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691 篇有关 自叙传 的页面,用时 0.146秒.

第1页  共35页

文艺青年、“80后”写作与“自我”的历史动能——周嘉宁小说论

   ...语写作更审慎、严苛的标准。 周嘉宁2008-2016年的探索,总体上呈现出灰蒙蒙的基调,许多尝试都未必成功。但她对写作者身份的认领,正是在反复碰壁中趋向明确,写作观也大体成型。该时期的总结之作,是具有自叙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密林中》(2015)。小说回望并致意21世纪初文艺青年的交往情态与心灵风貌,也阶段性地汇总了周嘉宁的写作困境。借主人公阳阳之口,周嘉宁第一次说出作为女性作家的文学抱负:以“自我”为锚点...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0-404625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26分27秒 紧贴大地的心灵歌者——曾剑小说论

   ...[18]只恒文:《曾剑:一棵“向阳生长”的树》,《中国青年报》2020年8月22日。 [19]孟繁华:《文学意味着什么——从阅读经验看文学性》,《文艺争鸣》2023年第3期。 [20]郑润良:《附录:自叙传、农家军歌与战争创伤叙事——读曾剑长篇小说ô€Ž®向阳生长ô€Ž¯》,曾剑:《向阳生长》,第427页,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 [21]苏童:《小说是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3/c404030-404531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日11时26分24秒 鲁迅与祖父的对立和相似

1925年,鲁迅在应《阿Q正传》俄译者王希礼之请所写的《著者自叙传略》中说:“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这一场“很大的变故”具体何所指,鲁迅从未详说。时至今日,人们都已知道,这场变故与鲁迅祖父周福清的宦海浮沉有关。 过去,由于相关史料的缺失与讹误,许多研究文章中呈现出来...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8/c404063-4044117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8日8时52分32秒 蔡崇达首部写给孩子的书,《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讲述爱与陪伴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认为这是一部童年书,选取的是儿童的叙述视角,适读读者却不限于儿童。它有儿童文学的特质,又不尽是儿童文学的样貌,不能仅仅定义为儿童文学。它像是有自叙传色彩的非虚构文本,又像是有奇幻色彩的童话小说。作品写孩童,写动物,写成人,写故土,写生活,写生死,写生命,写岁月,写成长,作家笔下描摹的成长不仅属于孩子,而是属于所有的生命体及生命过程的。作品是个人化...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7/c403994-404334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9日13时22分1秒 内在性、地方性与超越性并置的先锋写作

   ...我伤害和人际间的互相伤害,展现了人物间的疏离感与爱恨交织。与鲁迅“人与人之间悲欢并不相同,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的观点不同,麦家表现了个体的渺小和命运感,传达了对人类宿命的无奈感受,透显悲悯情怀。作家通过自叙传小说治愈创伤记忆,正是文学功能所在。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丽军认为,小说表现了家族的传承和亲情,书写了家规家法对不可救药之人的约束,也揭示了叛逆之人也可以通过接受家法的惩罚回家和获得救赎。《文艺争鸣》编...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人间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59999-404321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8时57分53秒 经典作家专刊——萧乾

   ...有力父亲角色的空缺不仅符合萧乾的现实生活境遇,也蕴含着萧乾对孱弱国家地位的无奈。 “无家”与“弱国”的叠加加重了萧乾内心需要倾泄的苦闷,以文学治疗心灵创伤的写作目的使得萧乾的小说洋溢着浓郁的郁达夫式“自叙传”特色。他不断强调自己的“忧郁”和“病态”,苦于无法走出极端情绪——过度的积极热情和悲观厌世,时常徜徉在抒情色彩浓厚的小说中寻求心灵慰藉。小说中人物出现高度模式化倾向,环哥与母亲寄住在亲戚家的故事设置...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7/c404064-404273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7日10时25分51秒 “精神胜利法”的退场与阿Q的“成长”

   ...葛——鲁迅小说论析》,秦弓译,第16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22][28]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太阳月刊》第3期,1928年3日。 [23]鲁迅:《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鲁迅全集》第七卷,第8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周扬:《新的人民文艺》,《周扬文集》第一卷,第51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25]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20...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0/c404057-4041549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0日8时30分29秒 乡土小说的第四种面目——论曾剑长篇小说《向阳生长》的自在写作

   ...叙述者多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在叙事中一般不过多加入叙述者自己的态度和情感,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遭遇来表达作者的态度,因而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就非常明晰。 而曾剑的长篇乡土小说《向阳生长》用第一人称自叙传式的叙事视角,以个人成长为主线,对鄂东乡村“竹林湾”近百年来的世事变迁做了倾情叙写,作者和其叙述的乡土之间没有那么清晰的距离感,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乡土的一部分,他是乡土生活的亲历者,也是乡土生活的观察...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4030-404016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9时38分47秒 乡土小说的第四种面目

   ...叙述者多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在叙事中一般不过多加入叙述者自己的态度和情感,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遭遇来表达作者的态度,因而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就非常明晰。 而曾剑的长篇乡土小说《向阳生长》用第一人称自叙传式的叙事视角,以个人成长为主线,对鄂东乡村“竹林湾”近百年来的世事变迁做了倾情叙写,作者和其叙述的乡土之间没有那么清晰的距离感,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乡土的一部分,他是乡土生活的亲历者,也是乡土生活的观察...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1/c404030-4039311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11时30分6秒 郁达夫的“照相”

   ...、叙事者“我”与读者绑定甚至等同,进而以妨害读者为名对作品乃至作家的“道德”进行审判,这一批评模式时时困扰着郁达夫。因此他在《〈杜莲格莱〉的序文》《〈茫茫夜〉发表之后》《我承认是‘失败了’》等文中强调自叙传的虚构性,进而自辩: 读者若以读《五柳先生传》的心情,来读我的小说,那未免太过了。若说我的描写,是一种提倡,那更是冤罪了。我不过想说现代的青年“对某事有这一种倾向”,Avoia desteudance...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3/c404064-403742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日9时24分14秒 作为当代文学的网络类型小说

   ...样追着作者参加活动,这些都会成为写作者强大的动力。管平潮有一次在会上说,读者不只是他的上帝,还是他的三皇五帝。青狐妖说,他是为了自己的读者而写作。这与巴金为了自己的大哥写作《家》,郁达夫说文学是作家的自叙传有根本的不同。作家该如何面对读者的关注和热爱?网络文学创造了可读性强、有趣味、有内容、风格多样、题材类型多样的作品。 从网络小说的篇幅上看,几十万字是短篇,多是上百万字乃至几百万字的超长篇,一部小说往...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9/c404027-4037154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9日8时20分46秒 家政女工的四个“家”:劳动、性别与文学书写

   ...受到温暖的回忆,这涉及对故乡、对母亲的追忆。在范雨素、李文丽的作品中,母亲是养育和呵护自己的人,是正面的、积极的、有行动力的女性,母亲的言传身教是传递爱、尊严和同情心的来源。 《我是范雨素》是范雨素的自叙传,该文用简洁、诗意的语言呈现“我”的成长和家庭成员的变故,如大哥哥文学梦的破碎、大姐姐的死亡、丈夫的家暴等。这篇文章中也塑造了一个坚韧、有行动力的母亲,“我从记事起,我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一个大树的影子...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9/c404030-403647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0日9时15分49秒 蔡骏:《曹家渡童话》后记

   ...百科全书,仅仅存在于1988年到1992年之间,一幅幅早就不见了写生对象的风景画,一半来自个人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回望,一半来自时代剧变和面目全非的故乡。正如郁达夫先生说过“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的。”至今,仍有许多人生活和工作在彼处,沉默地度过这一时代的每个春秋,它可以叫曹家渡,也可以叫中国大地上的任何一个地名。曹家渡是我的童话,也是庶民的史诗。 2023年6月11日星...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7/c404032-4036314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8日9时26分35秒 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问题

   ...践。然而执持于史料考证,剔除批评家私人情感的批评方式并不能揭示史铁生作品的全貌。这是因为在他的创作中,虽然有一部分作品,比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插队的故事》等属于以真实经历为素材写就的“自叙传”作品,面对它们,批评家自然要从本事研究的角度,结合作品的艺术虚构去理解作品,但除此之外,史铁生还创作了《我之舞》《中篇1或短篇4》《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极具先锋气质的作品。虽然其中也有作家的...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1/c419351-4035851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2日8时49分10秒 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问题

   ...践。然而执持于史料考证,剔除批评家私人情感的批评方式并不能揭示史铁生作品的全貌。这是因为在他的创作中,虽然有一部分作品,比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插队的故事》等属于以真实经历为素材写就的“自叙传”作品,面对它们,批评家自然要从本事研究的角度,结合作品的艺术虚构去理解作品,但除此之外,史铁生还创作了《我之舞》《中篇1或短篇4》《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极具先锋气质的作品。虽然其中也有作家的...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0/c419351-4035780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0日8时45分41秒 孙犁1954年的“红学”研究

   ...为:“《红楼梦》一书虽然可能有许多部分是作者的自传,但同时一定经过了创作的加工”,“过于强调自传性质,过于信任真人真事,无疑将会降低以至抹杀《红楼梦》一书的现实主义价值”。40也就是说,《红楼梦》的“自叙传”确实有,但不能“过于强调”,因此,俞平伯的“错误”就变成了“程度”问题。可以说,孙犁与李、蓝观点保持了一致,但在论述过程中,却忠于真实判断,无意中承认俞平伯的工作有其价值。 类似现象,也发生在对“低...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6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6时30分47秒 蔷薇梦碎:“情感—文学”共同体的破裂 —— 周氏兄弟失和再考察

   ...生理学化学教员’呢?(一九九)这因为作人那时在立教大学还未毕业,却已经和羽太信子结了婚,费用不够了,必须由阿哥资助,所以鲁迅只得自己牺牲了研究,回国来做事。”而鲁迅自己在《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中也说:“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所谓“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就是说,他自己是不太愿意回来的,而这“几个...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04064-403384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8时23分14秒 《血色黄昏》与八十年代文学生产场域转型

   ...年的惨痛遭遇为线索,近乎原生态地展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后期,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经历的时代风暴与艰苦生活,以及在极端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人性的扭曲与相互倾轧。小说带有强烈的自叙传色彩,主人公林鹄的命运几乎与作者在内蒙古的知青经历完全重叠;小说中大部分人物都有真实生活人物原型,小说中的主要事件、时间节点也与彼时的现实生活一一对应。以今天的文体类型反观,《血色黄昏》近乎非虚构写作...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1/c404030-403372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2日9时42分14秒 散文本质的探寻与阐释——再论中国散文研究的新路向

   ...定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理论建设的基础。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道:“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4]郁达夫对现代散文个性这一特征的表述,既是对“五四”以来白话散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4/c404030-403269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4日10时12分13秒 革命与母职 ——左翼文学中的“弃婴叙事”主题探析(1927~1942)

   ...且没有丝毫的避妊意识。在枝珂怀孕生产之后,C君又以忙于革命、无力抚养为由把孩子残忍送人,丝毫不曾考虑妻子枝珂的感受,体现出独断专行的男性霸权对女性及新生儿生命权利的漠视与规训。与之类似的,还有萧红的“自叙传”小说《弃儿》,女主人公芹生下孩子六天就把孩子送人,其弃婴之举看似由母亲主动做出,实际上仍是男性话语权力的重复,即“丢掉一个小孩是有多数小孩要获救的目的达到了”[24]的阶级革命逻辑。 如果说国共内战...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3/c404063-4031929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3日8时20分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