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40 篇有关 陈衍 的页面,用时 0.235秒.

第1页  共12页

春天,从旧书里生发

   ...学典籍很是不少,但对我学问上影响有加的,却是《书目答问》。 《书目答问》初刻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原是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期间,为解答成都尊经书院学子的提问而撰。据说其主笔实系时在其幕的缪荃孙。因而陈衍在张氏传记文章中评论说:“道、咸以来,士溺于陈腐时艺,愈益不学,自是后进乃略识读书门径。有诋其书目不尽翔实,稿非己出,然不害其励学爱士勤勤意也。”伦明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也曾特意记录下了这段“...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1/c404063-4044346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1日8时0分42秒 关羽形象的变迁

   ...注。 关公信仰在东亚、东南亚等地影响很大,这些地方也有不少关羽画像。日本的关公画融合了当地的特色,比如有浮世绘画法的关公。在近代中国画家中,李霞的关公画融合了中西画法,讲究透视和人体比例构图。著名诗人陈衍称誉李霞所画关羽“逸趣横生”。 (作者:杨琳,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4/c442005-404086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4日14时36分28秒 《宋诗选讲》是最好的宋诗读本吗?

   ...见有卖蒸胡的,便买来吃,并且对同僚说“美不可言”。蒸胡,即蒸胡饼,与馎饦这种汤饼是两种东西。不论是字形还是音义上,二者都差得很远,并无争议,所以后人用刘晏这一典故时,都没有把“蒸胡”写作“馎饦”。唯有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批点邵雍诗时,搞混了这两种饼,说“殆有刘晏食馎饦,美不可言之意”。《宋诗选讲》此处照录下来,所说的“后人”,定然就是陈衍了。而陈氏的错误,也被原样照抄了下来。 像这样只有《宋诗精华录...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0/c404063-4040554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0日15时16分22秒 什么是当代美术的视觉新质?

   ...魅力。“写实油画并不等于画照片”的观念在这个展览里可以得到某种印证:靳尚谊的《穿红裙的祁艳》让人们感受到,靳先生的探索并未止步,他在写实造型中追求的平面化实现了现代古典的转换。王沂东的《轻风海棠图》、陈衍宁的《风影》、何多苓的《肖像》和庞茂琨的《镜花缘之十二》等画面所具有的高贵感、静穆感,正是写实油画超越真实而达到的审美高度。这其中既体现了油画造型对客观对象的简化与深化,也体现了油画色彩调性的温润、厚...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0/c404004-4040504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0日8时5分47秒 花开满庭芳——记《花城》《随笔》杂志创办前后

   ...写的刊名、插图汇集起来,分别出版书画集,也不失为艺术界的一桩美事。因此第二册是请容庚题写,第三册是茅盾。可惜从第三册开始,这个做法没有坚持,改为从字帖中选字,固定了下来。 编辑部还邀请了林墉、伍启中、陈衍宁、方楚雄等一批画家画插图。后来出版了一本《林墉插图选》。创刊号目录采用套色、竖排,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易征从香港学来的,内地还没有。《花城》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了创新。 当排版告一段落时,一九七九年的初...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6/c404063-404029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6日8时13分26秒 《上海文学》2024年第12期|陈村:朱新建和菜花黄

   ...○八年一月十九日。他谈绘画、纸笔、造型、对联、武侠小说、和批评家的对话,甚至有打油诗和小说。他的大作《人生的跟帖》最早就是写在帖子里的。他去世后,我下载了他所有帖子,连同拍他的照片一起送交朱砂和他母亲陈衍女士保存。 小众菜园的菜农们称呼朱新建为“朱爷”。他来上海就召集一众菜农吃饭或泡吧,见面就要熊抱一下。二○○六年二月十八日,我们一行十余人(王小龙、张献、孔明珠、薛海翔、孙甘露、张予佳、龚静、塞壬、小...

新作品#报刊在线#《上海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5/c418962-403893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日9时58分49秒 蔡子玉:一个“内生”于日记文献的近现代人物

   ...见闻:“译学馆开办人为曾广铨、朱启钤,以后之监督为黄绍箕、章枝、王季烈、邵垣浚。分英、法、德、俄文四科,魏易、胡敦复、蔡子玉、萧智吉诸人授一二年级英文,三年级以上则为英人教授。其他之课程教授为蔡元培、陈衍、汪荣宝、韩朴存、丁福保等。”(《梓室余墨:陈从周随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246页)因陈文欣老师回忆,则大致可推测此说可从,即蔡子玉早年曾在京师译学馆任教,主授一二年级英文。 在...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6/c404063-4031486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6日16时55分51秒 房伟:在虚构与现实之间营造小说世界

   ...常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即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说实话,在这方面,我也比较困惑与割裂,只能保证一年中上半年搞创作,下半年来做研究。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不同,也有相通之处。清代同光体诗人陈衍曾说:“肯并学人与词客,何难出笔雅兼风”,讲的是将学术的理性与创作的感性相结合,但那还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我看来,这二者之间,可能更多需要一种“触类旁通”的灵会。研究的乐趣在于,它带你探索文学世界的...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7/c404032-4027956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8日8时53分33秒 房伟:在虚构与现实之间营造小说世界

   ...常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即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说实话,在这方面,我也比较困惑与割裂,只能保证一年中上半年搞创作,下半年来做研究。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不同,也有相通之处。清代同光体诗人陈衍曾说:“肯并学人与词客,何难出笔雅兼风”,讲的是将学术的理性与创作的感性相结合,但那还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我看来,这二者之间,可能更多需要一种“触类旁通”的灵会。研究的乐趣在于,它带你探索文学世界的...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5/c404032-4026376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6日9时1分26秒 “从里海到中国:文学、科技、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举办

   ...、前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戴建兵,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大学校长埃利奥尔·马赫穆多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周晋峰,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专家、汉学家阿迪力·卡乌肯诺夫等专家学者分别就如何增进里海各国彼此之间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8/c403994-4025872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8日8时13分57秒 “吾其将狂矣”:钱钟书日记精神之一端

   ...影孤坐,不可为怀。”(1933年11月13日)“ 翻看旧日记。人生儿女情痴,亦不过此一遭耳。”(1933年11月28日)“不得季书,意甚愤郁。”(1933年12月6日)1934年1月1日,钱钟书在写给陈衍信中说:“钟书已缔姻杨补堂先生季女,现在清华研究院治西洋文学。名士倾城之悦,参军新妇之谐。知关系念,敬以奉闻。”关于钱钟书这段情感生活,范旭仑《钱钟书日记〈起居注〉中的钱杨之恋》已有详细钩沉。这里想要...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30/c404063-402467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30日11时54分14秒 戴建业:在诗词中品味生活的诗情

   ...三。”“心想事成”属于美好愿望,“事与愿违”却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不妨以爱情为例,陆游《钗头凤》大家耳熟能详。75岁那年,暮年陆游重游沈园触景生情,写下《沈园二首》,表达自己刻骨铭心的思念。近代诗人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价说:“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年论,不可无此诗。”爱情悲剧成就了爱情名诗,这种“伤心之事”反而使我们更加珍惜爱情,更加热爱生活。 元稹用泪珠写成的“曾经沧海难为水”,苏轼满怀深...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4/c442005-4023531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4日8时20分29秒 商务印书馆《散原精舍诗》的编选、刊行和版本

   ...陈三立收到新诗集大概在民国壬戌九月二十一日七十生日之前[51]。陈三立七十生日是当时诗坛大事,《申报》简讯云:“寓公陈伯严前日七十寿辰,京沪遗老诗人,均联袂来宁祝贺。”[52]陈宝琛、沈曾植、郑孝胥、陈衍、陈夔龙、吴庆坻、冯煦、康有为、杨钟羲、江瀚、吴绩凝等同辈,夏敬观、李宣龚、陈诗、袁思亮、孙雄、周达、黄浚、叶玉麟、吴用威、诸宗元、罗惇曧、左念恒等晚辈,均作诗文以祝。想来商务亦有以诗集献寿之想,但不...

文史#版本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9/c419387-4022617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9日8时16分19秒 丁香诗会满百年

   ...盛。 1914年,著名晚清诗人、清史馆馆长王闿运(时年83岁),邀请在京名流百余人聚集法源寺,开留春宴,共同赏花赋诗,会后绘有《留春图》。王闿运赞美此次诗会盛况为“庶继兰亭”,犹如东晋时期的兰亭集会。陈衍吟出“此间合署丁香院,一度看花一度繁”的诗句,程颂万留下“立尽香多处,深知寺有年”的赞美,高步瀛发出“零落残春何处寻,丁香僧院坐深深”的感叹……丁香的浪漫与风雅,成为法源寺独特的文化名片,吸引无数文人...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4/c404063-4022286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4日10时25分27秒 陈平原:闻窗外事,读圣贤书

   ...在文章上的经营和苦心,没有一篇是敷衍粗糙的,都有用力之处和笔墨趣味。陈老师的随笔散文,在我一路看来,感觉是越写越好,真的是“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既能畅所欲言,又极其严谨有分寸,平淡而近自然。套用陈衍对“学人之诗”的描述,陈老师的散文,也是“证据确凿,比例精当”,是真正的“学者之文”。在陈老师著述中,也有多部散文随笔集,其中记人言事,细腻有情,堪与桐城雅洁之文媲美。因此也可以说,陈老师是合“学人之...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7/c404019-4021104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0日8时6分59秒 花香果香书香

   ...有很多。有专讲读书的,表现了福州的风雅:“等闲田地多栽竹,是处人家爱读书”(龙昌期);“天涯何代无逋客,海上千秋有讲坛”(叶向高)。福州人认定,三坊七巷里有大智慧:“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陈衍)。 闽省旧称“蛮荒之地”,文化并不发达。晋室东迁,衣冠南渡,带来了中原文化,滋润着这一方土地。在宋代,一代大儒朱熹在八闽大地开坛授徒,极大地传播了儒家文化。有宋一代,蔡襄、曾巩、陆游、辛弃疾这些名家...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8/c404018-4018469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8日7时22分21秒 陈曾寿日记“褶皱”里的桐城派

陈曾寿(1878-1949),湖北浠水人,近现代著名诗人、词人,与陈三立(1853-1937)、陈衍(1856-1937)并称为“海内三陈”。所著有《苍虬阁诗集》《旧月簃词》等,其中脍炙人口名句甚多。如众所知,陈曾寿并非桐城派中人,即便收罗甚广的《桐城文学渊源考》中,也未见陈曾寿的名号。不过,我在整理《陈曾寿日记》过程中,很意外地发现他和桐城派有较深的渊源。 陈曾寿著,尧育飞整理,《陈曾寿日记》,凤...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2/c404063-4018122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2日8时45分23秒 《草木子》:元末明初的独家故事

   ...顺帝至正年间,一个名叫达不花的大司农,还写诗评点此事。这几乎是叶子奇的独家记载了。从名字来看,达不花应该是个蒙古人,虽在当时官位不低,却也是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籍籍无名之人,再无其他记载。后来,晚清学者陈衍在《元诗纪事》中收录此诗,才让达不花和他的诗句,又增加了一丁点的“曝光度”。 在历史上,还不知道有多少类似的文人、官员,根本没得到在史书上“露脸”的机会。能在叶子奇书中“曝光”的历史人物,或多或少也得...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0/c442005-4017986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0日8时41分0秒 苍虬阁日记中的近代文艺纪事

   ...说,参以己意,有简明而公允的评价: 陈三立序《苍虬阁诗存》,谓“比世有仁先,遂使余与太夷之诗,或皆不免为伧父”。陈祖壬序,谓其诗“出入玉溪、冬郎、山谷,后山诸家,以上窥探陶、杜。志深味隐,怨而不怒”。陈衍谓其兼“韩之豪、李之婉、王之道、黄之严”。盖自成其为苍虬之诗,而不同于并世墨守宋人一派的诗人。集中咏松、菊以及游览山水之作,最称杰出。南湖诸作,足与俞明震争胜。辛亥革命以后所作,则多遗老之音。 诗歌之...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25/c404063-4014602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5日9时11分4秒 王培军:读《苍虬阁诗稿七种》

   ...子的,因为后者皆作“出”字了。这一条批语,出于陈衍之手,据《石遗室诗话》卷三第十一条录此诗,“声在双松间”即作“声出双松间”,并且首句的“斜阳布满地”,亦被改作了“斜阳红满地”。之所以改“红”字,自是陈衍嫌“‘布’字近硬”。而“红”字之改,却又未被同意,因为后来的本子,仍是作“布满地”如故。 据上所举二例,我们就可以明白,传统诗人在作诗之际,是何等地用心、讲究,一字不放过!亦以此故,校勘近代诗人的别集...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05/c404063-4013229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5日11时50分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