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122 篇有关 篱下 的页面,用时 0.107秒.

第1页  共57页

印象记:老蒋不老

   ...逢了。 通过微信朋友圈,慢慢了解三十多年后的蒋亶文,已活得通透洒脱,他远离大都市的生活,在安徽黄山和上海松江都有住处,与夫人驾车在两地栖息。能离开大上海,蛰居黄山,这是智者才能做出的选择,这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漫恬淡生活,不就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吗?而我本人,也属于“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没有蒋亶文的大魄力,力所能及,也在沪郊青浦金泽镇找了一处邻水的房子做工作室,闲来划船钓...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0/c404030-4044989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日8时46分23秒 初唐诗人王绩

   ...诗歌创作原则。 读他的诗,不禁会联想起嵇康《游仙诗》中的“遥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葱。自遇一何高,独立迥无双。”阮籍《咏怀》中的“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陶潜《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些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无涯,给人以超然物外之感。 王绩十分推崇这三位前辈,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他们的影响。有趣的是他和嵇康、阮籍、...

新作品#其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19926-404384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8日8时23分21秒 春花须插满头归

   ...于宋代成为主流。宋人信奉“万物皆有可观,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一花一草,都可以寄寓思绪、表达情感。而中国人在之前几千年与草木相处中所积淀的文化内涵,为簪花习俗的盛行提供了深度支撑。屈原爱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白居易自称“紫薇郎”,周敦颐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先人们赋予各种花卉丰富的人文含义,将许多花草人格化,灌注特定的品德、情操,形成了中国式的浪漫花语。 人世间民俗的蓬勃发展,尤其是...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4/c442005-4043904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9时50分21秒 《火花》2025年第2期|梁思诗:海市

   ...他。 张峰说:“我叫张峰,你叫什么?”南山说:“我叫常南山。”张峰说:“你这名倒挺有文人气。”南山说:“这名是前年改的。原名是乡下父母取的,像个土包子。”张峰说:“为何叫南山呢?”南山说:“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张峰笑道:“欲归隐?”南山说:“可不嘛。”张峰说:“咱俩有缘,名字里都带山字。” 他是想自绝于流俗。博二那年,他订购了一身斜襟灰袍,蓄了长发,成日待在宿舍,还题了扁上的字,曰“漉...

新作品#报刊在线#《火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4/c459617-4043077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1日8时34分9秒 周云峰:“醉”在团场岁月间

   ...账,这便捷的服务就像一把贴心的钥匙,打开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大门。海燕理发店是机关同事肖武爱人开的,每天正常上下班,理发还得提前预约,这里的一切都有条不紊,就像一首和谐的乐章。 曾经,我无比赞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的悠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来到二二一团后,我惊喜地发现,这里处处都能寻得诗情画意,内心的和谐安宁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个...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4019-404297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4日9时26分30秒 经典作家专刊——萧乾

   ...意义。之后,他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主编《大公报·文艺》,兼任旅行记者。萧乾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是他文学意趣勃发的最初时期。他最早创作的小说《梨皮》发表于1929年,此后发表两部短篇小说集《篱下集》(1936)和《栗子》(1936)、长篇小说《梦之谷》(1937-1938),和短篇小说《一只受了伤的猎犬》(1938年)。1947年以后零星写出《珍珠米》等短篇小说。尽管数量不多,萧乾的小说还是...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7/c404064-404273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7日10时25分51秒 王安忆:小说让我着迷的是有足够时间描写“蜕变”

   ...,但他出发与回归的,都是上海,父亲过世前留给他的嘱托也是一定要回上海。上海是“瑟”他们灵魂与情感的归宿。那么,那些新世代的人呢? 王安忆:在我看来,上海人是没有原乡的人类,我想,瑟的一家到了美国,寄身篱下,方才感受人是需要故土的,其实他们的原籍都是他乡,可是都会里人,谁愿意认土归宗呢?连阿陆头这样生长在弄口汽车间的孩子,都不愿意回乡插队。上海以外的地方,都称作乡下的。本来以为是崇美的一族,瑟这一代是喝...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0/c405057-4041552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0日8时35分15秒 论郭澄清文学创作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

   ...965年),《建国以来短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 年),《大学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短篇小说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年),《篱下百花:(1957—1966)》(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等等。 [14] 1980年代,郭澄清用来礼赞妻子的长诗《黑妻》也用“黑”加以修饰。 [15] 郭澄清:《郭澄清自传》,李宗刚编:《郭澄清...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6/c404057-404092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6日8时30分8秒 陶诗何以成为经典?

   ...理。《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非是人境之中没有喧闹的车马,而是诗人内心虚静,不役于耳目,是以车马不萦于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涉及东晋玄学的重要命题“言意之辨”。“采菊东篱下”云云,此情此景之中似有“真意”,而诗人却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这是典型的“言不尽意”论。他的《五柳先生传》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也是得意忘言。以诗歌熔铸玄理,实际上成为陶渊明思想表达的方式,为宋代以...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6/c442005-4040289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6日8时2分53秒 肖鹰:人生的灿烂与无奈,令我们为之歌哭

   ...的想象的态度来对待传统乡土,保护有限的传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读书周刊:提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都会名列其中。其中,东晋的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诗句,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可以说,他是中国乡村美学的奠基者。 肖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诗,写了归隐生活的境况、劳作、“山泽游”以及游玩归来等,这辛苦与自...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4/c405057-4039531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4日9时18分52秒 保住诗性与扩大传播,应该如何平衡?

   ...诗歌朗诵,诗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声音是诗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欧阳江河说,诗词曲,我们阅读文字时感受到的是一种美,朗诵、吟唱出来,又是另一番风味。有些诗作,比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的读法不同,对主客体关系的理解就不一样。这样的区别非常微妙。所以,从声音的角度来理解诗歌,有着极为丰富的阐释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树才认为,不同的诗歌文本,往往潜藏着...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03994-4038401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15时50分29秒 “中国诗歌的文化特质与社会参与”诗歌论坛在京举行

   ...,又要能够用另一种语言呈现其内在的诗意。”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欧阳江河表示,声音是诗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诗词曲,阅读文字时感受到的是一种美,朗诵、吟唱出来,又是另一番风味。例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见”的读法不同,对主客体关系的理解就不一样。这样的微妙区别,想要翻译为外语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从声音的角度来理解诗歌,有着极为丰富的阐释空间。 “作为诗歌朗诵者,就是要让诗歌插上...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6/c403994-4038305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6日10时8分48秒 “采菊东篱下”的植物人文学解读

   ...重阳节,秋风习习,人们登高宴饮,饮的是茱萸酒菊花酒,然后,醉着从高处回来,这醉是酒醉,也是陶醉、陶然。 贫士采菊与孤独的田园 后世对陶渊明故事的讲述逻辑清晰: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归去来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不为五斗米折腰致使东篱下的陶渊明常常饥肠辘辘,在贫与道之间挣扎,在挣扎中自我安慰、自我鼓励:“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陶渊明用来安慰自己的是历史中的贫士。中国诗中多怀古诗,但像陶渊...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4/c442005-4037526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4日11时8分16秒 “善”字诸种写法——陈世旭《孤帆》读札

   ...世界的隔膜。对于善人黎丁的精神资源,叙事者以抒情取代分析,将这种扰动的能量关闭起来。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将黎丁的精神世界彻底铺展开,小说会如何收场。相比于《孤帆》中的全盘歌颂,对读发表于2020年的短篇《篱下》12,就会发现故事原型中保留了两个人的矛盾,尤其是陈志背后对黎丁的嫉妒与不满情绪。为了人物形象的一致性,在长篇中调整陈志对黎丁的态度当然可以理解。但经过修改后,作者的困惑依然很明显。如何理解以黎丁为...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8分55秒 以诗赋形式为历史人物立传

   ...此谁能超越?日月生辉,群星璀璨,商隐当其列。可怜誉毁,痛疼难与人说。”作者先说李商隐才华过人,乃唐诗群星璀璨,当属其中最明亮的一颗,然“可怜誉毁,痛疼难与人说”,这样的奇才却“卑贱报国无门,逸才旷世,篱下寻生活。身陷党争蒙屈辱,历尽万般摧折。愤嫉苍天,放情遐想,肝胆如冰雪。朦胧清妙,声声皆是啼血”。李商隐的诗构思缜密,多以含蓄象征的笔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表现深厚的情感。他胸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5/c404030-4036868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5日9时27分16秒 谁的青春没有诗

   ...偷偷地读一首诗?是否也曾在幽暗的黄昏下,小心地向邮筒里塞进去一首诗?谁不曾被一首诗折磨得辗转反侧,谁不曾被一首诗感动得泪流满面? 谁的青春没有诗呢?穿越千年,历久弥新,诗歌之光依然照耀着我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里的那个人,无不是我,无不是你。我们不能离开诗,也离不开诗。那么,不如放下手机,读一首诗吧。人不仅是活着,还需要诗意的栖居。 谁...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0/c404018-4036524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2日10时6分33秒 《滇池》2024年第11期|胡竹峰:日常欢喜(节选)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晚明张岱冲淡清丽,如一卷冰雪。 古人经史子集的文辞之用每每让人徘徊,万事消磨尽,清香似旧时。愿我的书,字句安吉,嘉祥延集。愿世间良人,或漂或定,保住那一发青山,采菊东篱下与身在五侯家,都有几点心事散落在庭院或山野的梅花上。 陀螺 雨夜,读刘侗《帝京景物略》,文风并非人云亦云的幽深孤峭,别趣奇理而已,性灵充满。才子性灵之词,难免诡俊纤巧,秋冬之际读来,或许乖张,春日闲翻...

新作品#报刊在线#《滇池》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8/c419154-403639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1日9时29分27秒 古代类书的意义

   ...二,《艺文类聚》卷六十五“产业部上·园”选录了陶渊明《杂诗》的几个片段: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泽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竹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这里的三个片段,在传世各本《陶渊明集》里也有,但分别属于《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其七。《艺文类聚》是根据早先的手抄本陶渊明集引录...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0/c442005-4036536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0日8时40分53秒 “李子柒归来”对视听内容国际传播的三重启示

   ...,在返璞归真中营造出田园生活的恬淡,用共通的乡愁唤起观众共鸣。 李子柒YouTube频道下的板块分为适时而食、饮食以节、花开有声以及春夏秋冬四季卷等,将节气、时令等传统中国元素与日常生活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东方田园生活,顺应天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平和持中的生存哲学和生命境界,反映了古老而传统的东方智慧,符合许多海外人士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想象,这也是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李...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0/c404004-4036528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0日8时29分23秒 天凉了,诗正暖

   ...意态也更慵懒些。所以,我本人愿意给“卧看”投一个赞成票。 古诗里的秋天,有许多符号化的特定意象。比如金菊、丹枫、丹桂、雁阵、黄叶、残荷、青霜等,都已成为咏秋古诗中的“精神标识”。东晋的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北朝的沈约说“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唐代的刘希夷说“日暮秋风起,关山断别情。泪随黄叶下,愁向绿樽生”,宋代的苏轼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元代的黄公望说“莫嫌...

新作品#其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9/c419926-403490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9日8时44分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