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持续的喜爱和支持,仅抓住眼球只是第一步,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文本。 其次,文本的翻译也会影响读者的接受。目前学界已经有一些研究从积极层面讨论了《盘龙》的翻译对文化输出的直接作用,如从译介学理论角度分析其翻译成功的原因,或从《盘龙》翻译策略方面总结了对中国经典文学外译的启示。但评论中还是出现了部分读者对翻译的不适应。不同于对传统经典的翻译一般由政府或机构组织精英完成,网络小说的翻译者并没...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1/c404027-4024008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1日8时32分43秒 《红楼梦》如何继续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映曹雪芹历史人物的艺术作品还少之又少,有待进一步的发挥和艺术转化。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伟科认为,红学在今天成为跨学科的存在:“红学已经超越文学成为哲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版本学、美学、文化学、译介学、传播学等多领域的学科对象。历代有学术大师涉足其间,红学为当代学术提供学术话题,它几乎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而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关于它的笔记记载、议论、索隐、题咏、评点、评论、争议、...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19/c403994-4014214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9日8时54分36秒 中国文学的世界文学之路...,莫言说,‘你按照你的方式去翻译、去删减,甚至你要改写都可以’。”可以看出,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方式所进行的删减、改写,是为了迎合异域文化读者的审美需求而对翻译活动实施的“创造性叛逆”,这正是译介学的核心之所在。 以“创造性叛逆”为旨归,谢先生还关注了翻译文学如何成为经典的问题。“就像世界各国的国别文学、民族文学都会有自己的经典一样,世界各国的翻译文学也会有自己的经典。国别文学、民族文学中的...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10/c404033-3266051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10日8时31分34秒 中国文学的世界文学之路——新世纪中国学者及作家的新探索...,莫言说,‘你按照你的方式去翻译、去删减,甚至你要改写都可以’。”可以看出,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方式所进行的删减、改写,是为了迎合异域文化读者的审美需求而对翻译活动实施的“创造性叛逆”,这正是译介学的核心之所在。 以“创造性叛逆”为旨归,谢先生还关注了翻译文学如何成为经典的问题。“就像世界各国的国别文学、民族文学都会有自己的经典一样,世界各国的翻译文学也会有自己的经典。国别文学、民族文学中的...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28/c419351-3265308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3月28日21时22分56秒 从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说起(上)...上来的。怎么办?余华又不愿意补写,这就需要翻译赤膊上阵了。白亚仁是研究《聊斋志异》的权威,补写一段文字,还是驾轻就熟的。这不能说明余华写得不好,只是因为译者是美国译者,所以他自认为有权力这么做。现在做译介学研究的,对这个情况好像不太了解。这其实是欧洲翻译家与美国翻译家的区别,美国的翻译家似乎兼具两种身份:一个是译者,一个是编辑。你看过索尔·贝娄和厄普代克的相关自述就明白了,他们够大牌了吧?可是编辑拿着他...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22/c404030-3262900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22日14时20分33秒 中国文学如何扩大国际“朋友圈”?学者沪上围谈中外文明互鉴...化海外传播进行探讨,是深耕中国文化海外传播集大成式呈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具有复杂、多时段以及多面向的特点,要深化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我们必须处理好中国的海外传播之于中国文学研究、之于海外汉学、之于译介学以及之于世界文学的关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认为,小说专业委员会能从小说研究这样的“小”命题中,挖掘出中外人文交流和中外文明互鉴的“大”事,从“小说”到“大说”。 “中国文学国际...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30/c403994-3257739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30日8时22分14秒 视差之见: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描述与理论反思...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域外材料和视野引入本土的当代文学研究,就成为当代文学学科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的考察对象是域外的,但是目标却是发现差异,反观自身,形成对话。因此,突破单一的译介学式的研究,而把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视为当代文学学科的新兴领域,努力探讨和建立起一套更为专业有效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从而建构起海内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三、作为方法的中国当代文学海...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16/c419351-3256738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16日9时28分24秒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丛书...国形象塑造的总体话语体系之中。 第2卷:《翻译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谢天振、郑晔、耿强、崔艳秋著) 从中西翻译史的整体考察出发,吸收当前国际学术界和文化界的翻译理念与翻译实践的最新成果,从译介学的角度揭示中国当代文学跨国传播的基本规律,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几个典型个案展开分析,引出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理论层面的思考。 第3卷:《海外汉学家视域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刘洪涛等著) ...
书汇#新作快读#Z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23/c405087-3220438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8月23日17时13分4秒 董丽敏:历史转折中的人文知识重构...学理解并努力赋予其正当性,但在概念内涵的把握、逻辑的推演乃至理论框架的设定等方面,仍然留下了一些问题。这固然体现了美国妇女文学在其崛起过程中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理论深描的困难,但如果引入译介学的视野来加以考察的话,那么或许可以说,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像朱虹这样的译入地学者特定的问题意识、知识结构与文化选择可能更值得关注——对朱虹而言,“妇女文学”到底意味着什么;她所理解的“妇女文学”与典范...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22/c404034-3216602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22日9时12分24秒 现代文学研究到新译莎翁全集...。这算是我第一次比较集中地阅读莎剧。90年代中期,梁实秋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全40册)在大陆出版,让我第二次较为系统地阅读莎剧。有了之前的阅读,这次便不自觉地比较起朱、梁两个译本。当然,不是从译介学的角度去比较,而是看哪个译本更达雅。朱、梁译本帮助我步入莎剧世界。 高露洋:那是什么原因使您下决心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呢? 傅光明:从目前的各种译本来看,都有自身特点,却也有因时代或客观条件...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15/c405057-32001021.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15日10时14分37秒 力行不惑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事思维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叙事风格的不同,《伊利亚特》重视叙事,强调时间思维;《格萨尔》重视抒情,强调空间思维。 秋喜(内蒙古民族大学)对1959年以来《格斯尔》的十余部汉译版本进行研究,以口头诗学、译介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阐述了不同汉译版本的节译或者编译等内容的加工、翻译的技巧、不同时期译文本的传播及其对格斯尔史诗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 高健(云南大学文学院)认为大马散社区的司岗里演述主要可以...
民族文艺#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20/c404098-3197255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20日10时3分26秒 从比较文学到世界文学...译研究的关系也值得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英国学者、文化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出版《比较文学批评导论》,她在这本书及其系列论文中试图重构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翻译研究(“译介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归属到“媒介学”范畴,但是巴斯奈特通过分析翻译研究和比较文学各自的发展状况,提出:“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鼎盛期已经过去。女性研究、后殖民理论、文化研究这三个领域中的跨文化研...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02/c405057-31952400.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2日9时32分18秒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的依据、路径与反思...学的“发明”提供了学理逻辑。此后,中国儿童文学的视野拓展至生物进化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门类。立足于“文学性”的视野,中国儿童文学跨界融通的门类至少包括阐释学、接受美学、符号学、语言学、艺术学、传播学、译介学等。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尽管过盛的“儿童性”对“文学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挤压,但“文学性”依然是区隔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准。譬如在讨论科学读物的转换问题上,陈伯吹就曾指出“文学化”是必由之路。同样...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04/c404072-3185008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5日8时27分32秒 《海上杂谈》《海上杂谈》 作者:谢天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ISBN:9787559827586 定价:5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为中国译介学权威,从事翻译研究多年,语言文字造诣深厚。全书收录三十三篇文章,分为三编。第—编分享翻译研究应有之本分及坚持,译著既要胆大也要心细;第二编介绍中西学界杂闻,褒扬中外杰出作品之余,也探讨现今学界之流弊,为作者...
书汇#新作快读#H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04/c405069-3184913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4日8时33分41秒 比较文学专家与翻译理论家谢天振逝世...2020年4月22日9点55分,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终年76岁。 谢天振,1944年3月生,浙江萧山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学者,国际知名比较文学专家与翻译理论家。中国比较文学译介学创始人,中国翻译学最重要奠基人之一,翻译学学科建设最有力的倡导者和批评者之一。 因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安排告别仪式,逝者生前工作过的学术机构将以文字形式寄托哀思。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422/c403994-31683832.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4月22日14时11分58秒 曹顺庆:建构比较文学的中国话语...国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他国形象,而这种他国形象就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22),正因为它是一种想象,必然会产生变异现象,而变异学研究的关注点即在于他国形象变化的原因。第二是跨语际变异研究,典型代表是译介学。文学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跨越语言的藩篱,在接受国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被改造,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变化即是变异学研究的焦点。第三是文学文本变异,典型代表是文学接受学研究。在文学的接受过程中,渗入着美学和心...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015/c404033-31401512.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0月15日14时24分1秒 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多重维度...“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也有中西语境不同造成的概念内涵的差异性研究,是典型的关键词研究。《“封建”考论》归属于历史学,但它和传统的历史研究存在着巨大差异,它涉及语言学、思想史、社会学、文化学、译介学、中外关系、政治学等,当然也涉及文学。 黄兴涛的《“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看起来像是一本语言学著作,但其实是关键词研究,此书通过对汉字“她”的产生过程来研究中国现代女性观的...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923/c419351-31368082.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24日7时58分48秒 推动译介学研究深入发展译介学是中国学者原创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和翻译学理论,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出后,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2019年时值我国第一部译介学专著《译介学》问世20周年,记者就译介学的核心理念、研究现状、面临挑战和学术前景等方面情况,对译介学理论开创者谢天振及从事译介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 引进“创造性叛逆”的概念 传统翻译研究关注的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追求的是尽可能百分之百地“忠实”原文,...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910/c403994-31345871.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10日8时39分38秒 推动译介学研究深入发展...科理论和翻译学理论,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出后,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2019年时值我国第一部译介学专著《译介学》问世20周年,记者就译介学的核心理念、研究现状、面临挑战和学术前景等方面情况,对译介学理论开创者谢天振及从事译介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 引进“创造性叛逆”的概念 传统翻译研究关注的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追求的是尽可能百分之百地“忠实”原文,或与原文的“对等”和“等值”。上...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905/c419351-31337672.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5日8时33分39秒 张华:学科边界拓展让比较文学学科生机勃勃...和研究方法? 张华:的确,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在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随着研究对象的不断扩大而自然扩展。不仅早已跨越了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古典学、比较诗学、形象学、主题学、译介学研究,在一定时期形成了跨文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整体趋势。在今天,中国学者积极并广泛参与研究,不仅推动有关“世界文学”的理解走向新阶段和新高度,而且使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大,也提高...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428/c405057-31054635.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4月28日9时0分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