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9 篇有关 苏渊雷 的页面,用时 0.114秒.

第1页  共2页

新中国成立后钱锺书的学术道路(1949-1966)

   ...。学问荒陋,可以觇世变焉。” [77] 钱锺书:《管锥编》,第4页。 [78] 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第94页。 [79] 王水照:《钱锺书的学术人生》,第15页。 [80] 吴忠匡致苏渊雷信,1973年7月30日。苏月笑:《苏渊雷往来信札》,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95页。 [81] 钱锺书:《管锥编》,第723-724页。 [82] 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9/c404064-4037196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9日11时31分38秒 丽娃河畔的老先生们

   ...这些人没有“真学问”。当时提倡“学苏仿苏”,学校里几个苏联专家风头足亦傲慢,戴师批评他们却毫不留情面。他有一句名言:“我们之所服膺者,在于科学,不合科学的,就要否定;有待补充证实的,就要当仁不让。” 苏渊雷老师由政府机关出来,字好诗好教学好,他的课广受学生欢迎。戴老师和苏老师是同乡同事,奇怪的是,我印象中两人无甚交往,戴老师在我们面前没有提过苏老师,和苏老师交流时也没有提到过戴老师。我和苏师的课外之缘,...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5/c404063-4033930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5日8时21分34秒 古典戏曲中的孙悟空形象演变

   ...昌说”[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9]齐如山.戏班[M]//齐如山全集:第一册.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200. [20]普济.五灯会元(中):卷七[M].苏渊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374. [21]慧然.临济录[M].杨曾文,编校.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22]赖永海.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M].王彬,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7/c442005-4030673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7日8时18分54秒 圆融无碍本天然——读熊十力尺牍并论其“丑书”

   ...比亮相于厅堂展室的书法作品,毋庸说,书札应更能体现书写者的性情。 日前偶然于同好处,读到一册《钟泰友朋信札》,收录了上世纪一大批著名文人与钟泰的信札,如柳诒徵、马一浮、吕思勉、熊十力、钱基博、夏承焘、苏渊雷、陈从周等,多为上世纪文坛顶流“大咖”,计有百余通。 钟泰(1888—1979),字讱斋,号钟山。早年就读于江南格致书院,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归国后任两江师范学堂日文译教,辛亥革命后曾入皖...

文史#名人手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5/c419382-402993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5日9时20分54秒 在很秋很秋的日子里怀念您

   ...颗滚烫的诗心,对文学的挚爱无怨无悔,于是,诗集《江南一片叶》《太阳与酒》《点燃岁月》《叶坪短诗选》等一本接一本地问世,引发读者的广泛关注,也得到诸如艾青、余光中、洛夫等著名文学家、诗人的好评。国学大师苏渊雷写下“一生最爱是天然”的条幅赠予他。“姹紫嫣红情世界,一生爱好是天然”,讲述着一个倾心相爱的超越与坚守的故事,寄寓的是一代文人的生命质地。 算起来,我比叶坪老师小24岁,正好两纪,俗话说两个轮回,...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17/c404018-4009674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7日8时54分5秒 钱君匋:学识与性情相交织

申城文人之书斋,像郑逸梅纸帐铜瓶室、顾廷龙匋誃书房、施蛰存北山楼、潘景郑著砚楼、苏渊雷钵水斋、赵清阁淡泊楼、胡道静海隅文库,皆为沪上人文学术之美丽景观,自有海派文化审美的独特魅力。可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而钱君匋无倦苦斋,更是影踪难觅。 自上世纪李叔同、丰子恺这样通才型文艺大家后,继而如钱君匋那样多才多艺,似乎绝无仅有。其编辑出版生涯长达七十余年,早年雅号“钱封面”,独步申城四马路,胡愈之、陈望道、夏...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24/c404063-3255016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24日7时32分39秒 渊默诗人王西野先生

   ...懂的,你只管拿去就是。” 王西野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一位诗人,是我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在朋友圈里,他又是一位公认的大好人,道德文章,无一不受称道。何满子先生为西野师的诗词集《霜桐野屋诗词存》作序:“昔苏渊雷尝品题西野,曰‘渊默’,戏谓予云:王兄百年后宜私谥为‘渊默先生’。予曾告西野,西野笑曰:‘苏公虚美,吾何敢当?’今两公均已归道山,每思此事,常不胜惘然;但以为以此两字题目西野,实恰孚其性行。”并对“渊...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17/c404063-3233262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17日8时14分5秒 “李百蟹”:清道人的食家面目

   ...道,天天小有天”(或称“道道”)对联见出端倪。姜丹书《忆清道人》认为这是李瑞清所作,“该馆悬壁以为荣”。但李云麾等人明确指出这是他人揶揄李瑞清的评语,否认了这种说法。另有一些观点认为这一联出自郑孝胥(苏渊雷编《历代绝妙好联》,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第206页)。这可能由于小有天是一家闽菜馆,最早可能自福州发展而来。晚至1936年,郁达夫游福州,在《闽游日记》2月18日日记中还记载在小有天聚餐。总之...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110/c404063-3227832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10日8时39分32秒 札边絮语话《围城》

   ...0年之作),录入《槐聚诗存》时,深得“风人之旨”的那联略有改动: “病马漫劳追十驾,沉舟犹恐触千帆。” 冒效鲁还将友人“苏君” (诗人、书法家苏渊雷)引荐给钱锺书。苏、钱交游正始于1950年, 《苏渊雷往来信札》所录钱氏手帖中即有“偶自叔子处得知精进回向” “时自冒公子处得知文酒过从共乐”诸语。 “叔子” “冒公子”即冒效鲁。 “增嘏先生”即全增嘏(1903-1984),翻译家、哲学家,曾任复旦...

文史#名人手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07/c419382-32150689.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7日8时8分41秒 “我们都是唐老夫子的学生”

   ...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这是一篇律赋,以“此先王置酒处也”为韵。作者是刘翰,清末江苏武进人,曾在南菁书院读书。 陈先生退休后用力最勤的是楹联。上世纪80年代,受自己的恩师王蘧常先生之委托,陈先生协助苏渊雷先生创建“上海楹联学会”,致力于抢救、搜集、整理上海地区的楹联,推广楹联的创作和研究工作。对于学会的内部刊物《上海楹联界》,他关心备至,但是在“编委”等名单中从不出现“陈以鸿”三字。2016年陈先生给...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530/c404018-3211705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30日8时5分38秒 朱维之:从温州走出的文学大家

   ...。拿回来时,只见上面满是紫色墨水的批改和圈圈点点,不管是“诸作气势奔放,佳句络绎”,还是“惟题材太狭,宜扩大生活范围”,都满浸着先生的殷殷期盼和拳拳之心。朱维之在朱自清的带动与鼓励下,与蔡雄、金贯真、苏渊雷等同学组织文学社“血波社”,以文会友,抒发情怀。 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朱维之便选择进入免费的金陵神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在校期间,朱维之便将自己以前的思考和积累整理,试着投...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111/c404018-31927368.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14日21时46分38秒 田遨文学艺术馆在济南市历城区开馆

   ...了《丹青恨》《宝船与神灯》《鹊华秋色》《吴门四家》《一代针神》《钟馗新传》等二十余部作品。生前拣选辑有《田遨丛稿》(十卷)《田遨书法集》《田遨诗词选》等,入藏上海图书馆。田遨先生与上海诸多名家王西野、苏渊雷、王蘧常、周退密、郑逸梅等交谊深厚,留下了许多唱和作品。 田遨先生虽然大半生生活工作在上海,但他一直深爱着家乡济南,创作了许多反映济南和历城文化的作品。95岁时还完成了《华不注赋》赠送家乡,深受家...

艺术#展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029/c419390-3191150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29日17时29分40秒 弘道以文,百年的漫长而执着

   ...,同样刚健中正,不遮掩,不迂回。 徐中玉一生结交无数的大家和友朋,如指导他写作的老舍、介绍他加入民盟的章伯钧、一起合编《报告》周刊的姚雪垠、邀他编辑《辞海》的舒新城、形影不离的钱谷融,以及黄药眠、苏渊雷、冯契、王统照、许杰等,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徐中玉与施蛰存之间长达60多年的真挚友情令人感慨唏嘘。徐先生中学时期就阅读过施蛰存先生的文章。1939年,他闻悉施蛰存在云南大学教书,便自重庆直赴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529/c404030-31728660.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5月29日8时46分46秒 施蛰存致宋桂煌信札小识

   ...前兼老约叙,知座有我兄及渊雷、孝鲁、鍊霞诸子,惜弟应友人之招,作松江、石湖荡两处之游,致未克相见。”“兼老”即陈兼与(1897—1987),诗人、书法家;“我兄”即收信人施蛰存。应陈兼与之邀,施蛰存、苏渊雷、冒效鲁、周鍊霞诸词人,雅聚一堂,可知施冒二人见过面。两人在诗作方面,亦有互动。施蛰存读过女词人丁怀枫《还轩词存》,大喜过望,誉其为“漱玉后一人”。1980年,丁怀枫辞世,冒效鲁作挽诗两首,诗援施氏赞...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407/c404063-31663432.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4月7日8时29分1秒 韦力:寻访之旅也是我的学习之旅

   ...六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华读书报:您怎么看待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韦力:“六经”虽然在孔子之前已经存在,但是经过了孔子的修订与传播才成为了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而何耿镛所著《经学简史》中引用了苏渊雷先生的论断:“经古文学家以史学眼光看待六经与孔子,经今文学家则以政治哲学眼光看待六经与孔子,难怪得出的结论大不相同。可是两种说法都有它对的一面。说六经只是‘周公旧典’,说孔子只是抱残守缺,补苴掇拾,那...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021/c405057-31410227.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0月21日7时41分53秒 苏渊雷赠刘节的一首诗

   ...州市苍南县钱库镇),因此苏称刘“同州”。 查《刘节日记》,上下二册皆没有出现过苏渊雷的名字。这两位温州老乡是几时定交的? 1962年11月6日至12日,孔子二千四百四十年纪念讨论会在济南召开,苏渊雷与刘节同为与会学者。刘节1962年11月8日日记:“今日初访徐喜辰、苏渊雷。”这么说来,苏刘二位迟至此时,才第一次见面。 苏渊雷的诗写道:“神交声应十年迟”,二人虽未谋面,却已经神交多年。此时相见...

文史#名人手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906/c419382-31339502.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6日7时34分36秒 父亲王蘧常的老师和学生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先生,谋求支持复校大业。1987年4月,《国专校友之声》创刊,在创刊号上登载了父亲会同校友及学术界名流蔡尚思、张世禄、胡曲园、陈千钧、陈子展、朱东润、蒋天枢、顾廷龙、苏渊雷、梁漱溟、饶宗颐等43人共拟的《恢复中国文学院(原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缘起》,向社会各界吁请支持。同时,父亲又为此致函复旦大学谢希德校长,谢校长接函后曾亲自来我们家与父亲晤谈。 虽然复校之事后来未有...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910/c404063-30282047.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9月10日7时30分44秒 朱屺瞻艺术馆,20年风雨历程

   ...馆珍藏的名家画梅佳作。有谢稚柳、陈佩秋合璧《梅石图》 ,唐云的《水墨梅石图》 ,刘旦宅的《湖石红梅图》 ,潘公凯的《古梅月影图》 ,以及艺术馆筹建之初由钱行健、吴玉梅、施大畏、马小娟、毛国伦合作的后由苏渊雷题的《红梅古艳百梅香图》等。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淞沪抗战后,朱屺瞻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第一个梅花草堂。曾以“梅花草堂”为专题,荟集画坛同道创作了一部册页,一时名家荟萃,各抒怀抱。齐白石、王一亭、黄...

美术#美术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5/2015-05-28/243918.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5月28日13时2分29秒 公案兰亭驳岂迟 雄文一出万人知——高二适遗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了郭沫若“《兰亭序》系唐人所伪托之赝品”一说,在文坛引 发巨大回响。   历史记住了这位刚直耿介之士。“一谔能令众士惊,纷纷聚讼说兰亭。”“公案兰亭驳岂迟,雄文一出万人知。”著名书法家沈鹏、已故学者苏渊雷等纷纷写下诗句,予以颂扬。   关于“兰亭论辩”的书信、函件等珍贵物品被布置在此次展览最核心的位置。毛泽东致郭沫若,直言“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亲笔信件,致章士钊 “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的回函,...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5-14/242289.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5月14日9时19分31秒 乡关何处 水流花开

   ...发现我一直在寻找故乡,但是故乡已经物非人非,它存在记忆当中。”尹舒拉说,他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即故乡、他乡、不知他乡是故乡。   尹舒拉1954年生于浙江青田县,上世纪70年代初师从陆俨少学习山水、苏渊雷学习诗文。1980年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科,先后师从孔仲起、童中焘、陈我鸿、曾宓游等。作为浙江美术馆建馆开馆的全程见证者,尹舒拉也是浙江美术馆有史以来第一位退休的正式员工。本次展览展出了尹舒拉上...

美术#美术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12-22/228644.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22日11时27分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