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29 篇有关 郑伯奇 的页面,用时 0.19秒.

第1页  共12页

欧阳月姣:日常生活与文学诗性之间

   ...懂,听得懂,能够接受的,喜见乐闻的文艺作品(这里包括通俗文艺读物,也包括名著)呢?还是主要是指由大众自己来写文艺作品?我以为应该是前者,而秋白似乎侧重于后者。”在后者的思路下,才有了瞿秋白质问何大白(郑伯奇)的那一句“‘我们’是谁”,即此时占据着“文学者”位置的知识分子还不是“大众”:“革命的文学家和‘文学青年’大半还站在大众之外,企图站在大众之上去教训大众”。当“大众”已经是无产阶级的同义词,革命的知...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19351-404621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25分29秒 “宵来共话不知倦”:常任侠与郭沫若

   ...共撰汉墓发掘报告一事。 1941年1月18日,常任侠赴文化工作会访郭沫若,请其退还诗稿。6月18日,他参加高尔基逝世五周年纪念会,冯玉祥、郭沫若等到场。9月30日,他致信沈尹默,因郭沫若五十寿辰将至,郑伯奇等发起刊行其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纪念册,托他向沈氏索稿。11月 2日,他过访郭沫若,借得考古书籍,拟为其寿辰纪念写稿。16日,郭沫若五十寿辰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会举行,文化界数百人到场,会场陈列了郭氏的生...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04063-404570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9时11分50秒 丁言昭:读许幸之来信想起的

   ...1930年代正是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期,木偶戏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1930年8月1日上海现代书局出版了陶晶孙著译的木偶剧本集《傻子的治疗》,这是中国木偶戏有史以来第一本公开发售的剧本。创造社的元老郑伯奇先生在序中提出:木人戏“是崭新的艺术运动的武器”。当时以陶晶孙为主,组织木人戏社上演的剧目就是书中收的剧本,有陶晶孙创作的《勘太和熊治》《羊的素描》,翻译的几个外国剧本。陶晶孙到日本留学后,娶了个日本...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3/c404063-404529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日8时47分15秒 “诉苦”叙事与三十年代左翼戏剧的情感政治

   ...ZW015)中期成果。] 注释: [1] 歌特(张闻天):《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斗争》第31期,1932年11月18日。 [2] 1929年,艺术剧社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包括创造社的冯乃超、郑伯奇,太阳社的钱杏邨、杨邨人,还有沈端先、刘保罗、许幸之、石凌鹤等人。他们在中国戏剧运动史上首次提出了“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 [3] 1930年3月,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成立,由艺术剧社...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8/c404057-404489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12时0分59秒 为“重写文学史”提供历史的支撑——陈子善教授访谈录

   ...了许多次“记者”,虽然所记的不是“新闻”。1977年至1978年,为注释鲁迅书信的需要,曾先后在上海、杭州、北京、西安、温州等地采访过许多文坛前辈。其中,采访巴金的访谈录刊于《新文学史料》创刊号,采访郑伯奇的访谈录收入进《郑伯奇文集》,采访胡风的访谈录收入进《胡风全集》。这些采访都经过被采访者本人审定。 李:参加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被您视为自己学术生涯的起点。在我看来,这段经历奠定了您此后...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30/c405057-4041097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0日9时49分28秒 《陕西当代作家研究》出版 深度解读“文学陕军”

   ...足陕西文化,书写时代精神,为陕西文学发声,为陕西作家立传。 《陕西当代作家研究》从现代人的视角对陕西当代文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该书按照“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新世纪文学三个历史阶段,选取了郑伯奇、柯仲平、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魏钢焰、王老九、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40位代表性作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作者深入探讨了这些作家的思想观念、创作风格、表达方式以及审美趣...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3/c403994-404076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3日9时5分4秒 郁达夫的“照相”

   ...间说到《日记九种》的出版。差不多同时,黎锦明的《达夫的三时期》一文在《一般》上发表。黎锦明将郁达夫《日记九种》写作期间完成的《过去》视作他创作第三阶段——“蜕变时期”——的开启。同时期的重要评论文章如郑伯奇《〈寒灰集〉批评》、钱杏邨《〈达夫代表作〉后序》,或称许郁达夫“第二期的新生命”,或注意到他写作态度的转变,脱胎自“浪漫文人”的“革命文人”郁达夫形象在字里行间隐现。“革命文人?浪漫文人?”《日记九种...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3/c404064-403742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日9时24分14秒 洪深与杜国庠的交往

   ...深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组织三厅人员撤退,全体人员顺利到达衡山。 文工会1940年12月7日正式宣布成立,郭沫若任主任委员,阳翰笙、谢仁钊任副主任委员,杜国庠、尹伯休、洪深、孙师毅、翦伯赞、沈雁冰、胡风、郑伯奇、姚蓬子、沈志远任委员,田汉、舒舍予、马宗融、吕振羽、黎东方、孙伏园、熊佛西、王芸生、张志让、王昆仑为兼任委员。洪深和杜国庠继续发挥作用。《阳翰笙日记》记载:“老洪(洪深)是昨天到的。这几天会内很热闹...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8/c404063-403417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8日8时7分13秒 王一川:“两个结合” 与中国现实主义文艺的五种理论范式

   ...抛弃一切自欺欺人的浪漫谛克,而正确的反映伟大的斗争;只有这样,方才能够真正帮助改造世界的事业”[10]。他还在1933年赞扬茅盾的《子夜》(1930)“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11]。郑伯奇在1936年讨论“国防电影”时指出:“电影的革新运动没有跟大众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也不必否认。勇敢的现实主义者对于过去的错误应该毫无畏惧地承认。”[12]茅盾在1939年指出,凭借“辩证的唯物论”的...

专题#专题#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理论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7/c459179-4034124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7日9时56分46秒 战时流亡与作家的“生活”问题 ——兼谈抗战初期左翼文艺界的一场论争

   ...在1939年3月以“文艺作家与抗战”为主题的《答客问》中即提到:“在河南,有姚雪垠,臧克家,田涛,碧野,黑丁,王莹等二三十人。在江西有邱东平,何家槐,王亚平,柳倩等十几位。在太行山里的有贾午等。陕西有郑伯奇,丁玲,田间等许多人。山东大概也有人,可是得不到消息,只听说山东各处的游击队首领多是文人。”“他们除了在游击队里的,大多数是在战地服务。”“生活苦,工夫短,自然不能多写,可是像姚雪垠,王亚平,臧克家,...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6时50分23秒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日左翼阵营的一段上海往事

   ...时,夏衍先生深受契诃夫和高尔基文学作品的影响,通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并同日本的共产主义者接触,参加了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归国后,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秋与冯乃超和郑伯奇等人组织“艺术剧社”,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运动的口号。 此后,他还参与筹建了左翼作家联盟,担任执行委员发挥力量,并在党的领导下,主持建立了统一战线组织——左翼戏剧家联盟。在此期间,他不知疲倦地翻译了...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31/c404063-4028920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1日8时37分1秒 孙郁:郁达夫文迹

   ...要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与事,读读他的书,是会有大的收益的。 谈及郁达夫,不能不提及创造社,他是这个团体的干将,出力甚多,不过后来脱离了这个团体。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的日本,主要成员是郭沫若、成仿吾、郑伯奇、张资平等。他们提倡浪漫主义,精神颇为激进,大有横扫一切的气概。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郁达夫有篇《艺文私见》的文章说: 文艺是天才的创造物,不可以规矩来测量的;所以严沧浪的诗话,是第...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3/c404064-4022213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3日16时12分45秒 少年中国学会与新文化运动

   ...祖’,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底罪魁,‘盗丘’,那就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3]由新诗到新国风再到评孔子,彰显了新文化运动的空间,也反映出内容的宽泛和观念的各异。 内容宽泛还会造成套话、空话甚至假话。郑伯奇比较去年胡适的《问题与主义》(《太平洋》第2卷第1号)说问题变成主义的次第和主义的危险性,觉得与柏黎所说“一度由意识构成的假定,次第固定,因而记忆之,叙述之,以传其说,或以传说或艺术之力,使之成了多少...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2/c404063-4021478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2日9时15分23秒 一群人摸着酒碗说话

   ...莫去,明朝有意抱酒来。 我想邀请郁达夫一起来喝酒。 郁达夫曾放言,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我想九狮村适合他。他出去喝酒,经常醉而迷路,不知归途。在九狮村就不要紧,哪里喝倒哪里睡,根本不担心迷路的问题。郑伯奇在《回忆创造社》一文中写到郁达夫,“哪家的花雕味醇,哪家的竹叶青好吃,哪家有什么可口的下酒菜,他都介绍,如数家珍;为了品味,有时我们会连续吃上几家酒馆”。郁达夫如果在九狮,一定是村中酒馆的代言人。 我...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17/c404018-4017817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17日9时21分4秒 袁洪权:开明版《郁达夫选集》梳考

   ...更勇敢一些,和恶势力搏斗。他是一位一片天真的人,有时甚至天真到对于敌人也不够警惕。”[20]不难看出,20世纪50年代的文学、政治语境中,郁达夫的一生有他的复杂性。想来,其他健在的创造社同仁(成仿吾、郑伯奇等)与郭沫若的态度也有一定的相似处。 与郁达夫流亡期间交往密切的胡愈之、王任叔,在郁达夫失踪后亦分别撰文《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和《记郁达夫》,表达怀念。胡愈之、王任叔同郁达夫一起从新加坡流亡,直至战争...

文史#版本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04/c419387-4015251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4日8时54分32秒 女作家入史与新文学史建构

   ...可多得的女性文学”。徐扬《中国文学史纲》(1932年),文末“且举现代文学的几个各方面代表作家”。其中,小说列举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16人,诗歌列举刘半农、刘大白、白采等10人,戏剧列举田汉、洪深、郑伯奇等5人,散文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者列举周作人、孙福熙、朱自清等11人。女作家自成一类列于最后,包括“诗人”冰心、“小说家”庐隐、“散文家”苏雪林、“戏剧研究者”蔡慕晖、“女兵”谢冰莹等创作风格、题材...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21/c404063-4014418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1日18时36分32秒 《鲁迅全集》注释修订刍议

   ...画室”为冯雪峰,570页〔3〕《文坛往何处去》作者为茅盾。 二是事件介绍。67页〔1〕“后来他们(创造社、太阳社中人)改变了排斥鲁迅的立场”,前面应加“在党的教育下”方符合实际。226页〔49〕,关于郑伯奇开设文献书房事,其女郑幼敏《忆念我的父亲郑伯奇》(《文艺报》1980年第4期)等文章有说明,应据以增补。314页〔25〕《小说月报》“因侵华日军炸毁商务印书馆而停刊”。应交代在“一二八”战争期间。31...

文史#版本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01/c419387-4012941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日7时27分9秒 在现代化进程中承担起文学使命

   ...命与高质量发展路径,交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陕西文学的新使命、新担当。 记录时代变迁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流变中,陕西文学无疑是一道颇为亮眼的风景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苏仲乐表示,从“五四”的儿女们——郑伯奇、冯润璋等,到在革命与战争中历练自我的延安作家群;从主动实践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柳青、杜鹏程,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强势崛起的“陕军”,再至当下丰富多元、各显风采的作家创作,这条前后相承的创作脉络,很大程度...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5/c403994-4010277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5日8时25分9秒 《子夜》的史诗性品格及影响

   ...足于《倪焕之》对时代性、社会性的描写,认为书中对“五卅”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正面描写得还不够。同时,《倪焕之》毕竟还是单线叙事,仅仅写一个人的成长和蜕变,缺乏总体性的宏观视野。到1935年,茅盾、鲁迅、郑伯奇分别为第一个十年《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三集小说作序,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了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弱点:缺乏宏观把握生活的气势。 茅盾写《读〈倪焕之〉》,也正是他写《虹》的时候,从《虹》可以看出某些史诗性的苗头...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06/c404063-4007138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6日6时36分9秒 郁达夫的真诚与率性

   ...述了郁达夫的三段情感,分别代表世俗之爱、理想之爱、纯洁之爱。除了爱情,他的人生还展现了与文学同人的友谊。比如,提“创造社”,必然离不开郭沫若;言私人交情,又一定绕不开鲁迅与许广平。还有孙百刚、成仿吾、郑伯奇与诸位青年学子等,他们一起构成了全剧中郁达夫人生路上的多维棱镜,照射着他那丰富多变的思绪和“孤冷得可怜”的灵魂。从郁达夫整个人生经历看,他的情感看似是一种自我体验,实则映射着时代大背景下人性和民族的缩...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16/c419389-4005755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16日8时27分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