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64 篇有关 王剑虹 的页面,用时 0.201秒.

第1页  共4页

成为“丁玲”之前,和上海的三次际会

   ...思。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回望自己的创作生涯,提到的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这些人,“直到现在,这些人的东西在我印象中还是比较深”。 和她一起从湖南来到上海的女伴里面,王一知当年就加入了共产党,而丁玲和王剑虹则远在共产党人的圈子之外。在1922年百家争鸣的混乱时代里,共产主义是力量弱声量小的一支。对于年轻的女学生来说,他们来去匆匆,十分忙碌,而鱼龙混杂的班子里某些浮夸的投机分子则使人厌恶。她们俩崇尚自由,...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6/c404063-403404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6日10时41分11秒 19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中丁玲“转变”的辩证法

   ...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第56-59页。 ——:“革命与智识阶级”,《冯雪峰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第12-14页。 贺桂梅:“丁玲主体辩证法的生成:以瞿秋白、王剑虹书写为线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5)2018:1-33。 胡风:“现阶段上的文艺批评之几个紧要问题”,《胡风全集补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04-31页。 格奥尔格·卢卡奇:...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2/c404064-4033754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2日8时24分36秒 中华读书报十年纪事(2014.7-2024.8)

   ...仇前的名媛本色》《五四时期“三教九流”的爱国热忱》《主题出版发展六大趋势》《主题出版发展的三个阶段》《吴仲超和他保护的文物与人物》《洙泗濠濮,松柏桐椿——记厉以宁著作外译,并祝先生九秩寿辰》《瞿秋白与王剑虹》《〈徐志摩全集〉的前世与今生》《生命历程里的一个下午》等。 2019年,本报有19篇原创文章被《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包括:《朱镕基与浦东的开发》《燃烧灵魂的艺术——鲁迅与德国版画》《一位百岁“...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9/c404063-4033491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9日8时11分8秒 《杜晚香》与晚年丁玲的时代意识

   ...》第9卷,第389页;丁玲《〈丁玲短篇小说选〉后记》,《丁玲全集》第9卷,第110页。 [36]丁玲:《我的生平与创作》,《访美散记》,第140页。 [37]贺桂梅:《丁玲主体辩证法的生成:以瞿秋白、王剑虹书写为线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5期。 [38]丁玲的相关论述参见丁玲《生活·创作·时代灵魂》,《丁玲全集》第8卷,第105页;李泽厚的相关论述参见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第32—...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20/c404064-4014343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0日23时34分32秒 人间共仰谪仙姿——施蛰存先生辞世廿周年祭

   ...前面两排座位空出来留给女生坐。我和戴望舒一般坐在第三排,所以看到的丁玲多是她的背影。只有教师发讲义让前排的女生往后传,才看到丁玲回头。下课就各自走散。她从湖南到上海来求学,就住在教室的楼上,和湖南同乡王剑虹一起。王剑虹比我们高一届,但有时她也和丁玲一起来我们班上听课。她是瞿秋白的妻子,结婚不久因肺病去世。一九二八年以后,丁玲和胡也频来到上海,当时她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名气比胡也频大,这个时候我和戴...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28/c404063-4006477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8日5时51分52秒 冯雷:寻访瞿秋白在北京的遗迹

   ...气,就要下凡去惩罚坏人”(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瞿秋白“对韦陀菩萨的这种精神,十分推崇,喜欢把自己比作韦陀”(丁玲:《韦护精神》)。1929年末,丁玲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一部反映瞿秋白和王剑虹恋爱经过的中篇小说,其中男主人公和作品便都是以“韦护”命名的。 瞿秋白曾经苦闷地说:“只知道社会中了无名毒症,不知道怎么样医治”,他陷在宗教和哲学研究当中但却找不到出路和方向,是山呼海啸般的群众运动使...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07/c404063-4003021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7日8时57分35秒 为柔弱的人心造象——李娃小说读札

   ...情境也过于漂浮,缺少了一些与现实语境的关联性。换句话说,李娃可能需要给自己的写作植一点“土”。 我仍然想从三三的故事来说明。在故事里,三三与她的女性朋友小桃的关系,其实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少女时期的丁玲和王剑虹。王剑虹就像小桃,勇敢、开朗、积极,热烈追求着“革命”的“传说”;丁玲就是三三,一直是王剑虹影子般的存在。丁与王爱上同一个男人,王剑虹的早逝,这都与小说情节特别相像,只是,在现实的历史之中,丁玲在王剑...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29/c404030-4000110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29日9时34分8秒 人民文艺的理论渊源与构想酝酿

   ...评》,《海上述林》(卷上:辨林),第149页。 [5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文学导报》第1卷第8期,1931年11月15日。 [56]参贺桂梅《丁玲主体辩证法的生成:以瞿秋白、王剑虹书写为线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5期。 [57]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放日报》1943年10月19日。 [5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文学导...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24/c404057-3269317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24日8时3分59秒 杨之华追思瞿秋白手稿考释

   ...然的决定了。 这就是杨之华婚姻视线里的沈剑龙,当然也是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沈剑龙。今天我们再看沈剑龙时,不应该沉溺于以往的想象性溢美了。 三、丁玲和杨之华的初次相见 丁玲是瞿秋白第一任妻子王剑虹的挚友,同时也是秋白相知甚深的同志和朋友,杨之华则是王剑虹病逝后,秋白的第二任妻子。丁玲和杨之华在上海大学虽然只做过半年左右同校不同系(丁玲在文学系,杨之华在社会学系)的同学,但因为秋白是她们共同敬仰...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12/c404063-3266200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12日7时45分22秒 我眼中的瞿独伊

   ...年的春天,杨之华把三岁半的沈晓光接到上海与瞿秋白一同生活,瞿秋白对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视如己出,还给她起了一个颇富深意的名字——独伊。我能理解作为文学家、翻译家的瞿秋白的内心是多么宏大、多么富饶,他在前妻王剑虹病逝后遇到了真诚又美好的杨之华,有着博大爱心和高尚修养的瞿秋白深爱着杨之华,也深爱着她的女儿。 我说:“我在初二时读过《茨冈》,是一个很旧的译本。” “那就是我爸爸翻译的。”瞿老太回答道。 ...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16/c404019-3242278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20日8时42分42秒 孙燕华:我眼中的瞿独伊

   ...年的春天,杨之华把三岁半的沈晓光接到上海与瞿秋白一同生活,瞿秋白对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视如己出,还给她起了一个颇富深意的名字——独伊。我能理解作为文学家、翻译家的瞿秋白的内心是多么宏大、多么富饶,他在前妻王剑虹病逝后遇到了真诚又美好的杨之华,有着博大爱心和高尚修养的瞿秋白深爱着杨之华,也深爱着她的女儿。 我说:“我在初二时读过《茨冈》,是一个很旧的译本。” “那就是我爸爸翻译的。”瞿老太回答道。 ...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17/c404063-3242311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17日6时59分22秒 近五年上海“红色文学”创作概述

   ...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主要讲述了电影《风云儿女》摄制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过程,记录了艰难岁月中主创人员历尽千辛万苦进行拍摄和创作的故事。杨绣丽的《巾帼的黎明——中共首所平民女校始末》书写了丁玲、王剑虹、秦德君、王一知、向警予等女性革命家冲出封建牢笼,为旧中国女性解放呐喊和追求革命、舍生忘死的业绩和人生。王萌萌的《铿锵序曲——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邓中夏和李启汉的革命活动为主线,回顾了起源于上海的中...

专题#专题#喜迎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各团体会员工作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101/c441019-3227016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1日9时15分41秒 近五年上海“红色文学”创作概述

   ...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主要讲述了电影《风云儿女》摄制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过程,记录了艰难岁月中主创人员历尽千辛万苦进行拍摄和创作的故事。杨绣丽的《巾帼的黎明——中共首所平民女校始末》书写了丁玲、王剑虹、秦德君、王一知、向警予等女性革命家冲出封建牢笼,为旧中国女性解放呐喊和追求革命、舍生忘死的业绩和人生。王萌萌的《铿锵序曲——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邓中夏和李启汉的革命活动为主线,回顾了起源于上海的中...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101/c404034-3227006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1日8时53分41秒 丁玲:鲁迅先生于我

   ...《鲁迅日记》一九二五年四月三十日记的“得丁玲信”。信发出之后,我日夜盼望着,每天早晚都向公寓的那位看门老人问:“有我的信吗?”但如石沉大海,一直没有得到回信。两个星期之后,我焦急不堪,以至绝望了。这时王剑虹的父亲王勃山老先生邀我和他一路回湖南。他是参加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会来到北京的,现在准备回去。他说东北军正在进关,如不快走,怕以后不好走,南北是否会打仗也说不定。在北京我本来无事可做,没有入学,那个私人画...

专题#专题#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各界纪念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910/c440985-3222388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12日10时18分32秒 张志忠:瞿秋白对革命文艺的重大贡献

   ...系任教,而他的文学才华却也掩抑不住地焕发光彩。他曾经邀请郭沫若到学校作了题为《文学之社会使命》的讲座,他自己也经常和学生讨论文学话题。瞿秋白和别的共产党人一道,培养了一批具有进步意识的文艺青年,丁玲、王剑虹、戴望舒、施蛰存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1930年8月,瞿秋白从苏联回到上海,在接下来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参与了对李立三“左倾”路线的纠正,并且再次主持中共中央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14/c404064-3215696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14日7时21分51秒 在党的诞生地,以写作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精神财富

   ...和书写时,有不少朋友询问她能否胜任。《巾帼的黎明——中共首所平民女校始末》问世后,这些疑问渐渐烟消云散。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女校,平民女校在历史上存续的时间很短,这所学校里却曾走出过丁玲、王剑虹、钱希均、王一知、秦德君等伟大的女性。以她们在这一阶段的故事为引,杨绣丽用散文的笔法重塑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女性精神。她不断地被她们的事迹所震撼、打动,在写作时融入了大量个人情感。“写作这本书的许多个瞬间...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04/c404030-32148011.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4日9时14分29秒 “革命文艺必须向着大众”

   ...是绸。太夫人欣慰地抚着秋白的头说:“读书能悟得其中的道理,才是真读书。”(羊牧之:《我所知道的瞿秋白》) 瞿秋白于音乐造诣颇深,会吹箫、弹风琴,喜听京剧、曲艺,能唱昆曲。据丁玲回忆,瞿秋白曾教她和王剑虹吹箫、唱昆曲。1916年底,17岁的瞿秋白远赴湖北武昌堂兄瞿纯白处投亲,并从表兄周均量研习诗词,“政治问题也渐渐由他而入我们的谈资”。1917年瞿秋白入北京大学旁听,同年9月考入外交部所设俄文专修馆,...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30/c404063-3209287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30日9时25分25秒 “红色起点”创作研讨会发言摘登

   ...上海描绘为空前绝后的繁荣之地。《上海早晨》的红色立场非常明显,在感情上站到了革命者一边,价值评断也如是。第二,鲜明的纪实性。没有把太多文学想象融入到文本叙述当中,比如瞿秋白和杨之华的恋情,还有瞿秋白和王剑虹的故事等等,文笔简约,没有太多的文学描述,体现了创作态度的严肃,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前辈先驱的尊重。同时,史料梳理非常清晰细致准确。第三,紧紧围绕中心,不枝不蔓。书中有一个细节,杨之华去甲秀里找向警予。甲...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30/c419351-3198362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30日8时27分38秒 从中央文学研究所到鲁迅文学院

   ...高级班和低级班。高级班教员为:陈独秀教社会学,高语罕教语文,邵力子教古文,陈望道教作文,沈雁冰(茅盾)、沈泽民等教英文,李达教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海平民女校开办了8个多月,招收了30多名学员,包括丁玲和王剑虹(后为瞿秋白夫人)、钱希均(后为毛泽民夫人)、王一知(后为张太雷夫人)等。那个时期丁玲就接触了刘少奇。 1949年7月2日,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正式开幕,出席代表753人,会议期间增加至824人...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606/c404063-3112447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5日11时44分50秒 诗歌作品集上海首发 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启航101周年

   ...作,并希望有更多作家能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杨浦红色主题。据透露,杨绣丽所著《巾帼·黎明——中国共产党首所平民女校始末》成为优秀作家“红色起点”系列丛书中,首批与读者见面的著作之一。据悉,这本书介绍了丁玲、王剑虹、秦德君这些杰出女性怀着追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走进石库门,走进平民女校,相继参加革命,迎来了妇女解放的故事。 上海诗词学会理事董佩君创作了《黄浦码头抒怀》和《国歌颂》。他告诉记者,参观了“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821/c403994-3183139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8月21日8时40分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