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85 篇有关 点石斋画报 的页面,用时 0.137秒.

第1页  共5页

“世界”的邮戳:晚清手绘明信片

   ...到的郎中正上门问诊,郎中的笃定,病人的苦痛,家属的焦急,在小小的尺幅中神态毕现。画者留出空白处,巧设成白墙或素屏,供出写信的位置,功能上也见心思。这种全景尤其考验画家的控场能力,参阅一八四四年创刊的《点石斋画报》,可见这种新闻写实主义,正是当年的流行做法。另有反映官宦人家生活的明信片,也分别呈现“对仗”式的全景视角:房内,妻妾成群,戏儿弄花,掀开的门帘,仿佛适才有人离开;院外,几位披着冬氅的官员正揖礼作别,...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3/c404063-404076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3日9时1分28秒 周氏兄弟与《淞隐漫录》

   ...很大的,流行各省,算是要知道‘时务’——这名词在那时就如现在之所谓‘新学’——的人们的耳目”。所以这画报也就大有文化史史料的价值,近年来研究现代文化史、文学史的专家已注意及此,颇有论述。 王韬小说之《点石斋画报》本具有双料的价值,难怪鲁迅对那些残本颇为珍重,亲自重订,并且一口气写了三则题记(后均收入《鲁迅全集》第8卷《集外集拾遗补编》)。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鲁迅的二弟周作人在将近十年之后也专门写文章谈到《点...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6/c404063-403283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6日8时16分28秒 “版画中轴——首都图书馆珍藏版画典籍展”开展

   ...英殿为主的官方刻书机构所出版画制作精良,称殿版版画。首都图书馆馆藏典籍《万寿盛典初集》是康熙年间殿版画的代表,记录了庆贺康熙六旬寿辰的仪仗场面,尽显中轴威仪。清末石印术传入后,石印版画插图蔚然成风。《点石斋画报》是早期石印图像的典型代表,由画家吴友如主持编绘,以一种富于时代特色的绘画新风创作时事新闻画,既记录了进贡、祝寿、祭祀等皇家典仪场面,也描绘了别岁、冰嬉等民间生活图景。此外,实物展品还展出了版画发展史...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3/c403994-402492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3日12时52分43秒 花椒的历史:从香以降神到调味增香

   ...。酒中添加花椒可能是出于防腐增香的香料属性,也可以看作是花椒用于食品调味的早期尝试。饮用椒酒的习俗也得以延续。崔寔《四民月令》便载:“元日进椒柏酒”。时至近代,晚辈向长辈进奉椒酒的习俗仍然得以延续。《点石斋画报》载有《椒花晋酒》讲到民主革命家杨玉如家元旦之时,“子孙各将椒酒进于家长之前称觞助寿”。 秦汉以降,花椒在日常饮食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魏晋时期,《齐民要术》便载录有三十余种菜品使用到花椒来调味。此外,...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0/c442005-4023292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0日8时53分21秒 书卷多情似故人 最抚凡人心

   ...国翻译史的专家,所以这本书整个线索非常清晰,使用了大量中文和英文档案,得以还原那一历史事件中重要的历史时刻。 这本5斤半的书里画了些啥 荐书人:李开周(编剧,专栏作家) 我今天为您推荐一本重量级的书《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为什么说这本书是重量级呢?两个原因:第一,它确实很重。我专门称了一下:五斤半,比一块板砖还要重。还有一个原因,这本书内容体量是非常厚重的,其实它既厚重又好玩。 主要内容是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3/c403994-4022177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3日9时13分29秒 怪物的来历:《山海经》中的怪兽

   ...你看它上面写着“鲮鲤”,这是穿山甲,你看他画的就一个爬行动物嘛,与其说是穿山甲,不如说更像鳄鱼。 清末画家吴友如《中外百兽图》中的穿山甲 再看这幅画,这是晚清著名画家吴友如画的,吴友如办过一本《点石斋画报》很有名,他的画都很写实,但画的这本《中外百兽图》里面的穿山甲,却画得根本不像穿山甲,更像鳄鱼。为什么他们都把穿山甲画成鳄鱼了?因为他们都没有见过真的穿山甲或穿山甲的照片,他们只能根据书本的描述来想象...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8/c442005-4021119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8日7时25分30秒 近代书局与《红楼梦》的江南出版

   ...。”㉘特别是由于石印技术对绘画图像的友好,上海地区近代以来书局林立,出版印刷业日渐发达,从江浙一带汇集沪上的画家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海上画派。申报馆不仅专门创办点石斋书局,刊登广告聘请画师,还创办了《点石斋画报》,开创了以图像讲述新闻的公共表达途径。尤其是吴友如、陈作梅、陆鹏等画家为通俗小说《西游记》《儿女英雄传》《今古奇观》等绘制绣像插图,恰逢当时通俗小说的翻印进入鼎盛时期,从而掀起近乎白热化的竞争。㉙在...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0/c442005-4019974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0日16时49分58秒 鲁先生传

   ...礼拜天逛曹家渡新华书店,兜兜转转就爬上二楼的斗室。每趟来还一本书,又要借走一本书。尽管看不到超短裙女老师,还要面对头顶地中海的衰败老头,但我依旧欢喜。鲁先生的上千册藏书基本是发霉的,最古老有旧上海的《点石斋画报》,竖排繁体字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当然恕不外借。大头还是解放后出版的,多数收藏二十年以上,侥幸躲过了历次劫难。 我问鲁先生,抗日战争时期你在做啥?鲁先生说,没啥啊,摸鱼、养鸡、看社戏,平桥村太偏僻,从没...

专题#专题#优选中短篇#2023年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9/c448970-4012817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9日11时21分48秒 《芙蓉》2023年第2期|汗漫:海上一缶(选读)

   ...充满从苏州河码头来的船夫、运煤工,澡堂里的热水浑浊不清。高档浴室则由一个个单间组成,浴盆像小规模的大海,浸泡着那些事业如海上日出的金融家、资本家、作家、艺术家。浴缸边,紫檀木几上,置一杯热茶,放一本《点石斋画报》或一份《时报》。吴昌硕初入上海时,先在低档浴室里沐浴,手拍磅礴肚皮自白:“这一肚子不合时宜,与东坡相比,如何?”或低语:“这一缶墨水,这一缶花啊……”周围人听见了,以为遇见傻子、疯子,躲到远处,看这...

新作品#报刊在线#《芙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02/c418986-4004870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日9时7分0秒 第三届京港青年人文学者学术研讨会:跨文化情境中的现代文学

   ...否存在的焦虑则为我们探索晚清提供了一个切口。讲者注意到,在文化的碰撞中,无论是否相信龙的真实存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们都需要采用新的知识资源来捍卫自己的立场,而他们都预设了一个西方视角作为对照。讲者运用《点石斋画报》等图文资料,调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龙的接受情况,并揭示出隐藏在这一讨论背后他们对“物”的理解。从晚清到民国时期,有三种将龙作为“物”的尝试:天气奇观、已经灭绝的恐龙以及一种图腾符号,可这些尝试却又在...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7/c403994-4003712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7日8时51分52秒 《雨花》2023年第6期|汗漫:刺史与焚琴

   ...力以求新生。史量才面目也由含混而至清晰:抗日,同情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的关系由最初的和缓,逐渐变得势不两立。 从接手《申报》时发行量只有七千余份,到此时达数百万份,且收购、创立《时事新报》《新闻报》《点石斋画报》等子报刊,短短数年间,史量才构造起一个举世闻名的报业集团,其话语权、影响力可想而知。不论在南京,还是短暂隐居慈溪,蒋介石每天都会打开《申报》,琢磨那字里行间刺目惊心的叙事、言志和抒情,如何能风淡云轻...

新作品#报刊在线#《雨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1/c419885-4003309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3日8时30分26秒 晚清牛痘局:从慈善到防疫

   ...早期牛痘公局的创立,这一时期的牛痘局开始渐具官方色彩,很多局都是地方督抚或者府厅州道县主政官员提倡设立。开局的运营经费中不再单纯由官绅个人捐助或地方社会力量承担,增加了官府公费拨款这一项。光绪年间的《点石斋画报》称牛痘官局能够普立是因为“各省大吏知其有利无弊,饬属筹费设局,如法实行”。 1862年,上海天花一度流行,时任苏松太道应宝时在城隍庙内设官立牛痘局,每周开放四天,免费种痘。之所以设在城隍庙内,是...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17/c404063-3266575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17日8时1分46秒 张爱玲《传奇》封面图文关系考释

   ...勃勃有生气,令人在纸上看出上海的洋场来”,47其画作“影响到后来也实在厉害,小说上的绣像不必说了,就是在教科书的插画上,也常常看见所画的孩子大抵是歪戴帽,斜视眼,满脸横肉,一副流氓气”。48吴友如为《点石斋画报》主绘,并创办《飞影阁画报》,还为上海的许多杂志绘制插画,对上海报刊插图影响极大。而张爱玲喜读通俗刊物,尤其所熟悉的《良友》《小说月报》等刊物,都有丰富的吴友如画派插图。此外,《海上花列传》(1894...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12/c404063-3266204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12日8时7分45秒 任伯年巨幅画作亮相:豫园观剑论海派

   ...后世多有典籍载录此事,如《文选注》、《百越先贤志》、《广博物志》、《尚史》等。 第二个问题是《树荫观剑图》的构图问题。构图的样式是来自日本浮世绘。 任伯年接触日本浮世绘的渠道有新闻印刷品,如《点石斋画报》,日文的报纸也经常将新闻绘制成插图,随报发行。……任伯年艺术的滋养确实有很大成分来自这些日本新闻锦绘。……许多例子来自歌川画派,包括歌川丰国、歌川国贞、歌川国芳、月冈芳年、落合芳几等艺术家的作品。歌...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14/c419391-3264418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11日8时36分46秒 连环画的时代新变

   ...绵的空间等,进行了巧妙的分割和衔接,使之既有连环画的形制,又被长卷贯穿起来。 及至19世纪初,德国人发明石印术。1884年,上海《申报》馆下属的点石斋书局通过最新升级的照相石印术,创刊了著名旬刊《点石斋画报》。这种便捷的照相采写制版、机械印刷技术,使图像大量出现,情节插图逐渐成为古代文学小说的主体,并很快演变为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成为名副其实的连环画,只是暂无连环画之名而已。 伴随着上海等...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22/c419391-3259171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22日8时49分55秒 想象的悖论:晚清科学小说①的科学观

   ...,这体现了读者潜在的对西方科学技术的高度信任感。“在时人的心目中,西方科学技术似乎无所不能,什么难题到了那里都能迎刃而解,什么疾病到了那里都能妙手回春”[8]338。贾立元也曾考察了薛福成的日记以及《点石斋画报》中的故事,指出了当时对待西方医学普遍信服的氛围为小说家们提供了施展手脚的天地[9]。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心”还是“脑”,在晚清的背景下,早已并非单纯地指向生理器官的意义,而是国民精神的代名词...

科幻#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623/c404080-3245424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6月23日9时5分30秒 论晚清科幻小说中“物”的功能化想象

   ...。陈平原指出,小说家们对理想交通工具的了解多来源于“出使官员的海外游记、传教士所办的时事和科学杂志、突出平民趣味的画报、古来传说被激活和重新诠释等等”[3]。《空中战争未来记》的创作灵感便是包天笑在《点石斋画报》上看到画师“画出来的是有帆,有桨,有舵,还装上了两翅膀”[4]的飞艇形象,因此激发了关于想象飞翔的兴趣。但这种以一知半解甚至道听途说性质的科学知识接受程度来进行科幻小说创作,小说结构的缜密性和科学逻...

科幻#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620/c404080-3245070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6月20日8时35分1秒 “独角兽&金蔷薇”文艺时评选登

   ...被迫打开门户,五口通商。在中西对峙的政治格局中,西学日炽,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随列强入侵与国内洋务运动而流入中国。1884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创刊,吴友如担任绘画主力,发行甚广,在上海报界影响很大。《点石斋画报》是中西文化交汇互通的缩影,西方社会的日常生活与文化场景不再只是书中的文字叙述,而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呈现:如对西方“热气球”实验、摩天大楼、消火队的“西洋镜”报道,在当时可谓大开眼界。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21/c404033-3237980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21日9时27分26秒 陈子善:插图如何进入鲁迅张爱玲的文学作品

   ...品的插图” 20世纪新文化运动以后,大量新文学作品被发表,但在大约十年的时间中,这些出版的单行本小说集、诗集、散文集中很少有插图,对此我一度感到奇怪。因为中国文化传统有“左图右史”一说。晚清《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等都是有文有图、互相配合。但在新文学作品中却少见真正与之对应的美术创作。直至20世纪20年代后期,这种现象开始改变。 《风尘三侠》封面 新文学插图之始:胡山...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217/c404063-3235421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2月17日16时10分30秒 张伟谈近代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篇幅缩至原书的九分之一,只卖几块大洋,初印的一批很快卖光。石印的速度本来就快,于是赶紧再印,销路非常好。多年印下来,卖出的石印版《康熙字典》超出十万部,点石斋赚到了第一桶金,后面才有了聘请吴友如担任《点石斋画报》主笔、让画报走入大众视野的故事。接下来,其他出版商也纷纷跟风。我统计过报刊上的广告,晚清仅仅上海一个地方,有出版牌记的就有两百多家,这些店家用石印技术,几乎把有点名气的中国古籍全部重印了一遍。所以我...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122/c405057-3228904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23日8时24分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