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从前为避免西北风吹吸烟囱而冒出柴草火焰),故曰“东不臭”。 对于“粪”字,东汉许慎《说文》讲:“粪,弃除也。”南朝梁代顾野王《玉篇》与北宋陈彭年、丘雍《广韵》均讲:“粪,秽也。”清代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综合诠释:“古谓除秽曰粪,今人直谓秽曰粪,此古义今义之别也。凡粪田多用所除之秽为之,故曰粪。”《老子·四十六章》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意谓天下太平安...
新作品#其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8/c419926-404207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0日8时59分47秒 晚清文学解经学的原理与可能...需要依靠作为“实学”的汉学予以诠解;而作为文章典范的经书,其骨脉神气、寓言假说不从文学的角度则无法得到有效阐释,文学正是探讨“虚”即艺术技巧、行文特点的。若从实的角度去研究,则会陷入迷雾,不得其解。 训诂学通经,是重“语”而疏于“文”。作为文学经典,对经书的诠释不应有文学的缺席。吴门将以文解经教授弟子,据吴闿生在莲池讲学院时的学生任启圣回忆,吴闿生讲《尚书》时,一以文为主:“吴师所讲,则以文为主,以为六...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5/c442005-404129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5日13时12分20秒 吴则虞与古籍整理出版...任古籍小组成员期间,吴则虞主要为培养古籍人才、整理古籍图书等做了大量工作。 吴则虞早年间即在高校任教,从事培养人才的工作,1949年后,他在西南师范学院担任教授时开设有中国古典文学史、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版本学、戏曲史等课程。1957年调到北京工作后,同时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讲授中国哲学史、文学史、校勘学等,吴则虞一生培养学生众多。 吴则虞曾为学生专门撰写《版本通论》,当时吴则...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4/c404063-4040859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4日13时48分56秒 李建永:说村庄...“崇,充也。道所多通,人充满其上,如共期也。”《说文》:“崇,嵬高也。”其他古代字书和学者们亦讲:“崇者”,“高也”,“大也”,“尊也”,“聚也”,“多也”,等等;《说文》还讲:“期,会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进一步解释道:“期,日行迟,月行疾,似与日期会也。”故“崇期”形容道路纵横,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频频交会。 “九达谓之逵”——九条路口的道路叫“逵”。《释名·释道》:“齐鲁谓...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2/c404018-4040719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3日9时15分31秒 古人编排了多少“女儿国”...真实故事记录在册。《山海经》曰:“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这里的“女儿国”位于山海经世界的西部、巫咸国的北边、轩辕国的南边,与《西游记》中位于西牛贺洲的西梁女国方位记载很相似。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水周之”说:“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 从《后汉书》到隋唐史料,女儿国传闻登堂入室,载入正史之中,只不过由神话里“西部”转移至“东海”。《后汉书》谓:“又说海中...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2/c442005-4040713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2日16时8分46秒 9册超300万字《杨树达日记》出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主办的《杨树达日记》新书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杨树达是我国现代著名语言学家、经学家和教育家,在文字学、训诂学、经学等领域成就卓著,被陈寅恪誉为“汉圣”“儒宗”。此次出版的日记涵盖其1907年至1908年、1920年至1956年近40年的记录,共9册总计超过300万字。日记内容全面展现了杨树达的学术思考、治学心得及日常生活。 《杨树达日记》的整理与出版历时5年,获国家出版基金...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3994-404013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4日8时33分37秒 焐热一门“冷门绝学”需要多久...馆文献修复室里,古籍修复团队成员将一份修复效果不满意的民国30年古籍的破损书页放置在竹帘上,重新修复。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古籍专业人才一度“青黄不接” 作为北大古典文献专业教授,杨海峥给学生开设训诂学、中国古籍入门、中文工具书与典籍概要等课程。而39年前,她是北大古典文献专业的学生。 “之所以设立这个专业,一方面是要为出版社培养合格的古籍整理编辑,另一方面也是要培养古籍整理和研究的专门人才。195...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6/c403994-4039607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6日9时12分41秒 从蒙学到经学:论《孔乙己》的识字之喻...章太炎即指示了一条“从来小学家所未说”的小学研究路径:“因造字的先后,就可以推见建置事物的先后……发明这种学问,也是社会学的一部。”[80]这种社会文化的研究思路,与陈寅恪在1936年所说的“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81],在方法上同其脉络。由此引申,使用一个更古的字,其义理也指向古字所承担的话语,而不止字义本身。从这个层面看,用窃字而非偷字,同时指向了儒家和道家的话语。 窃...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2/c404063-403942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11时31分1秒 俱是看花人...卉来参与调香,是茶制作完后,茶叶自己所散发的花香味。另外一些花香茶是拿花去熏的,像莲花茶这样,让茶叶吸附上花香,这样的茶一般称为香片。这样的熏法,有一个专门的词叫“窨”。“窨”字有窖藏的意思,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在注《说文解字》时如此解释“窨”字:“今旧京谓地窖臧酒为窨。”大概可以猜想,用花熏茶需要相对密闭的地方,否则花香很容易跑掉,而且可以避免杂味进入茶叶。所以,倪云林会用麻线扎上花朵,免得漏了气。 ...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9/c404018-4037844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2日10时17分42秒 缓之:离开南开的日子...次系统训练。 以前,我只是听说过郭在贻的大名,没有读过他的著作。在等待入学的空档,我遵照罗先生的指引,集中时间细读了郭在贻先生的《训诂丛稿》。我在1984年7月21日的日记中这样记载:“这是我第一次读训诂学专著,原以为枯燥乏味,没想到这么有魅力,这么扣动我心扉。读过每一篇,都感到胜义纷纷,抉其精微,探其奥妙,叫人爱不释手。” 入学一年以后,我考虑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征求罗先生的意见。罗先生在1985年4...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4/c404063-4037525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4日11时5分4秒 中外学者共同撰写“跨文化中国学丛书”第一辑新书面世...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宁教授在线上致辞中说,“如何从汉语语言文字的事实出发,又能吸收国外研究先进的科学方法和前沿成果?”经过与乐黛云先生的讨论,她认识到“我们具有了多文化共存的视野,在传统文字训诂学的转型和创新的实践中,在维护汉语特点的前提下,通过跨文化之桥,深入到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中去。” 作为丛书主编之一,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文化书院40年的发展史...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3/c403994-4037427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日9时40分12秒 顾炎武的学问与风骨...影和古桥。沿一堵高墙绕行,很快来到建筑主体的正面:顾炎武故居。两边的粉墙上,左为“天下兴亡”,右为“匹夫有责”,这是他在《日知录》里传播最广的名句了。 顾炎武系清代经学、汉学及考据学之祖,为南朝梁陈间训诂学家、史学家顾野王之后。唐末五代,金山亭林曾建顾公祠,顾炎武号“亭林”,即含缅怀先祖之意。目下的故居为五进样式,落西朝东,分南北两宅。南宅为顾氏祖宅,也是顾炎武出生地,现辟为纪念馆;北有背弄连通灶房、读...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5/c442005-4034673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5日7时18分46秒 严学宭的学术跟随与学术预流...宭函”。1985年1月20日复信严学宭。此后未见两人书信往来,直至1985年8月26日日记云:“鲁国尧来告严学宭要增代表4人。”这些交往大概都是指向1985年,由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训诂学会、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中国语言学会江苏省分会等六家单位发起的纪念黄侃(1886-1935)诞生一百周年、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会。严学宭致信程千帆,大概是讨论这次会议筹备工作,且积极向组委会提请增加参会代表...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8/c404063-403418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8日8时21分53秒 中华读书报十年纪事(2014.7-2024.8)...通?“道”该怎么讲? ——读刘强先生〈四书通讲〉》《被时代改写的曹禺——重读曹禺札记》《中国“马赛曲”:时代与社会变迁刻度表》《钱逊先生的两次学问转向》《我与〈资本论〉翻译》《声音里的路遥》《杨树达,训诂学大师的“寂真勤苦”》《欢呼与争议:泰戈尔的新马之旅》《喜龙仁:让中国人自己言说自己——〈中国画论〉译后记》《鲁迅、郭沫若弃医从文的比较》《一位编辑和一座古都——人民教育出版社王剑英与明中都遗址考古事业...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9/c404063-4033491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9日8时11分8秒 当时两少年,如今亦未老...朱季海赠书,并结识相关领域学者,以期使朱季海与印度学界建立起联系。此后,张洪钧又有意大利、美国之行,也均任劳任怨,代老师与海外学者取得联系。 朱季海与香港学者饶宗颐先生相识于1981年在武汉举办的中国训诂学会成立大会,两人惺惺相惜。朱季海1985年12月23日信:“饶先生对我是极友好的,因为爱好相近,所以意气相投也。只是接触太少,目前还不曾有较大的帮助,您看见他只要代我问好就可以了。说话要有分寸,只谈些...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7/c404063-4033375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7日9时13分21秒 趣话古代护照...拜冕旒”的唐朝,国际商贸活动中出现了一种与现代护照相似度更高的通行证件,可它的名字并不是《西游记》中的“通关文牒”,而是一个我们相对陌生的名词——“过所”。其实关于过所的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训诂学家刘熙所著的《释名》中就对过所的作用作出解释,“至关津以示之也”,意思是出示给守关者查验的文件。虽然过所源于汉代,但到了唐朝才被广泛使用。据《资治通鉴》记载:“盛唐之制,天下关二十六,度关者从司门郎中...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5/c442005-4032776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5日8时59分19秒 朱洪涛:河声入海遥...十分规范,应该是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的人。 书里有三句话让我心有戚戚。“谁愿意做学问啊,做学问多苦,整天连吃带玩多好。”“我这门学问最养人了,要慢功儿,磨性子,拿这个养病最好。”“我这门学问(指训诂学),看似枯燥无味,整天就来回摆弄那几个字儿。而你要是入进去了,用这个字串那个字,用那个字串这个字,跟用绳串蚂蚱似的,那就有意思了。”陆宗达对学问的态度通达率真,而且人极善良,很有鲁仲连排患解难的义气,...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1/c404030-403182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1日22时17分15秒 朱洪涛:河声入海遥...十分规范,应该是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的人。 书里有三句话让我心有戚戚。“谁愿意做学问啊,做学问多苦,整天连吃带玩多好。”“我这门学问最养人了,要慢功儿,磨性子,拿这个养病最好。”“我这门学问(指训诂学),看似枯燥无味,整天就来回摆弄那几个字儿。而你要是入进去了,用这个字串那个字,用那个字串这个字,跟用绳串蚂蚱似的,那就有意思了。”陆宗达对学问的态度通达率真,而且人极善良,很有鲁仲连排患解难的义气,...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9/c404030-403160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0日9时13分31秒 林白、陈智富:植物的文学意味往往就是自然...和女奴这样的词老师还不敢用。那时班上有个小组研究陈独秀,但最后改成研究李大钊了,我也才知,研究陈独秀当时比较敏感。 廖师有学问,他的研究生要上这些课:如中文系宗福邦先生的“汉语音韵学”、罗邦柱先生的“训诂学”、哲学系萧萐父先生的“佛教哲学”等。也是听同学回忆才知,老斋舍上面的古籍馆有大量古籍,古籍书页还能看到抗战时期武大西迁在江中遇袭古籍遭水泡浸的痕迹。而老斋舍最顶层,正是我们大一大二时的宿舍,我竟不知...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7/c405057-4027978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8日8时7分37秒 冯桂芬与《校邠庐抗议》...反复较计,情词恳恻,得以乞朝廷汪濊之恩,三分减一,皆疏之功也。” 冯桂芬先后教于惜阴、敬业、紫阳、正谊等多家书院,形成了校邠学派,致力于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培养出来的弟子吴大澂、王颂蔚、叶昌炽等在文学、训诂学方面卓有成效。同治八年(1869年),受苏州知府李铭皖延聘,冯桂芬在家开设修志局,纂修《苏州府志》,担任总纂。同治十三年(1874年),冯桂芬因病逝世,享年66岁。李鸿章为其撰写的墓志铭这样总结了他的...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5/c404063-4027780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5日8时38分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