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这个世界霸主的垂涎。不少英国人以英国强大的国力为后盾,为实现各自的梦想纷纷奔赴中国,教会人士和商人是来华急先锋,他们积极学习汉语,逐步形成一股潮流。鸦片战争时期,有三位学习汉语的西方人——郭士立、罗伯聃、马儒翰,成绩骄人,声名卓著。三人同为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华西人中的汉语佼佼者,笔者借用法国大仲马小说《三剑客》之名,谓之“汉语三剑客”。其中罗氏、马氏均为英国人,郭氏虽是普鲁士人,但毕生为英帝国服务...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807/c404063-3181370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8月7日8时19分10秒 近代商务印书馆英语教科书的几个关键词...字、区指字、系静字、动字、系动字、绾合字、承转字、发语字。 在民间,除了“洋泾浜读本”以外,也有些传教士参与了英文读本的编写。如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823年在澳门出版的《英国文语凡例传》、英国外交官罗伯聃编纂的《华英通用杂话》等。有些中国学者也参与了读本的编纂,如子卿编写的《华英通话》及《华英通话集全》等。在宁波和上海流传的还有《英话注解》。这本书的宁波版本分为39类,第一部分是事物的分类,有各国镇头...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012/c404063-30336338.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10月12日7时50分31秒 《伊索寓言》译本比较阅读...的成书时代不同,译者对其赋予的期望存在差异,其行文风格、修 辞手段也各有特色。“汤森本”为英译本,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西方人翻译创作风格与中国人的不同。 译本的形象性比较 关于编写《意拾喻言》的缘由,罗伯聃在该书序言中已说明:“盖吾大英及诸外国,欲习汉文者,苦于不得其门而入”。可见,《意拾喻言》的出现是为了方便外 国人学习汉语。《意拾喻言》本身必须是流畅地道的汉语,这样可以保证外国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
寓言#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yuyan/2015/2015-08-13/250738.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8月13日9时15分21秒 罗伯聃与他的《华英说部撮要》...纳入“国学”的视野。外国人的相关成果常结晶为教材,在众多外国人编纂的汉语教材中,《华英说部撮要》是一本颇具特色的汉语口语教材,其作者罗伯聃亦不同凡响,均值得系统研究发掘。 1807年8月10日,罗伯聃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煤炭商人家庭,从小受家庭影响立志从商。 他14岁便开始在商店工作,青年时代往南美经商,展现出惊人的商业才华。与此同时,其语言天赋也初露端倪,短时间内就完全掌握了西班牙语。183...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4/2014-06-24/208651.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6月24日6时38分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