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的创作进入高峰,推出《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在湍流的涡旋中》《生命之树常绿》等一批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他重点关注自然科学领域,选取一批在学术上勇攀高峰、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如陈景润、周培源、蔡希陶等,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日常生活,力争准确、全面地把握人物,进一步丰富了新时期文学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并且呼唤社会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强调知识与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取代的...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0/c404064-4036536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0日8时43分47秒 《山花》2024年第5期 | 张庆国:人面桃花的鸟...了它的窝。 这就引出了我前面的疑问。我最初以为热带植物园是一个供人参观的公园,事实上它也确实有公园的功能,好多人坐大马车来游玩和参观,但它更是一家生命科学研究院。这个植物园1958年由中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倡导建成,位于版纳州勐腊县的勐仑镇,距离州府景洪市约一百公里。一条名叫罗梭江的流水,把那里的一片陆地围成了半岛,植物园就建在半岛上,江水拐一个弯,往前流入了澜沧江。 勐仑的热带气候提供了足够的阳光和雨...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5/c418988-4025095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6日9时34分23秒 千万颗飞扬的种子一粒种子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或许是人们无法想象的。在荒原上,在沙漠里,在岩石底下,在风吹日晒的屋顶和瓦片间,甚至在水泥墙壁的缝隙里,我们都看到过种子的神奇力量。 老一辈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早年写过一篇幻想性质的科普故事《蒲公英》,故事的主人公有老蒲公英、小蒲公英、橡树、鸢尾花和紫罗兰,也有默默生长在岩石缝隙里的茅草们。植物学家对那些为美丽的生命而默默奋斗的茅草,也献上了一份由衷的敬意:春天到来时,总是...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24/c404019-4006292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8日9时0分20秒 阳光照耀思茅松...有影响力的植物学家,是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创建者。1977年年底,刚刚完成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创作的徐迟,受当时的中科院院长方毅之托,在他的责任编辑、《人民文学》副主编周明陪同下,又飞往云南采访病中的蔡希陶。采访结束,他们就地在云南创作出报告文学《生命之树常绿》,为次年3月召开的被称为“科学的春天”的全国科学大会献上了一份厚礼。 蔡希陶1911年生,浙江人,1930年进入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工作。19...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14/c404018-3260654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14日10时57分1秒 探寻望天树...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之功。对于这个“那时的植物学最高学府”和“旧中国的一个植物分类学活动中心”(吴征镒语),蔡希陶既是实际负责人,也是唯一坚持到底的一个人。 1959年,年近半百的蔡希陶带领一个自称为“集体的鲁滨孙”的团队,用十八把大刀劈开乱林野木,在西双版纳葫芦岛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脚印逶逶迤迤,每一个都深刻、清晰。立足于云南这块土地,...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04/c404018-3255852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7日8时53分7秒 专家观摩研讨电影《农民院士》...面。片中,朱有勇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将课堂放在邻里乡间,用共产党员的赤子初心打开了村民们的心结,用沾着泥土的双脚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这也是继《大地之子——蔡希陶的故事》《独龙之子高德荣》《走路上学》《九零后》之后,由制片人蒋晓荣、导演于荣光联手打造的又一部主旋律英模题材作品。 7月15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电影《农民院士》观摩研...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20/c419388-3248018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20日8时4分54秒 西南联大群贤读书图...师生(尤其是教师)在兼职兼差,卖文卖字仍然不能完全解决困难的情况下,不得不变卖心爱的藏书以对付生计。 为了筹钱给夫人袁震就医输血,吴晗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书卖给联大图书馆,以解燃眉之急。为此,植物学家蔡希陶曾赠联一副:“书归天禄阁,人在首阳山。”为了全家不挨饿受冻,闻一多除了挂牌治印,也忍痛把历尽艰难从北平带出来的几部古籍卖给学校,换钱买米下锅。他把书送到图书馆时,眼里闪现着无奈,说:“将来回北平我还要...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628/c404063-3245854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6月28日8时49分43秒 王学振:论全面抗战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文学...。这种族际区别正是少数民族题材的“看”点所在,经常成为表现的重点,作者和读者往往有意无意地以一种另类的目光来审视、打量,来“看”,而作品中少数民族的人物及其生活,则成为“被看”、被展示的对象。植物学家蔡希陶考察川滇边境后创作的几篇作品就是这类叙事的代表。其短篇小说《普姬》(《文学》1933年创刊号)写一个名叫普姬的花苗姑娘在“花山”择偶的过程和结局,情节简单而别无深意,作品的重心在于审视苗民体格面貌、心...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13/c404034-31998254.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13日8时58分54秒 二十世纪中国“博物学家”的跫音...林奈创立系统分类命名方法后,各种植物在世界范围有了统一的名字,博物学后来分化为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到19世纪后期,博物学主要指动植物分类学。 彭程的《植物学家的人文视野》一文深情追溯胡先骕、蔡希陶两位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开山者。在专业研究外,他们的文学造诣也颇为深厚,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完美融合。2020年7月,彭程的《草木葱茏》一书出版,原来他积数年之功,在为当代中国的博物学家——植物分类...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04/c404030-3198790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4日8时45分28秒 季清如:外公陈望道的言传与身教...虎,趁着老虎张开大口扑向他的时候,朝着老虎喉咙就是一枪。”实际上,外公是在夸赞父亲敢于参战打击日本鬼子和反动派的英勇行为。 另一个是蔡希陶。他是蔡葵的弟弟。外公在1930年与蔡葵结婚。1932年,蔡希陶深入人烟稀少的云南原始森林寻找植物标本,冒着生命危险采集到植物标本21000余号,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揭开了“植物王国”的神秘面纱,为云南植物学研究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多年前,著名作家徐迟曾经为...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804/c404063-3180891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8月4日7时10分15秒 张守仁《名作家记》:如烟往事忆旧人...人。 张守仁在记述这些作家的时候,虽然每篇文章是一个作家作为主题,但作家们显然不是孤立的,往往从一个作家出发后,延展出一群作家的相关轶事跟着带出,比如在讲述徐迟的故事时,很快就引申出了关于汪曾祺、蔡希陶、冯牧等等一大批作家的故事,这种以点带面的写法显然大大丰富了文本。1999年11月深秋的一天,贾平凹散文荣获“中国石油铁人奖”,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及晚宴后,贾平凹、李丙银、雷抒雁、雷达到白描家喝茶神侃。...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522/c404030-31719052.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5月22日8时46分26秒 书写奋斗历程 展现辉煌成就...光子纠缠、中微子振荡新模式、水稻分子育种等基础前沿重大创新成果,都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和实力水平。 “创新报国”是中国科学院人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扎根边疆、献身植物科学研究的蔡希陶先生,坚持实地调研、重视一手资料的地理学家周立三院士,还是时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东先生、药理学家王逸平先生,他们都用毕生科学实践诠释了求实、创新、奉献、爱国的科学精神。以南仁东先生为例,为了给“天眼...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006/c404033-31385185.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0月8日12时4分13秒 植物学家的人文视野...腊时代的自由教育,有时也被称为博雅教育,这个名称更有助于让人深刻认识教育的育人使命:培养广博知识和高雅气质的人。因此,人文教育一直是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回到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胡先骕、蔡希陶两位植物学大家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虽然分别是在国外和国内读的大学,但受到的都是这种背景的教育。他们开阔的人文视野,对其卓越人格的形成,出色事业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仿佛作为他们研究对象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731/c404030-31266379.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7月31日8时40分55秒 胡先骕与蔡希陶:植物学家的人文视野...推荐给人民日报发表。 还有一位,今天知道的人应该会更多一些。30年前,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在发表享誉至今的《哥德巴赫猜想》之后不久,又推出了《生命之树常青》,写的是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创建者蔡希陶。20世纪30年代,蔡希陶也是胡先骕担任负责人的静生生物调查所的主要成员,在植物学研究之外,热爱写作且已崭露头角。他受胡先骕派遣,带队去素有植物宝库之称的云南采集植物标本,数年间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731/c404064-31265722.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7月31日7时33分48秒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前排左三)与本文作者周明(后排右一)、作家秦牧(前排右一)、黄宗英(前排左一)等合影 发表《歌德巴赫猜想》的这期刊物出版时,我正陪同徐迟奔波在遥远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采访病中的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这就是后来徐迟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又一篇报告文学《生命之树常绿》。 在我们返回北京的飞机上,徐迟用一本印有《人民文学》字样的记事本在记东西,被空姐发现,姑娘惊讶地说:“哇,您老是《人民文学》的...
专题#专题#庆祝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新中国文学记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726/c427894-31256965.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7月26日7时31分7秒 周明、白亮:现代化、知识分子与《哥德巴赫猜想》...纷纷选入此文。也就在那几年,《人民文学》的订数曾达150万份,居全国文学类刊物之首。在这里我给你讲述一个小故事,这期刊物出版时,我正陪同徐迟在遥远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奔波,采访病中的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这篇访谈就是后来徐迟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报告文学《生命之树常绿》。《猜想》刚刚发表之时,我们还没有感受到作品所产生的那么大的轰动效应,这一感受反而是在我们从西双版纳返回北京的飞机上体会到的。事情是...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103/c405057-30379888.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11月3日9时22分24秒 万物生长...,因此靠捕食昆虫来弥补氮素养分的不足。 神奇的大自然隐藏着无穷奥秘,植物与动物之间,谁比谁的智慧更多,由此看来很难比较。万物生长,相互依存,又相克相生,或许这是宇宙之初就有的法则吧。 植物学家蔡希陶早年毕业于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精通英语、德语、拉丁文,在植物分类等专业领域研究精深,他扎根勐仑50年,打磨出这块巨大的绿色翡翠。著名作家徐迟当年在写完《哥德巴赫猜想》之后,立刻专程赶往云南采访蔡希陶,...
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305/c404018-29847929.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3月5日9时2分22秒 万物生长...领域研究精深,他扎根勐仑50年,打磨出这块巨大的绿色翡翠。著名作家徐迟当年在写完《哥德巴赫猜想》之后,立刻专程赶往云南采访蔡希陶,陪同他的周明先生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他们的行程抓得非常紧,因为蔡希陶得了重病住进医院。徐迟和周明先是在昆明医院里采访了蔡先生,接着又奔赴西双版纳,在植物园里住了好些天。徐迟采访了一批曾与蔡希陶并肩工作和劳动的技术员、工人、农民,最后写出报告文学《生命之树常青》。 ...
民族文艺#作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305/c404100-29847812.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3月5日8时50分16秒 徐迟报告文学的突破、经验及警示意义...他不是我们这个大地的人,不是我们这个世界中的人”。他“全心全意、不折不扣浸泡在数学领域里,他可以抛弃一切来从事科学研究”,其“逻辑像钢铁一样坚硬”,没有什么能够动摇他在科学道路上奋力攀登的意志和脚步;蔡希陶是“大自然的儿子”,“也是大自然的父亲”,他的生命和植物动物“化合在一起”。这些认识为他描写人物心理、刻画性格特征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上所述,尽管他没有真正写出他们的喜怒哀乐,表现他们的悲欢离合,...
文史#文史钩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221/c404063-29721406.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21日13时6分47秒 徐迟报告文学的突破、经验及警示意义...、奋力攀登,是悲剧英雄的逆天壮举。徐迟对此体会深切感受强烈,但在创作中“点到为止”,却刻意选择他生病住院等材料以表现其政治立场,为突出党的领导干部对他的关心,在春节送苹果上渲染铺张。《生命之树常绿》对蔡希陶的家庭生活、儿女情长乃至开创事业的艰辛漠然罔顾,却侧生枝杈把中国与缅甸两国总理会谈的情景拉进来,让他尴尬地侧身其中。徐迟擅长议论抒情,却因笔墨耽于时代政治,其所议既非恒理,所抒也非常情。随着所属时代的...
报刊#文艺报#第五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218/c405173-29711930.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19日9时15分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