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41 篇有关 精神原型 的页面,用时 0.107秒.

第1页  共3页

《天津文学》2025年第2期|于坚:月出皎兮——论明月

   ...也。”(《说文解字》)“圆,周也。”(《玉篇•囗部》)“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周易·系辞》)“中吾规者谓之圆。”(《墨子•天志》)甲骨文里面圆是鼎的象形。古代埃及人创造的三角形金字塔是一个精神原型,它启发了西方的数学、几何。月亮这个圆形,它的光泽、温度启发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尺度。可以说中国的精神原型是圆。圆意味着圆满、完美、完整、无限与循环、轮回(《易经》:“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

新作品#报刊在线#《天津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0/c419004-404160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4日8时28分9秒 双向游荡 ——我的城市文学观

   ...在与彼岸、人的本然与应然。文学的终极目的是在人的有限性基础上构造那种宝贵的无限性,在人不完美现实的基础上召唤一种值得期待的心灵与人格。——这心灵与人格不仅仅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而更主要的是,成为世间人的精神原型:我们创造一些更好的人,以此获得安慰和勉励,获得希望,使我们变得更好。 城市文学(若这说法真的必要)的要义,或许在于如何理解、想象和塑造一种有独特魅力的城市人格。如果城市更“高尚”,或者说起码不同于乡...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6/c404032-4036952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6日10时3分8秒 《通向叙事之路:虚构写作十讲》

   ...论文 一 文学研究的框架、概念与几个关键维度 二 “创作诗学”研究的是写作的机理与奥秘 三 创作诗学的选题:一些例证分析 X 虚构写作十讲·之十 从精神人格和公共经验的角度看 一 寻找写作的精神原型或思想背景 二 寻找原始的精神母体 三 人格见证对于写作的感召和引领 四 公共性、经验化与作品价值的提升 前 言 本书是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课堂的讲稿,依据录音整理而成。 2013年,随着“北京...

书汇#新作快读#T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3/c405081-402835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3日9时49分48秒 “文学粤军”的青春力量:上海有繁花,岭南有鲜花

   ...篇小说《夜叉渡河》是路魆的幻想现实主义短篇集,收录的10篇作品题材涉及历史神话、民间传说、符号学等。从夜叉传说到山海经,从阿金图到斐波那契曲线……青年作家路魆以想象力和文化符号重编现实之经纬,打开追寻精神原型之路。 路魆擅长以现代寓言的讲述方式,将虚实结合,用性格行为都颇为怪异的人物、纷繁的意象、仪式感的场景,一起构筑一个让人感到陌生又切实存在的世界。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浓郁的南方氤氲奇诡的美学气质,结合...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3/c403994-401646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3日9时13分37秒 吴景明:隐喻——短篇小说有限与无限间的张力源泉

   ...是历时范畴中由隐喻所决定的短篇小说的无限性。小说的生产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每一篇小说中人物与环境、叙事要素的交互都带有属于特定时代的特点,这点毋庸置疑。但隐喻却使小说能跳脱出时代环境的藩篱,成为一种“精神原型”。“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成为社会指称年轻人放不下高学历的身份,去参加基层与体力劳动。这种源自鲁迅经典短篇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情节的悖论,却恰切反应出与之相隔...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01/c404030-4004822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1日14时4分46秒 《夜叉渡河》

   ...团 出版日期:2023.5 ISBN:978-7-5217-5529-9 内容简介 《夜叉渡河》是新锐青年作家路魆全新的幻想现实主义短篇集,收录10篇作品,以想象力和文化符号重编现实之经纬,打开追寻精神原型之路:有夜叉传说和山海经的现代演绎,有《变形记》的拆解戏仿,也有因痴迷于阿金图电影和斐波那契曲线引发的悬案……题材涉及历史神话、民间传说、符号学、铅黄电影。作品充满着变动、摇晃但又果决的思考,敏锐激越...

书汇#新作快读#Y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31/c405086-4000303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31日9时25分46秒 杨义:绘一幅壮阔的中国文学地图

   ...金瓶梅》。四大奇书实际上是反映中国民间精神文化的一种史诗性作品,宋元明800年其实是我们的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礼乐文明强烈碰撞的800年。某种程度上说,《三国演义》把民间的精神原型仪式化了。由于对民间精神原型作了仪式化的处理,《三国演义》的影响往往超过了我们的很多长篇小说。近世以来的戏曲里面留下的剧目,三国是最多的,像空城计、单刀会、失街亭、斩马谡、蒋干中计、草船借箭等,都是从《三国演义》里面来的。《三国...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1/c442005-3261475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31日8时27分48秒 《天涯》2022年第5期|星芽:​从虎跳峡至香格里拉

   ...黢黑,摄影机的镜头则像一只黑洞,他们用车子的探照灯给我补光。 “我希望国家步道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了解到更广阔的外界;另一方面,不破坏他们的原生性及当地生态,使得一种故乡的精神原型能够永久保持下去。”在镜头面前的这个总结,由于稍微紧张导致的不顺畅,摄制组给我重新录制了多遍。 我知道,一种新事物与人流的引入,必然会对原生性造成或多或少的冲击。昨天与张杰穿行于点缀在山野间的纳西...

新作品#报刊在线#《天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14/c418992-3254535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21日9时32分58秒 诗人的“父亲”及其精神场域

   ...象征着根植于社区生活的深情,其背后有一种想象力做依靠,该想象力仍未放弃其源头,如同仍未断奶,也就是说,是一种依附的功能而非脱离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们童年期关于“父亲”的记忆还来自人类的文化构成和精神原型,“自从听懂波涛的律动以来, / 我们的触角,就是如此确凿地 / 感受着大海的挑逗:// ——划呀,划呀, / 父亲们!// 我们发祥于大海。/ 我们的胚胎史, / 也只是我们的胚胎史—— / 展示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04/c404030-3246524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5日9时8分56秒 《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

   ...的澄明92 三“向死存在”的生存勇气103 第三章现实的审美的哲学的117 一现实层面:战斗功利的现实需要120 二审美层面:“力之美”的豁然相通126 三哲学层面:“反抗绝望”的精神原型132 下编 鲁迅作品的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形式语言分析 第四章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版画(木刻)感141 一刚直的“线条”和粗粝的“笔触”143 二“黑与白”的强烈对比148 三骷...

专题#专题#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专著介绍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906/c440989-3221892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17日14时11分52秒 易清华的《月明之夜》:多少爱中藏多少“恶”

   ...爱情”之中。父亲决定自首以谢“弑父”之罪。母亲得知后,力图阻挠。母亲对父亲的爱是真心的,也是深沉的。她“自杀灭口”,“血书”了对父亲和全家人的“爱”。母亲的“不爱自己”,是对“我不下地狱,谁人下地狱”精神原型的仿写。问题在于她无法料想到,在她死后“我”对父亲莫名其妙地多出了几分厌恶。作品似在告诉读者母亲的“不爱”,也许没有错,横生的症结在于,母亲的“不爱”是为夫君名誉、家庭利益计的,不够纯粹,不是出于某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01/c404030-3206721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1日10时11分59秒 童年、乡愁与地域美学谱系

   ...地,动用山人最原始的“霸蛮”招数,硬是为儿子讨回了“戴”姓。 约翰·韦恩认为,“童年记忆是诗意的谎言”。戴小雨的童年记忆既非谎言,也无关诗意,那是一段影响其人格成长的艰难岁月跋涉,秘藏了他所有的与精神原型、伦理构成、审美好恶有关的生命信息。他的童年记忆有忘忧之乐,亦不乏切肤之痛,丝丝缕缕枝枝叉叉,都与故乡的岔溪、晾岩坪、牛绳溪、月牙湾、北溶镇撕扯不清,随着时光的发酵,最终成为其重要的写作资源和文学主题...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224/c404030-32035589.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2月24日9时11分42秒 童年、乡愁与地域美学谱系

   ...地,动用山人最原始的“霸蛮”招数,硬是为儿子讨回了“戴”姓。 约翰·韦恩认为,“童年记忆是诗意的谎言”。戴小雨的童年记忆既非谎言,也无关诗意,那是一段影响其人格成长的艰难岁月跋涉,秘藏了他所有的与精神原型、伦理构成、审美好恶有关的生命信息。他的童年记忆有忘忧之乐,亦不乏切肤之痛,丝丝缕缕枝枝叉叉,都与故乡的岔溪、晾岩坪、牛绳溪、月牙湾、北溶镇撕扯不清,随着时光的发酵,最终成为其重要的写作资源和文学主题...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207/c404030-3202495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2月7日16时30分40秒 开启“诗与真”之门——刘庆邦小说论

   ...,是独自一人的对天喊话,不针对世俗,具有感天呼地的意味,社会学家曾对于津津乐道。这种写法,有文化透视的感觉,是超然于现象界的直观,汉、唐人的气韵在此流露一二。而刘庆邦则是一种俗世的实录,不是将趣味指向精神原型,作人类学家式的凝视,而是带着自己的痛楚去哀叹那些背德者。我们的作者不仅精彩再现了乡村的陋俗,对于看客的描述也颇为生动。在围观者那里,骂架没有是非之分,关乎自己的部分可以审之,不关乎自己的部分则笑之。...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125/c404030-31944101.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25日10时54分10秒 霍俊明:地方性知识或空间诗学

   ...望纸上有片旷野》)。 四 地域曾经一度是人类童年期的代名词。个体的童年期与人类的童年期几乎一样,它们都意味着古老的原初的秩序,意味着时间和空间的伦理从未改变。与此同时,童年期还意味着生活习惯、精神原型以及存在景观亘古如此,意味着原初母体的物性、神性以及文化教养。 当地域具体化为一个个诗人的故乡和出生地,尤其是在一个“地方性知识”被整体弱化的现代性、城市化语境之下,空间、地域以及附着其上的传统、...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011/c404033-3188724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11日7时48分43秒 霍俊明:“发现”大解与小说“别类”

   ... 包括《他人史》在内的这些“别类小说”文本,它们显示了大解个体主体性和想象力的深度参与。与此同时,愿景、记忆、虚构、想象力以及智力游戏的力量撑破了一个个“故事”,还原出这个世界的本相以及生命内在的精神原型和记忆的星光。 大解试图通过幻象和寓言化的观照方式重新找回一种秩序、记忆和梦想,而这一找回的过程却无异于竹篮打水、痴人说梦。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梦游般的博尔赫斯式的“诗人智者”所给我们撕裂开的一个...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16/c404030-3178573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16日8时37分51秒 文学中的江南,抹不去的空间记忆

   ...在文学地理上,我们常说有两种“地理”,一种是我们所居住其中的生存空间,如上海、深圳,我把它们归纳为“外在空间”;另一种是文学作品中的空间,这种经过价值内化的地理空间是一种缘于特定地域而又超越其上、具有精神原型与文化象征意义的“内在空间”。比如《红楼梦》中一再重现的“金陵”意象,南京市本来是个外层空间,但在曹雪芹的笔下就变成了内在空间;还有鲁迅小说反复抒写的“故乡”情结,同样是以绍兴为外部的地理依据。因此,...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420/c405057-31040422.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4月20日9时13分46秒 2018年第12期目录

   ...史体系的建构 张法丨中国美学史应当有怎样的整体框架 ——中国美学史研究40年演进的新思考 刘锋杰丨“四十年文论”过眼录 理论 常智奇丨图腾意识、直观形象与归家情怀 ——中国文化精神原型初论 陈朗丨论葛兰西对马基雅维利的解读 诗论 霍文博丨水车、贫困及总和:诗歌言语阻拒性的指称意蕴 评论 刘巍丨新媒体与当代文学批评之新变 董睿丨羁恨虽多情,俱是一伤情 ——...

新作品#报刊在线#《文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225/c419017-30487013.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12月25日14时52分3秒 周瞳:虹桥俯视,人世微波

   ...怀念,广州的骑楼和肠粉店,南京的先锋书店和南师大旁边的街道,以及他在上海的祖上老宅。只有当他回忆起这一切时,我才发觉他的生命立体感在悄然而短暂地建立,随后便化作人世微波。 我有几篇小说的人物以他为精神原型,与他有关的小说人物总在追寻超越人世的境界,在某个远离人世的疗养院接受精神改造,却往往徒劳而返,关乎理想的挣扎,灵魂的神化,以及向死而生。周瞳的瞳孔里,阳光和阴影同样地深重。但写作表达的终究只是作者本...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122/c404030-30415360.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11月22日8时42分9秒 新世纪中篇小说的精神面相和价值追求

   ...是以无意识的方式被纳入到鲁敏的小说叙事中。她对东坝的书写情不自禁地会流露出自身的都市体验,而对都市的叙事却总是以乡土人的目光进行洞察。《思无邪》《颠倒时光》《逝者的恩泽》等最为集中地表达了鲁敏以东坝为精神原型的乡土想象。《逝者的恩泽》虽然写的是小镇风情,但是小说从里至外浸透着乡土世界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这个世界仿佛让我们重新回到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 小说围绕着逝者陈寅冬展开叙述,陈寅冬是一个拥有完整...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921/c404034-30306460.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9月21日7时45分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