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2009年3月9日 《“作家,在本质上是要把内心的语言翻译出来”》,《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2期 《秋天在瓦尔代》,《名作欣赏:中学阅读》2009年第2期 《过去的归来:诺曼•马内阿与小说式回忆》,《上海文化》2009年第2期 《〈乱来〉是怎么乱的》,《全国新书目》2009年第15期 《我所了解的金融危机》,《当代学生》2009年第C2期(合著) 2010年 ...
专题#专题#十号会议室-孙甘露《千里江山图》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27/c448282-3253527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30日16时9分36秒 诺曼·马内阿:致力于繁复...开这本书,我将全部时间奉献给了它。我在第一次红笔标注的基础上,又用蓝笔做了新的标注。通读完整本书,我感觉神清气爽,像心灵获得了一次救赎。两次的阅读经历都向我明证——这是本堪称“经典”的作品。 谁是诺曼·马内阿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诺曼·马内阿。可那一次随性的阅读,却让我大吃一惊。这本书像一朵野花,开在高山之巅,优雅而多姿,摇曳而绚丽,完全颠覆了我的阅读经验。它像一首长诗,也像一篇散文,还像一...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408/c404091-3166523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4月8日8时33分38秒 诺曼·马内阿:“法定幸福”的讲述者...经验放射到全球化的语境当中,成为人类共同的经验。东欧文学如此,拉美文学也是如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个别写作者的角度看,个人的离散经验,透过作品升华,也同样可以为其他国家读者带来体会。”(《过去的归来——诺曼·马内阿与小说式回忆》,《上海文化》2009年第2期) 马内阿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把个体承受的苦难上升为一种普遍的人类命运,而又保持着不被“自由世界”消费、猎奇的自觉意识,正如他在《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226/c404091-31605003.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2月26日8时51分53秒 罗马尼亚:诗意民族的文学拼图...被迫中断创作,有些还遭到监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一阶段,被罗马尼亚文学界称为“苦难的十年”。 六十年代中期,罗马尼亚文化生活开始出现相对宽松、活泼和自由的可喜景象。享有世界声誉的罗马尼亚小说家诺曼·马内阿曾在随笔集《论小丑》中比较客观地描绘了这一时期的情形: 在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五年这相对“自由”的十年里,罗马尼亚并不繁荣,也不能说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毫无拘束。但是关于那个时期的记忆里有一种振奋人心的...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829/c404090-31326040.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8月29日16时44分30秒 九十岁米兰·昆德拉:用笑声执行他对时代的终审...。他所谓的“生活在真实中”是一个具有浓烈知识分子气息的口号,用现在的话讲,是把人从阳奉阴违或玩世不恭的“舒适区”里驱逐到字字句句较真的第一线上。 这或许是东欧精神遗产中至今依然最具现实意义的一点。诺曼·马内阿就说过,他最赞同哈维尔提出的“生活在真实中”,这个“真实”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真理”。知识分子为此而与当局起了冲突,后者总是凭习惯质问“你是什么企图?”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企图,这只是我个人的行为,凭我个...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402/c404091-31008802.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4月2日8时59分7秒 《普鲁斯特的凝视》... 巴尔加斯·略萨:不是为生活而写作,而是活着为了写作 西蒙娜·德·波伏瓦:我一生都在用灵魂探索 苏珊·桑塔格:让我们一起悼念,但不要一起愚蠢 纳吉布·马哈福兹:文学是对现实的变革 诺曼·马内阿:“在家的流亡”,意味着永远的流亡 瓦茨拉夫·哈维尔:“生活在真实中” 凯尔泰斯·伊姆雷:他被“选中”来发现隐藏在奥斯维辛背后的警示 辑七·诗性 T.S.艾略特:时间流逝了,他依然在 ...
书汇#新作快读#P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329/c405077-31003183.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3月29日11时23分46秒 一年读书琐记(止庵)...还是人民)实际上还 没有做好关于胜利的理智上的、智慧上的,甚至道德上的准备,——虽然,人类毕竟走到了七十年后的今天。这是一本必要的、沉重的、重申人类文明的底线的书。 《流氓的归来》([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著,邵文实、梁禾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6月)。马内阿的这本书和同时出版的他另两本书《索 尔·贝娄访谈录》《黑信封》值得一起推荐。《流氓的归来》是马内阿的回忆录,最能见他的特色。坦诚甚至到了对自己与整...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5/2015-12-29/261882.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12月29日13时32分26秒 现实的映照(赵青新)...的桂冠。 《索尔·贝娄访谈录》属于“文学与图像:耶路撒冷文学计划”其中一期。该计划邀请犹太作家和思想家,谈论他们的作品和个人经历,以及其著作与犹太人身份之间的关联。本书采访者兼撰稿人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不仅是一位屡获世界级文学大奖的优秀作家,同时也是贝娄的多年挚友,这本访谈录最初成于1999年,此后广泛流传。 这本访谈录以贝娄的童年生活切入,马内阿由贝娄的移民身份引出一个重要问题:“你和你那...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5/2015-10-28/256548.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10月28日11时15分12秒 新书品荐...求是的学术对话精神。 《索尔·贝娄访谈录:在我离去之前,结清我的账目》,[罗]诺曼·马内阿著,邵文实译,中信出版公司2015年7月出版 这本装帧精致的访谈录,原著出自旅美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他被认为是罗马尼亚作家中作品在世界上被翻译得最多的一位。1999年12月 22-23日,受“文字与图像:耶路撒冷文学计划”支持,马内阿在波士顿大学对索尔·贝娄做了6小时的专题访谈,从而整理成了这本书...
书香中国#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sxzg/2015/2015-09-25/260643.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9月25日10时37分15秒 ■新书品荐...求是的学术对话精神。 《索尔·贝娄访谈录:在我离去之前,结清我的账目》,[罗]诺曼·马内阿著,邵文实译,中信出版公司2015年7月出版 这本装帧精致的访谈录,原著出自旅美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他被认为是罗马尼亚作家中作品在世界上被翻译得最多的一位。1999年12月22-23日,受“文字与图像:耶路撒冷文学计划”支持,马内阿在波士顿大学对索尔·贝娄做了6小时的专题访谈,从而整理成了这本书。...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5-09-25/83157.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9月25日7时37分31秒 东欧文学 不只有米兰·昆德拉(高兴)...女作家赫尔塔·米勒 波兰作家贡布罗维奇 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 ...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4/2014-07-22/212136.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7月22日10时59分38秒 东欧文学不止米兰·昆德拉...问题。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以隐喻手法,运用寓言、神话传说去反映人类生活面临的问题、危机,如他的作品《怪兽》、《梦幻宫殿》等。 此外,还有匈牙利的凯尔泰斯、久尔吉,罗马尼亚的赫塔·穆勒、诺曼·马内阿,诗人卢齐安·布拉加,波兰作家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齐别根纽·赫伯特、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等。他们都是东欧文学的代表作家,值得我们关注。 读+:“东欧文学”包容的是七个东欧国...
交流#中外文学交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06-17/207822.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6月17日9时24分26秒 东欧文学不止米兰·昆德拉...问题。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以隐喻手法,运用寓言、神话传说去反映人类生活面临的问题、危机,如他的作品《怪兽》、《梦幻宫殿》等。 此外,还有匈牙利的凯尔泰斯、久尔吉,罗马尼亚的赫塔·穆勒、诺曼·马内阿,诗人卢齐安·布拉加,波兰作家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齐别根纽·赫伯特、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等。他们都是东欧文学的代表作家,值得我们关注。 读+:“东欧文学”包容的是七个东欧国...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4/2014-06-17/207821.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6月17日9时24分23秒 诺曼·马内阿的“巢穴”诺曼·马内阿 诺曼·马内阿(Norman Manea),1936年生于罗马尼亚布科维纳。1986年,他前往西柏林,后定居于美国纽约,是当今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罗马尼亚作家,其作品获得过不少文学奖。 诺曼·马内阿(Norman Manea)的《巢穴》(罗马尼亚语原文为Vizuina)描写了一些生活在美国的东欧知识分子(显然是作者所熟悉的罗马尼亚人)的生活和言行。 这些流亡知识分子大致可分为三个年...
外国文艺#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02-08/154040.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2月8日8时31分11秒 诺曼·马内阿的“巢穴”...不断折磨,几次动手术,又几次发作…… 至于小说中若隐若现的叙述者“我”,应该也是一个罗马尼亚流亡者,至少他跟奥古斯丁·戈拉、彼得·加什帕尔有着亲密的关系,小说最后是“我”和露同居在一起。 诺曼·马内阿是1986年离开祖国罗马尼亚来到西方的,而小说《巢穴》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事大都也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美国,很明显,《巢穴》在相当程度上可被看作是一部传记小说。它着重描写了主人公戈拉、彼得等在所...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3-02-08/68011.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2月8日7时1分50秒 记忆中的东欧文学图谱...者们开始大量翻译东欧文学作品。捷克的塞弗尔特、赫拉巴尔、伊凡·克里玛、哈维尔、昆德拉;波兰的米沃什、希姆博尔斯卡、舒尔茨、贡布罗维奇、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匈牙利的凯尔泰斯,塞尔维亚的帕维奇;罗马尼亚的诺曼·马内阿、赫塔·米勒等等。其中,上星期去世的波兰诺奖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唤起了最新一波的对东欧文学的记忆。 这些东欧作家是如何传播、感染并且影响中国的。记者访问了多位译者和作者,从他们的东欧文学情结中,...
交流#中外文学交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2-14/116218.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2月14日13时35分19秒 记忆中的东欧文学图谱...者们开始大量翻译东欧文学作品。捷克的塞弗尔特、赫拉巴尔、伊凡·克里玛、哈维尔、昆德拉;波兰的米沃什、希姆博尔斯卡、舒尔茨、贡布罗维奇、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匈牙利的凯尔泰斯,塞尔维亚的帕维奇;罗马尼亚的诺曼·马内阿、赫塔·米勒等等。其中,上星期去世的波兰诺奖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唤起了最新一波的对东欧文学的记忆。 这些东欧作家是如何传播、感染并且影响中国的。记者访问了多位译者和作者,从他们的东欧文学情结中,...
外国文艺#人物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2-13/115983.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2月13日14时8分17秒 罗马尼亚作家眼中的赫塔•米勒赫塔·米勒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后,在她的祖国罗马尼亚激起了十分矛盾的反响。 现居美国的罗马尼亚著名作家诺尔曼·马尼亚(Norman Manea,一译诺曼·马内阿)接受了《纽约书评》编辑休·伊金的简短采访,当后者提及米勒有许多书皆涉及齐奥塞斯库的晚期统治时,马尼亚说:“我要说她的全部作品(写的都是这个)。她对此着魔——这几乎是唯一让她着魔的东西。” 他谈到米勒的处女作——短篇集《最低点》(Ni...
新闻#作家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09/2009-10-26/78454.html 发布日期: 2009年10月26日10时15分51秒 诺曼·马内阿:接受现实...人留下了欺骗和背信弃义的口舌。在马内阿的价值视野里,来自以色列的诱惑给欧洲犹太人背上了一座道德的十字架,考验着这些寄人篱下的人的责任感。正是由于拒绝从本民族特殊的历史经历中获得任意否弃当下的道德资本,诺曼·马内阿才淡化大屠杀记忆,并在1958年决定留在了国内,他开始写作,他给自己筑造了一个“语言的蜗牛壳”,坚持生活在罗马尼亚语的环境中。除了父母,他的亲朋好友们都走了,以色列是他们的归宿,在那里享受着马内阿眼里...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2008-06-16/66575.html 发布日期: 2008年6月16日14时27分22秒 罗马尼亚作家马内阿作品集出版最具国际声望的罗马尼亚在世作家诺曼·马内阿,其作品集中译本将由吉林出版集团推出。三部重要作品包括随笔集《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回忆录《流氓的归来》和小说《黑信封》。学者陆建德表示,马内阿的名气不一定比捷克作家昆德拉大,但在全球化的时代,他独特的“流亡”文学游走于几种文化之间,值得关注。 《流氓的归来》为马内阿赢得了2006年法国最高文学奖美蒂奇奖外国图书奖,此前昆德拉获得过这个奖项。两人有太多相似的...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2008-03-12/27164.html 发布日期: 2008年3月12日9时32分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