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性思维、敏锐的洞察力、深邃的思辨力、脱俗的想象力、心底的慈悲、知识的博闻、幽默的比喻,看了拍案叫绝,忍俊不禁,好多文句我想写却写不出来,小说中诗性、准确、深刻的表达太精彩了! 正如在我开始阅读之前,熊培云所说:“这部小说有一半是写给艺术家和诗人的,或者念念不忘重拾梦想的人的,你百分百会喜欢的。” 在这位学者型作家的笔下,我们所看到的文字世界远超故事本身的容量——熊培云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渊博学识、诗性思...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04030-4045704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23时36分55秒 文学史视野外的重庆小说家董时进...《观察》研究,发表了《董时进:一个被遗忘的知识分子》,让不少人记住了董时进。后来谢泳编辑出版《〈独立评论〉文选》一书,将董时进在《独立评论》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全部选入,再一次让董时进进入学界视野。其次是熊培云。民国时期,董时进在江西办过农场。作为江西人的熊培云,在撰写《一个乡村里的中国》时,通过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讲述了董时进对农村问题的思考。熊培云的这本书畅销一时,很多人由此知道了董时进。不仅如此,...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31/c404063-4000259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31日7时10分15秒 《西湖》2022年第11期|黎子:随身携带的物品...个故事里可能出现的每个情节以关键词的形式写下来,接着在每个关键词后面随机写上一段。这个过程,怎么说呢,像在列一份清单。 摄像头。针孔摄像头藏在电视墙旁边的书架第五层,夹在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和熊培云《自由在高处》之间,不会被发现的。姐姐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她也没看过,只是买回来那天拆掉了塑封。两本书的封面都是黑色。 画面。地下车库,她把那辆老实笨重的二手黑色大众倒进车位,熄火,拉手刹,靠上椅...
新作品#报刊在线#《西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08/c419938-3263978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3月10日8时43分39秒 蔡东小说漫谈:熟悉的“陌生人”...吟唱营造了一方不被打扰的“净土”,这是爱赋予浮躁生活的魅力。它在催促的紧张中创造了一方舒缓的空间,在成功学的包围中制造了愉悦的欢欣,也从恨的背面发现了压抑的“爱”的能力。 三 生活在高处 熊培云曾有一本思想集《自由在高处》,而我更愿意用“生活在高处”来形容蔡东的小说世界。生活之于蔡东不仅在于“过”,更在于“怎样过”。 “围棋”是蔡东小说频繁出现的意象,一方小小的棋盘,一旦进入便走进了天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623/c404030-3245433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6月23日9时42分52秒 近年散文话语的转换及新变——以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为观察点...察对象,让人们看到这一庞大群体的信仰、理想、抗争、眼泪与无奈。作品虽只是剖析了一个特定的样本,却透示出人性的关怀,以及逼问过去与未来的沉重忧思。而像黄灯这样的乡村题材“非虚构写作”,近年来还有不少。如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乔叶的《盖楼记》及《拆楼记》,等等。 潜入历史的细部和记忆的深处,通过史料的发掘、梳理、辨析、整合和重新发现,重新思考某些重要的人物与事件,揭示以往被遮蔽的某些真相,也是近...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05/c404034-3241459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5日9时45分20秒 近年散文话语的转换及新变...察对象,让人们看到这一庞大群体的信仰、理想、抗争、眼泪与无奈。作品虽只是剖析了一个特定的样本,却透示出人性的关怀,以及逼问过去与未来的沉重忧思。而像黄灯这样的乡村题材“非虚构写作”,近年来还有不少。如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乔叶的《盖楼记》及《拆楼记》,等等。 潜入历史的细部和记忆的深处,通过史料的发掘、梳理、辨析、整合和重新发现,重新思考某些重要的人物与事件,揭示以往被遮蔽的某些真相,也是近...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11/c404034-3237256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11日9时10分34秒 黄灯论2010年2月,《人民文学》推出“非虚构”栏目,借助“非虚构”所释放的动能,一批非虚构作家和作品,跨越不同的媒体,走向前台,形成了当下文学的重要景观,同时也出现了梁鸿、李娟、袁凌、萧相风、熊培云、王磊光、范雨素等代表性作家,黄灯也是其中一个。 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黄灯的出场,和王磊光、范雨素一样,更像一场意外,更多时候,她被冠以“网红”的称呼,和“爆款”这种描述新媒体传播力的词语紧密相连。从公开出版...
专题#专题#70后作家论#黄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027/c441412-32266402.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27日17时6分38秒 《青年作家》2021年第9期|袁凌:东莞地主(节选)...务比刚到这里时大有起色,或许是他心境改善的原因。 在恩施老家的房子里,李明也有一张宽大的乌木茶几,沏着红茶,但气氛和这里很不一样。那是一间陈设完备的书房,四壁是书架或朋友送的字画,架上插着从单读、熊培云到梭罗的书,也有作为旧迹的亦舒和汪国真,显示了主人这些年来阅读趣味曲线的上升,李明说,汪国真是他在陕西下矿的时候读的。书架顶上摆放一瓶理想国的“年华”红酒。 黄昏从附近的镇子上坡,到达时天已黑定,...
新作品#报刊在线#《青年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012/c418967-3225114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18日8时33分11秒 经典“70后”丨黄灯论2010年2月,《人民文学》推出“非虚构”栏目,借助“非虚构”所释放的动能,一批非虚构作家和作品,跨越不同的媒体,走向前台,形成了当下文学的重要景观,同时也出现了梁鸿、李娟、袁凌、萧相风、熊培云、王磊光、范雨素等代表性作家,黄灯也是其中一个。 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黄灯的出场,和王磊光、范雨素一样,更像一场意外,更多时候,她被冠以“网红”的称呼,和“爆款”这种描述新媒体传播力的词语紧密相连。从公开出版...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29/c404030-3214344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29日8时59分54秒 “非虚构”的兴起与当代散文的新变...。“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让我们看到散文既有的文体意识的松动,突破了散文的文体边界。在这些作品中有综合散文和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学术性的随笔,如梁鸿的《中国在梁庄》里面就有口述史、日记体等多种方式的杂糅;熊培云的《一个村庄的中国》中个人的记忆常常交杂着更具学理性的研究考察。萧相风的《词典:南方工业生活》,尽管有小说《马桥词典》的文体借鉴,但是对于描述南方工业生活来说,他还是找到了一种适合表达的文体。像徐晓《...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04/c434900-31956188.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4日22时24分52秒 《至高权力》:罗斯福与“填塞法院计划”...克林·罗斯福填塞法院计划的故事是21世纪的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 “美国到底谁说了算” 为何最高法院及其大法官在美国享有崇高的地位? 对此,两位嘉宾分别谈及了美国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历史。熊培云认为这是从制宪会议开始的,当时美国刚从英国这样的帝国独立出来,对人性和统治会有一定的防范。 同时,熊培云也提及:“这本书谈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契约自由。很多人反对罗斯福的新政,是因为他觉得他...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906/c404090-31339511.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6日7时38分0秒 熊培云:乌托邦可以超越人性吗?...观念上的国家,直到今天,美国也没有真正实现其所标榜的平等。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种子发芽、理想实现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这也与人性的自我设防有关。柏拉图说,灵魂有多少种形状,国家就有多少种形状。” 熊培云(左)和东方卫视首席记者、主持人骆新在对谈现场 在序言中,熊培云对“乌托邦难以建成或易于功亏一篑”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包括“一,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二,乌托邦的相异性与人类追求的不确定性;三,人性的迷...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805/c405057-31274988.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8月5日7时40分20秒 贺享雍的“乡村志”系列:当代乡土中国的亲历者与阐释者...、罗伟章、周李立、田雁宁等著名的巴山群作家。 事实上,将“方志”转化为“文学创作”,将“地方性知识”转化为“艺术性呈现”,对于贺享雍来说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他立志于文学以来便植下的“野心”。当他读到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时,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叙事的支点和亮点。“任何人都可以思考中国的前途,但没有人能代替我回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12,这种不可替代性正是地方性叙事的基础。如果说《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625/c404030-31187295.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6月25日15时43分6秒 当前青年作家生态分布状况分析...人》等。这类型的作品都有着明显的个性标签,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历史、对现实非常个人化的思考,大多活泼而有趣,就像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样,拥有粉丝读者的追读。 2017年新浪好书榜中也出现了熊培云的《慈悲与玫瑰》、卫毅的非虚构作品集《寻找桃花源》、袁凌的非虚构作品集《青苔不会消失》等与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很不一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构建在作者的行走阅历、阅读和思考之上,忠实于作者的个人感受,把作者的情...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907/c404034-30277745.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9月17日11时48分52秒 乡土散文中的“三农”书写...讲述中,勾勒了梁庄的历史,同时从环保、教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细致入微地呈现了梁庄的现状。在这部标榜为“非虚构”的长篇叙事散文中,我们看到了乡村里不断上演的一幕幕悲剧,也看到了一代人的艰难境遇。 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也有由小见大的意味。这部随笔集是由发表在报刊杂志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专栏的专业性与连续性、报刊杂志的公众性和对话性以及随笔的思想性等多重特性相互联结,使这部随笔集沟通了专业读者和...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524/c404034-30010602.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24日8时53分15秒 第二届京东文学奖首场终评:文化的背面有真正的守望者...东文学奖评委张大春的话来说,我们还有很多“尚友古人”的方式。入围京东文学奖“年度传统文化图书奖”最终的五部作品,各自给出了一种可能。 第二届京东文学奖终评会,左起评委梁晓声、张大春、张宏杰、熊培云、马伯庸,特邀评委李玉刚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京东文学奖“年度传统文化图书奖”终评会现场,张大春在评价《我在故宫修文物》时表示,“文物带给我们的这些感动,可能更具体”,“去修补一个文物,同时也是人如...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515/c403994-29990206.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5日16时4分56秒 阅读让全世界共振 京东文学奖的10强名单你读过几本?...人之彼岸》、《控梦东京》 评委名单 国内作家作品:莫言、格非、苏童、史航、李洱、吴晓波 国际作家作品:王蒙、周国平、止庵、张悦然、徐则臣、赵立新 传统文化图书:张大春、梁晓声、马伯庸、熊培云、张宏杰、李玉刚 儿童原创绘本:海飞、刘海栖、陈晖、吴帶生、王志庚、鞠萍 科幻作品:董仁威、姚海军、刘兵、姬十三、吴岩、戴锦华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424/c403994-29947803.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4月24日18时25分0秒 熊培云:我不认为追求真理最重要,慈悲是我的态度2017年10月,70后学者、作家熊培云出版了思想随笔《慈悲与玫瑰》,“慈悲”是熊培云的人生理想,正如他的一个签名所言:“入狱身先,悲智双圆。虽未能至,心向往之”。“玫瑰”则寄寓着个体之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熊培云说:“慈悲代表着我对世界的态度,我不想辜负它,甚至愿意为之牺牲一切;而玫瑰代表着我对自己的人生的态度,它是对自我的慈悲,既有此生,你便不要辜负自己。在这本书里,我着重讲了无私心即无公德、自救乃第...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221/c403994-29722155.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21日20时22分11秒 熊培云:写作是最谦卑的行当...国国家图书馆、新浪网、《亚洲周刊》《新周刊》《文学报》等机构与媒体颁布的年度图书奖。 《慈悲与玫瑰》熊培云著 新星出版社2017年10月版/59.00元 □采访人:刘 阳 ■受访人:熊培云(学者) 从“自由”到“慈悲”,熊培云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自由在高处》出版之后,熊培云又陆续出版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等系列新作。对国家、社会、故乡等深入体察,呈示出一个思想者广阔而深邃的精神...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123/c405057-29663754.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1月23日10时19分36秒 礼敬和激活...中的,就是成片成群的民居,黄泥墙耀目,白墙黛瓦朴素,黑石墙基粗犷,吊脚楼别致,这些和山水自然浑然天成的村落一级级沿着山坡向上延伸。这样的美是可以接通心灵的。我的脑海里无由想起一句故乡的“赞美诗”,来自熊培云散文《追故乡的人》:“乡村是一道道通往天空的山坡。没有那些杂草丛生的山坡,我不仅难以依偎地球,而且真的无法抵达天空。” 乡村的美是需要懂得美的人来呵护的。我在松阳看到了这样一群才智技能和情怀兼备的...
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113/c404018-29641486.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1月13日7时42分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