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中国古代文论批评资源,让网络文学评价标准构建成为赓续文学传统、吸纳民族优秀文化的学术契机。网络文学肇始于数字媒介时代,但它基因有自,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濡染着千年文学传统的人文气质,流淌着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基因是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构建的“观念脐带”。例如,孔子论诗以“思无邪”为诗则,以“温柔敦厚”为诗教。孟子以“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评诗,“不以文害词,不以词害志”,强调“...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27-404691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7时59分12秒 鲁迅文学院第二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创作培训班(内蒙古网络文学作家班)举行开学典礼...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文学力量;坚持守正创新、融会贯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化为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共同开拓中国网络文学新境界。 贵羲之表示,鲁迅文学院是作家的摇篮,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培养优秀文学人才、推动文学事业发展的使命。去年鲁迅文学院首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创作培训班为内蒙古作家开...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3994-404675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16时44分7秒 “旋律是喷薄而出”...作时,思绪如海奔浪涌,先烈们赤血染红的红旗飘扬成音乐形象,成为主导动机并延续始终,激情一泻千里。 吕其明的创作保持这种红色基因,他为此而自豪。“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壮烈与深情,成为他音乐作品的听觉符号和精神血脉。《红旗颂》如此,管弦乐组曲《雨花祭》和《龙华祭》、交响组曲《使命》等亦然。有人质疑作品中的时代色彩过于强烈,会影响艺术传达的纯粹。吕其明坦然且自信:我信仰我所经历的历史,战场上目睹战友牺牲,那种为理...
艺术#人物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04005-4045674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8时25分16秒 陈廷佑长篇小说《陶村兵事》研讨会在京举行...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时代命题,充分展现出他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综观其“龙脉”三部曲,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系统工程。他笔下的龙脉,就是中华民族的文脉即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三部曲始终贯穿的核心和主题,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即所谓“文化龙脉”的延续与创新。这种艺术创新,不仅丰富了当代小说的表现形式,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铁军犹在,精神不死 作者战友、...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03994-4045499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16时37分13秒 植根大地吐露幽远芬芳——读《牡丹花正开》...说,长篇小说《牡丹花正开》就是一面镜子,警示我们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要以史为镜,铭记初心、不忘根本。 唤醒文化记忆,开解心灵共通密码。在小说中,牡丹是曹泽的人文符号和品质特征,是曹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血脉和灵魂归依。牡丹花被世代曹泽人奉为至宝,生活中处处都有牡丹花的影子,不论是饱含古韵雕刻着牡丹花的牡丹门楼,还是镂刻有牡丹花的大理石柱,抑或是牡丹花饼、牡丹花茶、牡丹籽油,以及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成立的红三...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1/c404030-4045124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日9时21分38秒 中国动画电影承载的重要使命...号转译技术、虚拟制片技术等最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于动画电影中,将传统文化符号转换成文化数字资产。 事实证明,中国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的活化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如同一座桥梁,成为延续传统文化精神血脉,增强文化认同、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以当代视角重构其精神内核,在深度挖掘现代叙事与技术赋能基础上完成国际化传播,实现从文化积淀向现代传播的动态跃迁。 (作者:毛琦 王潇钰,分别系首...
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1/c407521-404512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日8时51分17秒 文学IP《北上》沿着运河一路生花...前,我们已和作者徐则臣在这条创作的航路上‘同船共渡’多年。”《北上》责任编辑陈玉成表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IP转化,其前提一定是来自扎实过硬的文本,其内核一定是对于时代和民心有所呼应,和这个国家的‘精神血脉’紧密相连。只有扎根脚下这块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才能真正创作出有生命力、创造力、感染力的故事,真正生成温暖人心、打动人心的力量。”陈玉成特别提及,相较于网络文学创作的快节奏,纯文学的创作过程往往...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4/c403994-404302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4日8时24分39秒 以先锋之刃切中乡土之脉 ——由吕新《深山》出发的重新审视...锐的作家则以另一种方式抵达。吕新的先锋之刀切入的,恰恰是中国现代性之路上始终仍应面对的国民根性之思。即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深山终将走入历史,但深山确实存在的乡人与他们曾经的活法,构成乡土中国的精神血脉,联通着国民的来处与归处。正像丁帆所说:“倘若真正想弄清楚中国社会与政治的变迁,文学是‘晴雨表’,而中国乡土小说则是这个‘晴雨表’上最精密的刻度”13。“先锋”性的文学品格与深厚的故乡经验碰撞出吕新《...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1分34秒 一代学人,在时代裂变中的主动突围...记》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其娓娓道来的治学历程,更在于其系统建构了现代学者的三重治学境界:个体精进、团队协作与时代担当。三重境界环环相扣,构建起当代人文学术研究的立体坐标,不仅赓续了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的精神血脉,更在全球化语境下为中国学术的守正创新提供了范式参考。这种层递式的治学观,不仅是对中山大学古典戏曲研究学统的当代诠释,也是黄仕忠教授三十载学术实践的智慧结晶。 个体的精进应重视对学问的“悟”与“守”。...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3/c404030-4042382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3日10时13分21秒 和气致祥 和实生物 和合共生... 团圆——和睦和顺,欢乐吉祥。 迎新——革故鼎新,生生不息。 祈福——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贯穿这一基本内涵的价值内核,则是“和”文化。 中华文化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和”的价值理念熔铸为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是“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团圆团聚、实干奋斗、幸福美满都是祝愿与期许的关键词。...
新闻#时政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5/c403991-404124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5日6时45分56秒 王树增新作《天著春秋》:历史、文学与战争的交响...,以及内心对于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苦难的深深忧虑和思考。安稳和平的生活一直是普通百姓的愿望。“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古代兵法中对战争最高境界的美好设想就产生于春秋时期, “慎战”“止战”这些沉淀在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的观念,都是先人在血淋淋的战争中领悟到的。这里面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更承载着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 在《天著春秋》中,王树增如同一位技艺娴熟的雕塑家。他将史书中有些只有几行字或一句话的记...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3/c404030-4041192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3日8时59分3秒 文学照亮生活...祝福和期待,“文学报”周刊在文汇报上强势推出,并将在今后每一个周五与大家见面,共享文学的盛宴。 四季流转中,文学自有一股力量,帮助我们抵抗涣散,构筑起丰盈而强大的自我;漫漫岁月里,一座城市的文化根系和精神血脉,也正是在文学的书写中得以壮大和延续。 因此,作为一个扎根上海、辐射全国,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文化品牌,“文学报”以这样的方式开启新的一年和新的里程,展现的是上海这座城市始终拥抱文学、推动文学的姿态。 ...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3/c403994-4039482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日9时31分1秒 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世界科幻的中国情怀...系、跨越时空携手拯救世界的故事。笔者认为,该作品拥有“心事浩茫连广宇”的中国式科幻底色,构建了具有恋地情结、迎合中国审美的地方镜像,传递了具有中国科幻新浪潮特征的回溯哲学,让网络文学真正连通了中国人的精神血脉。 《我们生活在南京》是一部以城市南京命名的小说。南京,这样一个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地理坐标,为以星海漫游、时空穿梭、机械科技为特征的“硬核”科幻风涂上了一抹带有日常温情的人文底色。在地理学家段义孚看来,...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2/c404027-4039424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日9时8分51秒 《零公里》:深描边疆卫士的精神世界...,但一直没有见面,待马静从兰州来新疆看望男友,得到的却是田一禾已经牺牲的消息。她说:“我们谈了一场恋爱,连面对面看对方一眼也没有,连手也没有拉过一次。”为了实现爷爷的心愿,也为了接续那支驳壳枪所承载的精神血脉,年轻的战士于公社因公殉职,这则如梦似幻的故事串联起祖孙三代人的戍边情怀。这些真实甚至有着人物原型的故事,凸显的是高原军人生存的艰苦、奉献的崇高。 除了完成肩负的使命任务外,小说还呈现了高原军人对生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2/c404030-403942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11时51分45秒 《马桑树下》北京研讨会的背后...形象。这本书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是对当代报告文学的一次重要贡献。” 此外,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资深媒体人对此书也进行了一针见血的评论,并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传承红土地上的红色精神血脉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们认为,传承的不仅是红色精神,更要结合当下年轻人的特点和需求,创新传播方式,激发更多年轻人的奋斗之情。 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的思想碰撞下,讨论渐渐深入,研讨会的气氛一次又一次被推向高...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4/c403994-4038851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4日10时41分46秒 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与人距离之近。 读着这些美好的文字,让我们不断感觉到澳门文学与我们大陆的地缘之近,更感觉到同为华夏儿女的情感之近。我以为,澳门文学的独特根性在于,一方面连接着澳门的历史、文化、现实,出发处更与中国人的精神血脉相联,澳门文化源自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中原文化,是闽粤文化的一种自然延伸,同时,澳门文化又深受西风浸淫,堪称东西文化的交汇点,得报刊传播之便,澳门文学中那种精短的散文,似乎有着独占鳌头中的地位,状景、...
专题#专题#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59826-403839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14时35分46秒 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脊梁...在展现“天堑变通途”的豪迈气魄,铺展“高峡出平湖”的万千气象,续写“当惊世界殊”的时代传奇。 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一脉相承,与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共同抵达,习近平文化思想日益融入14亿多中国人民的精神血脉,化作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 (四) 登长城、坐高铁,或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或造访新能源汽车厂,或考察菌菇智能化种植,...
新闻#时政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0/c403991-4037910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0日9时34分12秒 深情的共同体...一颗特别体贴的心——他在与各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到他们的情感与心绪,于他们的为人处世之中看见他们的品格。得益于深谙那里的语言、生活、习俗,他不仅看到每个人的不同境遇,还感受到各族人民精神血脉里流淌着的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伊犁》系列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营造了一个各民族交流融通的空间。一方面,它不断打破内地读者既定的阅读情境,用真实、幽默以及方言描绘出令人心驰神往的边疆风光和生活图...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7/c404030-4037729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7日9时5分31秒 “现代中国文学传统”的探索历程...,研究界把“现代中国文学经验”视为时代性的忠实反映。在研究者的视野中,现代文学记录和反映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从文学启蒙、思想解放,到文学革命与社会变革,再到民族自立与华夏复兴,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精神血脉相通,文学家们也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和提出时代的最重大最现实的问题。现代文学研究因此也必然先在地蕴含着大时代的大气象,同样构成的是“现代中国文学经验”的时代性表征。 其三,现代文学是先锋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04057-4037332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9时44分7秒 世界古典学大会的深意...灵”,或也是研究古典学的应有之义。比如,《周礼》中提出的“六廉”制,让德才并重、以德为先的评价体系在中国兴起。授古人之德、开今人之风,包罗圣人先哲学说的古典智慧,始终在推动人类趋于高尚。 古典文化传承精神血脉。无论哪个社会发展至今的文明,从来都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今日的经典曾经也是当时之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比如迄今为止,西方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依旧深受柏拉图、亚里士...
新闻#时政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7/c403991-4035619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7日13时56分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