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展览策展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高杰介绍,14到17世纪,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白银贸易等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重塑了区域合作秩序和世界经济体系,推动了全球近代化的大合流。随着“西人东来”与“西学东渐”,中国人逐渐形成“世界意识”,与此同时,中国的物产和文化、思想远播海外,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元的全球化的世界。 与邻国“共享太平之福”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在遵循元朝基本制度的...
艺术#文博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19392-404704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10分48秒 从多重视角分析数字鸿沟自1995年“数字鸿沟”概念在西方被正式提出起,这一学术术语已在传播学的知识谱系中活跃了30年,并随着深度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而更具现实阐释力。与此同时,这个概念也在西学东渐的“理论旅行”中进入中国学术场域,并逐渐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这样的语境下,中国学者也对数字鸿沟问题作出了自己的丰富阐释。由此,构建中国学者关于数字鸿沟的自主知识体系,也成为这场讨论热潮的题中之意。 韦路教授的《数字鸿沟:概念、成...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19351-4046496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1日23时31分44秒 跨文化阐释的范式突破与学科构建...释学循环中的意义增殖。三种范式有效回应了“中国美学何以可能”的元问题。此外,李庆本创造性转化了比较文学的跨文化阐释范式。针对法国学派影响研究中的文化等级预设,倡导摆脱法国学派文化中心主义的窠臼,将 “西学东渐” 与 “中学西传” 视为一个连续整体,置于“跨文化研究的三维模式” 中研究,构建“循环影响”的跨文化新范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消除文化中心主义偏见,还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与相互理解。在跨文化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04030-4045571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16时47分26秒 严复、鲁迅与《天演论》...独特的批判视角,将进化论转化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武器。从严复的翻译策略、鲁迅的思想接受与转化两个方面来看,两位学者通过《天演论》深刻参与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 严复的翻译智慧:让西方思想说中国话 在晚清西学东渐的浪潮中,严复的翻译像一座特殊的桥梁。他既要把西方新思想引进来,又要让当时的读书人听得懂。这位翻译家自创的“信、达、雅”三字诀,对后世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翻译中的巧思。严复最出名的是把...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04063-404545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8时44分4秒 AI时代的文科危机与应对最近,复旦大学宣布缩招文科,引发一波热烈讨论。自古中国人尚文,在学习或教育活动中相对忽略自然科学技术。西学东渐以来,此种情形有所改观,但时至今日我们仍为世界上最为重视文科的国家之一。无论是从业人数、学生数量,还是经费投入、成果产出和学术活动,中国的文科毫无疑问在全球名列前茅。所以,缩招文科的想法和做法,在国内引发热议自在情理之中。 从全球范围来看,文科缩招是大势所趋,并非为中国所独有。而且,此种趋势出现已...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1/c419351-404503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1日8时51分19秒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物画?...言不断拓展创新的支撑点。只有不断深耕人物画语言,在协调造型、图像和笔墨之间的关系上形成新的突破,才能真正迎来人物画发展的高峰。 深植传统 把握时代精神 回顾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人物画,从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徐蒋体系”的建立和“新浙派”的崛起,再到“85新潮”时期西方现代主义对人物画的影响,都印证了一点,即时代精神和语言革新是中国人物画创作发展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8/c419391-404485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8时8分18秒 先锋者的使命是照亮生活世界——读长篇历史小说《谭嗣同》...兰雅等交往频频;回到长沙协助陈宝箴进行维新变革,又与江标、黄遵宪、熊希龄、皮锡瑞等政界贤达、学子有交集。 晚清时代,中国新知识群体出于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学习西方近代文明的热潮,伴随着西学东渐,知识分子选择了科学主义作为富国强民的途径。身处西学东渐的时代,内外交困之中,聪慧博学的谭嗣同,极力探索维新变法之道,从挣脱自身命运的羁绊,到为国家振兴为民族救亡,一路结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8/c404030-404414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8日16时9分35秒 穿越历史的精神追寻...方理论方法的熟练应用,忽略了您对于传统文学观的自觉继承。甚至不夸张地说,正是传统文学的正典结构决定了您对当代文学的某些判断。包括“潜结构”“潜叙事”、精神分析与知人论世等沟通古今中西的独创性批评,这种西学东渐的治学方法虽然与“五四”知识分子相暗合,但反向的东学西渐的治学观似乎又表明了当代学者的文化选择? 张清华:“学院派批评”这个概念在九十年代就逐渐开始被谈论和命名了,其实这一直是个毁誉参半的概念。我被认...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05057-404365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0分56秒 文章学研究与新文科建设...。笔者认为,文章学研究与新文科建设有着密切关联,为中国文章学研究的深入拓展并成为“国标”目录中的新学科提供了契机,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当代中国文化的学科划分是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运用到中国古代文化中便会出现难以操作的多种问题,比如文学范畴中文章与散文的关系,就是长期困扰学人的重要问题。“文章”是中国文化普遍使用的特有概念,古代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而不限于文学,普及程度...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5/c442005-4043106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5日8时21分37秒 重读《呐喊》:灵魂四位与“受撄”的文学...胞所合成也;安有灵魂?”[6]的表述提出反诘,而其文章中大量使用的“灵明”“魂灵”“精魂”“性灵”等语词皆与《呐喊·自序》中的“灵魂”意蕴相通。尽管这些语词多有对中国传统诗学概念的化用,但结合晚清以降西学东渐的知识情境来看,它们又都可以归入“精神”这一和欧洲近代思潮密切相关的概念。 此前的鲁迅研究已经从文化民族主义和欧洲“新神思宗”的脉络上开示出“精神”背后的诗学渊源,而所谓“精神界战士”背后“物质/精神...
文史#重温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4/c419384-4043054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4日11时58分53秒 由“森”到“木”的晚明江南士人研究...忧”,正可谓王圻回松江后继续发挥政治热情的真实写照。 融会贯通 中西文化的传播者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不仅是异域知识信息和外来学术传入的桥头堡,也是中国文化向朝鲜半岛及日本输出的中转站。明清江南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据点,明末清初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都积极与西方学者互动(《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历史研究》2020年第4期)。晚明今上海地区,不仅有“西学会通”第一人的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熊...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42005-404298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16时13分3秒 重构中国文学史的主体性和整体性...,也有理性的史学建构,融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于一炉,一新读者耳目。 一 古代的写作者并不知晓“文学史”是何方神圣,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范式,“文学史”是现代性的产物,中国人自己编纂“中国文学史”也是西学东渐的一个产物。多年来,学界机械套用西方现代“纯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以审美价值为核心,重形象、重抒情,写出来的文学史往往是“纯文学”在中国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的”文学的历史,不符合现代“纯文学”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4030-404295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9时49分21秒 张欣的自我变法与广府文化的重新叙述...。 三位女性的独立自主得益于广州独特的精神文化地理。广州面朝大海,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更是自明代海禁以来联结中国与世界的唯一通道。广州进而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最先沐浴西方先进文化,成为“西学东渐”的最佳窗口。鸦片战争结束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自中西海道沟通以后,西方文化继续不断地输入,中国文化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宗教上、教育上……都受了重大的影响,逐渐地趋于新文化的途径……因为地理以...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2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9分29秒 跨文化艺术美学的空间性...,特别是对立体时空维度的重构,自然导向了一种更具活力和生产性的跨文化阐释环形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拓展了传统阐释循环的时间维度,更从空间维度重新审视了中西文化关系。通过强调空间维度,跨文化阐释环形模式将“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视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过程。以庞德诗歌艺术的文化旅行为例,传统研究往往将中国诗歌对庞德意象主义的影响与庞德意象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割裂考察。而跨文化阐释的环形模式则突破了这种研究范式,...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04030-4042472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1时22分35秒 宝船载得永乐瓷 “天方夜谭”入明诗...众见面,引得众人围观。地图上不仅有当时最新的地理大发现的内容,对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等也做了全面的记述,还绘制了海陆动物36种、43个,是中国地图史上绘制动物最多的世界地图。 两幅地图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经典之作,它们作为中国近代地理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中国地理学发展乃至国人世界观的现代化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20日。
艺术#展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7/c419390-404196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7日8时23分42秒 吴志良:澳门在国家发展战略诸多优势中,最能作出贡献的是文化...久不断对外开放的城市,是中外交通的重要桥梁,是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五大特性”的典型,在中西文化交流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也奠定了其历史地位。 澳门的历史经验不仅创新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构筑了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桥梁,还成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兼容并蓄的典范。这形成了澳门的文化标记,使得我们在现阶段应着力探讨澳门长期对外交往所形成的独特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特别是中外群体在澳门长期共同生活、交往交流的...
专题#专题#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声音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59831-4038399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8日10时35分21秒 从中国审美传统特质看中国文论话语自主性...本格局在审美领域的表现。因此,从“世界历史”角度看,经由西方文艺理论及其范式来解读中国审美经验带有某种不可避免性。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也必然导致文艺批评领域话语体系的深度嬗变。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学东渐”的再度兴起,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审美传统由此沦为“他者”的“凝视”对象,从而被“格式化”。虽然凝视者是中国人,但其解释学视野却是西方的。现代性话语体系有一个西方的“原罪”,它对中国审...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19351-4038390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11时36分31秒 叶嘉莹“中体西用”学术思想对我的启示...作品的某些现象进行点评,从研究对象的角度看,比零散研究明确而集中,但无论是从古代小说、戏曲的整体格局范围看,还是从具体点评的目标范围看,都还有较大的提升和延展空间。而以上两个时段的研究缺陷恰好能够被“西学东渐”背景下来自西方的新范式所弥补和提升。这就是20世纪初采用西方研究范式问世的文体史和作家作品研究。文体史方面以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代表,作家作品方面以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胡适...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2/c404063-4038081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2日13时36分48秒 女性何以不宜称“先生”?...的事实。 四、余论 综上可知,传统“先生”概念在历史衍变过程中呈现出“男女皆可用”和“仅男性可用”两种含义的矛盾。至少在明清之际,前一种含义在社会上居于主流地位。到了近代中国,由于概念的自身衍变趋势和西学东渐的时代大变局,以上两种含义的冲突日益加剧。一方面,西方“mister”的翻译和传播,给“先生”概念带来全新内涵,性别因素完整渗入“先生”概念谱系中;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在性别平等和政治平等的诉求之下,赋...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8/c404063-4037105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8日12时48分20秒 网络文学中的“故事新编”...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金瓶梅》则翻新了其中潘金莲的故事,成为世情小说的经典之作。 近现代文学中的“故事新编”仍然主要是对古代历史、神话、传说、小说等进行取用,但其新编的语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这时期的“故事新编”与古代文学史上的“故事新编”产生了较大差异。如陈景韩的《新西游记》(1909年)就是“借《西游记》中人名、事物,以反演之”,目的是“以现在事物,假唐时人思想推测之,可见...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5/c404027-403687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5日9时47分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