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除,“人何以为人”的问题很快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从另一角度说,如果AI只会用人类的语料说话,人类就是新鲜语料唯一的供应方。今天,AI之所以可以人模人样地说话,写诗写小说,是因为喂给它的文字是人类既往经验的表达,人类的情感、伦理和创造力都封存在里面。如果人类不能持续提供新经验的表达,这个数据库就陷入了封闭的、高速运转的死循环。很快,它散发出的就不再是一股AI味儿了,而将是尸臭味儿。 正是在人类的自然语言功能...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3994-404644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42分39秒 “新浪潮”访谈 | 夏立楠: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补偿...对未来AI写作的发展谈不上太多关注,但我觉得随着AI的发展,肯定是能写出不错的类型小说的,比如情节推动快、故事性强的作品,但要想写出细节饱满真实、心理刻画入微的作品,估计还是会有一些难度。毕竟,文学是经验的表达,生活往往比文学更加精彩,而人性又是十分复杂的,它不是一个既定的程序就能精准把握的;再者,艺术的发展是作者和读者(观者)互动的过程。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会预设一个客体存在,即该作品的作者。在这一...
专题#专题#《人民文学》“新浪潮”作家观察#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59100-404674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9时6分31秒 文艺青年、“80后”写作与“自我”的历史动能——周嘉宁小说论...的焦虑,其危险在于,前者压抑了自身的文化特性,习惯用强势文明的眼光看待和表述自己,进而压抑了真实感知和主体表达的滋长。[14] 与王安忆在日记、书信、小说、访谈中留下细密的访美记忆不同,周嘉宁对爱荷华经验的表达始终慎重,只有一篇以“国际写作计划”为虚构原型的中篇小说《再见日食》(2019),两篇随笔《我们在南部停止了抽烟》(2017)、《我所理解的世界》(2018)。除此之外,周嘉宁屡次表示“不知道怎么开口...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0-404625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26分27秒 打工文学:记述改革开放的“心灵史”...教授柯雷,将打工文学作为他的博士生的科研项目。柯雷指出,海外对“打工诗歌”的关注,一方面源自“打工诗歌”的丰富性,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社会学、人类学、移民研究、性别研究等;另一方面“打工诗歌”不仅是社会经验的表达,也是审美经验的表达,有着开阔的研究空间和极大的研究价值。 其二是丰富了文化艺术的创作资源。打工文学为当代文学艺术提供了鲜活的中国经验以及丰富的创作资源,既引起世界关注的目光,也引起特区乃至全国文化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9/c404030-404421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0日9时27分40秒 “90后”小说,代际冲突的凸显与处置...学以来常见的父子两代人相爱相杀或者批判审视为内容的代际冲突,过渡到“90后”小说群体笔下,父子间的代际冲突产生了明显的变异,他们中的部分人,以抽空父辈形象实体为艺术表征,彻底否决了父辈的存在。这种极端经验的表达,离不开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加速进入转型期的大背景。 在河南另外一位“90后”小说作者王文鹏笔下,虽然他的小说比之智啊威,总体上倾向于写实,不过,父辈的形象往往缺席,两代人的关系往往以母子或者母女...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3/c404030-4040768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3日9时19分49秒 素人写作:时代文体与经验的公共化...唐克新、胡万春、阿凤、高玉宝等为代表的工农兵作家。21世纪以后出现的“底层写作”“打工文学”现象,在市场经济兴起和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工人、农民的社会身份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的社会现实,作为个人生活和经验的表达者,他们争取的是文化表达的平等权益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地位。今日出现的素人写作,其写作范围和表达内容更加宽阔,部分实现了鲁迅平民文学的设想,同时也是对中国左翼文学传统的当代呼应。 从社会基础来看,随着中...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8/c404030-4036375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9日9时8分58秒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言选登...草原绿洲,以及心向中原的丰厚历史记忆,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给新疆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成为新疆文学的优势。 近年来,新疆许多用民族语言创作的作家朋友们都有了一个共识:“本族”“本土”经验的表达确实已经远远不能表现时代生活,而只有通过文学的点滴发现,把自己对时代和生活的思考更多、更深置入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家国的思考,并通过作品中对人物的塑造、叙事的创新、艺术形象的转化、自然地理环境气候...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8/c404030-4036401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8日14时59分27秒 努力挖掘并讲好湖北故事——2023年湖北报告文学综述...面,好的国家故事一定是由丰富多样的地方故事构成的,它既来源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进程中生成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根植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基层实践中。另一方面,湖北故事的讲述,是从湖北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的自我经验的表达,是提升和输出湖北形象,从而走向全国的重要前提。因此,讲好湖北故事,就要从湖北自身的历史变革和现实生活出发,从深厚而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出发。应该说,2023年的湖北报告文学是自觉践行这一点的,同时也从...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7/c404034-403560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7日9时26分15秒 40年:用“打工文学”讲述20世纪中国的发展...歌节都会邀请来自中国的打工诗人,比如郑小琼。”柯雷表示,海外对“打工诗歌”的关注,一方面源自“打工诗歌”的丰富性,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社会学、人类学、移民研究、性别研究等;另一方面“打工诗歌”不仅是社会经验的表达,也是审美经验的表达,有着开阔的研究空间和极大的研究价值。 在柳冬妩看来,“打工文学”不仅是广东的产物,中国的产物,它在世界文学史上都能找出自身的谱系来。“19世纪中叶,英国就出现了工业小说,法国的文...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8/c403994-4034827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8日8时27分22秒 从新媒介文艺到新的大众文学...模式,新的网络系统和服务扮演了重要角色。信息技术和科技发展客观上惠及了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群体。今天的文学创作已不是作家依靠个人灵感想象,在头脑中进行审美创造的神秘事件。如果说此前文学创作指向创作主体心灵经验的表达和精神世界的营造,那么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与AI共创的写作更多是以算法为核心的文学生产与消费活动。文学也不再是仅仅依靠独特的审美规律,在自我营造的封闭空间里,任意漂浮的美的存在物,而是飞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3/c404030-4034531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3日9时13分12秒 从新媒介文艺到新的大众文学...模式,新的网络系统和服务扮演了重要角色。信息技术和科技发展客观上惠及了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群体。今天的文学创作已不是作家依靠个人灵感想象,在头脑中进行审美创造的神秘事件。如果说此前文学创作指向创作主体心灵经验的表达和精神世界的营造,那么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与AI共创的写作更多是以算法为核心的文学生产与消费活动。文学也不再是仅仅依靠独特的审美规律,在自我营造的封闭空间里,任意漂浮的美的存在物,而是飞落...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3/c404033-403449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3日7时23分58秒 19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中丁玲“转变”的辩证法...政治行动展示出了更为灵活、丰富的实践性。因此我们才会看到,丁玲主编的《北斗》,在“十一月决议”之后仍能就创作问题集合许多非左翼作家参与征文讨论。[24]而丁玲自己,在大众化的写作中也并没有放弃女性情感经验的表达,《消息》《母亲》这样的作品细腻地书写了革命中女性主体的“内面”。[25]1932年,改组后的“左联”宣称“每一个小组都应当整个的实行左联的转变——从各方面去进行革命大众文艺的运动”,[26]而这种总...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2/c404064-4033754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2日8时24分36秒 以空间意象拓展精神视野——读长篇小说《登春台》...生活困境的耐心和不断超越的信心。但令人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如今,遥不可及的“远方”早已经变为唾手可得的“附近”,包含丰富褶皱的“故事”也成了平滑的“信息”。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曾直言,讲故事就是对独异的个人经验的表达。中国作家木心给出的形容则更为生动,他认为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登春台》所表达的关切得以凸显:除了社会与历史所构筑的水平视角,对生活与人心垂直层面的探索与开拓,或许...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登春台》#特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8/c459533-4033462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9日14时5分45秒 《中国的一日》:危机年代的中国叙事...”和“一日间的新闻”,但所占比例较小。这些新闻材料既提供了观察中国的官方视角,也与民众的真实生活形成了“对照”。在形式意义上,《中国的一日》并非《世界的一日》那种新闻资料汇编,而是文学实践,为感性心灵经验的表达留存了更多空间。在这个层面上,尽管二者采用的都是“一日史”方式,但《中国的一日》不是新闻的“集纳”,也不是简单的“报告文学集”,而是一种具有结构性意义的“当下”历史叙事。 在《中国的一日》中,“中国”...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2/c404063-4029708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30日18时57分16秒 《登春台》:以空间意象拓展精神视野...生活困境的耐心和不断超越的信心。但令人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如今,遥不可及的“远方”早已经变为唾手可得的“附近”,包含丰富褶皱的“故事”也成了平滑的“信息”。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曾直言,讲故事就是对独异的个人经验的表达。中国作家木心给出的形容则更为生动,他认为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登春台》所表达的关切得以凸显:除了社会与历史所构筑的水平视角,对生活与人心垂直层面的探索与开拓,或许...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31/c404030-402894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日9时31分49秒 《一线驻村手记:厚土 乡情》:新时代·新乡愁·新乡建...时间的压缩。农事活动所需要面对的黏稠物理时间及其不可压缩性,在影像中完全不是问题,观众既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物理时间的刻度,又可以轻易地超越时间的路障。因此,我们不能忘记,作为一种新农事、新乡村、新古典经验的表达,李子柒作品最重要的基础乃是现代的影像技术和更具当下性的短视频传播平台。如果说,李子柒作品全力营构的是古典、手工和自足的乡村经验,那么支撑这种经验的却是现代、工业和团队协作的城市化运作。李子柒的作品在...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1/c404030-4028204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2日8时48分33秒 诗与思:缘于青春的对话与共鸣...”这意味着,诗人应成为语言的创造者和摧毁者,不断质疑和超越前辈,实现真正的创新。 沙特阿拉伯诗人拉万·塔拉勒探讨了诗歌的起源、本质和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她认为,诗歌超越了语言的限制,成为人类情感和经验的表达工具,同时也是语言艺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诗歌如同一面镜子,反映着时代精神和个人生活的细节。诗歌的创新不应局限于形式,而应涵盖广泛的主题和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和技术环境,最终使诗歌成为连接人类共同...
专题#专题#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0/c459174-4028179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0日22时15分51秒 《融雪时节》:如饮茶水,余韵绵长...竭的题材,以及随机而得的创作灵感。近期发表的《融雪时节》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短篇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叔嫂之间的冲突与误解的故事,这看起来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家庭内部矛盾。季宇在此却无意于家长里短的日常经验的表达,也摒弃了对人物性格的细致刻画,以及对故事传奇性的一贯追求,而是采用近似意识流的手法将一个人的隐秘心理层层剥开。小说以第三人称内视角的方式回忆了夏明与嫂子舒梅之间数十年的恩怨。由于出身的差距,夏明一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8/c404030-402734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9日9时3分30秒 京津冀文学高峰对话,众作家聚焦“新乡土书写”在日前举办的2024莲池文学周之京津冀文学高峰对话上,李敬泽、阿来等15位著名作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畅谈新乡土书写。 对乡土经验的表达,是百余年来中国文学书写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从鲁迅开始,一代代的作家都在探索,如何表达被卷入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土经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不可低估乡村中可能蕴含的现代性,历史经验和乡村振兴实践都说明乡村具有充分的现代潜能。 中国作协副主席、茅奖获得者阿来认为,当乡村...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7/c403994-4026576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7日15时17分18秒 文学的地域指向意味着什么?...无数作家都在用心探索属于现代中国的文学文本,用自己认为最具文学性的语言在叙事抒情。我们会发现,像鲁迅、茅盾、沈从文、巴金、老舍、孙犁、汪曾祺等,小说作品中都有方言俚语保留着。这说明方言俗语等对文学地方经验的表达传递,有自己独特的功能,所有优秀的作家都无法摆脱它,尤其是20世纪前半期,在普通话规范没有形成之前,文学语言的张力在作家的文学创作中各显其能,各显神通,似乎没有一种规定的普通话规范写作标准的门槛挡在写...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6/c404033-4026441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6日8时31分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