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观察,如何书写,如何从人性出发,打捞出常人难以察觉的东西。就像医生看病,须找到真正的病根。人不会生同一种病,时代不同,病因病理也不同。作家永远有活干。何况作家本身也是“病人”。 鲁迅当年说到贵州作家蹇先艾,说他“对我们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乡间习俗的冷酷,和出于这冷酷中的母性之爱的伟大——贵州很远,但大家的情境是一样的”。 “乡间习俗的冷酷”还有,“母性之爱的伟大”也还有。但“老远的贵州”已经不在。现...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5057-4046228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14时19分40秒 曦社三友:蹇先艾、朱大枏、李健吾...了两期,但在当时显得“寂寞荒凉”的北京文坛乃至整个中国文坛,它就像一把小小的火把,照亮了一大群十六七岁的少年对文学创作的最初梦想。后来在文学道路上走得最远的,是蹇先艾、朱大枏、李健吾这“曦社三友”。 蹇先艾是“曦社三友”中最积极的一个。他1906年出生于贵州,13岁时到北京求学。1921年9月,蹇先艾与朱大枏、李健吾同时考入北师大附中。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却一见如故,很快就由一般的同学关系成了文学...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2/c404063-404071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2日16时2分37秒 《寒夜》与1940年代后期中国的悲悼文学...《萌芽》1卷2期的《追悼闻一多、李公朴先生特辑》;周钢鸣编辑的《文艺丛刊》第1辑刊出的黄宁婴的《悼周行兄》、洪遒的《悼严杰人》;《文艺生活》光复版第17期有钟敬文的《忆达夫先生》;《文讯》6卷2期刊出蹇先艾《悼王鲁彦》,4期刊出向达《悼冯承钧先生》;7卷3期刊出《谢六逸先生逝世二周年悼念特辑》,发表茅盾《忆谢六逸兄》、叶绍钧《悼念六逸先生》及马宗融、余楠秋、郭沫若、郑振铎、章锡琛、顾仲彝等人的文章,并配...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2/c404057-4035943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2日10时54分33秒 谢六逸的新闻人生...,真有奋不顾身的气概。 1945年8月8日,在日本投降的一周前,谢六逸先生在贵州省贵阳市因病辞世,殁年47岁。 噩耗传来,社会各界震惊,国民政府为他举办了盛大隆重的葬礼。茅盾、郭沫若、郑振铎、叶圣陶、蹇先艾等众多生前好友闻讯悲痛不已,纷纷在报章上撰写悼文悼词追忆先生生平,寄托哀思,茅盾连续撰写了两篇纪念文章,叶圣陶还特别作了一首名为《悼念六逸先生》的七言律诗。 谢六逸在其并不算长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诸多...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8/c404063-4035702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8日11时42分47秒 从新史料看徐志摩与蔡锷...天空,一斤,两斤,杯底喝尽,满怀酒欢,满面酒红,连珠的笑响中,浮沉着神仙似的酒翁”。在徐志摩单纯明快的笔调下,石虎胡同七号这座“古木参天,王府似的大庭院”,俨然宁静而略有惆怅的温馨家园。蹇翁即蹇念益,蹇先艾的叔父,时为松坡图书馆实际主持人,早年参与蔡锷密谋反袁、护国运动,后任国会议员,伤国事日非,又半身瘫废,于是酗酒度日。几年以后,蹇念益在松坡图书馆上吊身亡,徐志摩在信中谈及,伤感不已。根据张诗洋先生考...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5/c404063-4035476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5日23时4分44秒 新边地叙事的四个维度——潘灵小说论...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在这些作品中,“只是隐现着乡愁,很难有异域情调来开拓读者的心胸,或者炫耀他的眼界”7。在鲁迅的这个定义中有两点应该特别注意:一是远离故乡。鲁迅把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黎锦明等,称为乡土文学作家,他们大都是在北京或上海求学、谋生的青年人,他们远离故乡,而又无法融合到都市生活中,因此在作品中回味昔日的故乡生活,从中得到安慰;二是这些作品“隐现着乡愁”...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7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7时48分7秒 地方、地图、乡土:香港当代小说的空间建构...作主体与所书写“乡土”之间呈现出的地方认同议题——作家是否“在地”于“乡土”。参考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定义,他们往往居于城市,为故乡所放逐,描写家乡各自不为旁人所熟悉的地方特色,故不免有异域情调:“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39)由此可见,对这批作家而言,乡土/故乡成为某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6/c404030-4030655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7日9时30分7秒 沈从文与汪曾祺记忆中的1957年“抱不平”事件...与此相比,重新出版旧作,更能显示既定秩序中沈从文的评价问题可能发生变化的讯息。 1957年1月,沈从文致信其兄沈云麓,透露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想把我写的小说印个选本”。在同年《文艺报》第12号上,老作家蹇先艾对此消息表达了一种兴奋感:“有一位解放前写过几十本小说而且大家都公认为有一定成就的小说家,解放后他的作品都被全部否定了,他只好转业去搞文物工作(他的文物工作搞得很不错,那是另外一回事)。听说最近国家出...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0/c404063-4030236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0日10时47分55秒 龙潜:贵州少数民族女性作家乡土叙事观察...事在中国文学史中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指以乡土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具有泥土气息的文学作品;广义指一切书写乡村面貌的文学形态。乡土文学作为贵州主流文学延续了百年,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质。从20世纪30年代的蹇先艾到80年代的何士光,贵州乡土文学以男性话语为主,表达主体性别身份单一。女性文学与乡土叙事两个现象在21世纪贵州小说创作潮流中构建了独特话语体系,以仡佬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身份出现的肖勤、王华、杨打...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3/c404030-402979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3日9时18分36秒 “先锋”如何进入乡土——论东西乡土小说的创作历程及意义...成就,而且,对于乡土小说的发展历史,这些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推动意义。 首先,它建构了一个人文地理色彩浓郁的乡土广西文学。乡土小说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地方性。乡土文学史上,鲁迅、王鲁彦、林斤澜的浙东,蹇先艾、肖江虹的贵州,沈从文、周立波、韩少功的湖南,废名、刘醒龙、陈应松的湖北,都是比较突出的典型。广西处于西南边陲,历史上的文学书写不是很充分,东西以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艺术视角,描绘出一个既具鲜明个性、又有...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7/c404030-402659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7日21时29分1秒 经典作家专刊——艾芜...,各有不同。而艾芜与他们都不相通,不是巴蜀版的乡土,而是跨出巴蜀、跨出中国边界的异域的乡土,异质性、距离性是《南行记》的最大特点。【详细】 艾芜(右二)与少数民族作家意西泽仁(左一)在一起,左二为蹇先艾、右为陈之光 1992年5月19日,汤继强(左一)陪同《演讲与口才》杂志社副社长殷铭(右一)去省人民医院看望艾芜(中坐) 艾芜回乡 □庞惊涛 相较于三次南行,作家艾芜一生仅有的三次回乡,多少显得有...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4/c404064-402625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4日9时44分24秒 新时代乡土散文乡愁抒写要有新变...意味。空间是地方的实践场所,在传统乡土散文中,地理空间区隔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往往被视为有价值的审美要素而加以铺写,从而影响了作家的话语实践和语言风格,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地方意味,在周作人、沈从文、王鲁彦、蹇先艾、师陀、汪曾祺等人的乡土散文中,我们都可从他们所描写的乡风民情中辨认出地方色彩来。而当下的乡土散文写作,特别是在那些反思城镇化和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乡土散文中,乡土往往是作为一种情怀而存在,喻指着某种值...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7/c404030-4025807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7日9时18分59秒 大文学观视野下的地域文化意义...学之间的联系加以阐释,而且对地域文化具有一种精神上的认同,地域文化构成了现代作家的文化根脉。鲁迅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所作的序言,即关注到作品极具地域色彩的作家,如“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蹇先艾,“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的黎锦明……经由不同地域文化浸润的现代作家,在复现、回溯故乡记忆的时候,既包含时代性的历史纵深,又体现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现代经验,同样也参与建构了一处地域的文化谱系。从这个...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0/c419351-4025367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0日19时13分56秒 重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转折时代的“新人叙事学”...21] 这是《桑干河上》与启蒙主义或鲁迅不再相同之处。五四文学对“人们对于土地的依存性的深刻”缺乏敏感。阿Q、祥林嫂、闰土的精神病态主要被指认为旧的礼教文化的伤害,对土地多寡则鲜有涉及。许杰、许钦文、蹇先艾、彭家煌等人的乡土文学也极少关注农民“对于土地的依存性的深刻”。这不能不严重影响到其深度:抛开具体经济处境(如土地问题),单单着眼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命运的“封锁”,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深入个体存在的深处?...
文史#重温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5/c419384-4025099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5日11时46分47秒 刘勇:大文学观视野下的地域文化意义...学之间的联系加以阐释,而且对地域文化具有一种精神上的认同,地域文化构成了现代作家的文化根脉。鲁迅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所作的序言,即关注到作品极具地域色彩的作家,如“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蹇先艾,“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的黎锦明……经由不同地域文化浸润的现代作家,在复现、回溯故乡记忆的时候,既包含时代性的历史纵深,又体现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现代经验,同样也参与建构了一处地域的文化谱系。从这个...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5/c404030-402162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5日9时21分29秒 高原上傲然开放的《山花》...作。如上作品说明贵阳作家的艺术水平和政治觉悟都有长足的进步。很多作家把自己亲身参加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统购统销等工作时的见闻写成了小说或其他文体。 初期主持《贵州文艺》编辑工作的老一辈贵州文坛名人以蹇先艾、邢立斌、劳郭等人为首,他们始终秉承着对文学的热爱、精心地呵护着《贵州文艺》的成长,为黔岭高原文学的存在和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1957年1月16日由《贵州文艺》更名而来的《山花》月刊面世。该刊突...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06/c404063-401899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6日8时38分36秒 回忆录写作与新时期沈从文文学史形象建构...程度地呈现了沈从文生活中的“真实”,而是最大可能地描画了沈从文的精神风貌。 沈从文有很多文艺界的朋友,但是新时期以来撰写回忆文章的并不太多。从现有史料看,大概只有巴金、施蛰存、朱光潜、梁实秋、卞之琳、蹇先艾等人撰写过关于沈从文的回忆录。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有的已经去世,如周作人、徐志摩、朱自清、林徽因、梁思成、杨振声、陈翔鹤等;有的移居海外,如陈西滢、凌淑华等;有的是因为友谊破裂,如丁玲、萧乾;既...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7/c458524-401753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7日16时34分24秒 《南门桥》:人在,桥在,世界在...诉、剧目不火……也正是这些困扰将他引向南门桥,引向过去的回忆。可以说,老雪隐重新接纳现实人生,接纳曾经的名字“杨光路”与南门桥带来的回忆无法割舍开。 小说是跟着人走的,“贵州故事”的讲述者从未消失。从蹇先艾、何士光,到冉正万、肖江虹,贵州文学一直在开花结果。正如冉正万在《文字贴着地面生长》中所言:“我把自己交给卑微的希望,在希望中结茧,抽出的丝一定更长。”作家在,故事在,故事中生动鲜活的人在,作为基底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4/c404030-401728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4日9时21分54秒 《两座桥》:历史故事与温故知新收到2023年第4期《十月》,在刊物封面要目见到冉正万的名字,因他是活跃在当代文坛的贵州作家,我就想到贵州。想到贵州,自然会想到这里的山多、山高。同时会想到现代小说家蹇先艾在短篇小说《在贵州道上》写的:“从这山到那山,看着就在眼前;但中间距着几百丈的深壑,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到达对面。”除了山高,还有水深,这都是人在前行的艰难险阻。看到冉正万的中篇小说名叫《两座桥》,就自然也会想到贵州的桥。 自2001...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27/c404030-4008640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27日10时9分19秒 新乡村叙事及其文化逻辑...的乡愁,既不同于鲁迅所说的“侨寓文学的作者”们“隐现着”的“乡愁”,也不同于余光中远离故土的“乡愁”。鲁迅所说的那些“侨寓”北京的作家们对故土的“胸臆”,只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对故土的怀恋和想象,诸如“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事实上,也应包括沈从文之于湘西。而其时的贵州、榆关、湘西都还是完好无损地存在着、延续着的乡村社会,他们“愁”的只是自己主观上的怀恋、想象和与他们生活的城市之间的文化反差...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29/c404030-4006594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9日9时7分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