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03 篇有关 赵之谦 的页面,用时 0.108秒.

第1页  共11页

杜峤:我想写古今两组三人命运的映照与互文

   ...的惯性,开始思考:如果将一切翻逆过来会怎么样呢? 去年北京中贸圣佳秋拍时,这方印被拍出很高的价格,在当时印石篆刻圈里传为一时盛事。我就想起了这个小说构思,查资料时,一个史实让我感到某种命运的清晰共振:赵之谦的“人书俱老”印刻于同治十一年,而胡澍也正是死于当年。当时我脑中就有个雷震般轰轰的声音:这个小说成了。是时候把它写出来了。 在古代时空,赵之谦为救挚友胡澍,刻下这方拥有改变时间之伟力的“人书俱老”印,...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0/c404032-403791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0日9时55分25秒 让书法艺术融入时代与生活

   ...书法博物馆展出的86件篆书、75件篆刻、33件刻字,以及52件名家作品,呈现出与古为新的整体风貌。与之相对应的特展“大匠运斤——浙江近现代篆书篆刻名家作品展”在绍兴博物馆举办,通过展示赵之琛、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马一浮、沙孟海等名家名作,系统梳理浙江近现代篆书篆刻各臻其美的脉络、风格林立的格局。不同时期的篆书、篆刻作品相辉映,让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篆书与篆刻的历史交融和“一体化”创作态势...

专题#专题#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人民日报专栏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0/c459540-4033634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0日15时43分19秒 寻访“《金石录》十卷人家”

   ...》卷一。抄录之时,他注意到这样一个突出的现象,并引为佳话:“冯氏初得是刻,镌一印曰‘金石录十卷人家’。其后江氏、阮氏、韩氏递相祖述,皆有是印。”(《滂喜斋藏书记》卷一)知行合一,潘祖荫立即请著名篆刻家赵之谦为自己刻了一枚“金石录十卷人家”印,时在同治十一年春,距离此书入藏滂喜斋才几个月。光绪十六年(1890),潘祖荫病逝,与他同乡、同龄的好友翁同龢撰写挽联表达怀念:“《金石录》十卷人家,叹君精博;《松陵...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1/c442005-4031749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1日8时1分33秒 《百花洲》2024年第1期|张枫:封刀

   ...推倒框架,肆意多变,但无山可依容易招来攻击。这次的舆论就由一方“二金蝶堂”的客单而起,这一印最重要的是二字上的红点,看似崩坏的一点,却让整方印露出了朴拙的气韵,但刻意凸显它则显得矫饰。福吉并未崩石来仿赵之谦,反而因用了偏向柔绵的侧篆,恰落成把柄,这引起关于她是否名副其实的论争。有人认为因为福吉是女流之辈,大家出于谦让,对她放宽了标准,才使得她有了名声。 之后才知道那客人经常挑事,专好四处求名家的刻章,再...

新作品#报刊在线#《百花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9/c452554-403088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9日12时55分14秒 集地域书法大成 建科学研究范式

   ...体而自成一格,徐渭、倪元璐、陈洪绶等则继之掀起追求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风潮,违而不犯,重新为书坛注入活力。 清代碑学、帖学、印学辉映两浙,雅好金石的学者亦常为书家代表,如曹溶、朱彝尊、丁敬、黄易、俞樾、赵之谦、吴昌硕等。近现代浙江黄宾虹、罗振玉、李叔同、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王蘧常、钱君匋等则凭借考古新发现,博古通今,以学养书,碑帖融合,拓宽书法之路,奠定了当代书法的发展基础。 经过近8年的普查,此次大...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5/c419391-4029920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5日8时51分29秒 绍兴:向水而生

   ... 乌篷船见证了这一切。岁月长河里,乌篷船桨欸乃着,漾出一层层经久不息的历史涟漪。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乌篷船依稀记得——实在太多了,总有挂一漏万的疑惑:王充、王羲之、谢灵运、贺知章、陆游、徐渭、章学诚、赵之谦、蔡元培、鲁迅…… 还有许许多多的名字被记录在各式名册里,不为人们知晓。据官方统计,绍兴历史上出过27名状元、2238位进士,这数字可谓卓尔不群。其实,更多坐着乌篷船远走五湖四海的,是数以万计的“绍兴...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30/c404018-402673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日8时57分18秒 南宫碑今昔

   ...采明清,兼蓄百家之长而自带风神,大胆拓新而又严谨庄重。加上他古文底蕴深厚,饱读诗书典籍,儒雅博学的气质融会贯通到书法作品里,更有韵味与内涵。 李喜泰的匾额书写,兼美历代名家,既有翁同龢的雄浑厚重,又有赵之谦的典雅和书卷气。更为难得的是,“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在一幅六尺整张宣纸上一气呵成,这一年他58岁,与父亲57岁题写《回车巷碑记》时一样,正值书法名家“60岁左右”的艺术创新突破黄金时期。 李喜泰很静...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01/c404019-4018659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6日8时42分59秒 丁聪先生赠“印”记

   ...采飞扬的审美效果,而邓散木的印作取法独特,古朴雄浑。细观钱瘦铁和钱君匋的印作,钱瘦铁早年得吴昌硕亲授,钝刀硬入,使刀如使笔,刀笔合一,不修不做,元气淋漓;钱君匋一生治印两万余方,在取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诸家精髓的同时,又尝试以卜辞金文、秦砖汉瓦等文字入印,凝重质朴,韵味无穷,独步当世。 每当我取出丁老所赠的印谱,仔细品读一枚枚前贤的印作时,昔日登门拜访的情景如在目前,这个意外的收获...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6/c404063-401831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6日7时24分30秒 方家名作咸集于此 共沐艺风各美其美

   ...带着艺术家的情感温度,走进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的殿堂,共同叙述中国的故事、春天的故事——‘美’的故事。” 风格多样 各显其美 海派绘画,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一支独具特色的力量,任熊、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等人既吸收传统文人画笔墨意趣,又大胆创新,呈现出东西交融、雅俗共赏的新面貌。 一幅高3.12米、宽1.7米的中国画《陆家嘴金融城》,把观众带入“海派”的艺术世界。画家倪巍细细描画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

艺术#展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2/c419390-401715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日8时20分15秒 从“天上大风”到“悲欣交集”

   ...法的一条注解。赵之谦本人似乎没能有这方面的实践,他谨守一位书法家的本分,最大的贡献,是把魏碑这种棱角分明、粗率甚至粗野的字体,写得柔美、漂亮,且流动感十足。有兴趣的,不妨到浙江美术馆看看“朗姿玉畅——赵之谦特展”。沙孟海还说:“绍兴还有一位徐生翁,写‘孩儿体’很出名。”他认为“赵是理想,徐是实践”。那么要我说,做得更为彻底的,应该是赵之谦的日本前辈良宽(他死于赵之谦出生后的两年)。 那日在泉州,我们在序...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22/c404018-4014448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6日8时37分0秒 中国画以笔墨见高度

   ...、韵味、意境等都与笔墨融为一体,都不能离开笔墨而存在。 总之,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中国画以笔墨见高度。笔墨的高下应该从笔墨的表现力、形式美和个性化三个要素来衡量,三者有内在的联系,缺一不可。近代以来,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人在创新的道路上,抓住了笔墨的“理法”,实现了诗书画印的完美契合,为中国画笔墨的“革新”树立典范。 中国画的笔墨是中国人艺术智慧和才情的集中展示,也是对世界艺术的巨大贡献。中国画的发...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08/c419391-4013432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8日8时11分5秒 松荫轩的印谱收藏

   ...本”是林先生特别提出并重视的版本类型。他曾在诸多细节上分辨出锌版印本与钤印本不同的七八种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林先生辨别了《赵撝叔印谱》《二金蜨堂印谱》与《二金蜨堂印稿》《观自得斋印集》《听雨楼印集》等赵之谦各种印谱不同的版本类型,犹如老吏断狱,轻车熟道,一言而决,许为定论。如果不是日久浸淫其中,下大功夫摩挲把玩,锻造出一双金睛火眼,如何能观察得如此精细,总结得如此妥帖? 林先生藏谱并不刻意追求那些人所共...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01/c404018-4010750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日8时30分23秒 松荫轩的印谱收藏

   ...本”是林先生特别提出并重视的版本类型。他曾在诸多细节上分辨出锌版印本与钤印本不同的七八种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林先生辨别了《赵撝叔印谱》《二金蜨堂印谱》与《二金蜨堂印稿》《观自得斋印集》《听雨楼印集》等赵之谦各种印谱不同的版本类型,犹如老吏断狱,轻车熟道,一言而决,许为定论。如果不是日久浸淫其中,下大功夫摩挲把玩,锻造出一双金睛火眼,如何能观察得如此精细,总结得如此妥帖? 林先生藏谱并不刻意追求那些人所共...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01/c442005-4010786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日9时55分44秒 《山西文学》2023年第11期 | 朱航满:爱书者手记(节选)

   ...说:‘据说很贵,但我不会去买,这是出版社给我的样书,只有三部。’” 止观书局许石如先生近年来策划“中国人文艺术丛刊”系列,以极郑重的态度影印国内图书馆典藏文人手稿,颇有影响。今年有幸得赠两种,其一为《赵之谦手札》,另一为《章安杂说》。此两种皆系精印清代赵之谦手稿,蓝布封面,折页印制,古色古香,乃是可赏可藏的佳作。拙作《雨窗书话》年末出版,我寄了一册给郑州的何频先生。他随后又寄我两本书,何频知道我爱书,但...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西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4/c419827-4010227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30日15时24分33秒 坚净翁

   ...平秤,中国的单杆吊秤,往往只需移动前端的二纽与前纽,则小小秤砣的挪移,就能力压千斤,篆刻的章法也应如是”。“嘿,天衡,你说得好。齐白石去世后在他靠墙的桌子后面就拣出了一本赵之谦的印谱,他其实骨子里是学赵之谦的。”启先生随后怂恿我说,“你应该把刚才对他印章的看法写成文章,一定很有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至高无上,他的艺术被推崇备至,臻于尽善尽美,即使篆刻也是如此。既缺乏应有的一分为二...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11/c404018-4007459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12日9时22分51秒 坚净翁——启功先生杂忆

   ...别于西方惯用的左右等长等重的天平秤,中国的单杆吊秤,往往只需移动前端的二纽与前纽,则小小秤砣的挪移,就能力压千斤,篆刻的章法也应如是”。“嘿,天衡,你说得好。齐白石去世后在他靠墙的桌子后面就拣出了一本赵之谦的印谱,他其实骨子里是学赵之谦的。”启先生随后怂恿我说,“你应该把刚才对他印章的看法写成文章,一定很有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至高无上,他的艺术被推崇备至,臻于尽善尽美,即使篆刻也是...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11/c404063-4007458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11日7时9分19秒 一段晚清书院史事的钩沉

   ...1册《燕支小录》)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望日 甘月樵来,前以北朝碑帖属其审定,云王氏《萃编》、孙氏《访碑录》皆未著录,考之,为《宇文泰碑》。(第24册《驯复记》) 谭献虽非专门的金石学者,但平生与魏锡曾、赵之谦、蔡鼎、缪荃孙等来往频繁,所到一地,亦必多方搜访金石碑版。 至武昌后,其主要的金石交往对象即为甘鹏云,其活动内容包括稀见碑拓的互通有无、审定辨伪及编目题跋等。今甘氏现存著述中有《崇雅堂碑录》五卷补四卷...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06/c442005-4007139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6日6时57分31秒 沈阳故宫:三十六件书法作品展现“篆隶中兴”

步入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协中斋,一幅“赵之谦隶书七言联”映入眼帘,只见泛黄的宣纸上写着“静读选楼长笛赋,闻繙试学伏波书”。其字用笔细腻精致,结构严谨端庄,令人拍案叫绝。 当下,“高古苍浑——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篆隶书法对联展”在沈阳故宫师善斋、协中斋展出,36件(套)书法作品展现清代“中兴期”的篆书、隶书以及清代碑学书法家的“求质”“尚朴”。展览按展出书体分为“清代篆书”“清代隶书”两个单元,篆书单元展出1...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18/c419391-4005902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18日8时25分17秒 《芙蓉》2023年第2期|汗漫:海上一缶(选读)

   ...在石头上凿字刻文,不经意间失去一小节手指。对着手指缺口处,若有所思:“刻印,作画,也要抱残、守缺、留白……”常用砂纸或树皮,打磨刻好的印,以造就斑驳古意。苦于铁,尊于石头,青年时代就与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大家齐名。临摹石鼓文,亦独步于晚清书坛,笔画遒劲,似有鼓声阵阵动地来。中年后,以金石刀法入画,刀笔交融,纸石不分,雄浑郁勃之气盎然,成为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的海上画派四大家。大器晚成。如一团陶泥...

新作品#报刊在线#《芙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02/c418986-4004870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日9时7分0秒 海派名家笔墨“集结”上海 展现海派书法“正大气象”

   ...09年成立的豫园书画善会租赁“得月楼”为会址,不仅为会员代订润格、组织展销及推介书画家,而且是上海近代史上第一个书画慈善赈灾公益组织,标志着海派书画家群体的真正形成。 此后,海派书法传承有绪。第一代的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等以碑学为主,第二代的沈尹默、潘伯鹰等以帖学为主,第三代的胡问遂、周慧珺等以碑帖兼容为主。 “矢鱼舟出水花秀好,射虎人归原树高深。”展厅中的吴昌硕《八言对联》用笔苍劲强悍,线条高古浑朴...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27/c419391-4004455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27日8时27分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