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648 篇有关 西方美学 的页面,用时 0.215秒.

第1页  共33页

罗念生先生与我的一段书信缘

   ...术生涯,还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道路。 秋天开学后,我不揣浅陋,把这4000字的札记呈文艺理论授课老师潘孝琪先生指导。由于提到亚里士多德“诗的起源”问题,她让我读读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我读了朱先生的《西方美学史》之后,觉得有点疑惑。因为,《诗学》是这样说的: 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

文史#名人手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19382-404607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6日8时22分34秒 论王方晨乡土小说的现代性反思与先锋品格的生成

   ...的轻蔑,也是对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世俗世界的反动。但这种神圣欲望却被代表世俗欲望的袁广田在现实中击败。袁广田用芒妺的钱作为资本,得到更多的经济资本,又进入权力场,最后当上了塔镇科技副镇长。牛宏宝在《现代西方美学》中将现代性进行了三分,分为启蒙现代性、以占有为特征的市民现代性和以非理性为特征的先锋现代性。在袁广田身上,就集中体现了以占有为特征的市民现代性。作者对这一丑陋形象的刻画,就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现代性反思...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1/c404030-404581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20时41分7秒 南帆:当代中国小说的文体演变

   ...说也是如此。贾平凹近期出版的《秦岭记》具有典型的笔记体小说形态。笔记体小说往往叙事精炼,带有传奇性情节,意味深长的转折形成一种特殊的“趣”。不久之前我发表过一篇论文讨论中国美学之中“趣”的范畴。我未在西方美学之中找到对应的范畴,只有所谓的“机智”较为接近。当然,“机智”与中国的“趣”存在很大差别。从笔记体小说到“趣”的美学范畴,这些都带有强烈的中国本土意味。 下面谈一谈心理小说——心理小说是80年代小说文...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19351-4045550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9时0分46秒 跨文化阐释的范式突破与学科构建

   ...确立并非单纯的语词移植,而是经历严复“天演论”式创造性转化(creative transformation)的知识生产过程。这种考辨不仅还原了王国维作为学科奠基者的历史地位,更从知识社会学角度解构了“西方美学中心主义”的认知定式。由此,作者提出“中国美学”本质上是跨文化研究的产物,其本体论困境源于术语(terminology)与话语(discourse)的范畴混淆:作为知识工具的术语具有价值中立性,而承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04030-4045571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16时47分26秒 “诉苦”叙事与三十年代左翼戏剧的情感政治

   ...中国的“跨语际实践”历程恰是“翻译现代性”的体现,它在中国舞台找到可成为呼应的“苦戏”。但就词与物的关系而言,悲剧这一语词符号所表征的不仅是可感可触的艺术实体,也指代了抽象的观念即一种以崇高感为核心的西方美学观念。显然,中国人对后者的认识需要调动经验与想象,因为新名词的输入本身就蕴含了西方话语强势冲刷本土传统资源的意图,引发思想文化转向的可能。但是,当作为“符号”的悲剧一旦被抽离了实体,“符合与其内容的关...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8/c404057-404489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12时0分59秒 以文学为例的跨文化阐释

   ...无中西之别,美学术语可以进行跨文化旅行,实现中西互译互释,因而中国美学是‘美学’的。就话语意义而言,中国美学是借用西方术语对中国审美经验和情感方式的话语表述,是中华民族对美的价值追求的理性体现,而不是西方美学的本土化,因而中国美学是‘中国’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04030-4043546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0日9时15分56秒 章培恒先生的内曜与心声

   ...文艺心理学》中指出,中国的“物我合一”或“凝神观照”的说法与西方的“移情”理论相通,并介绍了克罗齐等人的相关论述。这些在新中国成立后都被认为宣扬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而遭到批判。不无吊诡的是后来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一边详细介绍克罗齐的“直觉即艺术”和“情景交融”说,一边表示:“这种凭心灵活动来产生现实世界的主观唯心主义企图是克罗齐的全部美学观点的病根所在,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这类情况,包括刘大杰删去涉及...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04063-4043238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12时20分2秒 陶渊明“欣慨交心”与“尚友”古贤

   ...重要分歧在于鲁朱二位立足点的不同——鲁迅更侧重“社会批评”,在风沙扑面、虎狼成群、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之际,最需要的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是救亡图存,而非手持“琥珀扇坠”、大谈“闲适幽默”。而作为西方美学著作的顶级翻译家,朱光潜立足美学视角,敬慕超然静穆的美学境界,自然也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正如钟优民先生所评论的,对于这场争论,应当“珍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陶公人生观,在不同评论家的心目中,相去何...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7/c442005-4042735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7日9时46分48秒 回忆录的文学价值

   ...惶惑以及对母女、父子亲情的复杂感怀却足以让读者动容。文学在这里回到了简单的倾诉与陪伴的关系中:作家通过文字来纾解伤痛,而读者则在他人的文字里感受与自己相似又不同的生命体验。 艺术和生活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美学一直有“为诗辩护”的传统。在摹仿论盛行的时代,亚里士多德信奉的“诗比历史更真实”,将文学的或然、必然置于历史的已然、偶然之上。浪漫主义之后,艺术自律的观念深入人心,文学的范围被缩小到创造性和想象性的作...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5/c404057-404257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5日9时48分31秒 丰泰庵:换一种方式打开明朝历史

   ...续。 又比如结尾标题为“棠棣”,出自《诗经·小雅》,写的就是兄弟宴饮的欢乐景象。结合文本内容,一场洋气十足的欧洲宫廷舞会充满着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又是暗合儒学思想,既是回归,亦是创新,无疑是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合璧。 …… 这样的细节是有别于上面说的细节的,是另一种实实在在的功力!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王彬:细节源于生活,但小说中的细节毕竟不是生活细节,因此需要加工,加工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是归根结蒂是要打动...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1/c404032-404233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1日18时5分49秒 2024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热点与前沿

   ...中”的中西文论的交流互鉴。我们需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审慎地处理好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两个结合”的文论知识体系建构是化解“古今中西”文论互鉴难题的重要方法。2024年,学者们将西方美学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成果的借鉴,与学科基础命题的研究探讨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中国文艺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是对西方美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成果的借鉴,探索其为我所用的可行路径。对...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6/c404034-4041940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6日10时5分29秒 意象与意境:美学理论的建构与辨析

   ...到完满解答。 最后,导致意象与意境混淆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两个概念在现代美学理论体系中的逻辑机制。当意象与意境被视为中国美学本土话语理论的核心范畴时,往往会因过度强调其本土性、民族性而排斥西方美学话语的介入。尽管这一观点有其深刻的合理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任何美学问题的探讨都应回归到审美活动本身。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遍性行为,不应掩盖其普遍性根源和共通性逻辑。意象与意境虽植根于中国美学,但...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1/c419351-404165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1日11时40分57秒 以创新姿态迎接首个“非遗年”

   ...提出问题,而“十二金钗”则以原著中的判词或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经典对白作为回应。莫扎特和曹雪芹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这场东西方不同艺术形式的“对话”与碰撞,创新演绎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奏响了东西方美学交响曲。 春晚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在文学意象的集体记忆中找到共鸣。从王计兵的诗意串联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的焕新重现,当“赶时间的人”在除夕夜吟诵出属于普通人的诗篇,文学的基因在当代生活的土壤中...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0/c419388-4041544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0日8时15分12秒 意象美学与美学研究的价值坚守

   ...学的美的本体上说,非理想性之美也是一种意象。作为审美经验的“丑”“荒诞”等范畴,也是现当代社会中人对世界的一种形象性、情感性遭遇,其间呈现的依然是一种“灿烂的感性”“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拿西方美学来说,因古典审美与艺术背后潜藏的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人,故和谐感、秩序感、理想形式等往往是人把握世界的审美方式。历史发展到20世纪,科技理性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特别是都市化的压抑生活、人际关系的冷漠、...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6/c419351-404134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9时27分59秒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美育精神

   ...术精湛、制作精良。”他对文艺作品提出了“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三方面的高质量标准。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美学精神要追求“知、情、意、行相统一”。“知、情、意”对应的是“真、善、美”,这是西方美学也提倡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加上了“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的“行”,凸显出中华美学精神鲜明的实践品格,值得我们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因势利导,又发...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5/c419351-4040240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9时12分39秒 2024年文学研究发展报告

   ...、宇宙之道的创造行为,这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诗与真理关系的论述形成鲜明的对照。陶水平认为,“物色”是宇宙元气和天地精神在自然物象中的感性闪耀,同时又是人的德性精神之光与自由精神之光的生动呈现,可与西方美学的自然美论、审美感性论等加以比较,亦可与德国古典美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相互发明。张万民认为,“比兴”是中国诗学的核心概念,源自中国的一元论世界观,作为一种寓托式的创作或诠释方式,可与西方的all...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4034-4040133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4日9时30分8秒 逆西方现代性的当代摄构与书写实践——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阐释

   ...就是民族的”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辩证吗,在这一框架下也显得有些迂腐、虚妄。 在逻各斯中心主义现代性框架下,考察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其前景十分晦暗。陈晓明还原了可能遇到的诸多困惑与尴尬:在全球化背景或西方美学尺度下,我们的当代文学可能“土得掉渣”;鲁迅是世界性的,巴金、曹禺也可能是世界性的,冯至只有与里尔克建立联系,才可能是世界性的,而王蒙、莫言、贾平凹等人就不好说了。按照这一逻辑,中国当代文学似乎没有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3/c404030-403948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日10时16分53秒 比较视域下的“虚实”范畴及其多向呈现

   ...指抒情与写景、实字与虚字、夸张与写实、写景与用典等。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诗等各种艺术门类中,“虚实”的内涵变化多端,会因所指对象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三)西方美学中的“虚实”观 纵观西方美学史,与“虚实”相关的内容同样很丰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摹仿说”。“摹仿”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及本质的重要理论之一,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摹仿自然”,并指出“摹仿”不只是再现自然,还包括再现自然的生成规律。...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6/c419351-4039029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7日9时43分51秒 从中国审美传统特质看中国文论话语自主性

   ...”。虽然凝视者是中国人,但其解释学视野却是西方的。现代性话语体系有一个西方的“原罪”,它对中国审美创造及文论传统的“涤荡”,催生了一场话语重建和“格式塔”转换。用西方文艺批评范式来处理中国审美经验,用西方美学理论及方法来诠释中国文艺现象,带来了一种“双刃”的效果:它让我们从一个“他者”视角读出以往不曾读出的含义,开启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及其载体在原有语境中无以凸显的面相,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审美传统之...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19351-4038390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11时36分31秒 张柠:写作是我的救赎,阅读是我的翅膀

   ...文化》,硕士生的《原典精读(现当代部分)》《文学创作的理论与实践》,博士生的《文学研究方法论》等。除自己的学术专著外,常用的教学参考书有:艾伯拉姆斯的《文学术语词典》,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瓦特的《小说的兴起》,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石昌渝的《中国小说源流论》,废名的《新诗讲义》,松浦友久的《中国诗歌原理》以及《巴赫金全集》等。我不喜欢推荐书,尤其不愿开书单。自己找来的和别人找好...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4/c405057-4037511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4日9时32分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