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于一隅,给我一座戏台,我也可以劈山救母和过五关斩六将,而现在,无数个深陷于养家糊口中的“我”却只能在这唱腔与戏文里悲从中来。 我又开始读起元杂剧,在传统深处汲取营养,读得越多越意识到,关汉卿、白朴和马致远们所写下的那些面孔和处境,并未从我们身边远去。只因为,自始至终,他们都和他们时代的普通百姓生活在一起。在《秋胡戏妻》中,罗梅英性格明亮又泼辣,当母亲劝她改嫁,她当即驳了回去:“则我那脊梁上寒噤,是捱过...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3994-404660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8时20分40秒 在比照中洞见 ——关于新大众文艺的探讨...,多数还一时难于阅读汉文化的多种典籍,因而舞台演出大为兴盛;三者,元政权建立后,曾一度废止科举制度,令文人郁闷、失落,他们便沉入社会基层,从事富含大众文艺意味的创作,这使得诸如关汉卿、王实甫、纪君祥、马致远等优秀的剧作家脱颖而出。 他们各自的剧作如《窦娥冤》《西厢记》《赵氏孤儿》《汉宫秋》等,在民间产生了长久轰动,具有深远的艺术影响力,从而让中国文化不仅在大众文艺的重要门类戏剧上的欠债得以充裕的补偿,而...
专题#专题#新大众文艺#《延河》杂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60048-404549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15时59分9秒 那吒从什么时候变成了哪吒...里也有哪吒拜塔如拜父的情节,而从苏辙此诗可以看出,哪吒的叛逆形象至少在宋朝就定型了。 然后我们再翻开元曲,可以看到一首名为《那吒令》的曲牌,关汉卿用这个曲牌写过十几首曲子,元朝其他作曲家白朴、王实甫和马致远也用过同样的曲牌。 元朝末年,有文人全面整理中国神话,开始撰写《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此书在明朝初年出版,囊括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神话人物,其中第七卷写到“那吒太子”。 从隋朝《毗沙门天王品》到元末明初...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5/c442005-404257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5日9时51分46秒 亟需建立新大众文艺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遴选出典范性的艺术精品呢? 文艺的经典问题既与时代文化语境、民族审美传统相关,也受到批评家的文艺观念影响。在中国文艺史上,散曲、杂剧、小说等体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作“次等”文艺样式,但不妨碍关汉卿、马致远、曹雪芹等作家的作品以经典的形式流传后世。同时,当很多传统批评家以较为轻慢的态度对待鸳鸯蝴蝶派、港台武侠小说和当下的网络文艺作品时,却也有一些研究者做着经典化的工作,将张恨水、金庸、猫腻等作家的作品写...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1/c419351-4042306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1日9时22分56秒 在比照中洞见 ——关于新大众文艺的探讨...,多数还一时难于阅读汉文化的多种典籍,因而舞台演出大为兴盛;三者,元政权建立后,曾一度废止科举制度,令文人郁闷、失落,他们便沉入社会基层,从事富含大众文艺意味的创作,这使得诸如关汉卿、王实甫、纪君祥、马致远等优秀的剧作家涌现而出。 他们各自的剧作如《窦娥冤》《西厢记》《赵氏孤儿》《汉宫秋》等,在民间产生了长久轰动,具有深远的艺术影响力,从而让中国文化不仅在大众文艺的重要门类戏剧上的欠债得以充裕的补偿,而...
专题#专题#新大众文艺#《延河》杂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4/c460048-404187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4日14时39分42秒 为形容词申辩...所谓形容词(adjective)”。 名词和形容词平等的简单叠加,抽象和具体平等的简单叠加会营造出怎样复杂的“心灵景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诗人马致远脍炙人口的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被同时代评家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云:“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显而易见,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6/c404090-4041345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9时9分11秒 侘寂风与残缺美...质朴美以至残缺美的点赞和推崇。 不错,侘也好寂也好或侘寂也好,作为审美概念诚然是日本鼓捣出来的,但作为一种审美取向、美学趣味也是日本特有的吗?不。不说别的,同那两首俳句相对应的,就有“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白头黄叶两相怜”(宋祁),可谓异曲同工。直接表现“残缺美”的也不难找见:“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3/c404018-4037456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9日10时0分38秒 清吟冰雪文...他对诗词赏析的随笔之作。每一辑中,都会有一两篇此类文章。私以为,若集此类文章单独成辑,此书就更见份量了。文中由诗人的作品入笔,读诗词,也是览阅人生,其中见地令人耳目一新。作品中有些是大众熟知的诗人,如马致远,元好问,孟郊,有些则是小众,如严维、完颜亮、杨广,足见他阅读视野之广博。在《深量开思不可辨》一文中,由杨广的《春江花月夜》追述其人其事,欣赏他的才华之余,对他荒淫无度,不加节制,亡失天下而感慨,欲望...
新作品#其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1/c419926-4036660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1日11时45分53秒 京水散记...水汇流,向东北流经大同盆地、阳原盆地,再收纳黄水河、浑河、御河,流入河北境内,在官厅水库西部与洋河汇合;再从水库南部流出,从当今的门头沟三家店出峡谷,再流入石景山,就与古蓟城联系在一起了。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为大都人氏,他在五十岁左右时归隐林泉,据传说他的归隐地就在当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龙山下永定河畔的韭园。他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至今仍为...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5/c404018-4036153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5日8时41分11秒 清吟冰雪文——评张学梁散文集《青城花开》...他对诗词赏析的随笔之作。每一辑中,都会有一两篇此类文章。私以为,若集此类文章单独成辑,此书就更见份量了。文中由诗人的作品入笔,读诗词,也是览阅人生,其中见地令人耳目一新。作品中有些是大众熟知的诗人,如马致远,元好问,孟郊,有些则是小众,如严维、完颜亮、杨广,足见他阅读视野之广博。在《深量开思不可辨》一文中,由杨广的《春江花月夜》追述其人其事,欣赏他的才华之余,对他荒淫无度,不加节制,亡失天下而感慨,欲望...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5/c404030-4036160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5日8时19分41秒 天凉了,诗正暖...龄说“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宋代的柳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辛弃疾说“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李清照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最典型的就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篇作品有“秋思之祖”的美誉,作者描写了离乡游子徘徊在秋日黄昏里的愁苦心境,特别是开头的九个名词,平静地罗列出...
新作品#其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9/c419926-403490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9日8时44分21秒 激活内生动力,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东西”一词也便成为货与物的习惯性称谓,迄今犹然。由此足见文化对文明的氤氲与激扬。元朝时,《富春山居图》的熠然问世,元曲和青花瓷的走红欧亚,则足以让当时的中国文化令人艳羡。其中,关汉卿、王实甫、纪君祥、马致远等人的剧作更足以成为亮点。哥伦布为什么要出海并远赴亚洲?就是因为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十分羡慕和向往远在地球东隅的中华文化与文明。而马可·波罗所记录的,才仅仅是元朝时期的中国北京和杭州等少数几个地方...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08/c419351-4011331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5日12时26分58秒 本周之星 | 王彦:我的夏天是一个量词(2024年第21期)...色光斑令人欣喜。偶尔一阵风摇曳树枝时,光斑随之粼粼晃动,如水波荡漾。 若是夏雨后,虽难有适宜的凉快,但苍翠满目,浓荫匝地,依然能够让人安心,减了几分溽暑之苦。沉溺在她的绿荫里,是件极其幸福的事。她不是马致远停了昏鸦的枯藤老树,不是贺知章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娇媚柔柳,不是郑燮乱扫秋星落晓霜的豪气梧桐,更未被晏殊的昨夜西风凋零过。她无惧亦无忧,默默用浓郁多变的绿云抚慰过我无数伤口,溶解掉我许多惆怅。正是她,让我...
新作品#本周之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2/c431511-4027647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2日15时22分50秒 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学术史意义...具口传性、民间性的题材,而是大量采用俗文学的书面文本,这些作品与他归纳的俗文学特征存在明显抵牾之处。例如,被他看作俗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长篇小说,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元曲大家的作品,《再生缘》《笔生花》等女作家弹词,既不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也不是“口传的”,而是典型的作家文学。 这种矛盾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郑振铎虽然高扬大众性、口头性,但他有关俗文学研究的整...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0/c404063-4026025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0日6时34分6秒 《胶东文学》2024年第4期|耿立:寻找三十五年前的开头...宋以降,国人对乌鸦的崇敬转移到了同属鸦科的喜鹊身上。但我还是觉得,在古诗文辞赋里,没有一种鸟能赶上乌鸦出现的频率。在曹孟德慷慨悲歌的《短歌行》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苍凉心绪;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更是因黄昏乌鸦的参与,才成就千古秋思之祖的美誉;秦观的词《满庭芳》最经典的段落就是“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城”,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流水孤村,一身微官濩落,游子之恨以寒鸦的意...
新作品#报刊在线#《胶东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4/c448973-4023570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0日8时46分32秒 情醉大运河...的积水潭舳舻蔽水,盛况空前。最热闹的景象集中在鼓楼附近的银锭桥、烟袋斜街一带,当时的文人雅士常常汇集于此把酒吟诗,食肆、勾栏人声鼎沸,元代最著名的大都杂剧大多演唱于此。随着他的叙述,我似乎瞥见王实甫、马致远、关汉卿们绰然走来,他们有人正坐于茶肆捻须品茗,有人正在戏园后台为伶人们辅演杂剧……大运河不光繁荣了华夏的社会经济军事政治,也成了汇集南北文明于北京的使者。 我恍然大悟:我那些夏日畅游、冬日旋冰、早春...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4/c404018-402229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5日15时23分17秒 陈彦:一手伸向传统 一手伸向生活...学对你意味着什么?作为作家,文学对你又意味着什么? 陈彦:任何一个写作者,必然是一个阅读者。我的阅读肯定与写作有关,最早的阅读,会在里面寻找技巧多一些。比如写戏,就大段大段地背诵莎士比亚,也背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汤显祖的美妙曲牌词章,对经典尽量遍览。再到后来,就跳出文学艺术,进行更宏阔的阅读。因为文学是人学,有关人的学问都应该进入文学创作者的阅读视野。书籍浩如烟海,这是一个最准确的词。选择的方法就是...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3/c405057-4020959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2日7时52分35秒 江汀观景...在了橘子洲。 画中意象,一旦有了具体位置,其审美就会因人因事、因时因情变得丰富起来。暮,既可指黄昏,也可能是夜晚。季节也不一定是冬季,可能是乍暖还寒的春天。赏雪人可单独一个,可三五成群。 元代马致远的《寿阳曲·江天暮雪》,应该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赏雪情趣。几百年来,它种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心。诸多赏雪意象,皆出于此: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7/c404018-4020404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7日8时38分34秒 继承传统意境与韵味的新古典之作昆剧《汉宫秋》 北方昆曲剧院新作昆剧《汉宫秋》日前落地首演。舞台之上,镂空设计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全程竖排“二道幕”上,遒劲古朴的字体加古籍居右设计,昭示元曲大家马致远的绵长回响。改编本昆剧《汉宫秋》不拘俗套、重儒守礼、崇文尊古,剧作者王馗以匈汉和亲为大背景,以昭君出塞为核心事件,将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男女情爱线以及丑化王昭君画像的善恶正邪之间的斗争线利落剪除,破除了帝妃之恋、宵小之阻的俗套,对该剧时间、...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5/c419389-402022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5日7时56分52秒 在历史与现实的激荡共振中生长...骁锋的《录鬼簿》是对元曲四大家生命史的打捞,把隐藏在经典背后的人物推至“聚光灯”之下。作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华章,元曲的瑰丽璀璨早已为世人所领略,然而奉献这些优秀作品的作家们并未走上历史的前台。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他们以如椽之笔,写下经典之作。对他们生命史的打捞和书写,赋予历史文化生命的温度。吴光辉的《一个人的成语传奇》是对传奇历史人物的重述。韩信作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不仅创造了英雄故事,也留...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31/c404030-4017023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31日9时26分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