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史叙事应运而生,它聚焦于边缘经验,深入挖掘个体日常生活的细节,为当代文学重构历史认知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种“小叙事”并非对“大历史”的否定,而是通过个体经验的棱镜,折射出被遮蔽的历史褶皱与社会肌理。诸如韩江的《素食者》、李修文的《猛虎下山》、葛亮的《灵隐》,还有双雪涛的《飞行家》、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等作品,皆以个体的渺小存在为切口,撬动了对权力、暴力、记忆等宏大命题的反思。这种文学创作方向...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33-404715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10时4分1秒 舞台灯光:戏剧的另一位视觉导演...园氛围。 随着文旅融合带来的文旅戏剧热潮,国内舞台灯光设计开始突破传统剧场边界,与环境照明形成跨界关联,在实景演出中表达“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如张家界的《天门·狐仙》突破标准化灯具思维,依据山体肌理定制迷彩色灯具,使灯光硬件与自然岩壁融合。灯光设计运用色温校准技术还原“晨昏四季”的光影流变,以投影映射再造“云雾缭绕”的山水意象,既保留传统色彩的象征体系,又通过技术参数重构出自然意境。新型舞台灯具...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19389-4047147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53分23秒 为未来科幻电影表达打开更广阔空间...构,在“流浪地球”的整体计划中,横亘着多重阻碍,如太空电梯危机、月球坠落危机、木星引力危机等等,使剧情高潮迭起、矛盾激烈。电影对地球表面破败、荒寒的极端化表述,空间站、行星发动机、智能机械的碰撞模拟与肌理刻画,地外空间的宏观场景建构等,均紧扣物质特性、尊重科学原理,细致入微又极具未来感、虚拟性及想象力,在科学的严谨性与幻想的发散性之间实现了平衡。 尤为珍贵的是,《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刻画了鲜活、令人动容...
科幻#科声幻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84-4047126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22分30秒 陈崇正长篇小说《归潮》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过潮汕文化展现中国乡土文化的有机团结性。强调地域文学需以独特文化基因为基础,转化为普世价值。他肯定小说时空交错的叙事线索,并认为《归潮》的结构精致,属于“芯片结构”,篇幅虽短,容量巨大,具有很好的文学肌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聚焦《归潮》中的女性形象与代际传承,指出林阿娥、林雨果等角色突破传统潮汕女性刻板印象,展现果敢刚烈一面。她肯定陈崇正从先锋、科幻转向现实主义的成功转型,认为小说通过年轻...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3994-4047021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20时37分23秒 签名本中的精神图谱——作家签名本的三重逻辑与时代价值...活动落地清溪村,一些作家青睐清溪村,如老藤《草木志》新书发布会就选址珍藏馆。当书香与清溪村的擂茶香气交织,当通过24小时微型图书馆的通借通还系统,贾平凹《秦腔》的签名本流入村民手中阅读,文学便渗入生活肌理,与乡村振兴实践融为一体。 如今,柏油马路早已穿过周立波笔下的茶子林,一代新农人在清溪村的田野中劳动。时代滚滚向前,但数字时代的阅读革命中,珍藏馆昭示着文学记忆的保存从来不是怀旧,而是为了在现代化浪潮...
文史#版本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19387-4047013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5时25分48秒 敦煌美学的时代解码...数民族女性的丰腴健美。董希文的油画《哈萨克牧羊女》和《开国大典》,分别吸收了北魏壁画的灵动线条和盛唐壁画的富丽色彩,创造了新颖独特的民族形式。唐勇力的工笔重彩画《敦煌之梦》系列,受到敦煌壁画斑驳脱落的肌理效果的启发,独创了“脱落法”“虚染法”等画法,具有一种沧桑之感和残缺之美。姜宝林的水墨写意画《敦煌的启示》,从敦煌壁画印象中提炼出简约有力的线条和色彩,把敦煌传统艺术元素大胆转化为现代抽象构成。 而从...
艺术#展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19390-404697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8时35分47秒 小日子,是看得见的风景...保留着生鲜的顽强与任性,而周边的千滋百味已经与它交相辉映,直抵人间。先生咪一口酒长叹一声:“啊!” 第二天,手指间依旧有着炒螺蛳的迷香,走廊里那股浓郁、经久不散的好味道一定是钻入一切地方的,指甲缝里,肌理之间,当然,记忆深处。 三 我在这个大院住了五六年,也吃了老周的炒螺蛳五六年。1999年,我们从安徽调到上海,老周跟我们的好朋友姚哥一起来上海看我们。我们请他俩在上海体育馆附近斜土路上的一家饭店吃三黄...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18-4046887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7日8时43分0秒 方志小说的女性文本——黎紫书《流俗地》的地方感形塑与精神归属...度。黎紫书尝试探索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变迁,将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交织在一起,形成充满地方感的文学空间。 与《告别的年代》的复调叙事不同,《流俗地》更加专注于怡保的底层人物,通过银霞的“听觉视角”探索城市的肌理。银霞凭借声音“游走”于锡都的各个角落,感知这片土地的温度和脉动。黎紫书在小说中真实还原了地标如南香茶室、鸿图酒楼等,并虚构了符合华人日常的场景。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使《流俗地》不仅记录了城市风貌,还...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0-404672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11时24分13秒 “新浪潮”访谈 | 夏立楠: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补偿...要带他们去伊犁。 美好的童年能治愈一个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三观。成年后,哪怕我遇到再多艰难的事,总能将阻力转化为动力。新疆的生活经历,像我吃过的米喝过的水,它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基石,已经化成我的骨血和肌理,所以我十分注重那段经历。 3、你作品中的空间非常多元——城市、乡村、边地、异国,我猜测也许一定程度与你在多地生活的经验有关?这种空间经验是否改变了你观察世界和人物的方式?同样一个人物,放在不同城...
专题#专题#《人民文学》“新浪潮”作家观察#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59100-404674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9时6分31秒 《粤食记》:舌尖上的“新南方”...、技术、全球化浪潮的冷静洞察。三生三笑通过饮食这一日常切口,将复杂的社会议题轻轻捻入,转化为可感的叙事。 三生三笑的经验表明,网络文学也并非只能依赖类型化“故事钩子”。一种扎根现实、尊重生活细节与文化肌理的叙事,同样能够引发共鸣。《粤食记》不依靠“金手指”或逆天情节推动故事,而是在林家姐妹的家庭危机、代际矛盾中展开。在“出走—回归—坚守”的路径中,林小麦与林佳茵既非爽文模板,也并非恋爱或职场成功的单维...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0-404673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11时32分20秒 开罗:绵延不息的城市书香...浮着纸墨香,与尘封的故事一同漫溢。开罗,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不止是金字塔下的文明遗产,更是一本翻不尽的厚重之书。书香在这里不是修辞,而是日常生活本身,是一种从古至今、绵延不息的城市气息。 开罗的文化肌理 在开罗,书店不仅是销售书籍的地方,更是跳动的城市文化脉搏。开罗著名的阿塔巴广场附近,有一座以小区名字命名的阿兹巴基亚花园,旁边是阿兹巴基亚墙旧书市。书市始建于1907年,至今已有将近120年的历史,...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90-4046692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8时24分3秒 青山明月夜 千古映诗人 ——读《李白诗集全注全译》...一书可作为诗国长河上沟通古今的一叶扁舟。此书注译者作为唐代文学研究方家,以深厚的文史功底与细致严谨、洞见深刻的治学态度,以及优美流畅的文笔,使千载而下的读者得以在“题解”与“注释”中触摸古代诗歌的创作肌理,并于“译文”的当代散文语体中感受诗意的古今流动。虽然细读译文,其内容仍不免存有可进一步商榷之处,但瑕不掩瑜,且诚如注者在前言与后记中所说,古诗今译本就是一件极为艰难、很容易“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个中...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42005-404669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8时20分27秒 非遗薪火相传关键在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既要发挥老“守艺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又要激发年轻一代的创新创造活力,只有携手共进,将非遗嵌入现代生活的肌理,使其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消费的文化日常,才能让民族文化的根脉在传承中延绵不绝。
艺术#非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19393-4046686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8时9分48秒 李修文:写作是为了对抗我们的无能...遍的感染力。 《夜雨寄北》小说的缘起,是多年以前偶然在剧组遇到一个把猴子当宠物养的姑娘。这让李修文惊奇,也让李修文难忘。从那时起,这个画面就牢牢盘踞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长出藤蔓,逐渐有了一个故事本身的肌理:“能不能用人和猴的关系,在展现时代进程的同时,又展现人心的一体两面?” 类似这样的故事,李修文心里还装着许多许多。多年间行南走北,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养成了随时随地记录故事的习惯:一面热情地入世,...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5057-4046665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7时57分33秒 《银盐落定:上海 2001—2010》...0200 内容简介 时间,才是一幅银盐摄影最后一道工序。二十年前上海街头人与事的平凡日常:或喧杂,或宁静,像是新世纪的序幕。当时也许无法预测之后即将上演的剧情,但相隔二十年,竟发现那些不再寻见的城市肌理、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才是今天魔都的本来面目:质朴而纯真的上海气质。 作者简介 作者朱浩的一组系列故事,讲述身边与摄影相关的朋友,真实的人与事成为这组影像更富感情的背书;而作家btr则以一则博尔赫...
书汇#新作快读#Y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5086-4046646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1时52分4秒 从历史走向时代前沿的海派小说——围绕《千里江山图》的漫说...,完全正确。商业发达须有规范保障和法律条件,前提必须是契约社会的形成,并能成为社会管理和社会关系的主流价值观。商业社会的市民文化、生活文化也以此为基础成形、成熟及延伸。商业化只是表象和形态,契约性才是肌理和根底。契约性既是上海的意识形态,又是上层建筑的最大公理基础。所以,上海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本分、彼此界限的利益关系十分明确,人与人相处的关系边界感就相当的敏感和自觉,连带形成了包括日常生活中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30-404658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0时15分23秒 守护灵魂深处的文化密码——读《王国益散文选》...义。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审美的自觉,王国益的散文也常常聚焦于传统文化,以丰沛的主体情感激活各种历史文化元素,又以文化探幽者的姿态抒发创作主体的生命情怀。即使着笔于山水城乡之景,王国益也会踅进深厚的传统文化肌理之中,辗转盘旋。这集中体现在他新近出版的《王国益散文选》中。 或许是长期生活于江南的缘故,我读《王国益散文选》,既备感亲切,又时觉陌生。说亲切,是因为除了北方的台儿庄以及少数域外之城,这本散文集中的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4030-404664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0时13分15秒 米兰·昆德拉的“阅读法”早已透露通往艺术本质的“捷径”...时间:2025年1月 时间,才是一幅银盐摄影最后一道工序。二十年前上海街头人与事的平凡日常:或喧杂,或宁静,像是新世纪的序幕。当时也许无法预测之后即将上演的剧情,但相隔二十年,竟发现那些不再寻见的城市肌理、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才是今天魔都的本来面目:质朴而纯真的上海气质。 作者朱浩的一组系列故事,讲述身边与摄影相关的朋友,真实的人与事成为这组影像更富感情的背书;而作家btr则以一则博尔赫斯式的短篇小...
新闻#本网原创精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29168-4046089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9时56分6秒 书香不止纸墨间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红外投影等先进设备和技术,上古巨兽在观众身边畅游,并与观众互动;还有AI技术,将静态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动态的人物……这些虚实相生的体验,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场域,让人们在数字世界中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肌理。 当我们用设计思维和信息技术重构阅读载体,用创新表达活化文化基因,全民阅读便不再是简单的行为倡导,而是升华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觉醒。期待每个设计师都能成为“点灯人”,用创意之光照亮更多人走向精神丰盈...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3994-4046618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8时43分19秒 文学阅读:向下沉潜 纸上开花...按理是假的,也可能是真的。 新诗之“悟”要有充分依据和良好修养作支撑,盲目介入必会无功而返,最好能有效结合传统的社会学批评和英美新批评派的本体细读方法,兼顾外在的时代因素、作者个性和文本内部的诗歌复杂肌理,把握住诗的情感真谛。如面对卞之琳的《第一盏灯》,需要“知人论世”与细读配合。“鸟吞小石子可以磨食品/兽畏火。人养火乃有文明/与太阳同起同睡的有福了/可是我赞美人间第一盏灯”。首先得摸清卞之琳的喜好和...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3994-404660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8时20分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