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44 篇有关 雷蒙德·钱德勒 的页面,用时 0.148秒.

第1页  共8页

他们都是艺术家:在牛津看卡夫卡、钱德勒和勒卡雷

   ...一个多小时还是不够用,后来又找时间去看了一次,才算是“走马观花”扫了一圈。虽然展出的不乏上面这些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整个展览逛下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却是以侦探和间谍小说知名的两位“流行文学”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和约翰·勒卡雷。 斯蒂芬·金的写作箴言 奥尔姆的圣经评注《奥尔姆之镜》 比喻是文学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英文里又细分为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精彩的比喻以新的角度揭示出两...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0/c404090-4033573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0日8时7分25秒 《天涯》2024年第5期|杨乾:有人夜晚追地铁

   ...自己的原创?瞬间,另一个句子,像火车一样,一节节地推了过来——“像我这种人一生只有一个伟大的时刻,只在高秋千上做过一次完美的演出。余生就只求尽量不从人行道跌进阴沟里罢了。”这个他记得,《漫长的告别》,雷蒙德·钱德勒。想到钱德勒,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加缪那张叼着烟、身着呢子大衣的经典照片。钱德勒不是他想象中马洛的样子,钱德勒的脸有点圆,没有棱角感,他显得过分可爱了。钱德勒是一只甲虫。那撒云志呢?脑子一样的锅又变成了大...

新作品#报刊在线#《天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30/c418992-4033186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8日8时20分36秒 科技理性时代的文学“出圈” ——以侦探推理小说为例

   ...多年的何袜皮本身已是一名作家。悬疑是何袜皮作品的典型风格,社会学的运思方式则是其文字更隐秘的内核。 在公家警探的形象之外,侦探推理小说还塑造过诸多别具风格的私人侦探,比如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菲利普·马洛(雷蒙德·钱德勒),通过他风尘仆仆的历险,读者看到暗潮涌动黑白杂色的世间。何袜皮则相反,她不是一个实景取证和现场搜集的侦探,更像是书斋里的剖析者,正如巴拉涅斯·奥克兹《角落里的老人》中那个“安乐椅神探”,根据向公众敞...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4/c404030-4029211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5日8时58分17秒 《与陈词滥调一战》

   ...表人物,如索尔·贝娄、菲利普·拉金、纳博科夫、伊夫林·沃、厄普代克、V.S.奈保尔、菲利普·罗斯等人的作品。 陈词滥调、矫揉造作、政治正确——这些都是艾米斯的敌人。对艾丽丝·默多克、库尔特·冯内古特、雷蒙德·钱德勒、安东尼·伯吉斯、V.S.普里切特、唐·德里罗等当代名家的作品,艾米斯也自有公允的论断。此外,作家的兴趣还延及国际象棋、英国足球流氓文化、吉尼斯纪录大全,等等。 本书既是一部充满锐气和智趣的个人阅读史...

书汇#新作快读#Y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30/c405086-4028881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0日11时8分15秒 战玉冰谈晚清民国的侦探小说

   ...清民国时期“未完成”的本土化工作。我们知道欧美1930、1940年代一方面开始了侦探小说的“黄金时期”,出现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等作家;另一方面出现了所谓“美国革命”,比如达希尔·哈米特和雷蒙德·钱德勒的“冷硬派”侦探小说。而当时中国的侦探小说,也有一点受到这些作品的影响,但仅仅处于萌芽状态。比如1940年代后期的中国侦探小说“大头侦探案”中,也出现了“案发现场图”与“登场人物表”这样一些欧美“黄金...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1/c405057-4024050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2日7时53分58秒 《青年文学》2024年第5期|史若岸:漫长的夏天

   ...诗歌,那时又刚好处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因此写下了很多不伦不类的诗词。到了大学后,我对于诗歌的兴趣日益减弱,转而喜欢上了各种各样的小说。所有小说里,我尤其喜欢推理小说,其中最欣赏的作品是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在六十三岁时写下的长篇小说《漫长的告别》。我喜欢它故事里那种忧郁动人的黄昏情调,也很喜欢马洛,他是我见过的最酷的主角。当然,还有一点充满固执的苍老。 实话说,对于文学,我算不上一个深有见地的人,认识的...

新作品#报刊在线#《青年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5/c418979-402364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1日12时0分8秒 埋头耕耘、“只做不说”的午夜文库,现在过得还好吗?

   ...该何去何从? “我们并不担心。读者有自己的眼光,我们也有自身的底气。”新星出版社内容总监王欢说。 跳脱市场,用画时间轴的方式找选题 “午夜文库”一定是市场里最特别的那个。 “追着付钱给作者”。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作品自问世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2005年以前,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许多出版社争相出版钱德勒的作品,然而大部分出版社并未获得版权方的正式授权。对于尊重钱德勒作品的出版人来说,这种侵犯版权的做法是...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8/c403994-4021858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8日9时24分8秒 东北叙事,不仅仅是景观符号

   ...1990年代,体面地讲述过去的辛酸,但我们不能通过承认过去来回避今天的问题。 复旦大学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员战玉冰,从冷硬派、黑色电影、东北犯罪叙事之间的形式关联出发,他认为《漫长的季节》以更多细节致敬了雷蒙德·钱德勒长篇小说《漫长的告别》。“犯罪叙事不只是追溯一个具体案件的真相,更是试图追溯历史的真相。整个‘东北文艺复兴’里的小说、影视剧,很大特色都是以某种犯罪叙事形式讲述一个严肃文学和时代记忆的问题。” 但显然...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5/c403994-4020219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5日7时29分17秒 硬汉们走不出的迷宫

   ...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类。侦探小说通常被认为是由美国作家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开创,经柯南道尔发扬光大,并通过著名的“黄金一代”——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翰·迪克森·卡尔、埃里勒·奎因而风靡世界,最后在雷蒙德·钱德勒等“硬汉派”作家手中迈入文学名著的殿堂,成为小说世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很多大师级的作家,也同样为这类象征着人类智慧、坚韧和勇气的作品击节赞赏乃至竞相模仿,博尔赫斯认为侦探小说是“最完美的小说类型”,...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5/c404092-4019633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5日8时49分25秒 毛姆诞辰150周年︱他活出了你十辈子的人生

   ...加贴近作者的个性表达与内在感受。《阿申登》之后,现实主义风格的间谍小说成为主流,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作者,如福赛斯、罗伯特·陆德伦、约翰·勒卡雷等,可谓百花齐放,毛姆的开山导路功不可没。就连推理小说宗师雷蒙德·钱德勒都专门致信毛姆,盛赞《阿申登》的“独一无二”:“除它之外,世上没有伟大的间谍小说——一部也没有!” 世界级旅行家 毛姆波澜壮阔的旅行生涯始于一个有趣的错误。1897年,23岁的毛姆出版了小说处女作《兰...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6/c404091-4016715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6日8时55分32秒 “历史本身比小说更精彩,不需要我再去刻意为之”

   ...去刻意为之。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无论是纯文学还是类型文学,我们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加以阅读和分析,并且从中获益,得到启发。我读过不少悬疑、推理、谍战类型的小说,比如约翰·勒卡雷,格雷厄姆·格林,雷蒙德·钱德勒,阿加莎·克里斯蒂,等等,他们在用悬疑的方式构思和设计小说的时候,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值得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另外我觉得,通过一个案件、一个秘密,通过对外在表象的探寻,来逐渐深入本质、抽丝剥茧,这也是文学...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16/c405057-4011987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6日16时39分3秒 《河边的错误》:真相的迹与虚,答案在何处飘?

   ...改编的难点。 侦探小说的结局,常常是理性胜利的时刻。理性光辉的时刻照亮了悲剧。这种溯源式的破解,总有一种刻意、传奇的美学成分在里面。黑色电影《漩涡之外》(Out of the Past,1947)中,雷蒙德·钱德勒创造了硬汉侦探小说的英雄性格:“有赢的办法吗?”“有办法可以输的慢一点。”无论如何,罪犯最终缉拿归案,侦探和警察又一次获得胜利,哪怕是惨胜。余华曾说:“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人很正常,但是作为小说,找...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8/c404004-4010528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8日9时2分16秒 李浩:小说的情节设计

   ...故事。”“此类故事需要极大的智慧以及欺瞒读者的能力。”爱伦·坡《被窃的信件》、赫尔曼·梅尔维尔《班尼托·西兰诺》、法兰克·R·史塔顿的《美女,还是老虎?》,甚至卡夫卡的《审判》,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雷蒙德·钱德勒等人的作品被认为是这类作品的典范。 经典情节8:对手戏(略);经典情节9:落魄之人(略);经典情节10:诱惑(略)。 经典情节11:变形记 这类情节以“变化”为中心。这个“变化”可涵盖多个领域,但在变...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7/c404030-4010472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7日8时57分39秒 把悬疑作为方法——兼谈当代中国青年写作中的类型问题

   ...王涌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91页。 [7][9][德]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侦探小说:哲学论文》,黎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82页、119页。 [8][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雷蒙德·钱德勒:对总体性的探索》,王逢振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12页。 [10][11] 刘岩:《双雪涛的小说与当代中国老工业区的悬疑叙事——以〈平原上的摩西〉为中心》,《文艺研究》2018年第12...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5/c404030-4010348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5日22时44分5秒 吕魁:每一次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

   ...四十,参加丧礼次数与日俱增。仅今年上半年,我就帮三位老友送走他们的老人。而我自己更是在两年半内,失去了我的爷爷、奶奶、妈妈。我和大多数80后同龄人一样,青春期没接受过性启蒙,成年又缺失死亡教育这一课。雷蒙德·钱德勒在《漫长的告别》中写道:“每一次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当深爱你的,同时也是你的挚爱离世,你会渐渐感受到他的离开不是夏日的一场雷阵雨,而是伴随你余生的漫长潮湿。他们去的地方不需要勇气,需要勇气的是留下...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24/c404032-4004215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24日9时14分53秒 从小说《蝉影》,探究悬疑推理小说的中国范式

   ...等在内的名家名作,自己在这些有分量的经典中读到的更多是思想而不是故事。与米兰·昆德拉关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同,自己在《蝉影》中聚焦的是范前山为代表的底层小人物的“生命之重”。 《蝉影》中多次提及雷蒙德·钱德勒的悬疑推理《漫长的告别》,而刑警杜秋在办案遇到困境时经常独自静处于自己的书房,并不时从阅读中获得破案灵感。牛占龙回应道,自己为杜秋设置这样的“戏份”是想表达两重敬意,一是针对阅读,认为阅读不仅可以丰富...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7/c403994-4003751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7日16时14分7秒 傅嘉嘉:我的父亲傅惟慈

   ...社出版。 除了德国文学作品外,我父亲翻译的作品还有英国诺奖获得者、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老妇与猫》,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问题的核心》、《一支出卖的枪》,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毕希纳的《丹东之死》,雷蒙德·钱德勒的《长眠不醒》、《高窗》,奥威尔的《动物农场》…… 他去世前一年,说这年遇到了三件好事。一是由漓江出版社的编辑刘硕良牵头,挑了几位在世的翻译家,每人出一本《自译集》,由自己选出最满意的作品,可以是短篇...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25/c404063-4002012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25日6时36分8秒 悬疑推理现实主义长篇的丰赡维度:类型·纯文学·现实主义

   ...事逻辑得以自洽的功用,也正是蔡骏在后记里所说的“更有硬汉式的人物(抑或是假装的硬汉)”,也就是蔡骏这部小说独具的一种腔调,蔡骏在《一千万人的密室》后记里直言不讳:“但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是语言和腔调,雷蒙德·钱德勒给我打开了一扇语言的窗户,一道腔调的大门,帮助我逃出令人窒息的文学密室。”除了小说所具有的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探照灯调查公司的“侦探员”雷雨的这种硬汉抑或是假装的硬汉的形象,亦即他说话的腔调,疏解了本...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07/c404030-4000850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8日9时8分4秒 蔡骏:虚实结合才是文学的突围之道

   ...,我觉得作家需要有个武器库,如果你的武器多种多样,那么就能应对不同作品。我已经有了三种语言风格,一种是日常的书面语言,一种是《春夜》式的改良上海方言口语——这种在《火柴》里出现最多;还有第三种是类似于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的语言风格,我很难说哪种更好,也许越朴实无华的才越难写吧。 我也会重拾一些结构性和主题性的探索。但这还远远不够,我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有时候也会缺乏耐心,这是需要自我批判的,再沉下...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26/c404032-3269546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26日9时52分1秒 蔡骏:寻觅密室中的那道光

   ...品有了许多变化。直到《一千万人的密室》,其实已经很难用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某种类型来定义,这里有社会派,也有一点本格,更有硬汉式的人物(抑或是假装的硬汉)。而对于蔡骏来说,最有意义的其实还是语言和腔调。“雷蒙德·钱德勒给我打开了一扇语言的窗户,一道腔调的大门,帮助我逃出令人窒息的文学密室。”蔡骏说。 在蔡骏看来,他有三种语言风格,一种是日常的书面语言,一种是《春夜》式的改良上海方言口语,还有第三种便是类似于雷蒙...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16/c403994-3268688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16日8时13分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