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泽(F.Grillparzer)的话说:“逻辑不配裁判文艺。”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逻辑的障碍”呢?葛晓音先生提醒我们,必须对以演绎和推论为主要特征的“新派研究”保持警惕,也就是保持一种必要的距离。葛晓音先生注意到,“从三十年代过来的许多学者都受过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熏陶,但始终没有忘记作为研究客体的文学具有给人艺术感受的性质”,他们的文学研究往往能将“感性和理性这两种特质完美地统一起来”,而“使深曲的思...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4030-404664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0时11分55秒 南北分野的文学地理学与审美的文化记忆...朝代,只讲南北,地理学的氛围为美学肯定性配置了一个绝佳的底蕴,既然是底蕴,它随时可以与精神底蕴互换。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正面论述庾信的文章逐渐增多,以南北文风来论当是主导视角。1982年,葛晓音就撰文积极评价庾信:“直到庾信、王褒由南入北,才初步融合了南北文风。由于亲身体验了北方生活,庾信还一度从军伐齐,他们以精湛的技巧、丰富的学识、横溢的才华描写雄壮肃杀的战争气氛、萧疏开阔的北方景色、浑朴...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19351-404355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1日9时4分20秒 2024年文学研究发展报告...“歌”的“诗化”,让“诗”与“歌”在相互影响、合流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稳定的意义指向。刘宁认为,讲求规范、崇尚集成以及宗派门户意识较弱,是唐代文学三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是唐代文化包容机制在文学中的体现。葛晓音认为,恰如其分地评价盛唐诗歌创作传统在中唐的影响,是唐诗史研究的题中之义。何宗美认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是认识明代思想与明代文学的新维度,并且可以普遍运用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思想与文学研究。 (...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4034-4040133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4日9时30分8秒 古籍整理新标杆为学术拓展带来什么...出版方供图) “除了提供可信全备的唐诗文本以外,《唐五代诗全编》还提供了所有能搜求到的关于唐五代诗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唐诗研究者来说,从这样的学术拓展中的获益可说是大大超出了最初的期待。”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说。 《唐五代诗全编》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40年的心血之作,今年8月面世,是上海书展20年来首发的最为厚重的一部“大书”,引发学界极大震动。这部以一己之力校录全部存世唐诗的大型总集共50册、1...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9/c403994-403782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9日9时18分14秒 新中国成立后钱锺书的学术道路(1949-1966)...1页。 [33] 范旭仑:《钱锺书在文学研究所——〈王伯祥日记〉中的记述》,《南方都市报》2017年12月31日,“阅读”版。 [34] 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第1961页页眉引。参看葛晓音:《刘长卿七律的诗史定位及其诗学依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20-23页。 [35] 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第2卷,第294页。按,原诗注:“闽俗呼子为囝,呼...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9/c404064-4037196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9日11时31分38秒 叶嘉莹:未应磨染是初心...两位朋友的关照下,杜甫“安史之乱”后的流寓生活中难得出现了片刻的怡然自得。在这样的心境下,他一气写下了四首即景小诗,笔随兴至,即以“绝句”为题。 提起老杜的诗风,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沉郁顿挫”。北大葛晓音教授曾经研究指出,杜甫的七绝大多作于兴致较高、心情轻松,甚至是欢娱的状态中。所以古诗词切忌脸谱化“千诗一面”地死板讲授,而应该结合具体情景、具体意象灵活地阐发。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仿佛勾勒出四幅...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5/c404063-4036882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5日10时40分31秒 中华诗教:诗心育人 雅韵润德...,小时候背诵的《论语》《唐诗三百首》等诗文使自己终身受益。而在跨越一个世纪的人生中,叶嘉莹孜孜不倦地品诗、讲诗、教诗、传诗,以丰盈的生命感发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曾撰文指出,叶嘉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阐释诗教的功能,改变了传统诗教说单一的政治教化目的,强调诗歌对于塑造国人心灵品质、提升文明素质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在叶嘉莹心中,诗歌可以唤醒善于感发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30/c403994-4034995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30日7时51分56秒 探索古代文学研究新范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更加鲜活与多元的学术经验;另一方面能够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话语体系产生积极作用,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葛晓音认为,新时代以来,借鉴史学界、哲学界的研究成果,古典文学的外围研究发展得很快,但文学研究要立足文本,对外因的分析要以内因为出发点。读懂文本是一切学问的关键,要细读作品,全面掌握作品的写作背景,结合作家...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0/c403994-4033578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0日8时28分35秒 陈平原:风雨读师四十载...年轻,正在走向成熟》),故常被学界提及。相对而言,关注这个穿插其间的研讨会的较少,幸亏有了1996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先驱者的足迹:王瑶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集》,才被不断引述。这册321页的论文集中,葛晓音等四文取自《王瑶先生纪念集》,孙玉石等十八篇新文基本出自此次研讨会(严家炎的“代前言”则是研讨会的开幕词)。 研讨会在西安开,论文集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合编,出版单位却是河南大学出版社...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9/c404063-4027426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9日9时26分48秒 《周先慎文集》出版暨周先慎教授教学科研成就座谈会举行...之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新书发布、嘉宾致辞和圆桌会议环节分别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程苏东、国家图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廖生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潘建国主持。 座谈会现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周先慎先生的学术研究有着独具特色的学术路径和细致、严谨的学术个性,其最重要的特色是在大量细读作品的基础上,深入联系作家的生平思想、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形成了对文学史整体的观照。同...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7/c403994-402110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7日16时40分0秒 “传承与发展:古典文学研究新起点”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青年论坛召开...文学研究者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本次会议聚焦于“北大”和“青年”,是向百年前的新文学运动致敬。《文学遗产》将与学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同青年学者一道,为古代文学研究贡献新的活力。 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葛晓音回顾了北大与文研所的关系,总结了《文学遗产》复刊四十年来学界的风气转化,并向参会学者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她表示,近40年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要更好地处理方法和问题,宏观、中观和微观,文献学与文...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30/c403994-4016925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30日8时30分32秒 张伯伟:回向文学研究,将思考的重心做一个方向性转移...文学所新编了一种出版物《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开篇即是《“十年前瞻”高峰论坛》,汇聚了很多活跃在学术研究第一线的老中青学者的见解。归结起来,就是“主流文学现象的研究突破不大”,“研究者更偏向于外因”(葛晓音语);甚至需要追问这样的问题:“文学究竟怎么研究?”“什么叫回归文学本体?”“文学性的研究还是不是我们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詹福瑞语)从这样一些“大哉问”来看,我说文学研究“成绩最差”的基本判...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0/c403994-4016299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0日8时52分7秒 《唐五代诗全编》预计今年出版...方为读者准备了“杜牧卷”试读本,此次《唐五代诗全编》编辑出版发布会又为读者提供“原大试读本”。一部书还未出版就“发布”两次,且做两次“试读本”让读者先睹为快,也可谓史无前例。 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葛晓音十分期待《唐五代诗全编》的出版,她认为,《唐五代诗全编》尽量回溯唐诗的本来面貌,厘清唐诗文本的衍变流传,其辑录校勘,展现编者全面统摄浩繁文献的能力,严谨的学术态度及明辨善见的卓识,对今后几百年甚至千年...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5/c403994-401589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15日8时24分29秒 精确考证还原唐诗本真面貌...的心得,从具体问题出发,以明该书之编纂用心、体例以及特色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感叹:“一部书出版前两次做‘试读本’让读者先睹为快,可说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 知名学者、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葛晓音认为,《唐五代诗全编》的辑录校勘,展现了编者全面统摄浩繁文献的超凡能力,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明辨善见的卓识,在今后的唐诗研究史中,将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3/c403994-4015831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13日15时45分14秒 莫砺锋:一杯淡水变清茶...,豪情满纸;我写信总是循规蹈矩地用“颂安”或“敬问起居佳胜”之类的陈辞来结尾。虽然如此,我俩的交往却相当和谐,文鹏兄长我八岁,但他总是称我“老莫”,我也径称他为“老陶”,从未用过“先生”之类的敬语。听葛晓音教授说,文鹏兄曾多次在背后称赞我的论文。我也对别人表达过对文鹏兄人品的钦佩,以及对其见解的欣赏。但我俩从未当着对方的面说过任何揄扬的话,我们的交往称得上是君子之交。岁月不居,转眼间我们已垂垂老矣。文鹏...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07/c404063-4007266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8日7时38分45秒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盛唐概念...美。其后学者探讨“盛唐气象”“盛唐之音”的美学内涵,大多立足于这些重要结论。由此学界对于盛唐诗歌特质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至于对盛唐主流风格、正变之体的探讨,学界同样兴趣浓厚,尤其是近些年来探索越趋深细,葛晓音《杜诗艺术与辨体》从古人评议杜诗的问题焦点出发,深入到诗歌体式的创作原理层面,剖析杜甫诗体尽越陈规、奇思独造的艺术境界。可见,盛唐诗学研究的推进,正与传统诗学批评一脉相承,至今仍在继续开掘古人论及“盛...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04/c442005-4007003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4日8时44分49秒 “风雪夜归人”的“人”到底是什么人?...着夜色归来,也有似主人所经历的感受,于是贫士以同情的态度,令投宿者在凄冷中暂时得到一点温暖,仅仅是这一点温暖,对旅人来说,已是十分可贵的了。”郭英德主编《中国名诗三百首》(人民文学出旅社2020年版,葛晓音撰文):“古代旅人常有的经历,在此诗中仅浓缩为投宿的一个片刻:苍山重重,路途尚远。晚来又逢下雪,山上正有一座简陋的茅屋,于是上前叩门,只听得柴门一阵犬吠,已来迎接风雪之夜的归人。……此诗没有一句言情,...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27/c442005-4002171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27日6时14分37秒 2022年文学研究发展报告...究工作,使作为对象的《乐府诗集》呈现出作为方法的意义。蒋寅重提李杜优劣论背后的学理问题,从经典化的视角提出杜甫的诗歌史意义超过李白的理由在于杜诗创造了一种与古典审美理想相联系的有关“老”境的诗歌美学。葛晓音对韩愈“以文为诗”重新考辨,认为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并未以散文的概念和逻辑来取代诗歌应有的情绪、感受和言外之意。莫砺锋重估罗隐的文学史地位,认为其诗歌总体成就在思想内容与艺术造诣两个方面都达到了唐...
专题#专题#2022年度文学概观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26/c457538-3269498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26日7时51分17秒 “这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一份‘作业’”...、《新宋学》主编等职。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心主任陈尚君以“京华气象,北大精神,钱学正传,南北融通,承续传统,开拓新域,位育人才,典范当代”为关键词,描述他眼中的王水照先生。 在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看来,“融汇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复旦大学中文系这三所古典文学研究重镇的学术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路数和风格特点”,是王水照先生取得如此卓著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亲历社会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14/c403994-3266417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14日8时20分41秒 89岁王水照出版10卷文集,幸哉,我们时代拥有的大先生...到复旦,三段经历构成了王水照“充实而有光辉”的学术人生。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心主任陈尚君以“京华气象,北大精神,钱学正传,南北融通,承续传统,开拓新域,位育人才,典范当代”为关键词概括。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说,王先生融汇了三所古典文学研究重镇的学术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路数和风格特点。作为新时期宋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他始终将宋代文学研究的发展置于古代文学乃至史学研究的大视野中思考。中山大学教授吴...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11/c403994-3266150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11日9时31分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