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3 篇有关 满族聚居 的页面,用时 0.143秒.

第1页  共1页

高丙中与商务印书馆:从受教到合作

   ...民族研究。费先生那时在写自己的学术经历回顾文章,俄罗斯人类学家史禄国是费先生在清华大学读硕士的导师,他安排我先翻译史氏的Social Organisa⁃tion of the Manchus,再去东北满族聚居区做社区调查,做一个关于满族基本社会组织变迁的报告。这本英文著作本来就是商务印书馆在1924年出版的。我翻译此书的过程中联系了在商务的朋友于殿利先生,他把我介绍给历史编辑室的陈胜华先生。译著的选题申报...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07/c404063-3236792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7日7时26分56秒 张锦贻: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的发展

   ...些神奇的意境。有声有色,奇幻至极。而《狗牙根儿》《狗尾草出嫁》《螳螂大哥》《冬天咬人》等等,也都奇巧地运用儿童视角,幻化地展示出现实社会中儿童天地里那一个有趣又无奈的情感世界;并在简洁的描绘中,把带有满族聚居地区生活特色的氛围奇谲地渲染出来,从而使日常与奇异同在,哲理与奇妙共生。 新世纪中,瑶族诗人唐德亮的饱含少数民族儿童情愫的诗歌,也体现出奇幻艺术的审美意蕴和意义。作品中的奇异幻想,都源于对少数民族...

儿童文学#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109/c404071-32277514.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9日9时48分57秒 傅乐焕:“穷源竟委”的古籍整理

   ...志一起谈一次,适逢傅先生有事到东北,只好推迟几天(大约下周可返京)。” 档案所言“傅先生有事到东北”,是因为他当时主持《满族简史》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要常驻沈阳,为《满族简史》的编写工作,深入东北满族聚居区考察。因此,中华书局拟约《辽史》《金史》《元史》三史的承担者与书局同志“谈一次”的工作,到12月7日才得以落实。 翁独健、冯家昇、傅乐焕三位先生一起参加了中华书局召开的座谈会,与中华书局的金灿然...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427/c404063-31689033.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4月27日8时2分1秒 近乡情更怯

50多年前,我曾在塞北一个满族聚居的山村插队五载。离开后,魂牵梦绕,总盼重回故里再见乡亲。有一次,偶然到那县那乡镇,见到了熟悉的山水,便恨不得肋生双翅一刻飞到。忽然,兴奋中我却突然情怯,竟停车路旁踌躇难行。当然,最终还是去了,夙愿得以满足。事后想想,也就感受了一下什么是“近乡情更怯”。 “近乡情更怯”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宋之问身材高昂、仪表堂堂,进士及第,擅写五言诗,名气不小。但他的为人却多为义士...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330/c404101-3165394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30日10时15分48秒 民以食为天,“大作家”们笔下的“深夜食堂”

   ...一盘红烧肉,一盘炒猪肝,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半空 满人的骄傲金启孮先生是历史学家,并不以文学见重。但在大作《北京郊区的满族》中,叙述了一个颇有深度的深夜食堂式故事。 金先生幼年在北京满族聚居区长大,邻人有个叫常格(X格是彼时旗人对小伙子的定式称谓)的大哥,是个英姿飒爽,勤劳善良的人,金先生家搬入主城区后,他们多年未见。 当时民国时期,旗人地位一落三千丈,铁杆庄稼丢了不说,还因改朝换代...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616/c403992-29345189.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6月16日16时38分0秒 不忘乡音 记住乡情

   ...瞬间转化为认同。 这些年,为了学习民族语言,我拜访了许多老人。有的老人年事已高,对祖辈留下的语言、传统等记忆比较零散,像何世环奶奶这样思维清晰、满语表达流畅的老人并不多见。遗憾的是,何奶奶虽然身在满族聚居地区,但是在村里能与她用满语交流的人已经寥寥无几,甚至她家的大部分成员也都是以汉语为主要交流工具了。 满族语言濒危态势的形成并非偶然。随着人口的迁徙、社会的开放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融,一些满族人放弃...

民族文艺#作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227/c404100-29108734.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2月27日7时24分27秒 东西南北 缤纷年味

   ...,主人家需要给一点儿钱,然后龙船再赶往下一家。”   吉林伊通   白山黑水年息花枝满屋香   本报记者祝大伟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吉林省满族聚居的村屯,进入腊月,年味就一天天变浓,这样的歌谣又会被家里的老人反复念叨起来。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吉林省长春、四平、吉林和通化等地就有许多满族聚居的乡镇村落。   在吉林省伊通...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4/2014-01-31/190558.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1月31日8时18分49秒 第五章 北京大爷

   ...分喜爱,并把喜鹊视为吉祥鸟从来不伤害它,并且在自己家院子里竖根长杆子,经常准备很多吃的东西,供给喜鹊吃。通人性的狗有时胜过没有人性的人,这一点我从来都深信不疑!   满族人民大方好客、特别守信义。在满族聚居地方,有人路上拾到东西要设法找到失主,找不到就要把东西放回原处,在上边做好记号以便失主万一返回寻找能顺利找到!   满族人以小米为主食,吃黄米干饭、黄米饽饽(豆包),喜欢吃黏食。满族独特的风味食品是...

推荐榜#相关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0/2010-11-17/91556.html 发布日期: 2010年11月17日14时8分29秒 喜鹊叫喳喳

   ...吧。——我想。 据说,韩国首都首尔的市鸟是喜鹊。台湾新竹市的市鸟也是喜鹊。喜鹊,还作为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深受沈阳人的推崇。沈阳离满族人的发祥地赫图阿拉不远。满族人忌打喜鹊。在北方满族聚居的村屯,许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个高高的木杆子,杆子的顶端顶一个木斗。冬天,那斗里常放些米、猪肠子等食物用来喂喜鹊。满族人为何这么敬重喜鹊呢?这源于一个传说。那个传说中喜鹊救过满族始祖努尔哈赤的命。 ...

精品文库#报告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zpzx/2009/2009-08-17/75718.html 发布日期: 2009年8月17日10时57分27秒 民族儿童生活的诗性抒写——近期少数民族儿童文学述评

   ...,又奇妙地展示出现实社会中儿童天地里那一份有趣而又无奈的情感世界,使幽默与严谨同在、愉悦与忧患共生。另一方面,她的诗对儿童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纯真与美丽有一份独到的想像和感悟,在简洁的诗意描述中,又把带有满族聚居地区生活特色的氛围渲染出来,从而使读者不仅感受到作者对当代儿童生活的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述,而且从诗中能够触摸到作者所归属的那个民族的文化思想、地域风情,当然还包括了历史哲学等方面,又使浅近与深邃同在、情...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7/2007-07-25/63854.html 发布日期: 2007年7月25日14时50分34秒 民族儿童生活的诗性抒写——近期少数民族儿童文学述评

   ...,又奇妙地展示出现实社会中儿童天地里那一份有趣而又无奈的情感世界,使幽默与严谨同在、愉悦与忧患共生。另一方面,她的诗对儿童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纯真与美丽有一份独到的想像和感悟,在简洁的诗意描述中,又把带有满族聚居地区生活特色的氛围渲染出来,从而使读者不仅感受到作者对当代儿童生活的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述,而且从诗中能够触摸到作者所归属的那个民族的文化思想、地域风情,当然还包括了历史哲学等方面,又使浅近与深邃同在、情...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7-07-21/29054.html 发布日期: 2007年7月21日14时30分40秒 抢救满族说部艺术

   ...抢救工作刻不容缓   由于诸多社会、历史的因素,满族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未受到重视。一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吉林省科研和文化工作者才开始奔赴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等满族聚居区调查收集说部的分布情况。自2002年至今,吉林省对5位传承人的《东海窝集传》、《萨大人外传》等10部说部进行讲述记录,总计380余万字,同时录制了传承人讲说部现场录音320盘,计320小时。 ...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7/2007-03-19/23363.html 发布日期: 2007年3月19日1时23分37秒 满族传统说部整理阶段性成果问世

   ...靠口耳相传,主要在氏族内传咏,代代相承。现在,传承人都已年逾古稀,如不及时抢救,满族传统说部就有消失的危险。上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富育光等人深入到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四川等满族聚居的村、屯调查满族说部的流传情况,掌握了20余位传承人讲述说部的目录,对其中一些录了音、作了笔录。2002年6月,吉林省文化厅成立了以谷长春为主编的吉林省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正式启动了抢救与...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5-07-21/21328.html 发布日期: 2005年7月21日22时18分58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