本《赵氏孤儿》介绍到欧洲,此后英国的戴维斯(John F. Davis,1795-189...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23/c404004-3220288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8月23日7时50分53秒 一场跨越67年的学术接力

   ...用这两个词来形容。在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廖奔看来,这正是郑振铎启动《古本戏曲丛刊》的大背景。 廖奔说,历代经史子集都不收戏曲剧本,戏曲剧本长期处于流散状态。1731年,法国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将元杂剧剧本《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介绍到欧洲,随后《西厢记》《琵琶记》等也陆续走向欧洲。西方人对戏曲的推崇,引起了1900年到日本留学、追求新学的王国维的重视,他因而写出了《宋元戏曲考》,成为中国现代...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28/c403994-32172232.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28日7时46分20秒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中西对接

   ...的舌头”,之后这个词语的义项越来越集中指向以口头语言叙述的叙事作品。早期西人以“romance”指称中国古代小说时,强调的是小说的口语化特色,将“小说”范畴限定于白话小说。 1728年,法国汉学家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用拉丁文撰写的汉语语法著作《汉语札记》成书于广州,书中大量引用白话小说例句。该书第一部分“口语的风格”开篇,他谈到了“小说”概念,在文中直接引用汉语“小说”一词:...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313/c404063-3163065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13日9时38分55秒 马若瑟译《赵氏孤儿》

   ...来的中国地理、历史、政治与文化知识,而另一类是书中篇幅不大,但却意义非凡的中国文学翻译。历史上,《赵氏孤儿》的译文最早正是出现在这套皇皇巨著的第三卷第三三九-三七八页间,其译者是当时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Henry Mariede Prémare,1666—1736)。 马若瑟其人和他的汉学研究 马若瑟于1666年出生于法国瑟堡(Cherbourg),通过耶稣会严格的教育与选拔...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113/c404091-3154553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月13日8时54分34秒 马若瑟译《赵氏孤儿》

   ...一过程:“既至中华,口吃目瞀,一字不识,一言不出。乃不辞反孩提之童蒙。有人在旁,指著天曰天,指地曰地也,指人曰人也,瑟也欣欣然从之,而不积跬步不敢离。”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马若瑟的汉语到了极高的水平。马若瑟甚至还动手写了一篇专门供中国人看、鼓动中国人皈依天主教的文言短篇小说《梦美土记》,其文辞之优美,读来令人很难料想到出自于一个18世纪外国传教士之手。其时,与马若瑟共事的中国法国传教区的第三任会长殷弘绪...

文史#版本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113/c419387-31545208.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月13日8时31分4秒 《诗经》在法国

   ...s, 1664—1738)、傅圣泽(Jean—François Foucquet,1665—1741)、赫苍壁(Julien—Placide Hervieu, 1671—1745)等都曾选译《诗经》。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 , 1666—1735)曾译《诗经》(Odes Chinoise du Chi king)八首,所有稿本均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杜赫德(Jean Baptiste ...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416/c404092-29928618.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4月16日9时37分6秒 “才子书”:明清时期一个重要文学概念的跨文化解读

   ...h a Free and Verbal Translation in English) 和儒莲编写的《汉文指南》 (Syntaxe Nouvelle de la Langue Chinoise) 等。马若瑟的《汉语札记》于18世纪早期完成。他已经开始从《好逑传》、《玉娇梨》、《水浒传》等“才子书”中摘选语句作为学习白话的范例。如重复法中所选之“如花之容, 似月之貌”、“看山玩水, 寻花问柳”, 对比法所...

理论#学术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313/c404038-29865595.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3月13日16时0分14秒 让世界读懂中国灵魂

   ...内在于中国文化的阔大和幽微的价值观。 一 1755年8月20日,伏尔泰改编自《赵氏孤儿》的《中国孤儿》在巴黎各剧院上演,反响强烈。《赵氏孤儿》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绝佳个案:1731年,耶稣会士马若瑟把元杂剧《赵氏孤儿》译成法文;1735年,译本被收入杜赫德主编的《中国通志》;1748年,意大利歌剧作家塔斯塔齐奥改编的版本《中国英雄》出版;而继伏尔泰之后,歌德改编的版本《埃尔泊若》于1783年出版...

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312/c404033-29861530.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3月12日8时16分1秒 “意象”范畴新探

   ...作用。就是说,中西方“意象”范畴的间接关系是存在的,中国“意象”理论对于西方“意象”范畴的间接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 随着西方汉学研究的发展,中国文学从18世纪就传播到了西方。从法语看,1731年,马若瑟(J.Premare)翻译了《赵氏孤儿》;1878年,儒莲(S.Julien)翻译出版了《西厢记》。从德语看,1753年,杜哈德(J.B.Du Halde)出版了德文版的《赵氏孤儿》,引起了歌德、席勒...

理论#学术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622/c404038-29356360.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6月22日12时16分30秒 戏剧翻译,亟待在文化“走出去”中突围

   ...戏曲要真正“走出去”必须面对的恒久命题和必须攻克的现实难题。   事实上,中国戏曲“走出去” ,即中国戏曲正式对外传播首先是从剧本译介开始的。1731年,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法国传教士马若瑟神父译为法文,首次让欧洲人看到了中国戏曲,开启了中国戏曲剧目跨越国门跨文化传播的历史。然而多年来,国外戏剧作品被大量译介并亮相国内舞台,中国戏曲作品在国际上被译介和演出相对来说却并不算多,相对中国各民...

舞台#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utai/2015/2015-08-19/251179.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8月19日9时48分0秒 文化传播与“有意味的误读”(汪龙麟)

   ...语体系建设聊献一芹。   译、编、演、评,《赵氏孤儿》带动中国热   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我国最早被译成外文并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早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法国传教士普雷马雷(汉名马若瑟)便将《赵氏孤儿》(下文简称《赵》)翻译成法文,并由另一个传教士杜布卢斯带回法国。1734年,巴黎《水星杂志》通过一篇没有署名的信,首次刊出了用法文翻译的《赵氏孤儿:中国悲剧》。但并非全文刊登,只是几...

舞台#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5/2015-04-21/240035.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4月21日9时16分15秒 文化传播与“有意味的误读”

   ...语体系建设聊献一芹。   译、编、演、评,《赵氏孤儿》带动中国热   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我国最早被译成外文并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早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法国传教士普雷马雷(汉名马若瑟)便将《赵氏孤儿》(下文简称《赵》)翻译成法文,并由另一个传教士杜布卢斯带回法国。1734年,巴黎《水星杂志》通过一篇没有署名的信,首次刊出了用法文翻译的《赵氏孤儿:中国悲剧》。但并非全文刊登,只是几...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4-21/240029.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4月21日9时13分38秒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境外日趋受欢迎

   ...。”香港城市大学张万民教授说,《诗经》在欧洲流传历史悠久,1687出版的拉丁文《中国哲学家孔子》是欧洲出版的最早《论语》西文译本,此书对《诗经》在英国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   1735年,法国传教士马若瑟以法文译出《诗经》8首诗被收录到《中华帝国全志》。后随该书被翻译成德、意、俄等欧洲语言版本,《诗经》在欧洲广泛传播。张万民说,诗经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太深,如陆机《文赋》中的“操斧伐柯”就来源于《诗经》,...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4/2014-08-06/213921.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8月6日16时6分23秒 伏尔泰曾写《中国孤儿》 对儒家情有独钟

   ...孤儿》。   伏尔泰写的剧作《中国孤儿》,于1755年在巴黎法兰西大剧院首演。该剧根据中国元朝戏剧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改编。关于伏尔泰为何选择一个中国故事,他在给黎胥留公爵的一封信里说:“日前读到马若瑟神父翻译的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心生依之写一部悲剧的念头。马神父的翻译刊载在杜赫德神父为大众编的一本杂志上。中文原剧创作于14世纪的成吉思汗年代,旨在表明胜利的鞑靼征服者无法改变被征服民族的风习,转而...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3/2013-04-16/159874.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4月16日9时9分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