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370 篇有关 王世襄 的页面,用时 0.119秒.

第1页  共19页

古旧书海里享受文化奇旅

   ...:“我是这本书的作者。”这位老人正是学者朱正,他颤抖着手把离休证举到了胡同眼前。原来,朱正当时住在长沙,那年正好到北京儿子家,于是有了那场偶遇。 和藏书家、学者们的交往,是胡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王世襄、范用、沈昌文、白化文、何兆武、姜德明家里都留有他的足迹。何兆武先生生前常打电话让胡同到家里收些旧杂志和旧书。胡同说,每次去主要是听何兆武先生聊天,关于历史,关于学术,关于他的个人经历。 “这些年最大...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2/c403994-402341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2日11时41分58秒 泾川茂林是故乡

   ...我父亲的展区里,我父亲的字、书、帖都可以展,好心人捐赠的东西,都可以展。但不是他的东西,不要往里面弄。听我弟弟说,有些摆设很不得体,放了些所谓古董、文物,还放了蛐蛐罐儿、蜡烛台,不伦不类。我父亲又不是王世襄,摆个蛐蛐罐儿干嘛啊?放个砚,文房四宝什么的,都合适。 “现在,我跟我弟弟想了个办法,把我父亲的字集成一块匾,到什么时候,或者开馆一周年,拿去换下来。这样,几方面都不得罪,而且也像个样子了。” 最后说...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1/c404063-4023365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1日9时23分11秒 春日,携一卷泛黄的书回家

   ...而言是可贵的资料。 即便是近年来出版的、变“旧”了的新书,于需要它的读者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毕竟,再旧的书卷里,也藏着新知。 在中国书店琉璃厂店,挂着学者们赠予中国书店的书法作品,其中文物研究专家王世襄写道:“保存文献 功在千秋”。 古旧书行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确能起到“聚珍”的作用。 走进中国书店琉璃厂店善本区,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的典籍博物馆——不同时期的古籍琳琅满目;写本、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6/c403994-402030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6日7时5分11秒 工艺与文化的“髹饰”表达和探索

   ...“尚古”篇单独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释读的基础上,又以《髹饰录》的构成和写作特色为线索,以探讨“成书目的为何?”“作者主张哪般?”“《髹饰录》在明代何以为用?”等问题为导向,何振纪一方面参考并总结了此前王世襄、柯律格、田川真千子等学者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认为《髹饰录》之用或非简单的二元论,而是为彰显尚古、指导鉴赏、记录工艺等多元功能的结合。如何看待《髹饰录》的价值和意义,更是值得读者读完此《八讲》后进一步...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1/c404004-4019317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1日8时8分53秒 做书是一生一事

   ...去那样拘泥于一本书。 “比如,人文社不太重视图书的装帧设计,书常常以素面朝天的面目示人。而香港三联极为重视装帧设计,在设计上一直领先。”李昕回忆,“那时候我国内地印刷技术还比较落后,像一些大的画册,如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都是在香港做的。” 对书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认识,李昕将其归结为“书感”。在香港三联,他感觉自己的书感得到了不断提高,“我真切地认识到不同的书应该有不同...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05/c403994-401888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5日7时51分10秒 曾经失传的《髹饰录》,就像一道曙光

   ...崖在自己的书中提到《髹饰录》,便写信联系大村西崖,取得了蒹葭堂抄本的复本。这一复本经朱启钤校订后,于1927年刻印200本,即朱氏丁卯刻本《髹饰录》。 1949年,朱启钤将该本交给王世襄进行研究,王世襄花费近10年之功终于完成解说。1958年,王世襄将《髹饰录》解说油印了200本,分送到各地博物馆。自此,该书成了文博界整理传统漆艺文物的重要参考资料。 《髹饰录》最初能传入日本并得以保存,很可能因...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2/c404004-4017160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日8时28分11秒 曾经失传的《髹饰录》,就像一道曙光

   ...》亦入藏东京国立博物馆。因前者的公开时间更早,以其为底本的研究较为流行。 《髹饰录》能够传回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要感谢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者朱启钤先生,另一位是后来为该书做解说的王世襄先生。朱启钤出于对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兴趣而注意到传统漆艺,并在遍寻相关专门文献而不得时,偶然看到东京美术学校的学者大村西崖在自己的书中提到《髹饰录》,便写信联系大村西崖,取得了蒹葭堂抄本的复本。这一复本...

新作品#其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1/c419926-4017083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1日8时18分3秒 张昌华:双叶丛书背后的故事

   ...母合集取的书名《爱山庐梦影》,她说那是她母亲的一本书名,而那书是在新加坡写的,且父亲只去新加坡看过母亲一次,住了两天。她要求用她父母在武汉大学寓所名“双佳楼”做书名,我自然同意,但带来的问题是原书名请王世襄先生题的,书名一改,我不得不折回头请王世襄先生另写。王先生是老好人,很爽快地答应了。他告诉我,他与凌叔华在英国就认识,凌在北京逝世时,他还去八宝山送行,并献了一幅挽联。我听了很感兴趣,问挽联是怎么写的...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11/c404063-4013592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1日8时37分32秒 家在向阳湖

   ...士的,有的乍一看什么都不像的,但只要你大胆、执着地去联想,你一定能有神奇的发现,向阳湖的万千景致其实取决于你的情调和理解。 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每当状态低迷情绪低落我就会回到家乡走一走。你听,专家湖下王世襄观渔歌赋还在水中荡漾。你看,黄土墩上冰心老人点亮的小橘灯依稀可见。那棵饱经风霜的断头合欢依然挺立,几十年过去了,她年复一年花开不败,用执着的坚守和绚丽的绒花一次次告白沈从文先生那段岁月相思、那份寄托之...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07/c404018-4011295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7日14时55分23秒 黄永玉《还有谁谁谁》:映照出一个时代的背影

   ...轻,抱着鲜花任凭目光落寞地洒向远去明星的背影。正因为逐梦文学,在世间的美好与丑恶、人生的幸福和苦难中,黄永玉也为自己建立起一种为生命立传的文学自觉。《只此一家王世襄》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由衷折服”,他与王世襄先生的惺惺相惜令人深感震撼,高山流水的情义照拂是不可见的绝世风景;《让这段回忆抚慰我一切的忧伤》倾情书写黄家与香港《大公报》潘际坷、邹絮嫉夫妇肝胆相照的60年情义…… “我坐在桌子边写这篇回忆,心...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3/c404030-4010117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3日8时49分26秒 秋意与故园:中西文化中的蟋蟀

   ...插曲,可以是小夜曲,也可以和甜美的睡眠联系在一起。《辛白林》中写道:“蟋蟀歌唱,入梦的人颐养疲倦的身体。”所谓声无哀乐,蟋蟀的叫声只是客观存在的声音,原本并无悲伤或欢喜之说,是人为它赋予了主观的想象。王世襄先生在《蟋蟀谱集成》中称雄蟋蟀的叫声为“低唱求爱之曲,‘唧唧……油,唧唧……油’,其声悠婉而弥长,真好像在吟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仅‘油’、‘洲’相叶,音节也颇相似。”这简直是在描述夜间幽会的罗...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19/c442005-4009899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9日11时53分26秒 《还有谁谁谁》

   ...《比我老的老头》的续集或补充,两书共同构成完整的当代个人记忆史,映照出一个时代的背影。 在这部新作里,百岁老人回望走过的漫漫人生路,以及一路同行的故友亲朋,讲述他们的情怀与命运、理想与归途。《只此一家王世襄》篇写与文物收藏及鉴赏大家王世襄的相遇相交,《侥幸的小可见闻》记录了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的豪爽率性,《轻舟怎过万重山?——忆好友王逊与常任侠》写尽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孤梦清香——难忘许幸之先生》彰显民国...

书汇#新作快读#H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10/c405069-4009219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0日9时26分8秒 曹可凡:“要死要活”走下去

   ...他的表情立刻慈祥了许多。 高渊:老先生们的帮忙属于“他助”,但要约到重量级的嘉宾,更多时候还是要靠“自助”? 曹可凡:确实,只靠“他助”没有“自助”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多年前我去北京,想采访文物专家王世襄,托了好几个朋友,但还是被他拒绝了。倒不是对我有意见,他就是不喜欢接受采访。过了几天我去黄苗子、郁风夫妇家,正好说到这事,黄苗子当场打电话给王世襄,说:“曹先生是我的朋友,也是丁聪的朋友,采访会很快的...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01/c405057-4006864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1日12时7分57秒 《六味集》:味外之味耐咂摸

   ...就冒出来了”,知名度颇高。而据汪朗回忆,虽然父亲汪曾祺对中国饮食文化很有兴趣,但直到1985年之后,他才开始写这类文章。“1983年,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实际就是第一届名厨大赛)在北京举办时,王世襄先生是三名顾问之一,另外两人是溥杰先生和北大教授王利器先生。那时我刚到《经济日报》工作,参与了大赛稿件编辑,还到人民大会堂的赛场转悠过两次,隔着玻璃门看见几个老先生品评菜点。当时,我们家老头儿连隔着玻...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24/c404030-4006302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4日9时13分32秒 汪曾祺长子汪朗:五味之外写余味

   ...实,老头儿成为美食家,与我的“大力襄助”也有一点关系。1982年我大学毕业初到报社工作时,跑过一段商业,饮食报道也在其中。1983年底第一届全国烹饪大赛举办时,我还参加过外围报道,隔着玻璃窗见过溥杰、王世襄、王利器等一干评委在品评菜肴。那个时候,汪曾祺还没有写过什么美食文章,只是对吃喝之事比较感兴趣而已,连隔着玻璃看热闹的机会也没有。当时商业部在西单办公,东门外有一个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常年售卖一套“中...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16/c404063-4005729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16日6时16分43秒 黄永玉:“让你玩三天!”

   ...从容地放回桌上昂然而去。” “咦唏!那意思照我们凤凰人揣摩:‘你狗日的不配看我的书!’趁他回走转身的时候,顺手拿一样硬东西照他后脑来一下是讲得过去的。” 这是黄永玉初见王世襄时的第一印象。他心里真想照王世襄后脑勺来那么一下,但终归没有。 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黄永玉又去拜望张光宇。“屋里已坐了一些人,还有那位上次失礼的人也在;看见我,马上起身转走廊走了。”怎么回事啊?我们以前认识吗?结过怨吗? 如果说第...

艺术#人物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06/c404005-4005127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6日8时49分32秒 黄永玉:多少老友的影子从眼前走过,走在最后的一个是我

   ...光宇先生,屋里已坐了一些人,还有那位上次失礼的人也在;看见我,马上起身转走廊走了。怎么回事啊?我们以前认识吗?结过怨吗? 二、请欣赏《髹饰录》 转来了。手里捏着本那天同样的书: “失礼之至!对不住!我王世襄,你黄永玉!请欣赏《髹饰录》,请欣赏。” 没有想到阴云闪电过后的晴天来得这么快。他就是王世襄!好家伙!从此之后我们就经常来往了。 我在好多文章里都提到,我的朋友——“厮辈均介于兄叔之间,凡此均以兄呼之...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2/c404063-4003430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2日16时42分9秒 黄永玉《还有谁谁谁》:时光长河中的诚挚道白

   ...阳下的风景》,到《比我老的老头》中的有趣为人、赤子之心和流离命运,再到《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洋洋百万言述之不尽的传奇人生,黄永玉一再讲述着记忆当中的故人故事。如今,时移事往,老友故去,他不禁在《只此一家王世襄》文末,袒露出写作本书的因由:“我坐在桌子边写这篇回忆,心里头没感觉话语已经说透。多少老友的影子从眼前走过,走在最后的一个是我。” 对一位老者,回忆二字未尝不是一种难言的幸福,又未尝不是一种难言的痛苦...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03/c404063-4002608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3日7时17分2秒 《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空间构境与诗意延展

   ...成——简析黄公望的山水画》,常熟市文联编:《黄公望研究文集》,第15页,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 (16)转引自胡光华:《黄公望与元代山水画之变》,《荣宝斋》2005年第2期。 (17)转引自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上卷,第130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18)胡亚敏:《译者前言》,〔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第5页,胡亚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06/c404030-4000729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6日9时21分26秒 王世襄与一份“无奈的合约”

   ...主编,却是由文物出版社代行签字(甲方),将这本书的版权(包括中文和各种外文版权)永远转让给了香港三联(乙方),合作条件是:甲方提供画册全部照片和文字,由乙方设计和印制。乙方须以实物向甲方(文物出版社及王世襄)支付报酬,这就是赠送甲方半成品(全部印刷完毕的图书正文内页)1400套。这一条,香港三联是如约履行了的。也就是说,香港三联付过稿酬。 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 其一,这样付酬合理吗?以我的了解,...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24/c442005-3269315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24日7时50分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