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341 篇有关 爱莲说 的页面,用时 0.132秒.

第1页  共18页

花之恋

   ...因为荷花优美的身姿、美丽的容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也因为荷花丰富的文化内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的这篇《爱莲说》,把花王的桂冠送给了荷花(即莲花)。令人惊奇的是,1000多年来,竟无一人对此提出异议。诗人杨万里锦上添花,写了首短诗《小池》,与周敦颐呼应,有异曲同工之妙:“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6/c404018-4045416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8时52分31秒 叶嘉莹咏荷

   ...着先人的名讳,叫二世或三世。中国人对名讳的考究,彰显了文化传统的深远,人们相信名字与个体的人生际遇是名与实的关系,预示着后代的命运走向,故取名时不会轻忽。叶老师并不迷信,但她总认为自己的名字与周敦颐《爱莲说》揭示的荷莲的象征蕴意有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她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写过一首《咏莲》:“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42005-404448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6日8时49分34秒 于都人的坚持

   ...认准一件事就会坚持到底的。不然,周敦颐怎么会在于都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句子呢。 周敦颐在于都待的时间不长,宋嘉佑八年五月,周敦颐任虔州通判,应友人之邀来到于都,在罗田岩,他留下了《爱莲说》,他怎么会在这个地方留下这么一篇旷世文章呢?或许,是于都人的魅力让这样的文章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话语如同璀璨的星辰,穿越时空的阻隔,照亮着后世人的心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1/c404018-4041620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4日8时26分35秒 虞云国:五十年前的海上书事

   ...住了,译者很晚才留意,竟是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另一本《注释分级古文读本》零本,也是中华书局出的,我这册“乙编一”共选古文八十篇,唐宋八大家占篇目之半,韩愈《送董邵南序》、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敦颐《爱莲说》与王安石的《伤仲永》等,最先都在这里读到的。书中还夹着上海古籍书店的发票,日期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书价八分,应是见证我与上海图书公司结缘的年代最早的物证。这年,我读初三,这家公司创立十周年。 ...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1/c404063-4041620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1日8时13分21秒 品茶三城记

   ...离远香堂稍远一些,稍远一些枝枝叶叶就迷离了,因为梅园,我便浪漫地想象了一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春;堂北临旷池,有土堆石垒二岛,溪桥古轩相连,旷池里正荷叶田田深深翠。便记起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赶忙翻开刚从园门口亭子里购买的由南京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拙政园》宣传小册子,远香堂的“远...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6/c404018-404032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7日8时21分4秒 李旭山:解锁阅读与写作的新路径

   ...感记忆的消逝,身份认同感的消逝,最后才是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的消逝。” 最后是分类对比,在李旭山看来,对比法是文学鉴赏最好的方法之一,也是写作中特别好的一类方法。他以七年级的《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为例对比,“两篇课文都是表达作者高洁的品质,但差异在于《爱莲说》是将自己自喻为莲,‘我’的品格就是莲的品格;《陋室铭》则是将‘陋室’当作一个媒介物。于是我们就能总结出,同为咏物类文章还有两个小类别,...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4/c403994-4038844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4日9时28分24秒 濂溪水汇天下水

   ...如伞的荷叶,会将整个堰塘填满。夏天,莲蓬成熟时,人们会摇着小船,或是摇着如洗澡盆一样的大木盆,到堰塘里采摘莲蓬。到了秋冬时节,人们会抽干堰塘,打着赤脚或穿着连裤的套鞋,在泥塘里挖藕。 我还记得,学习《爱莲说》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汪老师鼓励我们到荷塘里去观察,看看荷花是不是真如文人所写的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汪老师与其他很多老师都不一样,他更懂我们,时常会将语文课搬到课堂外,鼓励我们带着课文...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0/c404018-403861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3日9时42分36秒 2024年12月全国文学期刊目录盘点

   ...弛 《北方文学》2024年第12期 金短篇 花 妖丨张世勤 军旅往事丨胡亚林 庄台人物丨闵宇平 生日快乐丨周海亮 赵永生死了丨尹成 女代驾丨白茅 渡 口丨闫庆华 体 验丨赵龙驹 微经典 爱莲说丨刘万里 擞 儿丨邵永河 十分钟涅槃丨王亚富 鉴定师丨王荀 黄果柑很甜丨王大举 灯 光丨蔡雨艳 白雪屋 大于生活的部分(组诗)丨安海茵 鹤 缘(组诗)丨洛芙 锦 瑟(组诗)丨丘英姿 指...

新作品#报刊在线#文学期刊目录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36741-403734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8日11时18分1秒 有趣的人名

   ...头从点名册中抬起来,望了望答“到”的这个女孩子。我们班还有两个女同学,一个叫甘学莲,家住阎王庙前街的一座大四合院;一个叫孟霭云,家住南深沟路西一个独门独户的小四合院。学莲,让我想起刚刚读过的周敦颐的《爱莲说》,觉得她父母肯定也读过,要不干吗给她取了这么个名字?一般取名叫翠莲、红莲、爱莲的女孩子多,叫学莲的,在我们小学校里,独一份。学莲,有了学习向往的意思,是她父母对她的一份希望。霭云,我觉得更新鲜。后来...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30/c404018-4037246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30日11时54分4秒 在浔阳

   ...与佞臣。在孟子所言“可以止则止”外,周敦颐更倡导与此紧密并列的另一句——“可以仕则仕”,以振拔凌厉之姿态革故鼎新。在这一名篇里,周敦颐以不蔓不枝、中通外直的莲象征君子,用清洁的精神去救赎一个时代。 《爱莲说》开篇即作断语:“晋陶渊明独爱菊。”复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将菊花与莲这两种意象进行对照,以区别隐逸者与君子,这是周敦颐文章破题、立旨和自洽的需要。但陶渊明或周敦颐都明白:菊花与莲,乃至人间万...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1/c404018-403516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日8时34分56秒 故乡那山水人文

   ...被稻田和藕塘包围的院子,有讲堂和书房,魏源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跟从塾师读经学史。从小酷爱读书的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家中,手不释卷地苦读至深夜。后来,魏源前往邵阳城爱莲书院求学,书院的名称就来自《爱莲说》。 五岭为障,雪峰为屏的邵阳,秉承湖湘文化“吃得苦、霸得蛮”,刚烈守信、崇文重教。小时候,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父母谆谆教诲要不怕苦、多读书,让我受用不尽。 滩头年画、宝庆竹刻和花瑶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1/c404018-4033694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1日10时10分10秒 关于散文的美学——《中国散文美学综论》感言

   ...92年读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小雨中的回忆》第一篇《五姨妈》的第一句:“晚霞在天边燃烧,燃烧着一首陶渊明的田园诗。”真是“一句顶一万句”,让我“美”了30年…… 素有“散文美”之说。《陋室铭》80 字,《爱莲说》百字许,美在以小见大。现代散文的常态是千字文,纸短情长,见灵魂的通透,大千世界的幽微。 我想,散文固然要“创新”,如《综论》提到的“新散文”,“四不像”,唐小林批评的“大散文”,都不过是舍“本”逐末...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7/c404030-4032175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8日9时7分32秒 南翔:大余寻古

   ...人欲”……尽管后世的阐发者,以“义利之辨”为抓手,拉出了孟子的“舍生取义”,乃至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的动机与道德关系,为二程站台背书;以我之浅陋感觉,“二程”在理学上的日渐冬烘与登峰造极,与“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的本心已然相去甚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二程与老师后期的分道扬镳,或许就不仅仅是在是否支持王安石主持“熙宁变法”的态度上,各执一端,而是通则变所带来的鲜活、灵动与丰腴的生命,岂甘于匍...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4/c442005-403208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4日17时16分54秒 探访“江永女书”

初识永州,是在柳宗元的《江雪》和《永州八记》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也是在周敦颐的《爱莲说》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让我真正走近永州的,是神秘的“女书文化”。 2020年国庆假期,我随家人回湖南老家,在省博物院的本土文化展览上,莫名地被一方满布纤细文字的绣片深深吸引。那是一方凝聚了岁...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6/c442005-4031485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6日16时45分29秒 《山东文学》2024年第8期|刘香河:水食

   ...从河塘中取藕,得崴。崴藕,全靠腿脚的功夫,与崴慈姑、荸荠相仿佛,只是更难。 河塘,多半不是活水。久而久之,便有异味,淤泥亦变成了污泥。从污泥中生长而出的荷花,有了“出污泥而不染”之美名。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极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实,荷花早出了水面,不受水污,用不着奇怪。倒是那从污泥中崴出的藕...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东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2/c418964-4029135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日14时34分21秒 周敦颐《爱莲说》的经典化

   ...助推,其背后更是隐藏着道统观念下,传统学界对“文以载道”观的基本认同与对儒家主流文化的自觉维护等深层文化动因。 石刻上的《爱莲说》 《爱莲说》的文本几乎不存在争议。因为周敦颐在创作之初便以石刻形式对《爱莲说》的文本进行了凝定,这为其经典化提供了基础。《爱莲说》首先为周敦颐自己所珍视。朱熹《书濂溪先生〈爱莲说〉后》云:“右《爱莲说》一篇,濂溪先生之所作也,先生尝以‘爱莲’名其居之堂,而为是说以刻焉。”又云...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30/c442005-402884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0日8时36分20秒 夜宿横路古村

   ...火渐次亮起。随着夜色变浓,蛐蛐声像潮水一样弥漫开散。那些声音来自四面八方,虫声愈是清晰,村庄愈是显得静谧。 这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后裔的聚居地,村里不少人都姓周。为纪念先祖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后人在村中建了一座“爱莲堂”,据说建成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如今,这里是村子的老年活动中心。 横路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实在是极有特色。民居错落有致,造房子的石头都是乌黑色,据说用的...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6/c404018-402643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7日8时24分1秒 《雨花》2024年第4期|但及:小隐地

   ...乱、胆怯中奔逃而出…… 8 音符中止了,属于她的萨克斯不再奏响。她再也没来,我也没联系她。想去看她又纠结,我跨不出这一步。 有一回,我去省城办完事,开车回家。打开收音机,我听到里面有人在朗诵,读的是《爱莲说》,我马上联想到了她,于是凝神听了好一会儿。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时常会想起她,不是那...

新作品#报刊在线#《雨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3/c419885-4023491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0日8时40分13秒 《胶东文学》2024年第2期|马拉:布拉格、卡夫卡和浅草寺的钟声(外一篇)

   ...九江影响最大的文化人物了。他有两个著名的学生程颐、程颢,至于朱熹,不过是他的四传弟子。讲程朱理学,作为开山鼻祖的周敦颐是绕不过去的,他的尊崇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还是说回到莲上去。周敦颐在他流传千古的《爱莲说》中特意写到“晋陶渊明独爱菊”,这当然不是巧合,先贤的这点儿爱好,他定然是知道的。接着他又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除开文学修辞的必要,也是一种态度和表白。在陶渊明纪念馆,看到那一塘枯荷,我第一时...

新作品#报刊在线#《胶东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2/c448973-4020860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8日8时12分17秒 《牡丹》2024年第2期|王国猛:洛阳小记

   ...为古人遗迹,唤醒今人的历史记忆。其北已有陇海铁路穿行而过,其南则有新301国道平行横跨,往日险要的山道早已废弃不用。一切关隘都日渐夷为平地,还是岁月的力量不可阻挡,无关可守。 且插牡丹醉洛阳 周敦颐《爱莲说》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又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既代表富贵,世人自然多爱之。故众所谓花开富贵者,专指牡丹花开,富贵随至。一直以来,我并不好牡丹,以其过于雍容华贵,有趋俗之嫌。因此,多年来并...

新作品#报刊在线#《牡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8/c458001-401980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0日8时24分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