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95 篇有关 熊月之 的页面,用时 0.12秒.

第1页  共5页

500余通珍稀函电首次系统整理出版

   ...好半年。“这批文献就产生在这半年当中。将信息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加以清晰注解,对于研究孙中山的政治实践与精神贡献,可以佐史之证,揭史之秘,补史之缺,纠史之偏,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表示。 “书中所收514通函电均为宋庆龄生前亲自保存,现收藏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本书编辑委员会主任倪一飞介绍,这套书的整理出版,是文管委组织整理研究孙中山、...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9/c403994-4044947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9日9时17分58秒 “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往事

   ...年开始,历时三年,1961年完成。中国科学院将此项任务的部分工作,交给上海历史研究所学者承担”。参与编纂的历史所学者有:刘仁泽、任建树、傅道慧、吴乾兑、金曾琴、齐国华、王天成,历史系师生亦参与其中。(熊月之、傅德华:《序》,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编:《(民国)大事史料长编》第1册,第1页) 编纂工作开始前,历史所派出四位学者赴南京考察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编辑“1...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7/c404063-404401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7日8时39分41秒 由“森”到“木”的晚明江南士人研究

   ...、子目的考量,以及自乾嘉至近世学者对《续文献通考》的评价,使读者对该书的史料价值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文化传承和知识积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圻类书编纂活动是明代上海地区重视实学、文风昌盛的重要表现。熊月之先生在本书序言中也说到“搜集、汇编、刊刻大型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某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既是对以往文化成就的汇集、梳理与总结,也是对以后文化发展的推动与指引”。 兼善天下 地方公共...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42005-404298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16时13分3秒 以学术视野,探寻上海的时代之风和精神之源

   ...小说《千里江山图》为例,认为城市中除了有宏观的城市规划和建造,也有日常生活中密而不察的城市人的行为,因为秘密的关系产生了秘密的书写,这就需要在城市的日常中制造“空白”。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熊月之看到的魅力则是上海的多元文化,他从近代上海的多元社会出发,着重阐释了社会的多元特征与自发秩序、自发理性的关系,“建立在这种自发秩序与自发理性基础上的文明互鉴具有灿烂前景。” 从印刷媒介到数字媒介,媒介...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6/c403994-4036275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6日22时7分2秒 海派文化热!在书展“漫步”城市阅读建筑

   ...派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弘扬。 从开发开放到领跑,阐释上海持续发展奥秘 喜欢上海有无数个理由。“一城有一城的故事,上海从东海边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大都市,背后有许多故事和历史经验等待总结发掘。”《上海简史》由熊月之教授领衔主编,上海史专业学者著述,合完整性、系统性、知识性、普及性为一体,为大众提供深入了解上海从开发、开放到领跑的发展路径,揭示城市前世今生持续发展的奥秘。 讲好上海故事,感受城市文化底蕴和历史成就...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9/c403994-4030114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9日7时37分51秒 逛不腻!“全勤铁粉”告白上海书展

   ...的场景。”比如,王安忆小说集《雨,沙沙沙》是俞亮富1981年参加工作后买的第一本书,一直珍藏着,在2009年书展上海图书馆分会场,他专门寻到王安忆签书,“圆梦了”。 从陈子善、葛剑雄、骆玉明、陈引驰、熊月之等学者,殷之光、鲍国安、张杏声、温玉娟等演员,到梁永安、凡一平等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师生,再到出版人俞晓群写下“人书情未了”……俞亮富对“追”过的签名书如数家珍,列出了一串“高光”片段—— 2004年...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2/c403994-402968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2日8时1分24秒 “发现”杜亚泉

   ...等,都得到了研究,特别是他与陈独秀关于东西文化的争论,研究得尤为透彻,其意义得到了阐发,价值得到了肯定。一个久被尘封、忘却或误读的杜亚泉,已以其博雅、开明、周详、深刻的思想家形象,站立在思想史上。”(熊月之:《略论杜亚泉思想特色》,《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第1期,第4页)。当然杜亚泉身上“保守”“落后”的灰色标签,实际上也早已被揭了下来。2022年4月,杜亚泉第一部传记、刘晓嘉著《中国出版家·杜亚泉》...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8/c404063-4028038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8日9时45分1秒 近代书局与《红楼梦》的江南出版

   ...本阅读的基础。 注释: ①参见刘天振《明清江南城市商业出版与文化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参见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 ③参见熊月之《城市比较优势与江南文化中心转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④畹香留梦室《淋南梦影录》,上海新文化书社1934年版,第14页装另有学者认为当时三大石印书局为点石斋书局、同文书局和蜚英...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0/c442005-4019974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0日16时49分58秒 “魔都”一词的由来及其知识谱系

   ...社会的瞩目,国际知识界掀起了一股上海热,而“魔都”一词也乘此东风,重新回到中国大陆的知识场域内。 在这股新千年交汇之际的“上海热”引领下,不少中国学者也展开了对“魔都”一词知识谱系的考古和探究。譬如,熊月之先生主编的《上海通史》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中,专门例举了1867—1947年日本学者编写的上海史著作,其中就收录了《魔都》一书,将其视为研究上海史的史料。1998年,徐静波教授在日本长...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22/c404063-4014498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5日9时5分7秒 中外专家在沪探讨老子思想的域外传播之路

   ...教授表示,当初由于疫情影响,项目中关于老子思想域外接受和认同的研究一度受阻,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武志勇教授团队的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研究上,最终他们交出了一份好的答卷。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教授评价说,该项目吸纳了众多国际学者的参与,《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研究》对于了解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的老子思想在世界各地广泛、持久的传播情况及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17/c403994-4012076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7日16时10分52秒 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分论坛“文化传承发展与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使命”举办

   ...中,彰显理论自信和学术自觉;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彰显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九位嘉宾围绕高品质学术期刊建设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作了精彩的主旨发言。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主体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熊月之研究员强调,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自强不息蕴含主体性、意志力、恒久性与自省性,将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赋予自强不息新的内涵,注入新的动力,也是办好期刊...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03/c403994-4010943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3日8时57分5秒 “雅学堂丛书”:文质兼美 满目琳琅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于阗语卷(一)》《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佉卢文尺牍》等论著的学术价值,也能理解段晴教授研究团队的学术经历。 三为以书为引展开的讨论。李红岩《史学的光与影》所收书评多为此类。如读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而阐发的“书也有命”的话题:在晚清产生极大影响的译著《泰西新史揽要》,实际上并不入流。又如《辜鸿铭的辫子》,即从李季《我的生平》中所记关于辜鸿铭辫子的一段故事,引出对“文”的讨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14/c404030-4007805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14日22时1分27秒 有容乃大的“海派”,成就开放包容的城市

   ...最先反映社会变革的所在。”汪涌豪表示,“关注一个城市的文化是我们安居在城市当中,保证城市能够永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上海独特的城市精神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在《魔都上海的魔力与魔性》中,上海史学者熊月之以“魔性”二字概括上海的城市精神文化,其中,开放性、创新性、包容性,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科学性、精细性、精致性是其最鲜明的标签。他认为近代上海类似于文化原生态,来自世界各国、中国各地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不同...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21/c403994-4006018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1日7时6分41秒 静安现代戏剧谷论坛:城市孕育文学和戏剧

   ...当时新戏剧最大的生存土壤是市民阶层发达的上海。话剧从业人员、话剧剧社都集中在上海,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演员组成的抗敌演剧队从卡尔登剧院出发,奔赴祖国各地,把话剧的种子带到各处。” 熊月之曾主编《上海通史》《辞海》中国近代史分册等出版物,是上海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者。他从上海近代史研究出发,认为上海百多年间人口爆发式增长,成为中国近代最先进最发达的城市,有四个特点值得重视——宜居、宜业、...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26/c403994-3267383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26日8时55分32秒 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晚清同文三馆启示录

   ...、会西学的人才,而且还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书籍,加快了科学的普及,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社会观念变迁。吴宣易指出:“同文馆对于西洋学术的介绍,也很有贡献。”(《京师同文馆略史》)当然,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问题。熊月之认为,“在介绍西学过程中,为用而学、急用先学、无用不译的功利主义倾向相当明显”(熊月之:《晚清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价值取向》,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三)同文三馆创立和发展中的历史人物 ...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04/c442005-3265699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4日7时3分41秒 章太炎与近代中国思想的全球史脉动

   ...哲学与章太炎基于“自主”观念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关系,参阅小林武「章炳麟の哲学思想と明治の厭世観——中江兆民訳『道徳大原論』を中心に」、『中国:社会と文化』第二十号、2005年6月。 [37]参阅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8]源了圆:《幕末日本通过中国对“西洋”的学习——以接受〈海国图志〉为中心》,收入严绍、源了圆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思想卷》,浙江...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07/c404064-3263824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3月7日7时24分18秒 张爱玲的西点店

   ...以及当做朋友聚会的场所〕加上英国的下午茶风俗在当时成了他们最重要的日常仪式。(李欧梵:《上海摩登》) 他说选择下午茶的时间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因为这个时间的饮料点心比较便宜。这很可能也确是原因之一。熊月之谈到上海特殊性的时候说过,上海那时是各国竞争实力的晴雨表。事实上,二三十年代的西餐和点心糖果店,往往还写明“茶室”,四十年代以后渐渐少了。或者可以说,下午茶风气更大的可能来自上海开埠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英...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24/c404063-3255021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24日8时13分35秒 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

“西学东渐”是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相关成果较为丰硕。其中熊月之所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一书,在学界影响甚广。但正如作者所言,有关“西学东渐”对社会影响的研究相当薄弱。学界有关“西学东渐”的探讨,受“单向文化传播论”的影响较大,读者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晚清西学阅读问题。然而,已有成果虽引用了某些日记文献,但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对日记史料的系统研究尚待开掘。日记是个体日...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09/c404063-3249779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9日8时11分53秒 想象的悖论:晚清科学小说①的科学观

   ...受众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万国公报》和《格致汇编》中有不少介绍医学常识、原理的文章。《格致汇编》甚至有“互相问答”栏目专供读者提问,提问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有关医学的问题占了总数的4.1%[8]365。熊月之认为,这体现了读者潜在的对西方科学技术的高度信任感。“在时人的心目中,西方科学技术似乎无所不能,什么难题到了那里都能迎刃而解,什么疾病到了那里都能妙手回春”[8]338。贾立元也曾考察了薛福成的日记以...

科幻#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623/c404080-3245424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6月23日9时5分30秒 纪念《申报》创刊150周年:一份报纸与中国近代史

   ...下,上海史量才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3月9日在泗泾史量才故居正式揭牌,与会的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重新开放的史量才故居,并在泗泾镇政府会议室召开了“史量才与《申报》的发展”专题研讨会,由熊月之教授担任会长,傅德华教授担任常务副会长,庞荣棣、苏智良、陈建云、杨继光为副会长。十年以来,该专业委员会召开过5次史量才学术研讨会,出版了4本相关论文集,发表60余篇史量才的研究文章,编辑出版了3期会刊...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05/c442005-3241439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5日8时33分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