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426 篇有关 象征派 的页面,用时 0.144秒.

第1页  共22页

《当代人》2025年第3期|汗漫:距离的组织

   ...门少年卞之琳,自家乡坐船来上海,入读这一名校。毕业后,考进北京大学西语系,与未来的传世之作、苦恋、巨变中的时代,次第相遇,完成个人史。上海则是其个人史的第一章节。 在浦东中学读书两年间,卞之琳阅读法国象征派等现代主义诗歌,拜徐志摩为师,练笔,为未来戴上“中国新诗前五十年最好的诗人”这一桂冠,做准备。 学校旁,一座古镇,白天有算命者敲锣,夜晚有更夫敲梆子,像在为江水敲打节奏,鼓励它们浩荡东流,与长江水汇合...

新作品#报刊在线#《当代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22517-404548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6日8时46分13秒 新诗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于《现代》杂志对都市题材的开掘,中国诗歌会的关照视野转向底层民众,以工人与农民的苦难生活、抗日战争的残酷现实为主题,采用民歌、长篇叙事诗、朗诵诗等形式,探索新诗走向大众的路径。 同为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派主将,李金发与穆木天却在30年代“分道扬镳”。李金发成为《现代》的主要作者,继续着现代主义的诗艺探索;穆木天则转向“新诗歌”的书写,“成为大众中的一个”。穆木天在《新诗歌》杂志的《发刊诗》中宣言:“我...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9/c404034-4044954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6日10时28分34秒 魔都“野猫”的百年“叫魂” ——从李金发到陈建华

   ...”“野坟”“幽灵”“残碑”“穴阴”。 好奇怪:一个衣冠翩翩、才思清扬、满目锦绣的沪上中专生(时19岁),为何将诗写得比李清照《声声慢》还“凄凄惨惨戚戚”,还偏与1925年舶来沪上的李“诗怪”较劲,李用象征派腔调“哀吟”死亡,在40年前已被惊为“海豚音”刺耳,然陈诗《瘦驴人》一气“哀吟”五个“海豚音”,这又究竟为何?至2004年,那位少年诗人已华丽转身为著名教授(时57岁),对其少作偶有“惊鸿一瞥”,竟也...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2/c404057-404370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8时37分18秒 “身体诗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歌

   ...要“通过与真实的身体以及语言、技艺的联结而获得呈现,否则容易走向虚张和浮夸”。这说明,如何把具身性的经验与高超的诗艺结合起来,有力地表达现代生活的复杂性,是诗人们始终面对的重要课题。这样的探索,从早期象征派到九叶诗派再到朦胧诗派等,都在尝试着。 在对新时期以后的当代诗歌的论述中,该书关注诗歌文本中出现的特殊身体形态和身体书写现象,阐释这些现象背后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寓意。更为重要的是,在论述语言与现实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6/c404030-4042658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7日9时25分5秒 1980—1990年代诗歌场域与诗学论题的转变

   ...深感的理论氛围。 在众多“解诗”著作中,陈超的《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显得颇为独特,有别于同期其他新诗鉴赏辞典的集体劳作,该著是陈超凭一己之力完成的。该著将从1920年代“象征派”到1980年代“新生代”的中国新诗统称为“探索诗”,选取了各派代表诗人的重要作品进行读解,采用的方法其实是经由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及其编选的《“...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26分27秒 王军:《诗言志辨》七记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把新文学运动以来的诗坛分为三派: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 1937年1月1日,朱自清发表诗论《新诗杂话》,收入集子时改题《新诗的进步》。该文通过新诗自由派、格律派、象征派的嬗递发展和社会主义倾向的诗的出现,说明了新诗在不断进步,同时希望人们将诗的定义放宽些。 朱自清本人是早期的新诗作者,一直留意新诗的发展,探询各方面的意见,揣摩各方面的意见,揣摩各种派别的作品,认明新...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4/c404057-4040861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7日7时33分28秒 欧洲华文文学:观察文化融合的一种视角

   ...来讲,老舍也等于留洋学习过。 不过,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对于欧洲文化、文学艺术从语言、流派到精神、风格及创作方法,更多的是借鉴而非融入。如李金发的诗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梁宗岱翻译法国象征派诗人瓦雷里的《水仙辞》,老舍在伦敦完成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巴金在法国小城沙多吉里创作的小说《灭亡》等,这些作品都是寄回中国,发表于国内报刊,或于国内结集出版。李金发的诗集《...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4/c404034-404085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4日11时5分49秒 艾略特逝世60周年|《荒原》前后的艾略特

   ...帕吕德》(1894)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支撑19世纪盛期的摹仿小说的预设,即某种被读者普遍接受的客观全知视角,从此开始摇摇欲坠。小说开始思考何谓小说,何谓小说中的叙事。而在此之前,法国象征派诗歌早已提出“纯诗”与“绝对诗”的观念。艾略特显然对这些主张十分熟悉,在《小吉丁》中,他就借那个于德军轰炸过后的黄昏时分浮现于街道之上的幽灵诗人之口提到:“因我们关心的是言说,而言说驱使我们/去净化部...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5/c404091-4039558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5日9时38分58秒 作为精神史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史稿》的行文,夹叙夹议,引中带评。这样的写作既体现着撰史者“保存资料”的用意,也体现着撰史者学术理路上的取向。《史稿》的正文部分与朱自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作的导言部分,文法上十分类似;对于早期象征派诗歌的认识,王瑶也直接引用了朱自清的观点;以文类、文体来讲“流别”,则是治“中国文学”一贯的做法。这种承袭、援引在《史稿》的座谈会上引起了钟敬文的批评22。但值得提及的是,王瑶自身在旧学中的位置,其实...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7分35秒 由“看不懂”的问题说到新诗的公共性

   ...题域,对新诗的诸多疑惑、不满都集中在这一说辞之下。简单分析,“看不懂”,不但指读者理解困难,还包括语言太欧化或夹杂着文言,写法上太跳跃、太含混这些问题。还有不同诗路、派别间的相互指摘,例如左翼诗人对“象征派”“现代派”的非难。一般习惯了唐诗宋词的读者,不习惯新诗的文体、风格,也叫嚷“看不懂”。虽然疑窦丛生,但从诗学思辨的层面上直截通观,可以说,这些问题的关键皆在于,在新的发展阶段新诗如何获得公共性。 当...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9/c404033-403719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9日10时57分13秒 韩国著名诗人李箱日语创作笔记原件首次公开展出

国立韩国文学馆首次公开了该国著名现代主义作家和象征派诗人李箱(1910-1937)用日语所写70余页创作笔记的实物原件。 首次公开展出的李箱笔记原件。国立韩国文学馆图片 1 《东亚日报》报道,李箱的这些笔记包括《恐怖的记录》和《1931年》等23篇习作,是由1981年去世的文学评论家赵延铉的遗属捐赠的。 《李箱的遗稿笔记》曾由金秀英、金润成、刘正等翻译成韩国语,1960年以后分四次出版。 笔记原件在...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1/c431803-4034354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1日8时53分59秒 从新见档案看作为外交官的李金发

   ...面目,作家身份而外,有的致力于政治,有的擅长经营企业;有的表面凶恶但心地纯良,有的假装和善在关键时候却显出本性。这样的多重身份和多种面目往往在档案里有更为直观透彻的呈现。李金发即是一例,他作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开山鼻祖,以诗人身份为人所熟知。李金发惯用新奇晦涩的意象和格调表现对人生命运的感叹,追求虚幻美,被称为“诗怪”。周作人在《微雨》出版导言中称赞其诗“国内所无,别开生面”。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经历了...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0/c404063-4033648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0日19时36分48秒 陈漱渝:《语丝》六题

   ...,使他不能来,他也果然不来了。这是我和后来的‘新月派’积仇的第一步;《语丝》社同人中有几位也因此很不高兴我。” 徐志摩的译文题为《死尸》,刊登于1924年12月1日出版的《语丝》第三期。文章是介绍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中一首诗作,鲁迅肯定波德莱尔对巴黎公社的赞助,也批评了他后来颓废厌世的倾向。1924年,鲁迅翻译过波德莱尔的《自己发见的欢喜》,刊登于同年10月26日《晨报副刊》。但鲁迅不认同徐...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1/c404063-403030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1日8时41分4秒 严家炎与施蛰存“新感觉派”争议考论

   ...《新感觉派小说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首批选目之一种。根据严家炎的去信,这套丛书是由他倡议并协助设计方案的,不仅仅是小说流派,还包括诗歌、散文流派。首批选目包括:《语丝》作品选、象征派诗选、《新月》作品选、现代派诗选、新感觉派小说选、中国诗歌会作品选、《七月》《希望》作品选、山药蛋派作品选、荷花淀派作品选。严家炎就“新感觉派”向施蛰存提了八个问题,都是他在编作品选和写作“前言”过程...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6/c458527-4030030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6日17时32分0秒 走出撒哈拉:马邦库笔下的非洲元素与现代性

   ...被译为英、西、葡、意、韩、波兰等多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反响。 早在中学时代,马邦库就读于刚果(布)卡尔·马克思中学,学习文学和哲学。在此期间,几内亚湾的大海赋予了他诗歌创作的热情,同时,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浪漫派作家拉马丁和雨果也极大地启迪了他:“我尤其关注生活中的感伤,关注边缘人、不幸者、弱者。我喜欢拉马丁,他等待着一个从未到来的埃尔维尔;我喜欢雨果。”一开始,马邦库是以诗人的身份进入文...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5/c404091-4027770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5日8时21分41秒 汪曾祺:成为“中国气派的现代主义者”

   ...,不仅热心于阅读译介外国文学作品,还特别注意在创作上联通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思潮。卞之琳曾就自己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创作说过一段话:“(我)在文学倾向上一方面继续承接中国某一路诗风传统和借鉴西方以象征派开始的现代主义诗风新招。”(25)汪曾祺反复提及的曾对其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西班牙作家阿左林(26),卞之琳在1943年就翻译了他的《阿左林小集》,这也是汪曾祺读到的译本。京派对阿左林的喜好有一条完整的...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8/c404064-402661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8日8时27分35秒 理同道异,必将殊途同归——芦焚与巴人的文学交锋

   ...或方法,而是利用各种方法完成自己,或者说达成写作目的。……我自知是一个浅薄人,不配谈什么文学。很久以前我知道有浪漫派,写实派,古典派……这些派别使我越想越不懂——古典派要制造方面包,写实派要制造圆的,象征派要制造加香料的,未来派要制造放了胡椒的,在他们的时候,除了方法还有一种思想,但是他们的方法在我们这时候有什么意思? 如果单单是一种方法,我们要它何用,文学并不是小玩艺,我们这时候是要应用一切适合我们的...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3/c404063-4024144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3日6时36分10秒 朱国华 陈开晟 :文学研究该如何作业?

   ...真实在冲击读者经验的同时似乎是无情“刺伤”,等等。第二、在表达、修辞方面又足见您的语言天分以及好的运思与感觉,反讽、幽默、调侃、讽喻、白描、冷峻、智性、洒脱这些显性的自不待言,我更感受到其中有某种近似象征派诗美的内核在支撑。两种语言风格的差异,有时像“枯叶蝶”一样尽显“残枝败叶”的本色,有时却编织得如《春江花月夜》那般华美而底蕴充盈(如对“挣扎者本雅明”的抒写)。您能否介绍下自己的语言和叙事风格、说说您...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7/c405057-402381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0日7时47分47秒 帕韦塞:以诗歌穿过岁月“苦役”

   ...启示的媒质,因而避开欧洲传统诗中的技术要素。 这篇文章附录在帕韦塞的诗集《苦役》的增订版中。他出版过多部小说,《苦役》是他在世时唯一出版的诗集。可以这样理解:帕韦塞早期的诗倾向于自然主义风格,后期偏向象征派——其实是一体的两面。他后期的诗愈来愈简洁,意象却彼此绕来绕去,好像诗人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移动风暴。 《苦役》的开篇是《南方的海》一诗。这是他自认为第一首成熟之诗。诗中所表现的大多是童年的回忆。回忆...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09/c404091-402317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9日7时44分13秒 还看今朝

一 我在挂历上看见西欧19世纪末象征派画家莱昂·弗雷德里克的油画作品《冰河·急流》。画中人类从遥远的洪荒时代逐浪而来。一嘟噜,一嘟噜,形成一条美丽的涌带。生命在水中,一切朗照在澄明天空之下,彼此依存、依托,像呼吸一样散布在潮湿的林地,并具有浮云飞乱的形象和气势。我想到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女娲在河畔抟黄土做人,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用水和泥做人,是生命最早诞生形成的一个升调,在并不必然的联系中,...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0/c404018-4021994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0日9时40分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