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3983 篇有关 送别 的页面,用时 0.168秒.

第1页  共200页

顾廷龙先生的手泽

   ...在上一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 平冈武夫在《一个历史学家的经历》(岩波书店,1987)中回忆:早在30年代,他到北京留学,就和顾老及顾颉刚有交往。抗战开始,平冈武夫要离开北京,顾颉刚和顾老特地为他举行了送别宴会,一桌是顾颉刚为主,一桌是顾老为主。多年以后,平冈武夫翻译顾颉刚《古史辨序》,书后附了他写的《怀念顾颉刚先生》一文,有所记述。他说当时在场的还有张尔田等人,日本方面有后来在中国非常活跃的桥川时雄等...

文史#名人手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19382-4046942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7日18时59分20秒 吟咏春天的歌曲 汇成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的类型观照层面,便会发现在那段积贫积弱、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春”已不仅是一种自然意象,更承载着个体觉醒、家国忧思与民族救亡的深层隐喻。 在上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中涌现出的由李叔同创作的《春游》《送别》等咏春佳作,不但让中国有了第一首无伴奏合唱作品,还通过“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对古典春景的现代描绘,让春之声的书写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气质有了显著不同,成为一种“启蒙之春”。与此同时,诗人韦瀚章...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19389-4046618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8时43分26秒 《啄木鸟》2025年第4期|程华:宁河断章

   ...涌动。在我们那样的小城,这样的场面很少见。”他说。 我不过与老郑一面之交,谈不上多了解,只知他巫溪口音浓重,想来应是本地土著。也不清楚他这些年有什么建树,但一个人在身后,能让许多百姓以真诚质朴的方式来送别,确实不难看出他在人心中的地位。 红池坝花海正盛,如人之壮年。而老郑不在了。他最终以这种方式,继续滋养、繁盛、护卫着那片高山花海,那带盐泉活水,那方他为之奋斗付出的土地。如今多年过去,老郑的战友们依然...

新作品#报刊在线#《啄木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35225-4046131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7时29分29秒 《红豆》2024年第10期|董明侠:刹那

   ...照顾父母。过了大概三年时间,父母相继离开。因为唯一的儿子就在身边,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很平静,也很满足,脸上带着松弛的微笑。刹那大师没有哭,只是平静地看着亲人,心底默默祝福着。 因为曾经对父母有过这样的送别,刹那大师好像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父母去世后,刹那大师经历了一段黑暗的孤独生活,之后收拾行李,带上门,准备远行。如果在别的城市里遇见需要他送别的人,他很乐意这么做。同时,刹那大师有一颗柔软的心,他...

新作品#报刊在线#《红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18993-4046132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9时18分50秒 探究乡村价值底蕴和发展之道的创新文本——读乔叶长篇小说《宝水》

   ...村资源禀赋,发展命运,反思陈旧的乡村文化消亡观,主张守护传统乡村伦理纲常,倡导新时代乡村传统价值的回归等,丰富扩展了作品的精神内核。九奶作为宝水村曾经的接生婆、最年长的老人,德高望重,去世时干部群众的送别,体现乡村社会亘古不变的尊重长者的道德传统。笔者认为作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文字是对九奶临终前“牵肠拉肺”地唱“菜名曲”⑭的悠长深邃的描绘,使得一股只有中国乡村才有的精神震颤呼之欲出。 二 以丰盈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8/c404030-4046326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8日16时28分25秒 2025年3月全国文学期刊目录盘点

   ... 封三 孟小书《猎物》新书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青年作家》2025年第2期 气象·长篇小说 005 -不存在的她/宋 尾 129 -小说观:写作只是一种持续的练习/宋 尾 锐小说·短篇小说 131 -送别一位小女孩/子 方 140 -在林中小住/废斯人 147 -路小芳的人间啊喇/普光泉 实验场 155 -龙保村逸闻/汉 家 突围 173 -一篇题为父亲的小说/倪晨翡 181 -创作谈:虚构的临界/...

新作品#报刊在线#文学期刊目录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7/c436741-404274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15时31分51秒 卓牧闲《滨江警事》:警徽照耀下的人间烟火

   ...江边上一个小小的派出所中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他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韩渝,是韩渝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徐三野在派出所所长岗位上因积劳成疾而去世,作者用两章的篇幅描写葬礼,韩渝在情感上庄重地送别师傅,在精神上与镜中像合而为一,完成了师徒之间代际传承的自然过渡。小说借此情节,使警察形象的崇高感从长期以来文艺话语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转变为代际传承的集体使命。在人物成长的同时,作品中流动着的警察之间的...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04027-404570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9时16分16秒 李叔同西湖别妻的几团疑云

   ...离去,直至消失在湖云深处,也未作回眸。日籍妻子怅然不已,恸哭失声。 这哀婉离分的场景,影视剧中不乏生动的演绎,但涉及具体的细节或曰史实部分,至今尚有争议。我查阅了有关资料,稍作梳理,如下: 上文提及的送别场面,最早披露于黄炎培先生所撰《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一文,大致内容为:李叔同出家几年后,其日籍妻子来上海,请求城东女学校长杨白民的夫人詹练一和黄炎培的首任夫人王纠思陪她赴杭州面见李叔同,其目的自然是...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04063-404561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9时2分9秒 烟花三月忆扬州

   ...历来解作阳春三月的“花树繁茂浓艳”,窃以为不妥。 首先,这个“花树繁茂浓艳”的景象,究竟是实写出发地黄鹤楼周边的春光如画呢,还是虚写目的地扬州的春风骀宕呢?任一注者都未作说明,所以通常大多理解为实写“送别环境”的“晴川历历”“芳草萋萋”。但问题来了,既然眼前的风景如此的美好,为什么不作及时的折取反要“移情别恋”呢?以我的旅游经验,每准备去某地,总是为当地的什么所吸引,所以这里的“烟花”当非实写出发地,...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9/c404018-4044947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8时11分38秒 本周之星 | 傅俊珂:母性三叠(2025年第12期)

   ...的制作秘方,甚至央护士长找来党章别在病号服前襟。石膏拆除那日,她执意要站在窗前眺望老宅方向,夕阳给她的轮廓镀上金边,宛如一尊历经千年风霜的青铜器。 候鸟南迁的时节,深圳的三弟总会准时寄来机票。我去机场送别时,母亲总要把枇杷蜜塞满每个儿子的行囊。安检口的玻璃幕墙映出她蹒跚的佝偻背影,红马甲志愿者推着的轮椅渐行渐远,最终融进舷窗外的云海。我知道,在南国温润的夜色里,她定会对着阳台上的盆栽枇杷跟两个重孙诉说...

新作品#本周之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3/c431511-404531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4日9时43分45秒 书写传统节日的情感深度

   ...中还写到烧纸、挂青、祭酒等一系列仪式,这些仪式不只是单纯的祭奠活动,还包含了对先祖敬仰、对生命尊重和对家族传承的伦理观念。如“挂青”既是一种装饰,更是通过色彩传递情感与期望,而祭酒、供品等则是对逝者“送别”仪式中的情感寄托。这些符号在文本中被不断重复和强化,成为连接传统与现在、沟通生与死的重要纽带。 《印象清明: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以清明为题,把个体记忆、家族情感和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展现出中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2/c404030-4045218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日10时58分27秒 解锁林徽因那些被误读的老照片

   ...迟些才行。既然如此,此张照片如果摄于1924 年,显然不可能。4 月,梁启超、林长民等人开始筹备泰戈尔访华。4 月23 日,泰氏到达北京,林徽因一直担任翻译陪在身边。5月20 日,泰氏前往太原,林徽因送别后即和梁思成启程,由林长民护送到上海,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既然冬末早春游长城不是这种装扮,那会不会是这年天气转暖的时候梁启超从中抽出一天带他们去的长城呢?泰戈尔来需要接待,二人又得启程留学...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3/c404063-4045288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日9时37分5秒 《草原》2025年第3期|陈应松:我提着火钵,像提着一朵花(组诗)

   ...阵地叫 林子响动。弯弯曲曲的水 像月光一样爬出来 在梦中,水声果如暴雨 整整一夜。又一夜。又一夜。 从前很久的水声 一定跟今天一样,涨满山谷 汩汩生长跳跃,刺破大地 隆 冬 忧郁的大地 树叶在送别 熊做着遥远的梦 雪在空气中颤抖 一只鹰飞过岑寂的森林。 除 夕 火塘。腊肉。果酒。千山暮雪 鹎鸟。斑鸠。竹鸡。红嘴蓝鹊 松针铺地,抱膝长吟 这宠幸的时光,我身体打盹的一部分 温暖的胡髭,仿佛...

新作品#报刊在线#《草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9/c418989-4044218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7日9时20分55秒 复活那些在远逝岁月中活过、爱过、舞过的人

   ...么,我常常想起他。他去世有十几年了,准确年份我已忘记,但是有一回,他劝解某人时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情形,我记忆犹新。他一贯的和颜悦色,他的守时重诺,他的“寡言力行”——时间越久,越令人怀念。 记得送别他那天,告别仪式结束,我们一干同事不忍马上离去,在大厅外自动自觉站成了一圈,陪候着他化成骨灰。 我们这圈人年龄相仿,除了难过,还被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笼罩:随着上一代人的消失,我们正在被往最前边推。 一只...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7/c404030-4044788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7日9时18分1秒 昆剧《诗宴·唐才子传》:以昆曲之美再现唐诗风韵

   ...,更在于聚焦伟大诗人遭遇困顿、失意的暗淡时刻,揭示出唐诗名篇背后“痛楚与窘迫”的真实人性,让观众在诗魂曲魄间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并对文人风骨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 《浔阳》一折,白居易与琵琶女的邂逅和江头送别的怅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除夕》一折,不仅以丑角演绎贾岛,打破传统才子形象桎梏,并且通过贾岛与李昂在青龙寺的诗禅交锋,折射出诗人为诗痴狂的追求和不改初心的执着。《守志》一折,乱世沉浮中,...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5/c419389-4044587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5日8时24分30秒 《天涯》2025年第2期|万俊人:泪为谁流

   ...我们在文森布佛女士《眼泪的历史》中可能读出的必定是五味杂陈,莫衷一是。诚然,你可以说,快乐人劝稻草人去车站、码头或者婴儿的摇篮边寻找他所确信的“同情的眼泪”,因为人们的日常直觉是,车站、码头多是离别或送别的特殊情境之所在,婴儿的摇篮里更是流淌着纯真的婴儿啼哭与纯美的母爱泪流之特殊所在,其间发生自然流泪——与人为仪式化的流泪相对应,如葬礼或宗教仪式——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地方。让人意外的是,稻草人最终找到同...

新作品#报刊在线#《天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18992-4043834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0日9时4分12秒 《我的文俊老爸》:在世界的渡口,与星群重逢

   ...怀念文章,为外国文学翻译界的前辈,为先他离去的同事、老友而作,比如傅雷、萧乾、汝龙、徐迟、钱锺书与杨绛夫妇。他们几乎构成现当代翻译史的半壁。如今,他回到他们之中,也在马小起的书中不朽。大概是经过了太多送别,李文俊早已坦然看待死亡的必至,他说:“我们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不都是在‘万物之逆旅’中稍作盘桓,然后终究要回到自己的老家,去和我们先行的亲爱者长相厮守。”这个跨越新旧世纪文学的寂寞旅人,想必已经在世...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4/c404030-4043896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9时11分32秒 笔耕不止——从四十岁走向八十岁的作家胡辛教授

   ...年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即分配到距离市区景德镇160里之遥的山村兴田小学任教,后调进兴田中学。她的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中最感人的情节细节——当柳青清晨坐班车离开山村车站时,她的学生们涌向车站送别——这催人泪下的情景是胡辛调离兴田时的真实感受。师生情真是她创作的源泉,也是她以教师为毕生职业的动力与定力所在。她曾幽默地说过:“我教过村小——在公社辅导区小半年,还有农村中学、城市中学、工厂职工子弟...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4/c403994-404387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8时24分20秒 春天读诗:读书不觉已春深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天是一幅油画。底色是绿色的草,花和树绽放或婆娑于上。诗人写得最多的树是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柳树是春色的象征,更是离别或时光流逝的伤情。 春天诗词中出现得最多的花,有梅花...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04018-4043551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32分43秒 唐边塞诗的“书剑精神”

   ...但更渴盼亲情的慰藉,他们想建功立业,却又感慨身埋黄土,这是血肉之躯面对残酷战争的真实心声。 要之,唐人忘不了书,更忘不了剑,以至于他们赞美人的成功时常以书剑为喻,如“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陈子昂《送别出塞》),“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杜甫《重经昭陵》),“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窦巩《经窦车骑故城》)。他们伤感人的失落,也以书剑作比,如“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自洛之越》)...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42005-4043792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22分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