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317 篇有关 王世贞 的页面,用时 0.243秒.

第1页  共16页

意象与日常的诗学重建——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与审美范式

   ...作者感觉体验的介入并不矛盾。《老生》第一个故事中游击队三海、李得胜、老黑、雷布和匡三都是英雄。前四人还是革命先烈。但从生命意义上讲,他们又都是有缺点、见个性的普通人。老黑长得黑,跟随正阳镇公所党部书记王世贞当“粮子”混饭;三海是个阉客;李德胜一时误会打死了跛子老汉;雷布靠打麝和野猪为生;匡三则乞讨、偷抢。精神与世俗叠加,革命叙事与民间传奇交织,一道成就了生命的离奇。先是“写我所熟悉的生活”的贾平凹,继之...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0-4046723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9时41分12秒 “活”的美学:古舆图画中的江南风情

   ...量舆图画来详细描绘运河河道的形态、走向、位置、空间以及运河沿岸的自然地理环境、城镇形制与人文景观等。 以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委托吴门画家钱穀、张复师徒绘制的《水程图》为例,该册页以图纪行全面呈现从王世贞家乡太仓的宅邸小祇园至北京通州的大运河沿岸84处重要地景,景物边还标注有100多个地理坐标,“留白”水道则贯穿整套册页并占据画面中央。其中,《水程图》上册钱穀绘出的苏州至扬州32幅江南水道场景,涉及运...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04004-4045437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8时16分59秒 孤本沉浮

   ...,防止藏书楼失火。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美好的寓意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建成四百余年,天一阁确实没有受到过火灾的侵扰。 明代以降,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特别繁荣,经济富庶、人文荟萃的江南,涌现出一大批私人藏书家。太仓王世贞的小酉馆、秀水项元汴的天籁阁、连江陈第的世德堂、宁波丰坊的万卷楼都是与天一阁同一时期涌现出的佼佼者。 在明代藏书楼中,天一阁其实并不出挑。当时的藏书家热衷于收藏宋元版图书。范钦由于财力有限,不能大量收...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8/c404019-4044091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4日8时24分34秒 孤本沉浮——天一阁明抄本《宸濠招》的散佚与回归

   ...,防止藏书楼失火。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美好的寓意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建成四百余年,天一阁确实没有受到过火灾的侵扰。 明代以降,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特别繁荣,经济富庶、人文荟萃的江南,涌现出一大批私人藏书家。太仓王世贞的小酉馆、秀水项元汴的天籁阁、连江陈第的世德堂、宁波丰坊的万卷楼都是与天一阁同一时期涌现出的佼佼者。 在明代藏书楼中,天一阁其实并不出挑。当时的藏书家热衷于收藏宋元版图书。范钦由于财力有限,不能大量收...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8/c442005-4044116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8日8时50分25秒 《散文》2025年第3期|朱瑞昌:上杭之夜

   ...亲及取道贵州外,后半生再未走出云南。 投荒多暇,北归无望,几十年的谪居生涯中,杨慎学习历代有着相似经历的前贤,不愿浪度岁月,晏然为天地一蠹,让人生空耗于烟瘴云水间,于是努力做了两件事。其一是著书。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说:“明兴,称博学饶著述者,盖无如用修。”《明史》说:“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为第一。”周亮工在他的《书影》中也统计过:“西蜀杨升庵太史,著书至两百余种。”其二是授徒。杨慎弟子门生遍...

新作品#报刊在线#《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58430-404356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33分10秒 由“森”到“木”的晚明江南士人研究

   ...苏州、杭州、南京占其三。晚明江南地区私营出版事业发达的另一个有利条件,是江南汇集了全国主要的私人藏书家,形成了刻书业与藏书业的良性互动关系。许多刻书家都是藏书家,如昆山叶盛菉竹堂、宁波范氏天一阁、太仓王世贞小酉馆、常熟钱谦益绛云楼等,他们因藏书而提倡刻书。江南藏书楼的长足发展、雕刻及善本翻刻业的进步,使学术的交流更为便利(《从理学到朴学》,江苏人民出版社)。王圻学识渊博,藏书极多,为其编纂大型类书提供了...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42005-404298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16时13分3秒 《人民文学》2024年第12期|燕燕燕:旧相逢(节选)

   ...一枝牡丹。牡丹的枝叶是与她的披帛同样的蓝绿色,花瓣洁白冷艳。她的人就好比一枝冷艳的白牡丹。 我爱这画气韵高古,细腻传神,唯独读到四句题诗时,总觉得格调不足。又去找唐寅别的诗看,见不少都是通俗如白话,被王世贞评价为“乞儿唱莲花落”。直至了解到他一生的际遇,才明白他为何容许自己如此写诗。这个人,才情有多惊世,命运就有多险难。早年时,诗文也追求工整妍丽,胸中自有远大抱负。而在经历了至亲相继离世、因泄题案入狱、...

新作品#报刊在线#《人民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3/c418925-4040089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6日9时1分32秒 张元济傅增湘往来信札中的书事

   ...翰林对比自己早五科入翰林院者,尊称为老前辈。但也有为表示特别尊重,虽未达五科,也称老前辈者,如曾国藩之于胡林翼、张百熙之于瞿鸿禨等,皆晚一科而呼对方为老前辈。傅增湘称张元济为老前辈,亦可类比。另外,据王世贞《觚不觚录》所载,明时翰林旧规,入馆后七科者称晚生,后三科者称侍生。这一习惯一直沿用至清,故傅增湘在信中多有落款为侍生者。 张、傅二人现存通信虽始于1912年,但两人相识相知当远早于此,盖二人早年均曾...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3/c404063-404004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3日8时26分51秒 唐诗江湖中那些闪耀的星星

   ...沫若给杜甫草堂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令他激赏,莫砺锋的评判天平开始向杜甫倾斜。他认为,从阅读感受来讲,假如读诗在十首以内,那么李白的诗比较容易接受,“十首以前,少陵稍难入”(明王世贞语),杜甫的诗则难于进入。但如果读诗达到100首以上,那么,李白可能会使你产生厌倦,“青莲较易倦”,而此时胜出的则是杜甫。杜诗千锤百炼的结构、润物无声的情感、忧国忧民的情怀,让莫砺锋在两难中做出自己的...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9/c442005-4039835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9日9时1分55秒 海瑞为何不吃鹅?

   ...究怎么吃。 明代早期,士大夫的生活整体相对清贫一点,哪怕是宴席也会稍作掩饰,比如吃鹅要去其首尾,用鸡的头尾代替,尤其是在应对接待监察官员的时候更是如此,才演化出了“御史毋食鹅”这一谚语。到了嘉靖时期,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巡按山西河东地区,当地还保留这一接待风格。然而,在实际上,生活风气已经逐渐奢靡化了。嘉靖隆庆年间,无锡首富安氏“安百万”,专门修建自己的私家养殖场,养鹅有几千只,每天消耗三四只,甚至半夜想吃...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6/c442005-4039593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6日8时43分29秒 众生喧哗的世情“清明上河图”——关于张楚长篇小说《云落图》

   ...进行了真正可谓是言简意赅的精辟提炼与概括:“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而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故世以为非王世贞不能作。”3而孙犁,在引用了鲁迅关于《金瓶梅》的精辟提炼与概括的那段话并许之为“此为定论,万世不刊也”的前提下,也主要是从世情小说的角度对《金瓶梅》的若干特点展开了相当深入的讨论:“而‘金’的作者,所...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5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29分4秒 中国古代阐释学的几种表现形态

   ...”“方便”地解释佛经。 本书并未将时代精神和自然环境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纳入阐释学梳理中,毕竟这些语境要素与文学意义之间距离稍远。我以为它们都是中国古典诗学中语境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之后,理论家们比如王世贞、虞集、彭师度和王国维等都明确谈到一代又一代之文学的观点。时代精神语境造就时代的不同文学体式和风貌。同时,不少古典文献也明确谈及作为自然空间的“地理语境”与文学风格、审美之间的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2/c404030-4036735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2日9时53分16秒 书藏古今:从天一阁看中华民间藏书文化

   ...书楼,民间藏书的规模和质量、特色、制度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明代中期,民间藏书出现了两种方向。一是搜集更稀见、更精美、具有文物价值的书籍,开启了新的文物性藏书之路,代表人物是无锡富豪、大收藏家华夏以及王世贞等人;二是继续原来的文本性藏书传统,看重书籍文本内容,多收藏当时新出版的书籍,但进一步扩大了收藏范围、增加藏书数量、延长藏书传承时间,代表人物有天一阁的创建者范钦等。 入清以后,民间藏书更加兴旺,有名...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1/c442005-4035818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1日8时19分50秒 袁济喜:从传统诗文评到当代文艺评论

   ...思辨方法之运用。 明清两代虽然实行高压的文化政策,但是诗文评的思辨性质并未减弱,尤其是在专制统治松动之时。明代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皆辩证地论文评诗,从对古代诗文的辨析之中寻找法度矩矱。如后七子之首王世贞论诗文即主张重法而不泥法,能将对立的思想概念协调到一起,沟通后七子派与唐宋派,其《艺苑卮言》指出:“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文无定规,巧运规外。”他强调一种“以...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7/c419351-403560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7日9时23分50秒 古都文化,伏脉千里:古代诗歌中的北京历史脉络

   ...治中心、国际化大都市,其地位与文化影响力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由低到高、从小到大的演进过程,其机制与功能自成系统地演进发展,辐射全国历千年,至今不竭。本书中,张翥《早发潞阳驿》、宋褧《通州桥下见诀别者》、王世贞《和合驿》等篇目的考据可充分体现大运河文化带;戚继光《出塞二首》、顾炎武《古北口》等则勾勒出长城文化带;李益《幽州赋诗见意时佐刘幕》、刘皂《旅次朔方》、苏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渡桑乾》等引出了西山永定...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8/c404030-403483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9日9时3分16秒 明代声音诗学的理论价值

   ...”和“情真者声俗”(《与友人论诗书》),他主张“声情交叶”,将声律规则融化到诗情表达中,实现自然声情与人工声情的统一。“缘情而有声”是诗歌最本质的特征,无论是声情风味论,还是声情教化论都以此为基础。 王世贞云“语法而文,声法而诗”(《张肖甫集序》)。声韵之法构成诗歌在体制方面的基本规范,形成“以声辨体”的基础。“体制不一,音节亦异”“以声合体”等诗学命题反映了明人对诗声和诗体关系的深刻认知。针对“以文为...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4/c442005-403463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4日10时1分31秒 粉黛济南

   ...们并不知道,这样一方小小的院落,它的主人李攀龙曾统领文坛二十年,各地名流如云汇集。 李攀龙高雅如雪,纯粹如梅。他辞官归隐,不与权贵往来。居住在泉边的白雪楼,可谓白雪雅士,墨客骚人。独与许邦才、殷士儋、王世贞等人倾心相交,唯美高卓,疏淡狂放,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掀起了一场唯美古风,被称为“后七子”之首。 那股纯净的风依然让人可以感受到,我仿佛能嗅到那时的花香。 花香可定人,我久久伫立。 身着汉服的几位女子...

专题#专题#“聚焦火热生活 书写时代新篇”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优秀作品联展#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6/c459525-4034066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6日16时19分39秒 细心耕耘散佚文献这片沃土

   ...上,作者回应了当下的文献发掘和运用问题。 《王世贞散佚文献整理与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作者贾飞刚拿到项目时,我有些担忧,不知道散佚文献的数量是否够了,不知道散佚文献的价值如何。因为王世贞在生前就集中整理过《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弇山堂别集》,并且先后刊刻了《四部稿》《别集》,《续稿》虽然是后人刊刻,但毕竟是王世贞整理过的,不太可能发生大的变动。可喜的是,贾飞通过往返于国家...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7/c442005-4033375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7日9时19分26秒 明代“书痴”胡应麟

   ...书、优越的地理环境也为胡应麟读书治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万历十六年,也就是胡应麟38岁之际,他已撰写了不少作品,其可考的达49种1036卷,成书存世的有16种211卷,还有未成书的数百卷。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十分欣赏胡应麟的才华,赞其“髫丱时读书几与身等,今学无不窥,浸浸有雄视百代意”,而后更是直言要让他来当自己的接班人,“后我而作者,其在此子矣夫”。 胡应麟“读书等身”“学无不窥”,内容庞杂,要而言之...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9/c442005-4031642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9日18时29分25秒 古代尺牍的文体流变与审美价值

   ...为《俨山尺牍》行世。晚明其他著名文人如屠隆、汤显祖、冯梦祯、王思任等,均有尺牍单独刊行。晚明至清初,更出现了选编出版历代名人尺牍总集的风潮,现在可以考知的不下两百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杨慎《赤牍清裁》、王世贞《尺牍清裁》、屠隆《国朝七名公尺牍》、凌迪知《国朝名公翰藻》、李渔《尺牍初征》、周亮工《尺牍新钞》等。 二、古代尺牍的当代价值 尺牍历来是比较受欢迎的读物,堪称读者的宠儿,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日记或...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7/c442005-402942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7日9时3分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