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澳门开办了第一所中西医结合的诊所。 令人惋惜的是,这位最初以东印度公司汉文翻译身份来华的传教士的努力,并没有加深欧洲对中国的真正认识和理解,更没有避免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更令人唏嘘的是,他的儿子马儒翰(John Robert Morrison)还服务于鸦片战争,成为《南京条约》的起草者之一。而容闳学成归国后,国难当头,不得不学以致用,奔走一生重教兴业,救亡图存,鞠躬尽瘁。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都有...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3/c404018-403381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3日10时17分51秒 鸦片战争时期的“汉语三剑客”...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也是经他倡议于1834年在广州成立的,旨在出版介绍西方科技文化的书籍。1835年他与夫人在澳门开办了中国第一所教会小学,免费教育贫苦儿童, 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即在其中。他还与马儒翰、麦都思、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一起,对马礼逊的《圣经》中文译本修订重译,因他出力较多,该译本被称作“郭实腊译本”。 郭士立是个语言天才和多产作家。据说他会12国...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807/c404063-3181370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8月7日8时19分10秒 罗伯聃与他的《华英说部撮要》...任英商怡和洋行的高级职员。从到达中国伊始,他便意识到学习汉语口语的重要性。罗伯聃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跟中国人交谈的机会。两年后,他已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了。 在1830年代,在华的英国人中只有罗伯聃、马儒翰以及一直为英国效力的郭实腊这三人能流利地使用汉语与中国人交际沟通。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方急需汉语人才,罗伯聃遂弃商从政,正式担任了英国政府战时翻译。他全程参与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起草谈判,由于表现...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4/2014-06-24/208651.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6月24日6时38分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