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343 篇有关 马拉美 的页面,用时 0.123秒.

第1页  共18页

书籍绵延,阅读的精神永在

   ...,当网友纷纷表态不常阅读的同时,全球图书出版的品种与数量并没显著下降,且各种考试用书反而在增加。新技术以挤压旧技术空间来寻求扩张,这意味着,只要找到不可替代的空间,阅读就不会死。 1896年,法国诗人马拉美提出过一个想法:标题、留白和字词的巧妙排布,以及精心编排的意义和版面元素之舞,可以使书页的剧场充满生气;上乘纸张、书封质地和装订工艺带来的观感和触感,也可以在形而下存在和形而上隐喻两方面得到升华。 马...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4090-4046631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9时10分46秒 夷犹者的捣乱与辨难——李洱小说论兼及一种创作诗学的探索

   ...场初遇,此时悬铃木在蓬勃生长,费边在朗诵马拉美的诗歌,一代人迎面跑来后远去,死亡如阳光般倾泻,遥遥可期。李洱由此开始了三十年的创作生涯,开始了与时代和人群漫长的交互与告别,这名副其实的“午后的诗学”是马拉美意义上的“牧神的午后”,是尼采意义上的“偶像的黄昏”,更是李洱意义上的“导师死了”,是一个时代进入另一个时代的隐痛,李洱主动选择去感知这疼痛,感知失望也感知无法放弃,感知堕落也感知匍匐前行,是抽象、具...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04030-404611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6日9时45分31秒 内在性、地方性与超越性并置的先锋写作

   ...》主编、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杨辉指出,小说洞见了生活的复杂性,展现了生活的可知和不可知、可解和不可解的混沌状态。作者揭示了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不仅要保持沉默,还要认识到当下眼光的局限性。小说最终以博尔赫斯和马拉美的诗作结,承载了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不可知世界中的救赎力量的思索。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李浩认为,生活在书中是一个显性的,不断被突出和构成压迫感的词,它引发了关于找寻新出路和新可能的思考。如略萨所言,文学...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人间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59999-404321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8时57分53秒 《天涯》2025年第1期|胡赳赳:死亡说明书

   ...经被作品所取消,“作家就像在虚无中劳作的虚无”,“我说出自己的名字,就像在唱我自己的挽歌”,在文中布朗肖还探讨了语词与对象、战争、历史、革命、死亡及垂死等等论题,也第一次提出了他经由黑格尔、荷尔德林、马拉美而来的语言对事物的谋杀,这些在以后都得到了布朗肖的深入探究。 布朗肖也以创作实践来践行他的理论,1948年,他出版了转向叙述自身同时也是回应荷尔德林的《至高者》,随后则是被巴塔耶称为“三联画”的《死刑...

新作品#报刊在线#《天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7/c418992-4042759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8时48分23秒 回到词语的家园——“回归”诗人希尔德·多敏

   ...的声响。 但我却躺在羽毛中, 颤悠在高高的虚空。 我头晕目眩,难以入眠。 我的手想要抓住什么,却只找到 一朵玫瑰作为支撑。(《只有一朵玫瑰支撑》) 多敏在“杂技师和群鸟中间”布置起来的房间悬于高空,与马拉美“诗歌是最偏远的建筑”和策兰的“绝无之境”形成诗学地形上的对照。这是一个构筑在蓝色太平洋岛屿上空的“德语居所”,唯有在此处,她“不可驱逐”,能拥有自由和安宁。多敏在空中抓到的“玫瑰”不再是爱情的象征物...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5/c404091-404312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5日9时8分21秒 弗里德里希《现代诗歌的结构》再版

   ...《荒原狼》《风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尔诗文选》《比利时的哀愁》等。 诗人凌越读完此书曾写道:“弗里德里希在《现代诗歌的结构》一书中所使用的分析工具和所评论的那些杰出诗人的诗作相得益彰,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诗作所携带的光芒也映射到弗里德里希的这部著作中,所以在读这部作品时,我们也会收获通常只有诗歌带给我们的意外和愉悦。”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8/c404090-4042786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8日8时12分18秒 《花城》2025年第1期|王蒙:夏天的念想(中篇小说 节选)

   ...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高鹗)“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还有域外金句:“世间的一切都是为了通往一本书。”(马拉美)“怕的是对不起自己遭受的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回报以情歌。”(泰戈尔)“忧郁,是歌曲的灵魂。”(纳瓦依)“那些虚构,是来自真诚的幻想”和“世界的本质,不是一个目的与形体,而是...

新作品#报刊在线#《花城》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5/c418960-404025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2日8时51分28秒 《人间信》:从普通人身上发现信心和勇气

“世间的一切都是为了通往一本书。”中国作家麦家对法国作家马拉美的这句话印象深刻。这句话几乎可视为文学事业的写照。对所有作家而言,正是对生活经验的深入开掘、对文学技艺的反复磨砺,才使得文学创作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事业。作家的艺术使命,就是竭尽自己的经验和技艺,尝试写出一本理想的书。作家的创作生涯,整个儿就是一本大书。就个体作家的风格特色而言,其创作个性和实绩往往以某“一本书”备受肯定为标志。所谓的成名作、代...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9/c404030-4033523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0日14时31分15秒 《胶东文学》2024年第10期|金克巴:重返鹅颈水

   ...扰动的是几只白头鹎或红耳鹎,在小岛上令人饮醇自醉的翠绿间好不逍遥自在地挓挲翅膀,想来,它们都是自由无羁的,这也加剧了我对眼前那个谢绝人迹的瀛屿的向往。我要铭感云翮之岛的存在,对于我,如同白色的睡莲之于马拉美,在某个夏日,同样在清池之畔马拉美收获了想象的瑰宝。就这样隔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我已然摄入了蕞尔群岛的精魂。在这个我原本不知所之、彷徨而难挨的盛夏,我在鹅颈水被天地间纷呈的美滋养着。仿佛领悟了何谓真人,...

新作品#报刊在线#《胶东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5/c448973-403893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8日8时55分23秒 “作为一个小说家,我们有责任把小说写成真实”

   ...其实应该是一种恒定的东西,一种相对沉淀下来的东西。而现实生活是如此地风卷残云、汹涌澎湃,作家应该怎么去提取现实、抓住现实的本质?这确实给我们认识生活增加了难度。挑战越大,作家越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马拉美曾说过,“世间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通向一本书”。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现实如何为难我们,这些都是我们的财富,是我们创作优秀作品必不可少的积淀、考验。我们要感谢生活,感谢这个时代。也许这个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04033-4038769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3日9时26分38秒 2024年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者揭晓

   ...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学、法国文论研究。著有《诗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编有《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卞之琳卷》等,已独立或合作翻译出版《日常生活颂歌》《批评与临床》《柏拉图的理想国》《马拉美:塞壬的政治》《不可能性》《声音中的另一种语言》《苏格拉底赞歌》《远东行记》等十余部法国文学与文论著作。译著《声音中的另一种语言》入围2020年第十二届傅雷翻译出版奖终评10部作品。 从左到右:中方...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1/c403994-4037280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5时5分14秒 2024年傅雷翻译出版奖揭晓!3部作品获奖

   ...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学、法国文论研究。著有《诗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编有《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卞之琳卷》等,已独立或合作翻译出版《日常生活颂歌》《批评与临床》《柏拉图的理想国》《马拉美:塞壬的政治》《不可能性》《声音中的另一种语言》《苏格拉底赞歌》《远东行记》等十余部法国文学与文论著作。译著《声音中的另一种语言》入围2020年第十二届傅雷翻译出版奖终评10部作品。 评委颁奖词 本...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1/c403994-4037271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日9时17分15秒 “现实”如何转化为“诗歌”

   ...的艺术手法。换句话说,哪种艺术手法能够突破事物的表象揭示出现实的本质,哪种艺术手法就是适宜的表现手法。这是“现代现实主义”对于艺术技巧的要求。应该看到,多种艺术手法的应用丰富了现实主义诗歌的美学表达。马拉美认为:“诗永远应当是个谜。”对新的现实主义诗歌来说,关键是要以多样的手法来提高诗歌的美学品格。 总之,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本质上是从现实生活提炼艺术形式的旅程。深入现实不仅是理解现实的基础,更是现实主...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4/c404033-4035388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4日21时59分27秒 鹤立蛇行: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史》

   ...024])。 西方主要的文学经典,从古希腊的荷马和罗马诗人维吉尔,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拉伯雷、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再到后来的歌德、席勒、狄更斯、雨果、巴尔扎克、华兹华斯、济慈、雪莱、拜伦、波德莱尔、马拉美、托马斯·曼、弗吉尼亚·伍尔夫、卡夫卡等等众多西方作家和诗人,都不仅是西方读者熟悉的经典,而且是非西方读者或全世界的读者都知道的文学经典。非西方文学,包括中国文学,虽然也各有自己的经典,却大部分还停留...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8/c404090-4034844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8日9时12分11秒 迈克尔·伍德:文学有着一份脆弱的自主权

诗人斯特凡·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曾写道,任何认为跟自己是同时代(contemporary)的人都是搞不清楚状况。以马拉美那令人头晕目眩的标准而言,这话说得并不算晦涩,但还是相当难以理解。然而在它格言式的简洁中,在它所知多于所言的姿态中,这句话或许能帮助我们对当代的此一观念稍稍多一点了解。 我想提出的是,当代小说并不仅限于近期或当下的小说,也不限于出现在我们称之为现代的东西之后的小...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2/c404092-4031857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2日8时39分21秒 古老至今的花束在运动——评臧棣组诗《玫瑰诗学》

   ...何凸显意欲构建之物,以及如何让玫瑰自然的与其产生某种关联。阅读《玫瑰组诗》之后再来细读每个标题,我们也许会超越“偏正结构”的解码模式。尤其是在前几首“具名”的玫瑰诗当中,臧棣选择了世界文化史的明星,《马拉美玫瑰》《狄更斯玫瑰》《海涅玫瑰》《契诃夫玫瑰》……这些诗歌中的人物与玫瑰与其说是“某某的玫瑰”,更可以看做“某某是玫瑰”“某某像玫瑰”,以及我认为更精确的“某某般玫瑰”。臧棣无意描写玫瑰与主体之间的现...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1/c404030-4031825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1日22时10分38秒 用普鲁斯特接触文学作品的方式来接触普鲁斯特

   ...先生的著作才分为三部分,只是最后一部分才留给了关于具体的批评研究的考察,而前两部分构成了必要的基础,我们借此才能了解普鲁斯特的批评方法以及他对文学的总体构想。普鲁斯特在杜波斯之前,在萨特之前,尽管不在马拉美之前就提出过这个基本的问题:文学是什么?在普鲁斯特看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完全取决于他接触他想理解其含义的那种东西的方式。 用普鲁斯特接触文学作品的方式来接触普鲁斯特,这是最为重要的。在《追寻逝去的时光...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0/c404091-4030205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0日8时33分30秒 “新批评”视域下的“新诗现代化”理论构建

   ...经验,从生活到经验,不啻于诗歌观念上一次积极的“革命”。 “新诗现代化”理论的核心内涵之二是在“包含”理念启发下确立了“综合”“平衡”观。文学史的发展过程里充满着诸多“弑夫情结”,当初前期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魏尔伦等人曾经十分沉迷于“纯诗”打造,讲究本体和喻体象征关系的相对明晰;可是到了艾略特、里尔克、叶芝等后期象征主义诗人那里,却开始崇尚复杂与含混之美。新批评派的瑞恰兹则从理论上将诗分为两种,一是“包...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3/c419351-402981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4日15时20分17秒 沃尔夫冈·顾彬:“把全部的爱献给中国文学”

   ...学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汉学家,顾彬与中国文学的结缘始于偶然。1966年,他进入德国明斯特大学学习神学,之后又转攻文学。他一开始学习的是日耳曼文学。年轻的顾彬是一名文艺青年,爱好写诗,受法国诗人斯特芳·马拉美等影响很大。 196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顾彬读到了翻译家庞德用英语翻译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让他感受到从未领略过的新奇意象。顾彬对中国古典诗歌...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5/c404090-402852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5日9时7分36秒 作家傅小敏:从巴黎出发,亲历艺术发生现场

   ...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 “人向外部世界跋涉,也需要向心内跋涉。”傅小敏谈到,写作这本书的过程既是向外寻找的过程,也是向内的一次自我探寻,就像很多艺术家在创作一件作品时,其实也是在向内部搭建一条通道,“用马拉美的话说,给你一个‘instrument spirituel’(精神的工具),使你得以抵达心灵凹陷之处,并将它们缓缓熨平。”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4/c403994-4024957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4日7时34分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