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79 篇有关 西传 的页面,用时 0.152秒.

第1页  共9页

互鉴之光如何照亮古典学研究之路

   ...道。中国丝绸、瓷器、茶叶源源不断地向西运输,迅速成为罗马贵族阶层竞相追捧的珍品;与此同时,西方的香料、珠宝、玻璃制品纷纷传入中国。古希腊人与罗马人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即“丝绸之国”。造纸术与印刷术的西传,彻底改变了西方知识传播的困境。造纸术让书写材料摆脱了羊皮等昂贵材料的局限,印刷术打破了手抄书籍的烦琐与低效,为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觉醒与科学思想的勃发奠定了基础。西方的数学、天文知识传入东方后,推动了...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92-404620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15分16秒 跨文化阐释的范式突破与学科构建

   ...三种范式有效回应了“中国美学何以可能”的元问题。此外,李庆本创造性转化了比较文学的跨文化阐释范式。针对法国学派影响研究中的文化等级预设,倡导摆脱法国学派文化中心主义的窠臼,将 “西学东渐” 与 “中学西传” 视为一个连续整体,置于“跨文化研究的三维模式” 中研究,构建“循环影响”的跨文化新范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消除文化中心主义偏见,还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与相互理解。在跨文化艺术美学领域,“跨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04030-4045571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16时47分26秒 《长城》2025年第1期|康志刚:合欢树

   ...,用手给她揩拭,然后又擦自己的眼睛。这时,翠姑突然问我小姑姑:“你和国良见面多吗?” “偶尔也碰到过。” “他一直在等我……” “是呀,他说,你的病一好他家就开始张罗婚事!” 这天晚上,我又听到了从村西传来的几声吼叫。随即,传来狠狠的斥责声。紧接着,是乱嚷嚷的说话声。说话声时高时低,我听出了那个沙哑的像破锣一样的声音。这个声音最响也最有力。不大会儿,那乱糟糟的声音渐渐远去了,却引来一阵狂躁的狗吠。 我...

新作品#报刊在线#《长城》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18987-404357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1日8时34分28秒 吴志良:挖掘中华文化在全球的深层印记

   ...文化在全球史中的坐标,助力民心相通,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全球治理话语权。 “中华文化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未来的资源。”吴志良期待,通过系统性挖掘与创新性传播,以学术为基、技术为翼、人文为魂,重构“东学西传”历史脉络及其与当代实践的联系,既能唤醒文明记忆,亦能为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东方智慧,开启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新时代。

专题#专题#聚焦2025全国两会#两会声音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60133-404322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9时14分29秒 《山花》2025年第2期 | 葛水平:佛光普照

   ...蕃赞普使者向唐王朝求五台山画样,开成五年(840年)日本僧人圆仁朝拜巡礼五台山,同时期的汾州和尚议圆巡礼完之后,请画博士画五台山图一幅赠给圆仁,让他带回国供养,于是五台山图便东传日本,西入吐蕃,实际上西传的地方并不仅在吐蕃,还传到了河西及中亚一带,五台山便成为佛教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世界供奉了一幅“五台山全图”。 《五台山全图》,一个在现实中,一个在信仰中。 莫高窟是丝路上的佛教胜地,东来西往...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7/c418988-4042014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14分59秒 欧洲华文文学:观察文化融合的一种视角

“中学西传”与中华文化输出 最早将“中国经典”及“东方圣典”通过外文翻译介绍给西方学术界的,应属17世纪的沈福宗和19世纪的王韬。据史料记载,最先抵达欧洲并在法国和英国工作、侨居数年的是沈福宗。他协助耶稣会传教士柏应理等人用拉丁文写就的《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晚清思想家、政论家王韬(1828-1897),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受到清廷通缉,遂逃亡到香港避难,受香港英华书院院长、著名汉...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4/c404034-404085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4日11时5分49秒 吴志良:澳门在国家发展战略诸多优势中,最能作出贡献的是文化

   ...的城市,是中外交通的重要桥梁,是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五大特性”的典型,在中西文化交流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也奠定了其历史地位。 澳门的历史经验不仅创新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构筑了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桥梁,还成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兼容并蓄的典范。这形成了澳门的文化标记,使得我们在现阶段应着力探讨澳门长期对外交往所形成的独特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特别是中外群体在澳门长期共同生活、交往交流的过程中所形...

专题#专题#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声音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59831-4038399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8日10时35分21秒 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现代化

   ...一种肯定性的前景。总之,作为非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根基》回顾了国人自晚清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现代化之传统文化根基问题上的已有解释,又追溯了中国文化西传之后在西方学者那里所引起的“反应”,为作者阐释自己的观点作了必要的铺垫。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五个主要方面,即“生生”而“人口规模巨大”,“天下同利”而“共同富裕”,“文明以止”而“文明相协调”,“天人合...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8/c404030-403569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8日9时55分22秒 吴志良:遇见

   ...,月共潮生夜挂弓。闲处只看忙处笑,棠西方了又桑东。”生活在康乾盛世的澳门同知张汝霖的这首诗,真实描写了澳门东来西往、左右逢源的盛景,也刻画出澳门贯通中外的地位优势。 开埠以来,澳门一直是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桥梁,也是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站。虽然“澳门礼数异中华,不拜天尊与释伽”,“相逢十字街头客,尽是三巴寺里人”,但是,“一角天开航海径,果然无外是中华”,这片土地完整保存了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家国情怀朴...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3/c404018-403381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3日10时17分51秒 【温故】九月,青年、传承、记忆

   ...9月23日 慕津锋 | 徐迟与《哥德巴赫猜想》手稿档案 9月20日 张洁宇 | 当他沉默着的时候——从1924年前后鲁迅的阅读与写作说起 9月19日 肖瑶 黄田 | 悟空西行记:“悟空”形象的西传与变迁 9月18日 经典作家专刊——刘半农 9月13日 金美杰 吴雪丽 | 革命与母职 ——左翼文学中的“弃婴叙事”主题探析(1927~1942) 9月12日 张武军 | 剪贴与编年——作...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30/c404057-403317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30日18时18分8秒 辽宁省作协召开新时代辽宁文学主题创作研讨及推进会

   ...》 薛宝民 长篇小说 《地琴》 董征宇 长篇小说 《下辽河》(上下) 万有裕 长篇小说 《我的父亲是长子》 安岗(王帅) 长篇小说 《雾城往事》 姚宏越 长篇纪实文学 《铁西传》 银月光华 长篇小说 《云启未来》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9/c403994-4033099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9日15时28分38秒 悟空西行记:“悟空”形象的西传与变迁

   ...迅速,赶上欧美学界步伐,《西游记》在德国逐渐传播开来。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传教士、民俗学家在内的来华德人扮演了关键角色,依托其在华生活经验,以一种更贴近中国民间生活的视角引介《西游记》入德,为该志怪故事西传勾勒出新的图景。 1914年,著名出版商迪德里希斯(Eugen Diederichs,1867-1930)出版了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编译的《中国民间故事》(Ch...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9/c442005-4032298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9日8时38分5秒 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理文献、宗教文献、汉文古籍、官私文书、文学作品等,为我们研究中古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民众信仰、不同阶层文化情况等提供了丰富资料。在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反映丝绸之路的文献,如宗教东传的记录和中原文化西传的记载,还有市场物价表、旅行者的书信、买卖契约等直接印证丝绸之路的文书,真切反映出古时丝绸之路的整体面貌与经贸往来细节。 藏经洞被发现时正值清末,大量敦煌文献被斯坦因、伯希和、奥登堡等人攫取,其中就包...

艺术#文博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2/c419392-4029088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日8时4分55秒 创作工业文学精品 书写辽宁振兴华章

   ...工业题材创作学术研讨会,加强对辽宁工业文学历史传承、创作重点与发展方向的研究;每年与出版社共同重点打造推出一定数量辽宁工业文学创作成果、研究成果的图书。 春风文艺出版社首席编辑姚宏越一直在筹备撰写《铁西传》,并承担了中宣部国家文化英才培养工程课题“东北工业文化的历史传承和资源转化”。他表示:“辽宁有着厚重的工业文化。辽宁的工业文化资源包括新中国成立后门类齐全、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更包括在沸腾的东北工业...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2/c403994-4024081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2日8时11分15秒 《论语》的欧美早期传播史

   ...等指出,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结束在中国的传教回国后,于1590年完成的西班牙语“四书”手稿,实为儒家经典西传的第一个译本。张西平也认为,罗明坚是儒家经典西传的真正开创者。 1601年另外两位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的利玛窦(Matteo Ricci)和西班牙的庞迪我(Diego de Pantoja),身着儒服来到北京,受到明朝万历帝的召见和优待。他们获准...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3/c442005-402221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3日16时5分41秒 在《中国丛报》上看“东学西渐”

   ...视角。《中国丛报》主编裨治文于1849年发文呼吁更多地收集和翻译中国古代文献,以便深入介绍中国哲学家的思想。随后,便刊出了长达30页的介绍朱熹生平与著作的专文。 中华法系,律例典制 《中国丛报》在中法西传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特别是通过对《大清律例》的深入解读和译介,帮助西方读者全面了解当时中国的法律条文和司法制度。它不仅介绍具体的刑事法典、法院程序、监狱制度及刑罚执行等,还通过连载文章详细展示法律的应...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2/c404063-4022068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2日8时40分39秒 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谱写新篇章

   ...发挥了传递信息和交流文化的作用,他们为西方带去了中国的陶瓷和茶叶,为中国带去了欧洲独有的香料,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荷兰莱顿大学亚洲与欧洲思辨遗产研究助理教授伊莱娜·帕斯卡乐娃表示,中国造纸术的西传为西方带来了中国的文字和美学。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符号与图案存在于许多中亚和西亚的纹饰和建筑上,“不同文化的交融互鉴孕育了繁茂的人类文化之林”。 中国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声良介绍,敦煌石窟是文...

新闻#时政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7/c403991-4021753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7日7时53分13秒 充分挖掘澳门历史文化底蕴,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人黄呈兰曾用这样的词句描写澳门,数百年后,这里带给人们的感受似乎并无太多变化。 在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看来,澳门是中外文化的交汇之门。这方“弹丸之地”在西学东渐、东学西传过程中扮演着积极角色,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相互认识、沟通、理解、尊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的认识,植根于几十年来对澳门的深入观察和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扎根澳门以来,吴志良已在这里度过30多个春...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2/c405057-4020081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2日7时41分50秒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的创作与接受

   ...国福尔摩斯”,而且也让广大中国读者超越新旧《唐书》对狄公“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的模糊概述,跟随高罗佩重塑身兼神判与神探双重身份,务实笃行而又重情多义的狄仁杰形象。狄公形象在西传及东归的传播过程中生成出新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跨文化传播中一种典型的文化增殖现象。 接受者的代入: 似曾相识的高氏狄公 高罗佩的“代入”叙事唤起了中西方读者的广泛共鸣,共鸣与代入虽意义相近,然而从表现...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8/c404092-401848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8日8时47分12秒 发挥澳门独特优势 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同宗教、不同信仰在澳门共存共生共荣,形成了中西并举、古今同在、和而不同的城市特性,塑造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城市精神。这不仅创新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构筑了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桥梁,还成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兼容并蓄的典范,为跨文化交流合作和文艺创作提供了沃土。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澳门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一平台”还是“一中心”,贯穿其中的都是文化。澳门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3/c405057-4018231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3日16时11分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