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63 篇有关 诗歌来到美术馆 的页面,用时 0.216秒.

第1页  共4页

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离世,享年92岁

   ...、动词、助词、形容词和问号等一起/磨练语言生活到了今天/说起来我还是喜欢沉默”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在《自我介绍》这样形容自己。 2013年8月,谷川俊太郎来到上海参加“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谷川参加“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希尼去世的消息正好被英国媒体报道。 当时谷川俊太郎在中国大陆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在之前,谷川先生的诗歌主要通过他的译者田原来翻译和介绍。在此之前,...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9/c404090-4036473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9日9时54分10秒 为书而来的故事,还在继续

   ...不停蹄迷上中国传统文化 好奇指数:★★★★★ 甘德就像一匹马。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期间,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甘德辗转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国际文学周主论坛、思南文学之家、朵云书院·滴水湖店、诗歌之夜、诗歌来到美术馆等六场活动,马不停蹄。 他说“馬”的繁体很灵动,有奔跑感;看碑帖时,又兴冲冲地指着“鳥”说,这个“馬”有点特别。甘德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书法,老子、屈原、李白、王维都曾启发过他。他会在签名下方写上颇...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0/c403994-4030198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0日7时55分41秒 娜夜:因为写诗是一种美德

   ...60年代的大西北甘肃(打出这两个字,我的心就软了),实在是太荒凉了。干旱、风沙、偶尔的草木、光秃秃绵延的群山。我在那里生活了40年,诗歌中始终的苍凉、忧郁、空旷、节制、恍惚,皆受益于那片土地。 “诗歌来到美术馆”。想象一下:诗和美术,诗人和读者,突然出现的老朋友,一直沉默的陌生人,这样的现场令人期待和惊讶。 这些年,“移居”成了我生活的关键词。熟悉与陌生,干燥与潮湿,荒凉与葱郁,欢聚与孤单,这些极端的变...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19/c404032-3250653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19日9时20分33秒 一个95后诗人将300+诗人引入诗歌“元宇宙”

   ... 但总有不放弃者。有的人借助“事件”的力量,依靠夸张的先锋表演,在激怒大众的同时,也尝试去娱乐大众。有的人则利用时代和技术提供的机遇,普及诗歌教育,执拗地传播诗歌内在的声音,比如上海民生美术馆的“诗歌来到美术馆”系列活动。 比如桉予,比如李壮。 “我现在特别愿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去中学给学生做诗歌讲座。而我对此是乐观的,我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壮大,公众——尤其是下一代的年...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207/c403994-3234641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2月7日8时3分27秒 一个95后诗人将300+诗人引入诗歌“元宇宙”

   ... 但总有不放弃者。有的人借助“事件”的力量,依靠夸张的先锋表演,在激怒大众的同时,也尝试去娱乐大众。有的人则利用时代和技术提供的机遇,普及诗歌教育,执拗地传播诗歌内在的声音,比如上海民生美术馆的“诗歌来到美术馆”系列活动。 比如桉予,比如李壮。 “我现在特别愿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去中学给学生做诗歌讲座。而我对此是乐观的,我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壮大,公众——尤其是下一代的年...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202/c405057-3234473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2月2日10时23分43秒 诗人西渡:诗是宇宙的语言

   ...意识最敏锐、最活跃,修养最全面的现代个体,成为诗的重镇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事实也是这样。除了新诗诞生期的北京,新诗和上海关系之密切可能超过其他任何一座城市。新世纪以来,上海国际诗歌节、上海外滩诗歌船、诗歌来到美术馆等诗歌活动的举行,更让上海和诗歌有了一种近距离的物理性关系,上海的“诗意”正变得越来越具体,成为广大市民可以直接触摸的东西。我想,这种作为物理存在的诗正在改变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也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生活...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10/c405057-3230479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16日7时19分15秒 阿子忆胡续冬:他的爱如同保护力场,依然在持续辐射

   ...章称其为“一个严肃又下流、精英又俚俗的诗人”,可谓一语中的。他言语诙谐幽默,内里却极为严肃认真;身处学院,有着精英的精神,却无精英的傲气、娇气。 这些年,他已经很少抛头露面,除了在上海民生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担任主持外,其他时间几乎不再有面向公众的活动。他要做的事太多,而且每一件都要下大功夫,花大精力。 每次主持“诗歌来到美术馆”,胡续冬都提前一天到上海,当天晚上拒绝一切应酬,专心在宾馆里“备课”。...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923/c403994-32233849.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23日15时5分59秒 纪念诗人胡续冬:他还能写出更好的诗,做更多的翻译

   ...。他有了女儿,变了一个人。我可能变得更多。但无论如何,我们仍是这个操蛋世界上的同伴。直到昨天下午。宇向、孙磊和我侃侃而谈的时候,他倒在了办公室里。让我们整个晚上一起疼痛。”诗人韩博回忆。 “诗歌来到美术馆”主持人胡续冬 【胡续冬诗选】 海魂衫 1991年,她穿着我梦见过的大海 从我身边走过。她细溜溜的胳膊 汹涌地挥舞着美,搅得一路上都是 她十七岁的海水。我斗胆目睹了 她走进...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23/c403994-3220420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8月23日15时46分9秒 阿信:我常常感到需要救赎的是诗歌

   ...续、踏实、不骄不躁地于生活和语言内部深耕下,阿信相继收获了徐志摩诗歌奖、西部文学奖、昌耀诗歌奖、《诗刊》陈子昂年度诗人奖等重要奖项的肯定。 活动现场 4月17日,阿信做客上海民生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与读者分享了其创作经历和诗歌美学。担任本期主持的诗人沈苇同样具有西部背景,与阿信相交多年,这让对话在坦诚和有效上,更多了份温情,正如阿信的诗一样。 “寂静是可以听到的” 阿信诗歌写作的起步...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21/c403994-3208347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21日8时31分19秒 为“爱的人”写诗,弥补此生遗憾

   ...几万册的发行量并不感冒,他反而认为中国如果有三千位读者真正读懂他的书,已经算很不错了。 甘德在“春天诗歌音乐剧场”现场 “诗歌”与“音乐”: 跨界碰撞出火花 王寅一直在上海组织“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根据他的经验,读者对新颖的文学活动往往抱有浓厚兴趣。只要结果符合他们的预期,活动就能吸引很多人参与。他说,“永远不要低估读者和观众,他们其实明白得很,知道什么是好的。比如辛波斯卡的诗集在大陆卖...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20/c404090-3208276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20日13时32分51秒 娜夜:把荒凉转为丰盈的诗人

   ...过了50岁的女人,她的写作确实要从内心转向外部世界。”不过,这种转向不是断裂的,而是有机的。在外部世界不断开阔的同时,娜夜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满,诗歌更加丰盈。 日前,娜夜做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诗人沈苇作为主持。沈苇同样长期居于西部,对娜夜的经历和写作都十分熟悉,使得当天的对谈充分而迷人。 成为诗人是与生俱来的 成为诗人,对娜夜来说,似乎有种命定的意味。 “我现在回忆起小时候...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18/c403994-3197157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18日14时25分58秒 灰娃:诗从黑暗里诞生,却带来更多光亮

“诗本身就是灵魂性的东西,一切是从诗人的灵魂里来的。” 面对主持人、出版人汪家明的提问,诗人灰娃接连三次强调了“诗与灵魂”,也赢得了三次热烈的掌声。10月11日下午,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第67期迎来了最年长的诗人——93岁高龄的灰娃。 尽管年事已高,但灰娃耳聪目明,思维敏捷,逻辑清晰。整场活动下来,她说得不算多,在汪家明的叙述间隙,补充两句,评论一下,或者插入点细节。但相比于滔滔不绝剖析...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013/c403994-31889507.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13日8时18分14秒 诗歌来到美术馆|西渡:中国诗人应该尽早抛弃大师情结

去年9月,西渡的《新诗为什么没有产生大诗人》一文,引发了不小的争议。9月12日下午,西渡做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在回顾个人创作经历的之余,再次谈及这个话题。 西渡与张桃洲 在西渡看来,第一大诗人不是自封的,第二是活的人最好不要成为大诗人,成为大诗人就意味着诗人的终止。 “对我来说大诗人是不断成长的能力,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变化的能力,你没死,干吗就已经认定自己跟死人抢这个封号呢...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15/c403994-3186234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5日15时13分7秒 叶辉:现实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过程中间

   ...生命的现场,也在于他的一种理念,生活的真实性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般确定,“一定程度上说,我们的生活可能就是其他生活的影像,可能是历史生活的影像,也可能是未来生活的影像。”近日,他成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项目的新一期嘉宾。 去年12月,叶辉出版了第三本诗集《遗址》,与1999年出版的《在糖果店》(29首)和2009年出版的《对应》(54首)相似,这仍然是一本薄薄的诗集,只辑录了48首诗歌。对于一...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12/c403994-31858922.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2日9时22分56秒 诗歌来到美术馆|叶辉:真正实现了诗意栖居的诗人

   ...些充满历史痕迹的旧物,在他的语言之下被重新审视。在《遗址》中,诗人以如考古学家,在断壁残垣中寻找失落的神秘历史。 然而我们在这份神秘中并不感到沉重,正如设计师简枫,在8月15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六十五期活动上所言,“他把痛苦‘轻盈化’了,就像一个洞悉人心的先知。他用几行简单的诗句就把生活里的尖锐和锋芒化解掉,我只读到了神秘的想象,就像一把闪光的利剑,出鞘和收回都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820/c403994-3183047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8月20日15时12分57秒 韩博:诗歌是一种知音模式

   ...内人,只是诗歌爱好者,但或许正是这种“他山之眼”,加上他1990年代就与韩博在复旦校园相识,对韩博的诗歌很是熟悉,使得当天的诗歌会在若即若离中拥有了一种奇异的洞察力和亲切感。 诗人韩博成为“诗歌来到美术馆”恢复举办后的首场嘉宾 安静地歌唱九十年代 韩博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大学校园。1991年,他考入复旦大学国政系,在南昌接受为期一年的军训。期间,他与后来被誉为“诗歌圣徒”的马骅分到了同一宿舍。 ...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22/c403994-31792903.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22日16时14分40秒 诗歌来到美术馆|韩博:斜杠人生,诗在首位

7月18日,“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六十四期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诗人韩博成为活动恢复举办后的首场嘉宾。不过,平时的金牌主持、诗人胡续冬依然受疫情影响无法到场,代之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洪兵。 洪兵自称不是圈内人,只是诗歌爱好者,但或许正是这种“他山之眼”,加上他1990年代就与韩博在复旦校园相识,对韩博的诗歌很是熟悉,使得当天的诗歌会在若即若离中拥有了一种奇异的洞察力和亲切感。诗人韩博成为“诗歌来到美术...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22/c403994-31793742.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22日15时36分59秒 诗人阿多尼斯:中国人已是我诗歌想象的一部分

   ...身上的每一个点都是一块宇宙的刺青。为什么阿拉伯和类似民族的时光之鸟,不会演奏存在之乐?我这是问你呢——中国音乐……” 11月3日,阿多尼斯的诗篇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响起。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六十二期“阿多尼斯朗读交流会”,邀请到了在世界诗坛享有盛誉的诗人阿多尼斯,500多名诗歌爱好者从全国各地赶来,与阿多尼斯轮交流诗歌与生活的奥义。八十九岁高龄的阿多尼斯依然十分健谈,灵动又幽默,他对...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105/c404091-31437360.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5日6时55分10秒 诗人高桥睦郎:以文字之力超越暴力

   ...人的童年充斥着孤独和暴力,成长过程中又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日本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批评家高桥睦郎给出的答案是,以文字的力量超越暴力。 日前,高桥睦郎做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分享了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对诗歌的理解。 高桥睦郎 地狱般的童年 里尔克曾说过,童年对一个诗人的写作有着致命的重要性。高桥睦郎对此完全认同,他的童年时代便是他写作的原点。 ...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103/c404091-31434424.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3日8时57分17秒 诗人高桥睦郎:穿越暴力与死亡,拥抱晚霞和爱

   ...人的童年充斥着孤独和暴力,成长过程中又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日本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批评家高桥睦郎给出的答案是,以文字的力量超越暴力。 日前,高桥睦郎做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分享了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对诗歌的理解。中国民谣音乐人周云蓬到现场奏唱了一首长沙民谣《月亮粑粑》,诗人北岛也参与了此次活动,朗读了高桥睦郎的诗歌《致少年》。 高桥睦郎 地狱般的童年...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031/c404091-31431315.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0月31日15时15分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