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534 篇有关 视觉文化 的页面,用时 0.186秒.

第1页  共27页

我在摸索现代汉语诗歌的可能性

   ...其他领域的游走。我懒得跟一些人废话,也没有强烈的愿望要别人看到一个全面的我。近五六年大家通过网络获得了一些我在诗歌领域以外的信息,其实我一直不完全属于所谓的诗歌界。我曾长期执教于一所美术院校,所以我对视觉文化方面的事当然有所了解,我对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也多少知道些。因此,我才会写《北宋:山水画乌托邦》这本书。 我已经写作多年,有时会对自己感到厌倦,所以换换领域换换频道透透气,有助于我不时调整自己。 施展:...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5057-4046569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37分6秒 许潇菲:乐感文化基因与网络小说“爽”之发生

   ...)[7]的形式尝试打破媒介之间的互动隔阂。更重要的是,电子游戏精神并非仅局限于游戏的场域中,而是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溢出至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当代人类的思维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游戏精神下隐藏的视觉文化和跳跃式的时空感受,遥遥指向一个由信息技术程序编码的未来。它们不仅为狄俄尼索斯情结提供了肆意生长的温床,也在飞速的更新迭代中冲击着国人想象事物的方式,成为当代我国乐感文化的主要赛博表现形式。具体到网络...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27-404707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9时31分5秒 “我们发现实体书店发展的路越走越宽了”

   ...内山纪念书局则融合图书、茶座、文艺漫谈、交流沙龙等复合业态,以鲁迅的创作脉络和社会文化活动为核心,成为沪上弘扬鲁迅精神、开展国际对外交流的代表性文化地标。 关爱视障人群的微型书店“逆光226”,以“非视觉文化”为核心诉求,店内精选300余种盲文书、气味图书、触摸图书及一批残疾人作家和盲人作家优秀图书,营造残健共融的人文温度,吸引公众纷至沓来,在“非视觉”空间里感动驻足、体悟生命。 此外,响应上海“新城发力...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03994-4045587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7时39分17秒 陈俊:为什么是封面

   ...设计部分的未尽之言,容后再叙。 《长江文艺》的封面设计,在电子阅读时代的演变,既是技术驱动的必然结果,也是杂志社办刊和设计理念的主动创新。正如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所言:“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重新定义视觉文化的边界。”封面设计正在从“静态的装饰”转变为“动态的对话”,从“实体的触感”进化为“数字的体验”。可以预见,未来,封面或许会以更丰富的形式存在,但其核心使命——在瞬间打动读者、传递文本精神——将始终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0/c404030-404498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日8时47分11秒 “刷”短视频的背后,触感审美正在兴起

   ...于全部身体意识已融入屏幕展开的知觉世界。一旦短视频的世界停止运作,人的感官系统便如同遭受了一次突如其来的截断术。因此,透彻分析短视频审美体验的根本点在于其“触感”。 然而,目前多数研究仍旧将短视频当作视觉文化的新样态,要么从视觉文化的技术变革切入,要么从景观社会、审美异化等角度进行批判。在这一预设下,短视频的审美接受与同时代其他影像如网络综艺、网络剧、网络电影,甚至电力媒介时代的电视、电影毫无区分。仅仅聚...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7/c404004-4044759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7日8时27分50秒 捕捉“无名之物”,让事物“返魅”

   ...讽和肤浅的”。在这本书中,巴塔耶将自己视为瓦雷里,尤其是马尔罗的伟大艺术评论的延续。他的独到之处在于直觉,以精选的马奈画作为基础,对画家的作品进行了惊世骇俗的解读。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作者:董丽慧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24年10月 本书深刻剖析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视觉文化领域发生的巨变。依托丰富的史料支撑与近二百幅...

新闻#本网原创精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9/c429168-4039828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0日15时10分6秒 逆西方现代性的当代摄构与书写实践——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阐释

   ...其一,从幽灵化角度理解死亡与新生,从延异中寻找动力与能量。陈晓明指出,现代性终结是一种长时间的持存,它不是对过去的告别。其二,幽灵化文学更新了写作、文学观念,拓展出文字本体的文学;其三,冲出大众文化、视觉文化、文化研究重重包围,再次确立了文学的合法性。面对技术对文学的解密,以及传播、媒介学科对文学的瓜分,陈晓明宣告了一个“大文学时代”的到来:“文学系没有被视觉图像的扩张所挤垮,相反,文学系正在给它们布阵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3/c404030-403948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日10时16分53秒 百年后,为何纪念超现实主义?

   ...命性? 蓬皮杜艺术中心“超现实主义”展上以手稿为中心的多媒体环绕放映,让参观者从展览一开始便置身于超现实主义运动始发的声音、面容及图像。 用诗意抵达革命! 在达利和玛格丽特异想天开的画像成为流行视觉文化的今天,人们似乎淡忘了超现实主义的发端首先是一场文学的革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几个从战场服役归来的年轻文学爱好者:布雷东,阿拉贡(Louis Aragon, 1897-1982),菲利普·苏波(P...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5/c404090-4038897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5日8时48分21秒 作为可读性文本的老藤小说

   ...行的个人英雄模式,走向了干部设计、能人实践与村民集体参与的水乳交融、彼此互动的多元集体模式,从而拓展了乡村振兴观念的表达空间。 03 再回过头来看可读性,它来自作品内在潜质与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在这个视觉文化至上的时代,文字阅读的空间被影音图文结合、即时互动的参与性文化产品严重挤压。小说如何争夺有限的注意力,必须得考量读图时代、碎片化阅读和视听冲击所带来的感受力转变,并需要因应这种转变作出必要的修正、提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2/c404030-4038731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2日22时39分32秒 作为可读性文本的老藤小说

   ...行的个人英雄模式,走向了干部设计、能人实践与村民集体参与的水乳交融、彼此互动的多元集体模式,从而拓展了乡村振兴观念的表达空间。 03 再回过头来看可读性,它来自作品内在潜质与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在这个视觉文化至上的时代,文字阅读的空间被影音图文结合、即时互动的参与性文化产品严重挤压。小说如何争夺有限的注意力,必须得考量读图时代、碎片化阅读和视听冲击所带来的感受力转变,并需要因应这种转变作出必要的修正、提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1/c404030-4038700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1日13时3分41秒 论新世纪以来我国抗战小说的电影改编

   ...lm-Philosophy, Vol. 6, Nov. 1, 2002, http://www.film-philosophy.com/vol6-2002/n2bazin. 36 周宪:《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 37 李亚萍:《论小说〈侠隐〉的北京叙事》,《小说评论》2014年第4期。 38 李九如:《〈邪不压正〉:密集能指、嵌套类型与威权重构》,《电影艺术》2018年第5...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5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35分29秒 全景式呈现百年装饰艺术

   ...龚建培教授极具特点的装饰艺术纹样旗袍珍藏等。在外滩源壹号这座百年建筑的空间之中,展览将以十个篇章,让不同艺术门类和美学媒介的作品交织呈现,引领观众感受装饰艺术从城市景观、室内居所、工艺器用到服饰珠宝和视觉文化的繁衍过程,领会装饰艺术的丰富面貌与“整体艺术”的创作精神。

艺术#展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1/c419390-4035167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日8时5分21秒 “青绿腰”走上大银幕:一次有意义的跨媒介文化叙事

   ...知宗白华所谓“用‘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欣赏宇宙”,“所看的不是一个透视的焦点,所采的不是一个固定的立场”,而“具有音乐的节奏与和谐的境界”。 我想编导刻意用女性舞者来演绎“青绿”,除了有“为好看而舞”的视觉文化考量外,或许还想借刚柔相济的女性之力来平衡“视觉力”,事实上也的确达到了这种效果。腰部向后倾斜至90°,这个上半身与地面平行的动作成为作品的一个典型意象,以表现山峰陡峻、险要,热情的网友还把这个“险峰...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4/c404004-4034594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4日8时23分59秒 新时代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两种范式——以《花灯调》《雪山大地》为典型个案

   ...季卷总第10期。 5 关于这一点,参阅王金胜《经由风俗之镜/径——杨志军〈雪山大地〉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意涵》的分析,《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1期。 6 [美]爱德华·赛义德:《发明、记忆与地点》,《视觉文化研究读本》,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167页。 7 8 9 10 11 [匈]卢卡奇:《小说理论》,燕宏远、李怀涛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8、69、28、53、53、74...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7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7时42分28秒 格非《望春风》的时间回拨、栖居风景与废墟浪漫主义

   ...。 (32)(33)〔法〕皮埃尔·诺拉:《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第24、31页,黄艳红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7)—(40)〔美〕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第20、21、24、15页,肖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1)—(43)〔法〕巴什拉:《土地与憩息的遐想——论内在性形象》,《巴什拉文集》第12卷,第87、...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0/c404030-4025368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8日15时44分29秒 《鲁迅影像的历史与价值》:探寻视觉文化的鲁迅意义

   ...录,直观、形象、生动的可视、可观性的影像记录和图形呈现,则是以强大、强烈、鲜明的视觉冲击力方式,直接诉之于人的感官,进而在人的脑海和心灵中烙下不可磨灭的映像,展示出影像图形艺术的巨大魅力。应该说,这是视觉文化的影像图形传播功能的强大所在,也是鲜明特色所在。陈力君的鲁迅影像研究紧紧地抓住了影像在视觉文化视域中这个特点,发现了这个新的学术研究生成点和增长点。她认为,通过对鲁迅影像的历史考察,该领域至少有五个方...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8/c404030-4033023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9日8时51分13秒 新时代青年的文学光谱

   ...取多元化的创作题材,主动回应时代和人的关切的文学方向。 叙事新形式与跨媒介转化 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极大改变了文化创造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推动不同文化与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互联网思维、数智技术模式、视觉文化的兴起,潜在影响着青年作家的文学思维和写作方法,进而赋予他们印刷文明之外的新的媒介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吸收借鉴游戏、动漫等数字时代的叙事形式,将线性叙事、分支叙事、碎片化叙事等融入文学创作,...

专题#专题#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相关文章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6/c459291-4031461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6日9时22分23秒 青年批评家及新的批评共同体

   ...开阔的视野。 青年批评家置身数智时代,将批评对象拓展至文化领域的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新科技的诞生和应用,改变了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方式,推动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互联网思维、数智技术模式、视觉文化的兴起,潜在影响了新一代文学批评家。他们将网络文学、影视剧、游戏、综艺节目等数字文本纳入思考范围,站在文学研究特有的人文主义视角,以文学的审美特质为立足点,在浩如烟海、丰富多元的文本中寻找“文学”的踪...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8/c404030-4030783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8日9时33分14秒 《艺术批评入门》

   ...话语的各种力量和抉择;书中插入的附页则用一定笔墨全面介绍了相关思想,并提及了很多论争和趋势,正是这些论争和趋势的共同作用,才使得艺术批评成为如此令人激动而又富于变化的体裁。 本书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系列》中的一本。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已译介百余部域外学术佳作。复合光通过“棱镜”便分解成光谱,丛书以“棱镜”为名,意在通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和当代进展。丛...

书汇#新作快读#Y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5/c405086-4027805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5日12时13分8秒 春度春归无限春——评蒋韵长篇《在山那边》

   ...更以人类招架不住的变数演绎“万物谁与期”。“孤独的枯树最确切地传达了‘天地之心’的生生不息,因为它为自己的再生而挣扎,不像百卉千葩那样不过是自然界暂时的茂盛。”【(美)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肖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6页。】 青山栈令颓废的宋楚鸣振作,它最初叩击心灵的要素恰是枯树这般个性,宋楚鸣强烈感应到生命在暂时沉默中的蓄势待发。 第三种介入,是...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7/c404030-402728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7日21时46分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