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416 篇有关 知青作家 的页面,用时 0.151秒.

第1页  共21页

“新时期”的位置: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起点叙事建构

   ...一个阶段性产物,不但作家在“新时期”之前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来就处于“摇摆之中”[9],把“新时期”作品与之前作品做“截然对立”更有失偏颇[10];而且新时期文学中影响最大的“‘五七族’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的“知识背景、文化结构、精神资源”也主要来自“十七年文学”[11]。从表面看,这一轮的延续论调都集中在开放时代如何接手社会主义遗产的问题上,但细加分辨会发现,萌芽期的思考还是借助于西方话语来完成,...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4030-4046497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1日23时49分48秒 《上海文学》2025年第3期|陈村:二〇〇五闹精神

   ...人人无法回避的俗世生活。 有意思的是,今日偏向理想主义型的作家主要是当年“知青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如张承志、张炜、梁晓声,而偏向现实主义,对当下的俗世生活、市民生活作出令人注目的揭示与表达的,主要是比“知青作家”更为年轻的后起之秀,也就是说,个人的经历、经验、教养、人生态度的不同,使两大类作家各自找到了主体与时代不同的对应方式。以上作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创作生长点,然而,这些不同的创作生长点又异中有同——他们同...

新作品#报刊在线#《上海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2/c418962-404375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8时41分26秒 “让她到大地上去” ——忆恩师韦君宜

   ...》,在小说界很突出。 一天,我到荒煤家去。说到此事,他很生气地说:“刊物没有推荐上来,评奖怎么会有你?” 原来,是《当代》没有推荐我参加全国评奖。人文社有人告诉我,老太太(韦君宜)曾经发现一位有潜力的知青作家,非常惊喜,有很高的期待,可是在发表第一部小说之后,就没了下文。老太太怕我重蹈覆辙,所以要压一下,再看一看。 这有点像北方农民种小麦,要“蹲苗”。就是在成长最快的时期,突然停止供水,让它旱着。如此,不...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8/c404063-404285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8日18时55分12秒 回归文学的审美本质与重建文本的诗学 ——评贺仲明《当代乡土小说审美变迁研究(1949—2015)》

   ...时,也在不断开辟新的书写路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乡土小说的创作由此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给乡土小说的创作带来了开放的文学观念和多元的创作方法。知青作家与农村之间有着很深的纠葛,19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潮流也和乡村文化有着复杂而深刻的联系。韩少功不仅是一位知青作家,也创作了多部“寻根文学”作品。书写乡村几乎贯穿了韩少功此前数十年的文学创作生...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1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3分36秒 从“城乡交叉地带”到“城乡共同体”——中国当代文学的空间转换

   ...”。 “进城!进城!”几乎成了“新时期”文学内含的一道绝对命令。 但并非每一位在1980年代初触及“城乡关系”的作家都会矢志不移挖掘这一主题。持之以恒探寻“城乡关系”的不是那些“返城”之后不复回乡的“知青作家”,而是世代居住于乡村的“在乡知青作家”,以及一度沦落乡土的年长一辈“重放的鲜花”派作家。路遥《人生》(1982)、张炜《古船》(1986)、贾平凹《浮躁》和王蒙《夜的眼》(1979)、高晓声《陈奂生...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4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14分7秒 “善”字诸种写法——陈世旭《孤帆》读札

   ...编制。闻隆书记在因政治风波外调前,帮助陈志进入了群艺系统的县文化馆。 这条情节线在小说家的经历中能找到原型。小说把陈志调入县报道组的时间后置到1978—1979知青大返城的背景下,这样陈志转向文学就与知青作家的形象更为顺畅对接,而实际上作家本人的上调发生在1971—1972年,历史形式更为复杂。陈世旭自陈,1970年代初农场垮台,改为农村集体所有制,大部分下乡知青都调入工厂,而他和少数出身不好的人留在农场...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8分55秒 从“城乡交叉地带”到“城乡共同体”

   ...船》和《浮躁》中如出一辙的村霸赵丙、田中正,这一类“农村基层干部”不仅阻碍农村青年的进城之路,也威胁着他们的返乡之旅。“揽工汉”们不仅眼下艰难,且前景堪忧。 1980年代中期创作成就最突出的三位“在乡知青作家”贾平凹、路遥和张炜对各自所触及的城乡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进入1990年代,同样有“在乡知青作家”身份的阎连科《日光流年》(1997)写“三姓村”历任村长,李佩甫《羊的门》(1999)...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2/c404034-4035905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2日7时56分0秒 王春林:新时期山西文学的多元构成

   ...的估价是有根据的,因而得到了文坛的认同。”(章仲鄂《岁月如歌》,载《当代》1999年第4期)揆诸史实,章仲鄂的错讹之处,主要有三。一,焦祖尧的《跋涉者》是长篇小说,并非中篇小说。二,成一与蒋韵,均不是知青作家。而且成一的籍贯,也不是河北。三,应该是“编者的话”而不是“编者按语”。但除了以上这些个别处记忆有误之外,章仲鄂的回忆还是相当可靠的。他的回忆文章以其鲜活的细节丰富了关于“晋军崛起”状况的历史叙述。一...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3/c404032-403529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3日23时4分4秒 莫言新作《鳄鱼》:一部先锋性十足的表现主义戏剧

   ...。 莫言可以说是兼跨寻根文学和先锋小说两个潮流的重要作家。就寻根文学而言,他与韩少功、李杭育、阿城等身份不同,莫言在高密东北乡一直成长、劳动到20岁,他对于乡村生活的深切体验远非那些下乡数年匆匆一瞥的知青作家可比,进而把寻根文学推向新的深度,接通当代乡村生活的根脉。就先锋小说而言,莫言的叙事方式,带有浓重的马尔克斯腔,会染上川端康成《雪国》的哀伤,也可以在巴尔加斯·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启迪下写出叙事层面最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6/c404030-4032868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7日9时18分31秒 当代作家史料研究:如何“世代”,怎样“抢救”?

   ...分:即第一代是五四时期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名的从现代进入当代的老作家,第二代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成长起来的作家,第三代是改革开放时期才崭露头角的作家,包括经历过50年代至七八十年代才成名的作家以及知青作家,第四代主要是崛起于80年代中期的先锋作家和新写实作家等,第五代则是90年代崛起的新生代作家[27]。程光炜有关“作家世代”的代际划分也大致如此。为了论述方便,这里不妨将其分为“故世作家”和“健在作家...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8/c404057-402947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8日8时30分33秒 他再一次拨动一代人的心弦

   ...性,认为人无完人,真正的完美在彼岸。“所以他老说眺望,我们的编委会之所以叫写作之夜,就是因为夜里才是最好的写作时机——这时人的心灵放开,摆脱尘世的干扰,才能进入纯精神领域。” 解玺璋从来不认为史铁生是知青作家,认为他不存在肤浅的理想乐观主义。“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忽然间对铁生这么有感觉,我觉得就是大家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状况跟铁生当年所面临的虽然不一样,但是有相通的地方,铁生思考的问题可能在某...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2/c403994-402822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2日7时43分1秒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二梯队是1957年离开文坛的一些中年作家开始焕发创作力,第三梯队是知青一代。每一梯队都有优秀的长篇和短篇,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这些有特殊经历的知青作家,他们的作品放在全世界的短篇小说中,都够得上精品。陆文夫先生写了很多作品,《小巷深处》很像《红字》,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都很棒。还有很多作品,如《天云山传奇》《许茂和他的女儿》等等。各美其美,既不妄自菲...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19/c403994-4014207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9日8时40分22秒 陈河、傅小平:写作很难很苦才是正常的,必须自律才能得以前进

   ...指一个作家自身作品的同质化。对这个问题我是高度警惕的。有段时间我多写了几篇阿尔巴尼亚时期的故事,看到有读者留言说陈河就会写阿尔巴尼亚的事。我觉得这个读者的话值得注意,我可不能被贴上一个标签,像当年的“知青作家”一样。所以我就会有意识地拓宽题材。但就像你上面所说“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并不是你题材越多就越厉害,也不见得你周游列国就能成大作家。前几天看到南非诺奖女作家戈迪默说的一段话:作为一个作家,...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05/c405057-4013251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6日8时1分55秒 《北方文学》:北方有文学 文学在北方

   ...北方文学》每一次关键的脚步都能够踩在时代转折的节点上,始终抓住了时代机遇,把握住了时代方向。这一时期是文学期刊的黄金时代,尽管地处东北,但因地制宜,集结起了梁晓声、张抗抗、陆星儿、肖复兴、刘敬元等一批知青作家,形成鲜明的办刊特色,刊发了一批具有地域特征和时代内涵的优秀作品。 为了庆祝党的生日,复刊号上发表了《华主席挥手走来》《党的诞生地抒情》等散文,又设立了歌颂党的优良传统的诗歌专栏——“光辉的足迹”。 ...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13/c404063-4011713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3日16时53分12秒 陈河:既然选择写作,就得面对读者一次次地唱下去

   ...别处”的生活。这些海外生活的经验对你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陈河:我1994年出国去阿尔巴尼亚以后,在那里呆了五年。这个五年对我的人生来说非常重要。有句话叫“洋插队”,说得很对,就像北大荒生活对那批知青作家一样重要。知青的生活大致是苦中作乐,而我在阿尔巴尼亚的日子则有点冒险和狂欢的意思。我在那段时间游览了西欧东欧,埃及土耳其,经历了几次战乱,见证了大使馆组织的大规模撤侨行动,在那里挣到了第一桶金,最后被...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10/c405057-4011565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3日7时47分50秒 叶辛:以文学为历史做个注脚

   ...”知青年代的朋友齐大盟,与李月之间失而复得的爱情故事,折射出知青上山下乡、返城谋生、出国闯荡等社会发展中的曲折人生命运。 因为创作了《蹉跎岁月》《孽债》等一系列与知青有关的长篇小说,叶辛很早就被冠以“知青作家”。最初的时候,他心里是抵触的,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因为他觉得为知青、为自己的青春做一些记录,也是一件很荣耀的事。 巴尔扎克写小说有一条准则:“要使人爱看。”那就是提醒自己时时刻刻想到读者。为了要使人爱...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07/c403994-4011244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7日7时59分39秒 《岁月的歌吟》

   ...001-1 定价:68.00元 作者简介: 韩湘生,男,北京人,1969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后调入六师工作。现为: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文学月报》杂志常务主编、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荒土文学》副总编、《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知青》文学专号《乌苏里江绿色风》特邀撰稿人。至今已发表作品1200余篇,有多篇文章在全国各类征文...

书汇#新作快读#S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25/c405080-4006410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5日15时2分54秒 杨家岭的那盏灯火

   ...,后来,他以这里为原型写出了著名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为自己青春最美好的记忆。梅绍静用诗歌《她就是那个梅》《唢呐声声》,来抒发她对这块土地的深情厚谊,表达普通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其他知青作家还有陶正、高红十、叶延滨等等。知青的文学创作,赋予了信天游新的艺术生命,极大地丰富了陕北地域创作,为黄土高原抹上了一抹亮丽的绿色。 转眼到了今天,时代变了,火热的生活变了,但是,从一九四二年杨家岭点起...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28/c404018-4000052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28日9时41分13秒 《风中结缘:论小说六家》:做与生命相融的文学批评

   ...式的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又存在代际内部复杂、微妙的区别,个人遭际、选择的千差万别。”赵园致力于现代文学研究,后转向明清士大夫研究,她在20世纪80年代还写了一系列同时代作家的评论,如张承志、新京味作家、知青作家、先锋寻根作家等,也参与了当时电影界的诸多讨论,这些批评实践并没得到充分的重视。程凯认为她选择这些同时代人作为研究对象,是将作家的生命体验、主体养成和作为研究者的自己相互重合,形成同构和联动关系,批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24/c404030-3267216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24日9时45分16秒 周丽华:文学批评的同人化与圈子化

   ...们对抗“身份焦虑”与“批评失语”而“直接参与一场小说革命”[8]的聚合。与先有理论框架或讨论核心的其他会议不一样,“杭州会议”是“创作先行”。“清污”结束后,被压制的“现代派”与人道主义开始复归,一批知青作家也在探索着新质表达,从而获得某种自我定位。如贾平凹的《商州初录》、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阿城的《棋王》等等,这些作品的内容与表达与此前的主流小说都迥然不同。因此,当时惯用的...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27/c404033-3265191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3月27日9时15分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