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438 篇有关 离散 的页面,用时 0.202秒.

第1页  共122页

记忆唤醒之后:黎紫书《告别的年代》的后设与后记忆

   ...语语系文学》,有人出版社2011年版。 [12]程梅:《“后记忆”之后——“后记忆”概念之探微》,《外国语文》2017年第4期。 [22]参见赵牧:《北望神州与南洋色彩——论“新南方”视域下马华文学的离散书写》,《南方文坛》2024年第1期。 (作者单位:郭紫薇 马来亚大学)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30-4046914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9时11分28秒 当下的作品是时代的注脚,故事仍在继续

   ...此后一直进行着小说和散文的创作活动,被誉为韩国的国民作家。《傍晚的邂逅》收录了朴婉绪发表于1984年1月到1986年8月之间的13篇中短篇小说。虽然已经过去三四十年,但这些小说在今天读来依然牵动人心:离散家属重逢背后的复杂关系与利益纠葛;藏匿于日常生活与家庭空间的人类的虚伪姿态……朴婉绪擅长为平凡日常的题材赋予卓越的叙事节奏和多维的意义,时代虽不同,人性却依旧,故事仍在继续。 上海书店出版社也计划引进...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04090-404682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12时48分25秒 网络文学大咖黄山畅聊AI写作

   ...说,没有什么好焦虑的。它的主要构成是三块,叫数据、算法和算力,AI在阅读方面会比我们有优势,但是在生活体验方面是有劣势的,它们对于外界的感知目前很大程度上靠我们输入,所有经过传感器传递给AI的数据都是离散的,经过抽样的,一个外界事物如果是100分的话,经过抽样之后,可能只能做到30分或者40分,这丢失的60分或者70分,往往是一个敏感创作者的创作源泉之一。” 至于算法的问题,匪迦觉得构思和写作天赋,人...

网络文学#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23-404654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9时18分0秒 《鸽子的环》:沉默的温情,回望的异乡人

   ...乡的回望,在平淡沉默的文字书写中不乏对于西北地区细腻的情感。“祖父说,纵然是尘埃一粒,也终将会落下来,各有各的角落。”在时代的大潮流之中,作者将不同时代中每个渺小个体的不同经历用祖父的漂泊之语,将人生离散重写为生态循环,在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回望,深思,向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0/c404030-4046403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0日22时52分57秒 “新浪潮”访谈 | 路魆:潜藏于南方丛林的孢子,始终怀着“出走”的欲望

   ...于《人民文学》的《磐石与云烟》作为收束之作排在最后。回望创作历史,路魆愈加清醒地察觉,“内在的愿望”、“模糊的冲动”先于理性,也先于讲述诞生,仿佛潜藏于南方丛林的孢子,无论身居何处,始终怀着一种“出走离散”的欲望,向着未知的世界播散而去。 与“出走”冲动相伴生的,还有持续的漫游、放逐、归来、观察,以及介乎某种决然状态之间的游移和“摆荡”——读路魆,读到的将是作家及其笔下人物共同的心灵史,与此同时,尽管...

专题#专题#《人民文学》“新浪潮”作家观察#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59100-404572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8日16时53分33秒 文艺青年、“80后”写作与“自我”的历史动能——周嘉宁小说论

   ...大幅引入复杂的地缘政治,又为何辗转于跨时空、跨语际的复合语境,执意刻画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不可沟通。她既想捍卫西方文化霸权下第三世界的主体话语,同时也想跳出中国大陆统摄下的中文书写盲区,去连接中国港台与离散地区的汉语表达。这两项破而后立的工作,有着一致的内在思路,也即去中心化、维护与活化多元价值。“渴望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贴近与沟通”延续了《荒芜城》(2013)时期的母题,但在被政治历史信息夯实的现实地层上...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0-404625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26分27秒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 (41)杜维明所说的“文化中国”,其实包含了这样三个层次不同却彼此关联的“三个意义世界”:一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港澳地区、新加坡等地华人,以及少数民族群体;二是散布并侨居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也就是“离散华裔”;三是与中国既无血缘又未必有婚姻关系,但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世界各阶层人士。也就是说,它不仅将华人、华裔,而且将与中华民族没有关联的外国人,也都统统纳入“文化中国”的范畴。见郭齐勇、郑文龙:...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3-4046250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19分26秒 何言宏:华语文学的南方变构

   ...中的作家与诗人,他们对于新马生活与文化的书写,亦有着相当明显的个体差异。像新加坡诗人游以飘,由于自幼生长于马来西亚,特别注重表达个体记忆中的族群历史与文化;而诗人舒然,她的新移民身份则又使她更多地具有离散意识,表征着新加坡的新移民文化。这几年在中国很有影响的作家黄锦树,说他“多年前离乡后开始写作,小说中即经常下着雨,胶林;常有归人,回不了家的人。参照的还是我童年迄青少年间的胶林生活经验”,其作品的个体...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0-4046250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16分22秒 “70后写作”与新世纪文学的叙事主潮

   ...0世纪20—40年代民国时期的襄城为背景,讲述商贾世家卢家和没落士绅冯家两大家族的故事,通过弃子孤儿在宅心仁厚的人们手上得以转圜而雕镂出一幅精神高蹈的历史图景,绘写出了一个眉目清朗的中国。战乱中的凄楚离散将“家乡—家庭—国家”作为命运共同体紧密联结起来。一个富有寓意的情节是,当15岁的卢文笙在听到参加过抗日活动的吴思阅朗读她写的关于南京的旧体诗时想,“这是他未去过的城市,中国的首都,是思阅的家乡”。结...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5/c404030-4046015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5日9时13分4秒 当代世界文学是蔓延的“群岛写作”

   ...合,文学的史论研究、体裁研究方法论应对这些作品是失效的,非洲法语文学的特点和生命力就在于它不存在任何写作范式。这也意味着这类作品非常挑战读者的阅读舒适区。 格里桑曾经总结,他和加勒比地区写作者的特点是离散的、没有共性的“群岛写作”。他们的祖先或是因为15世纪的奴隶买卖被从西非和中非运送到这里,或是没有被赶尽杀绝、艰难幸存的美洲印第安原住民。这些四散在加勒比岛屿上的人们来自不同的根系,他们有不同的语言,...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1/c404090-4045776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9时2分45秒 《上海文学》2025年第4期|慕明:银鲑、灰熊、乌鸦(中篇小说 选读)

   ...,也能记得无数时间片段中某个特定时分的朝霞的形状,并与只见过一次的皮面精装书的纹理比较。他能再现所有的梦境,也能为见过的每一件具体事物——每一块石头、每一只鸟、每一根树枝编码。在他身上,记忆的锚点不再离散,而是线、面、体,光滑无垠,是连续的时空体本身,最接近真相的存在。如果那时有采集者,他会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圣杯。而在两百年前,他被看做超人的先驱,一尊比金字塔更古老的青铜雕像。但即使在那时,故事的作者...

新作品#报刊在线#《上海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18962-4045479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8时50分12秒 秦子虚:从《三段论与红磨坊》中找到心灵的桃花源

   ...谊的悲凉,没几个信得过的朋友,朋友都是项目制的,一件事忙完了再亲密的关系也要结束。世上再好的感情都说散就散,周围的朋友陆陆续续也散了。年轻时情深意重,觉得朋友像牙齿,而且是朋友就会相伴一生。后来经历的离散多了,积攒的失望也多了,慢慢习惯了孤独,原先那些坚固的牙齿都开始摇摇欲坠,到如今有的更是完全不见踪影,在你的嘴里徒留下一个个大窟窿。人生就是这样,对从前认识的人来说是永远消失在人海,对眼前的人来说是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04030-4045704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23时36分55秒 山月遍照路迢遥

   ...《吉普赛郊游》《大禹归来》)。这些小说习得的是这样一种霉菌思维:人物成为旧世界的物质分解者,在体内重建能量秩序,最后向新世界喷吐孢子以完成精神迭代。这些小说是一团来自南方世界的孢子,顺着多向度的风向外离散,尝试降落在另一些能与此共鸣的心灵木器上。 兰波说:“我说过,应该去做通灵者,让自己成为通灵者。”我也想成为一个通灵者,避免在小说里对现实经验采取直接描摹的策略,走向对泛灵气质的感知。这些小说与这个时...

专题#专题#《人民文学》“新浪潮”作家观察#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59099-4045726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16时52分5秒 李叔同西湖别妻的几团疑云

   ...。再问:“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李叔同顿时神色黯然,无言以对。 当然,李叔同并非绝情之人,这在某学者的文中亦有叙述(惜未详列出处),说杨白民“曾陪同叔同日籍夫人来杭,未能挽回这对异国夫妇的家庭离散。他只得陪着叔同夫人回到上海,又按叔同之托,处理了他沪上的家产,将其夫人送上了东归路。”以上说法,皆有板有眼,如何甄别,只能留待史家们作深入的考证了。 日籍妻子回到日本后的状况有两种传说:一是人间蒸发...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04063-404561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9时2分9秒 “有情的书写”——谈侯志明的抒情散文

   ...命”和“启蒙”的讲述,并将抒情作为一种传统来呈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复杂特质。他说:“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抒情论述和实践从来关注自我与世界的互动,二十世纪中期天玄地黄,触发种种文学和美学实验,或见证国族的分裂离散,或铭记个人的艰难选择。‘抒情’之为物,来自诗性自我与历史世变最惊心动魄的碰撞,中国现代性的独特维度亦因此而显现。”[12]王德威在“自我”与“世界”的辩证关系中呈现宏大历史中“事功”与“有情”的双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04030-4045473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9时11分47秒 《人民文学》2025年第4期卷首、目录

   ...,一曰缠枝莲。 青云梯者,乃是吴陈两家矢志修建的铁路穿云破雾、翻山越岭,如云梯直达高远。这是个体的事业,也是家族的事业,更是民族的事业。大道如青天,舍我其谁? 缠枝莲者,则是在苍茫如晦的历史中,亲情的离散与聚合。晚清以降,倏忽七代人矣,谜团定然与答案一样多。当年先祖裂碗为信,兄弟各奔生路,百年后,故国团圆,青花碗上断裂的缠枝莲竟能复原如初,重续家族血缘密码,可见天佑我苍生。 ——天亦佑我中华。《青云梯...

新作品#报刊在线#《人民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2/c418925-4045236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日11时52分55秒 青春依旧万岁——《高雅的链绳》中的晚年叙事、生命哲思与青春重构

   ...覆:青春不再是年龄的专利,而是记忆的韧性。这与《青春万岁》中“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的纯粹不同,暮年的青春因叠加了历史而更具重量。曲未阑亲手制作的365颗玉珠链绳,恰似将破碎的时间重新串联,让离散的记忆在“高雅”的仪式感中重获尊严。 这种记忆的辩证性,让人想起爱伦堡《解冻》中冰层下暗涌的春水。赵千秋的“失逻现象”——摘戴眼镜时的逻辑混乱、对古丽花儿年龄的误判——实则是主动的“记忆筛选”。他像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1/c404030-404504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日8时47分41秒 歌剧《桃花扇》:戏曲美学在歌剧舞台延续

   ...日在中央歌剧院剧场登台亮相。传统戏曲题材的故事在歌剧舞台延续生命力,也让歌剧艺术迸发传统美学的魅力。 歌剧《桃花扇》同样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离合之情对应兴亡之感。侯方域和李香君从相爱到离散,对应的正是明王朝的衰落覆亡,彰显李香君的血泪与气节。 将这个地道的江南故事改编为歌剧,《桃花扇》中融入了昆曲、评弹、民间小调等江苏地域特色元素,还巧妙运用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与交响乐队呼应,营造出既...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1/c419389-404510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日8时15分29秒 祝勇长篇小说《国宝》:文物远征 精神崛起

   ...故宫方面决定申请南迁,并在争议声中获准。《国宝》这部作品所重现的,就是故宫文物南迁的浩大工程。13000多箱国宝的万里跋涉,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史诗远征,由此在这部作品的叙事版图上展开。 文物迁徙与家人离散:主副双线交织的叙事结构 《国宝》的六卷文字中,主线自然是故宫文物的迁移过程,另一条副线则是那文松一家人辗转漂泊、由分别到团聚的过程,这两条线索被放置于全民抗战的历史背景中,辐射出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1/c404030-404503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1日8时52分52秒 走进良渚

   ...坳播下稻种,他们在丘陵打磨玉器,他们在崖壁雕刻兽面与太阳。 2011年,考古人员在江苏兴化与东台交界处发现了良渚文化的蒋庄遗址,这表明,良渚人不仅往浙西南走,往太湖方向走,也往长江以北走。 良渚人就如离散的星火,但他们未曾熄灭,他们到了哪里,就在新土地上重新点燃窑炉,让玉料在异乡的河流里再度透亮。 他们在传播文明,他们与时间抗衡。 【陆春祥,笔名陆布衣,一级作家。已出版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0/c404018-404427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6日8时45分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