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我”心依旧——我们读小说之所以能产生共情,端在于作者笔下有“我”,读者眼中也有“我”。 最早的小说都是“说”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文字出现之后,有人“说”,就有人拿笔记录下来,然后就有了写在竹简或纸上传之久远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称之为“前小说”。 细究起来,中国小说是有几个源头的。比如《尚书》与《春秋》,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开辟了“尚言”与“尚事”的传统。《尚书》里面的精彩对话,不仅影响了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30-4047103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阅读(二)...的大量垃圾信息占用了太多人太多的时间,但读总比不读好,我坚信开卷有益。 发展的问题一定要靠发展来解决。数字阅读出现了,为什么一定要让大家捧着沉重的纸质书阅读?正如纸张发明了,没人会再要求大家捧着沉重的竹简、木简阅读。 “学富五车”今天仍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丰富。在没有纸张的时代,能够“学富五车”肯定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但在纸张发明之后,能够“学富五车”似乎也没有那么夸张。不同时期竹简规格、马车载重和文字...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3994-404644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42分39秒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阅读(一)...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就是在深度阅读中,我的心灵得到洗礼,在平凡中悟到了伟大。 二是把握源与流,以数字赋能拓展阅读时空。 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打开方式”更加生动。从竹简、纸张,到手机、电脑,变化的是信息的传播载体,不变的是人们对优质文化内容的追求。00后、10后青少年是数字阅读的主力军。你们既要拥抱科技浪潮,也要守护阅读初心。深度阅读亦可与时俱进,如虎添翼。 我们可...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8/c403994-404629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8时34分10秒 手稿的历史美学...者思考方式、书写语境、情感状态的一扇门户,值得一探究竟。高校学生也应该了解一些身边可利用的手稿藏品资源,以丰富我们对一些学术史的理解和阐释。 如今,我们身处AI技术及数字化的大变革时代,类似于历史上的竹简、碑文、刻本,手稿资源也将逐渐成为一种稀有的物质文化材料,或许成为未来研究者更加“遥远”的记忆文本,值得我们去收集和保护,为后人的历史文化研究增添一份养料。 (特别鸣谢胡晓明教授。胡教授在担任华东师范...
文史#名人手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19382-4045619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9时1分33秒 AI赋能千行百业,传统文科也不例外...。随后,卢克还与其他人合作分析出超过两千个字符,并认为这些内容与伊壁鸠鲁哲学有关。 这些案例都给古文字研究者带来启示。1973年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八角廊40号西汉墓中出土的竹简,由于墓葬被烧,导致竹简严重碳化、变形。以往,研究者采取的是通过红外照相和物理拉直的办法来整理资料并辨别竹简上的文字。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借用上述案例中辨别莎草纸的方式来提高整理质量。 据笔者所知,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十个院校...
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2/c407521-404443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2日9时36分8秒 惊世清华简...尽管内容和年代尚不详,但可能有重要价值。校领导问:“您能否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一下这批竹简的意义?”李学勤回答:“如果是真的,那就是连司马迁也没有见过的珍贵史料。” 校领导闻言,顿觉此事重大,当机立断——竹简真伪,由李学勤来调查,是否购买,由学校来决策。 其实,在此之前,李学勤已经听闻这批竹简的消息。同样是在一个饭局上,不过这次做东的是李学勤,客人则是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张光裕。在清华大学熙春园,两位...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4/c404019-404307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8时50分43秒 《天涯》2025年第1期|燕燕燕:寻妇好...物馆的餐厅里,看到有甲骨文面,小桂雀跃起来。我不怎么爱吃面,便说,倒也不见得好吃。她说,不好吃也要点,这个别处没有,我要发在朋友圈里。很快两份宽宽扁扁的面条端上来,每一根上都用墨鱼汁印着竖行的甲骨文,竹简一般古雅。小桂赶忙用筷子挑起拍照,我也捞了一根品尝,绵软弹滑,味道尚好。服务员告诉我们,面条上写的全是吉语:日进斗金,吉祥安康,大吉大利。 小桂结合着答案,把每根面上的文字都对应上了。一碗面条入腹,俨...
新作品#报刊在线#《天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7/c418992-404274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5日8时56分50秒 《诗刊》2025年第1期|梁小斌:绕到世界背后... 撕裂云霞万朵变彩衣 彩衣的分寸缜密 应是为太阳做嫁衣 太阳回到裁缝的窗前 裁缝亮出直尺 欲为太阳量制新衣 太阳的肩膀 正是广阔的地平线 独自成俑 我已独自成俑 在秦人兵马俑的序列里 我怀揣 竹简秘要 我已独自成俑 所谓竹简秘要 囊括 我为兵俑般的乡里乡亲们 撰写家书 我还为拥盾者 额上描眉 更为持矛将士 头顶浇灌 我已独自成俑 在秦人兵马俑的序列里 成为一尊诗俑 所谓诗俑 陶土构成 ...
新作品#报刊在线#《诗刊》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0/c418926-4042251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8日9时2分54秒 如何看“乱书”之“乱”...人而异的书写的意义。到后来出现了丝帛和纸张,又有了从硬质到软质材料的变化,有了书写的不同。可这些是基于实用和交流的书写,而不是书法。 显然,在跨越几千年的文字的书写发展史中,从最早的符号刻画,到后来的竹简、敦煌写经等,从“书法”的本原和概念出发,厘清其中一些基本的对中国书法的认知,获得对中国书写史的全貌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基于书写的不同方式而出现的“吼书”“射书”以及那些基于“书法”之名的各种花样...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8/c419391-4042780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8日7时54分42秒 在“形象”或“概念”外,言说秦的肌骨表理...节选因系“首次农民起义”记录幸有一席之地。内中,“失期当斩”字样如凿似镌,历久难忘,网文指为“推翻”者,正即此也。 本能反应,不疑《史记》而疑引文。立寻正版核实,却果于文物出版社1978年《睡虎地秦墓竹简》第76页找见,除略去无关紧要的五字(“其得殹,及诣”)外,引者无误。 此一律条,恰即有关徭役“失期”的处罚规定,划作三等: 1.失期三至五天,给予口头训斥。 2.失期六至十天,罚纳一盾。 3.失期十...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8/c404030-404207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8日9时8分0秒 家庭、家教与家风...们的子子孙孙继承先辈遗志,把先辈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家书里的家风 张 丁 1975年冬,在湖北云梦西郊睡虎地4号秦墓的考古工地上,惊现两枚木牍。考古人员发现:与此地出土的大量记载秦代法律事务的竹简不同,这两枚写满文字的木牍竟然是两封书信,是名叫黑夫和惊的两兄弟写给哥哥衷的家书。家书从数百公里外的淮阳送到他们的家乡云梦,哥哥收到并被陪葬在墓中。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实物,距今已经20...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7/c404018-404195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7日7时2分32秒 在“形象”或“概念”外,言说秦的肌骨表理...节选因系“首次农民起义”记录幸有一席之地。内中,“失期当斩”字样如凿似镌,历久难忘,网文指为“推翻”者,正即此也。 本能反应,不疑《史记》而疑引文。立寻正版核实,却果于文物出版社1978年《睡虎地秦墓竹简》第76页找见,除略去无关紧要的五字(“其得殹,及诣”)外,引者无误。 此一律条,恰即有关徭役“失期”的处罚规定,划作三等: 1.失期三至五天,给予口头训斥。 2.失期六至十天,罚纳一盾。 3.失期十...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4/c404063-4041837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4日8时32分5秒 法力、机械与诗意的东方战神...常(礼、义、爱、仁、衷)——事五度(树设邦家、蕃育万民、敬事鬼神、百官供事、兵戎祭祷)的对应关系,构筑覆盖天相星辰、天地神祇、人事行用三维度的宇宙法则(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中西书局2021年版,第89页。),可辅助“丝绸朋克”神话的世界观构建。罗伯特·斯科尔斯提出“我们所要创造的不是纯历史,也不是纯小说,而是神话。一个真正的神话,是包含在某个(活着的或者已消...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7/c404092-4041426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7日10时17分50秒 《雨花》2025年第1期|陈先发:灯穿影去...“有客问浮世”。我知道,在缺失的另一块碎片上,一定写着“无言指落花”。不知这曾为一体的残躯,如今深埋在哪一处土层中。正如最澄之油灯有着脆弱载体一样,诗与文章的载体,历来更是最脆弱的一类。汉代以前,刻在竹简上、泥板上。之后写在纸上、绢帛上、陶土上。今天,它们刊行于不可捉摸的网络上。然而,诗从不揪心于躯体的薄弱,它燃烧的真正灯油,是人的生命意志和超越有限性的愿望,它追求在以心传心中,获得最充分的释放。我在...
新作品#报刊在线#《雨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5/c419885-4041300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8时41分8秒 “新大众文艺”:从命名到命题...意义的“大众”概念何时形成,大众始终是一个顽强的表述主体。从古老的民歌、地方戏到现今的卡拉OK、广场舞,大众的活跃身影从未缺席。很大程度上,传媒历史的逐步进化,间接证明了大众的巨大吸引力。甲骨、青铜、竹简、纸张、平装书、报纸、电视、互联网,传媒的演变线索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持续延伸:接纳更多的大众共同参与。如何表现?表现什么?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大众的强烈吁求汇聚为演变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同时传送到文艺形...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0/c404030-403992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0日9时39分37秒 与纸为伴自从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中国人一般就不再把汉字写在龟壳、石头、羊皮、竹简、丝帛等物件上,开始写在纸上。纸张的运用,无疑等于引发了一场书写革命,使具有书写能力的文人们仿佛一下子走进了广阔天地,写作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作品产量迅速增加。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纸张作为载体,也许不会有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和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等。绘画和书法对纸张的依赖性更强,好比庄稼的生长离不开土地,绘画和...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4/c404018-4039526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8日8时57分43秒 古代腊日是哪一天...叹。但五德学说一直到战国末期才出现,在秦代才被采用,所以周代的腊日到底在哪一天,现在无从得知。 汉代属火德,一般以腊月里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东汉《说文解字》载:“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出土的汉代竹简“历日”(即现在的日历)也证实了这个说法。比如永光五年(前39年)历日中记有:“(十二月)十七日丙戌,腊”,腊日正好标记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出土于敦煌清水沟的地节元年(前69年)木简历日,由于当年是...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7/c442005-403969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7日11时19分55秒 书如潮信有起伏...少书?对读书人来说,“这是一个问题”。不过时代不同读书条件不同,读书的量与质也会有所不同。古代书源有限,读书条件差,对于寒窗苦读的古人来说,若能“胸富五车书”即委实不易。据梁实秋考证,中国古代用牛车装竹简,“五车书”不过30万字,这在今人眼里已算不得什么。审视自己这一生读书,大致有四种状态,就是:勤读书,苦读书,深读书,浅读书。年轻勤读书,指的是在相当长时间里,每月读七本书。对柏拉图、康德、笛卡儿、尼...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6/c404018-4039632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6日16时6分13秒 历史视角下的人性显微...进行了重新叙述。《食南之徒》的故事基础来自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讲的是汉武帝收复南越国的故事。而写作这个故事的“由头”,来自博物馆里的一次意外发现:他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看到两枚从南越王宫水井里出土的竹简,上书“壶枣一木”,但南方不产枣树,枣从哪里来呢?原来南越王赵佗本是北方人,秦末大乱时南渡立国,后思乡心切,于是在南方种植北方家乡的枣树,以解乡愁。食物是最公共也最私密的事情,相同的饮食基础、趋同的生...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3/c404101-403948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日10时3分16秒 话剧《北上》评论三则...100多年前的大运河水涛声訇訇,破雾而去;100多年后的大运河水倾泻荡荡,载霞而来……来来往往,交叉在这无水却又漂流的船板模型的侧旁。同时进行的,百年前后的两大部分戏剧,人物百年关系的设置,犹如把古书竹简编辑成册的“韦编”——引小波罗共同乘船北上的谢平遥,其后人正是制作大运河纪录片的导演谢望和;保有小波罗罗盘的邵常来的后人邵秉义,虽然将自己最后一条273吨大船卖掉了,上岸居住,但是他叮嘱儿子好好保留那...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0/c419389-4039225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0日10时19分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