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3 篇有关 美国情人 的页面,用时 0.363秒.

第1页  共1页

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离岸流”还是“外省书”?

   ...果再加上卢新华的《紫禁女》、余曦的《安大略湖畔》、施雨的《刀锋下的盲点》、叶周的《丁香公寓》、黄宗之的《藤校逐梦》、陈谦的《无穷镜》、薛忆沩的《空巢》、江岚的《合欢牡丹》、施玮的《故国宫卷》、吕红的《美国情人》等(这些作者中,许多都著有不止一部长篇小说),且不说北美“新移民”文学中数量庞大的中、短篇小说,光是这些长篇小说,就足以显现出其厚重分量和熠熠光彩。在这些长篇小说中,北美“新移民”作家们不但写北美生...

专题#专题#21世纪文学20年#海外华文文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20/c433141-31790253.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23日12时8分6秒 寻找伟大风景的人

   ...所。初到美国时,他曾由衷地赞美罗德岛的海湾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也正是在这片海湾,苏巴什偶遇了拨动他心弦的美国女人。然而,随着恋情无疾而终,苏巴什猛然意识到,眼前的风景并非如他所想象的那般完美,甚至美国情人留给他的分手礼物“望远镜”也成为充满隐喻的道具——暗示着年轻的苏巴什不过是国境之上的过路客、风景之外的旁观者,暗示着他与这处风景并没有建立有情的联结,只能藉由冰冷的工具与它建立关系。然而,这段令人心碎...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209/c404092-31495760.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2月9日8时36分26秒 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下的美国之“情殇”

   ...义的视角阐释出她们在异国他乡产生的精神、物质上的诸多变化和人生困境,同时也揭示出美国社会在标榜自由、平等思想的表面下掩藏的不平等、不公正,并不是现代女性能够获得进一步解放的乐土。 关键词:吕红 《美国情人》 女性主义 作为知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美华“学者型”作家吕红的创作特征是:“从一个独特视角来关注并思考华人女性的命运遭遇。”1如果说她在短篇小说集《午夜兰桂坊》中主要探讨了20 世纪90 年代后...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925/c430267-31372974.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25日15时17分10秒 《波伏娃:激荡的一生》

   ...,对这些事情的讲述也揭示了波伏娃作为女性所具有的多情、细腻、敏感、脆弱的一面。  这部作品也是波伏娃生前唯一认可的传记,资料分别来自传主的作品、与传主的访谈对话录,尤其是晚近发现的多达一千六百多页的与美国情人艾格林的通信。“在涉及具体的事实时,激动不是理由。”波伏娃对作者作如是说。由此,就内容的真实性和材料的新鲜感而言,本书有独特的优势,生动细微,真实可信。

阅读#新书推荐#B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627/c405063-28501901.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7月8日22时5分57秒 徐志摩和陆小曼谈嫖妓细节 写信“出卖”胡适

   ...叫做君子么,还配在学校教书么,还配称为教授么?鲁迅虽然抛弃了朱安,但鲁迅很坦诚,他光明正大地对世人说,自己和朱安是封建包办婚姻,既然无爱就该分开,这才是君子行为。不像胡适,老婆倒是不抛弃,却在美国交个美国情人?对于和国民党走得很近的胡适来说,真是家里“青天白日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啊,人品如此,学问又会好到哪里去,他研究的《水经注》成果我是不愿看的,他的文章我也不愿意多读。就像作为宋朝皇室后裔,却出仕元朝...

文史#文史钩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03-19/196695.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3月19日16时25分7秒 胡适的诗词序跋和“本事诗”(陈漱渝)

   ...《暂时的安慰》、《无题》、《烦闷》、《江城子》、《多谢》、《也是微云》等,就统统都没有序跋。同样,写给女友陈衡哲的《水调歌头》,写给情人徐芳的《无题》(寻遍了车中)、《无心肝的月亮》、《扔了?》,写给美国情人罗维兹的《无题》(“电报尾上他加了一个字”),也通通没有序跋。   更值得注意的是,胡适那些涉及婚外恋的诗作,序跋文字不仅闪烁其词,而且声东击西,有意隐瞒真情,误导读者。比如,1915年8月20日,...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3/2013-03-25/157761.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3月25日10时9分10秒 硕果累累 任重道远

   ...涉及到海内外的历史变迁、中西文化差异甚至地域种族习俗不同的新视角、新情爱故事,受到读者关注,特别是在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使这类小说登上了更高层次。吕红的《美国情人》游走于梦幻和现实、国内和海外、东方和西方、情感和哲理、放逐和回归、迷失和寻觅之中,大量运用新感觉派的意识流、蒙太奇、时空闪回穿插的手法,简约、洗练又不乏浪漫想象力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新移民生存状态的...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0-03-18/42612.html 发布日期: 2010年3月19日0时4分28秒 暗夜中的小火苗

   ...啊!   《女人是“蜜”》是两个女性的故事,其中一个,阿菊旦蜜金的花期极短,不能自拔的爱让她迸发出炫目之美的同时也让她甘愿地进入毁灭,她意欲与自己的情人一起情死进入“玉龙第三国”,然后在最后时刻她的美国情人选择了生。第二个女性,是阿菊旦的女儿,她几乎没有过花期,她背负着母亲的罪责和符咒,每年桃花开的时候都会变得神志不清,由一个又驼又瘸的男人养着,后来成了他的媳妇……在那条《深深古井巷》里,二伯妈应当算是...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9-11-16/39453.html 发布日期: 2009年11月17日0时3分51秒 《波伏娃:激荡的一生》

   ...这些事情的讲述也揭示了波伏娃作为女性所具有的多情、细腻、敏感、脆弱的一面。   这部作品也是波伏娃生前唯一认可的传记,资料分别来自传主的作品、与传主的访谈对话录,尤其是晚近发现的多达一千六百多页的与美国情人艾格林的通信。“在涉及具体的事实时,激动不是理由。”波伏娃对作者作如是说。由此,就内容的真实性和材料的新鲜感而言,本书有独特的优势,生动细微,真实可信。

文学新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ook/2009-08-30/1688.html 发布日期: 2009年8月30日16时26分48秒 “我想要的是生活的一切”——西蒙·波伏娃百年诞辰

   ...德·朗思曼——就是那个在波伏娃下葬时朗读着:“我无法将我的生命带走,我的生命在坟墓之外延续”的朗思曼,他已经衰老,就像那个火热的年代一样逐渐成为记忆。玛丽-法朗士·皮西尔朗诵了波伏娃和尼尔森·奥格林(美国情人)的通信片段,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真切感受到她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女人。之后克里斯蒂娃宣布由法国文化部和伽利玛出版社出资,在波伏娃诞辰百年之际创立“西蒙·波伏娃妇女自由奖”,用于奖励那些延续波伏娃的...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8-02-16/31082.html 发布日期: 2008年2月16日10时30分33秒 萨特与波伏瓦:自由情侣的神话

   ...这时候她该怎么办呢?她只有自救。她用什么来自救呢?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她也采取了萨特的做法,她也出去寻找艳遇。波伏瓦在萨特之外真的有过几个异性,可问题是,她真的爱他们吗?她真的需要他们吗?——她的美国情人尼尔森在读完她的小说《一代名流》后气愤地叫嚷道:“她肯定在我们每次做爱时都记笔记的。”因为书中对他在床上的出卖太细致了。如果真的爱一个人,会在做完爱后还不忘去做笔记吗?这样的冷静,不仅可怕,而且肯定跟...

作家库#主要作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56/2008/0122/6232.html 发布日期: 2008年1月22日14时59分32秒 “当代世界华文作家文库”系列之《美国情人》出版

  中国华侨出版社、世界华文文学出版中心最近策划出版了“当代世界华文作家文库”系列,旅美女作家吕红的长篇小说《美国情人》为该文库首部长篇。该书是一部有着广阔社会历史内涵的作品,也是一部反映爱情与事业追求的饶有艺术特色的长篇,通过描写不同层次大陆新移民的心路历程,表现出寻梦者的苦乐悲欢,可说是北美华人文学近年来难能可贵的新收获。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6/2006-08-18/20067.html 发布日期: 2006年8月18日9时3分0秒 《美国情人》——对海外漂泊者境遇与命运的探索

   ...品涌现出来,并获得好评。这些作家的新作,其酝酿和积淀,大都是表现海外漂泊者的境遇与命运。在书写新移民生活巨变、情感冲击和文化冲突融合的过程同时融入对大千世界的思考和探索。旅美女作家吕红创作的长篇小说《美国情人》,就属于这一类的作品。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芯离别故土和亲人,在梦寻中挣扎和奋斗,经历了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种种挫折和磨练,终于获得事业成就的故事,寄托了作家对新移民生活命运的许多带有哲理性的思考。描...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6-08-05/25250.html 发布日期: 2006年8月5日23时3分12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