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黑胶的白承恩律师偏爱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认为巴洛克之后的世界一团糟,当今社会既肮脏又平庸。在《春尽江南》中,每天听一点海顿或莫扎特是端午最奢侈的享受,因为贝多芬或者勃拉姆斯可以治疗现代人的生活焦虑。 然而,古典音乐本身是知识分子的想象,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存在。(6)格非小说中出现的亨德尔、巴赫、勋伯格、拉赫玛尼诺夫不属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也就是说,这里的西方古典音乐其实是泛化概念。(7)在西...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8/c404030-402115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8日9时45分58秒 匪迦《关键路径》:职业与志业...年轻,是一名18岁毕业即从事航空电子产品研发的“天才少年”。青年人物的成长与职业经验的积累交织来写,在保证小说专业性方面足够“硬核”的前提下,也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理解与共鸣。相似的成长环境、青春悸动与生活焦虑让读者更容易共情于小说中的主人公。匪迦为此还特地在小说中加入了一条情感线索,即杜浦妻子范理的金融职业发展道路以及夫妻二人情感关系的变化。关于范理职业线索的设计,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这次我并没有仅仅描...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7/c404027-4012652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7日9时45分54秒 人际交往与自我表达的困境...表哥》截然不同的气质和风格。如果说《安娜表哥》中的主角是生活在“我”童年时期小镇上的各种“奇奇怪怪的朋友”,那么在《以X为原型》中,小说主人公形象则变得带有普适性特征:一个刚刚步入社会,充满了各种日常生活焦虑、特别是对人际间关系格外敏感的现代青年女性。 小说集第一篇《平庸之地》具有某种统领全书的地位和功能。小说主人公“幼年时生长在乡村”,拥有着“几乎每时每刻都能察觉到周围的自然中发生着微小的改变”的特...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16/c404030-3260744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16日9时54分9秒 阿袁:植物、女性与生活美学...而更看重生活的自由、舒适、随性、简单,不躺平也不将就,有一种真正的独立自足与回归本真。从这个角度上讲,具有迥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两代人,其实有着本体追求上的殊途同归,而周莉莉们也无需为潘苡宝们的单身生活焦虑纠结,顺其自然、敞开而多元的生活方式会给年轻人带来无限可能。 阿袁的小说一直致力于某种生活美学的重建,即将一切生活审美化和一切审美生活化,把高居云端的精神生活拉入日常,努力发现和构造世俗生活的诗意...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05/c404030-3246626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6日9时23分41秒 “细节的洪流”与古典小说叙事传统的继承...如饮茶、盘串、古玩、放生积德、讲究风水、富贵与古典兼顾的室内装潢等等,更重要的是它所彰显的某种精神困境,也就是那种人奋斗到一定阶段之后进无可进、退无可退或者说不进则退的人生困顿,以及因这种困顿而产生的生活焦虑,焦虑过后的迷茫,迷茫过后的思考。尽管众姊妹个个经济优渥,但她们依然要面对各种生活的疑难杂症,所以海若才会感慨说,姐妹们不过是“要活个体面点儿,自在点儿,就这么难”,才会抱怨“太多的精神追求和太多的生...
专题#专题#文学观澜读书会#文章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620/c432718-3245090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6月20日9时41分20秒 任何一次书写,都是恰好到来...次,能有两毛钱的菜品补助。但是“大国企”的金字招牌并没有让我激动多久,很快陷入迷茫状态。艰苦的重体力劳动,让我对“工业、工厂、工人”产生强烈的厌烦情绪。那时候我穷尽一切办法想要逃离工厂。也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焦虑中,我开始学习写作。那时我怎会知道,四十年后当我开始创作与“三工”相关的《三条石》时,我又是多么感激当年的艰苦劳动,还有那么多的久远经历——少年时代无数次参观“三条石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遥远随想,与青年...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29/c404032-3241192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29日9时48分29秒 贴地飞行——从南翔的新著《伯爵猫》谈开去...在流淌,日出日落,友谊在加深,故事却是地久天长。历史渊源、都市生活、民俗风情、传奇故事,浓缩成一幅绚丽多姿的深圳浮世绘,关于真诚、温暖、陪伴、情绪、疾病、生存、诺言、烦躁,对未来的信念,以及挥之不去的生活焦虑。 当今某些作品纷纷以写实为名,却是行市井之实,并且引以为豪,最可贵的烟火气、思考力,一样没有,好像天生就学会了屏蔽其所置身的环境,作者的文风与思维方式丝毫不受影响;或似浸润很深,深不见底,只是深...
专题#专题#十号会议室-南翔《伯爵猫》#相关阅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15/c442709-3237548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21日17时54分39秒 《我在他乡挺好的》:城市上空的鸟儿...有的职场焦虑、情感焦虑、健康焦虑、住房焦虑等重重生存压力,用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代入剧情之中,每个形象都投射着现实中的某类观众心理,自然而然地牵动观众情绪,引发热议与共鸣。但是主创并没有停留于异乡人都市生活焦虑的浅层次呈现,而是用情感的温度和励志的精神化解了这种焦虑感,最终给予观众温暖的心灵治愈。本剧突破套路的地方还表现在最后的开放性结局上,一般的都市情感剧结局往往带有闭锁性和完成性,会以剧中主人公的婚礼或...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07/c419388-3232627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7日11时18分58秒 都市剧应合理适度表现原生家庭...困顿提供了单一性的精神替代方案。其后果是把原生家庭的因素进行了主观放大,甚至让宿命论甚嚣尘上,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其他方面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都市剧里的“原生家庭叙事”大多聚焦于都市青年的生活焦虑和生存困境,貌似为其发声和代言,其实也掺杂着一些市场因素。一方面,都市青年是剧集市场中最具消费潜力的受众群体之一。在文化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剧集想要获取受众注意力,就必须考虑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审...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110/c419388-32278199.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10日8时26分9秒 新世纪武汉文学梳理与反思...景,呈现出了一种“身份焦虑”。他认为金庸生活在香港的“飞地”之中,有一种被抛弃感,因而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常常表现为一个“寻父者”的形象,他的作品以国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反对个人主义者。而猫腻要传达的是一种“生活焦虑”,他要表现的是“弑父者”形象,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英雄。在此基础上,彭宏进一步指出,猫腻尚未成为金庸。虽然猫腻影响极大,但他的作品少见大格局、大情怀。因此,与历史悠久的武侠小说相比,...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914/c404034-32226924.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15日8时30分24秒 军营里的青春写意...,以生活化的语言、平静的叙述来书写军人作为普通人的人性光辉,用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军旅文学独特气质一一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去触发生命的激情和对军营生活的逐渐热爱,以小人物内心的现代生活焦虑感激发起关于伦理、责任、自我与他人等关系的思辨与求索。小说中不时出现训练、打球、吃饭、看《新闻联播》等日常生活场景,穿插在这些场景中,塑造出立体而饱满的人物形象。在章节的递进中,人物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316/c404030-3205246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3月16日9时0分16秒 程华:在文字与数字之间搭建桥梁2020年12月8日,“深读诗会”第二十六期活动在深圳市《特区文学》杂志社文学空间举办。本期活动通过朗诵与点评的方式,对主题诗人程华的诗歌创作展开探讨。 活动现场 用文字对抗生活焦虑 选择了金融行业,程华就选择了一生与数字打交道。她作为新客家人在深圳定居了二十多年,深切感受到生活的城市、服务的行业、所在的公司都在用数字说话。数字不能开口,但值得敬畏。 在金融界日久,程华体会到了伴随数...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10/c403994-3196217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10日12时34分38秒 作为身份共同体的“二本学生”...人身上的绚烂与阴影。二本学生生存在高校生态链末端,是朴实的工薪阶层奋力追赶社会高速发展的脚步的结果。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主体向上挣扎的生存形态,小镇刷题家面对的生存困境,现实修罗场里,二本学生上演着与生活焦虑之间的困兽之斗。 陈晓亭:人无法改变自己的来处,却可以决定自己的去向。教育的意义,在于为自己的人生博得更多的选择权。但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却发现自己拥抱的并非光明未来,而是焦虑与迷茫。《我的二本学生》...
专题#专题#文学观澜读书会#文章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116/c432718-3193237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18日17时38分15秒 直面当代中国的“精神伦理”问题...之自然地减弱,直到不成为问题。当下很多人在看待“成功”“幸福”“圆满”这些内在的人生伦理概念时,往往在第一感觉上就本能地将其与金钱、地位等外在经济、资源的获得联系起来。再如,人们对社会问题、人生挫折、生活焦虑等根源的回答,也几乎毫不犹疑地将一切甩给“制度”“社会”“时代”“国家”等诸多大词,而对自身则展现出尤为宽容、圆融的理解。显然,基于这种对自我和社会之关系的理解方式、对自我和共同体之关系的认定方式,就...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18/c404030-31867228.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8日15时50分46秒 重读《青春万岁》:“纯粹”与“杂色”的变奏...轻人只有置身于“火星”与“歌舞”般的生活中,才能永葆青春、“永远革命”。然而,“革命的成功弘扬了革命,却也消解了、褪尽了革命的浪漫色彩”[77];向往“烈火般斗争”的蔷云,不免在“革命第二天”身陷日常生活焦虑。当沉浸于满园春色时,蔷云却不自觉地站到了她此前反对的、苏君的立场上。这一脱轨时刻转瞬即逝,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王蒙复出,伴随着前文引及的苏君/“灰影子”的重现,日常生活将昂然收复失地。“一个国家生...
文史#重温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11/c419384-31857918.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1日8时53分6秒 文坛女预言家玛丽·葛德文...天整日锁居在屋内。”当时,远方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活火山猛烈喷发,弥天的浓烟竟飘到瑞士,将中欧山国笼罩在一片阴霾里,凄惨之至。拜伦提议让玛丽写一篇反映这种生态的鬼怪小说。19岁的年轻姑娘此时正处在生活焦虑之中,受18世纪自然学者伊拉斯谟斯·达尔文能让人起死回生实验的启示,动手写出了她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现代普罗米修斯》。小说描绘瑞士学者维克多·弗兰肯斯坦采用骨骼缝合和血管连接术,让一具尸体...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608/c404091-31738427.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6月8日8时24分5秒 幸福不宜太容易...、母女矛盾、夫妻冲突、单位纠葛、职场波澜、代际隔阂、发小友情等。特别是这些日常生活烦恼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相互交织性,都能够让观众在观看时激发强烈共鸣。从这点看,该剧顺利完成了再现当下都市普通中年人日常生活焦虑或烦恼的任务,颇富感染力。 令我印象较深的是,在讲述三位发小的中年危机并加以化解的过程中,该剧富有力度地把当代中国社会都市中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症候暴露出来,引发“疗救的注意”。这里的心理健康,固然是...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009/c419388-31389778.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0月9日10时36分25秒 《七步镇》...们贫贱的一种标志”,有多爱就有多怕。那决定了我们命运的,不再记忆的深处,就在时间的远处。 男主人公东声患了回忆症,四处求医中遇到了女孩儿居亦,遇到了自己的前世,遇到了历史,遇到了潜藏在婚姻失败中、生活焦虑中的“我”,遇到了想爱又不敢爱的“我”。他说:“我需要被拯救,而不是被治疗。” 作者简介 陈继明:1963年生于甘肃,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小说曾获小说选刊奖,十月文学奖,中篇小说选刊奖...
书汇#新作快读#Q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305/c405078-30958301.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3月5日9时26分42秒 赵依:“90后”写作如何敞开?...代的角度勾勒其间的人、生活及之与精神层面的复杂关系。这标志着“90后”作家初登场则以对现代性转变的积极介入而葆有文学的严肃意味,但也昭示了从自我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写作的局限——关于自身现代生活焦虑感和深层精神危机等困境的聚焦难免造成“90后”作家群写作趋向上的重复,而基于这种一致性趋向的各类文体创作尽管有意识地通过陌生化、模糊性的个性表达力证审美意涵的独特,但也由此引发一些文体上的焦虑——我们...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930/c404034-30322787.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9月30日8时38分39秒 无处逃逸的焦虑 :《黑床》创作谈...事,很多都有事实的影子。不美化,也不丑化,但我们可以怀着幽默反讽心态,去观察那些生活的荒诞。男主人公的变装癖,并不是写作的噱头,而是想再现沉重的精神压力之下,人的精神异化。由此,“黑床”便是无处可逃的生活焦虑的象征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创作想法,《黑床》之后,我还会继续深入这个题材领域。 房伟,1976年出生于山东滨州,文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届客座研究员,中国作协...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616/c404032-30062799.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6月16日0时3分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