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历史和时间 一月,在旷野里,在繁花里 2023年 十二月,在“成熟”与“不成熟”之间辞旧迎新 十一月,“稀世之鸟”掠过文学的天空 十月,纵浪大化中,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九月,秋风中的怀念 八月,有温度的文字从旧书桌上写出 七月,古塔的风铃声里诗意绵长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57-404720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5月1日0时37分29秒 “百川汇海·文学盛宴”首期讲座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刘笑伟表示,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可能有焦虑情绪。如何应对?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在艺术中寻找慰藉。针对“AI是否会取代作家”的问题,刘笑伟表示,AI让人类的写作更加高效,同时AI创作无法企及人类创作的温度。 活动现场,就海淀作家曾金胜提出的“如何从文学史的广阔视野看待当代文学”问题,刘笑伟表示,希望涌现更多贴近时代、直面时代的好作品。文学写人的情感、命运、人的故事,而非技巧的产物,技巧成就不了伟大的作...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3994-4047186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15时42分35秒 个人微观史叙事的渺小与广大...动性的体现。微观史叙事的意义,并非在于提供确定性的答案,而是通过呈现个体经验的碎片化,激发读者对历史和人性复杂性的认知。在算法来临的“后真相”时代,这种辩证性显得更加珍贵,它以诗性的方式,捍卫着人性的温度。 个人微观史叙事始终面向过去,在废墟中打捞被遗忘的碎片。这些碎片或许渺小,却因承载着个体的呼吸与泪水,最终拼贴出历史的完整面容。而文学,正是通过这种“小”与“大”的永恒对话,完成对遗忘的抵抗与对真实...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33-404715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10时4分1秒 新业态劳动者的自我书写 ——当代文学与劳动诗学的新向度...记录职业劳动的同时,新业态劳动者也在写作中表达了对劳动状态的理性思考。王计兵用“浩浩荡荡的蚂蚁/在大地的裂缝搬运着粮食和水”比喻快递员劳动的渺小与忙碌,同时也用“我们不是软骨头/我们只是带着母体最初的温度和柔韧”赞美快递员生命的韧性。作者用诗句调侃自己的境遇,他将人们在菩萨前许下的心愿比作“订单”,“我想菩萨也会/超时、洒餐、按错门铃/弄混了订单/只是不知道/菩萨会不会收到/投诉和差评,扣分和罚款”(...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30-404715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舞台灯光:戏剧的另一位视觉导演...增强了观演互动性。 从戏台油灯到智能化灯控系统,无论是传统戏曲的写意留白,还是现代舞台的沉浸叙事,灯光始终是贯通虚实、连接古今的媒介。当智能灯具能解析剧本情感曲线,虚拟光影能唤醒集体记忆,唯有持守人文温度,方能让每场演出都照亮人们的心灵。 (作者:朱 丹,系国家京剧院二级舞美设计师)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19389-4047147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53分23秒 小说在AI时代仍有 不可替代的审美及伦理价值...死”和“小说之死”言过其实,但当代文学发生的重大变化是需要我们重视的。即便文学的受众主体发生变化、传播媒介迭代、写作技巧革新,人类对“情义”的表达需求也是恒久未变的,我们在AI时代更需要坚守文字对生命温度的书写。 面对媒介生态的深刻转型,梅国云洞察到传统文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说:“影像叙事的崛起倒逼文学创作必须完成数字化蜕变。作家需锻造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叙事能力,在超文本空间中重构文学与读者的对话...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90-4047137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42分28秒 4·23读书日,编辑的“遗珠”之书...心理学与生态学的破壁对话,把“自然缺失症”解剖得既科学又浪漫。同时它也是一只手,拉着我们以更沉浸的心态重新审视身边的自然。 阅读场景:带着这本书走过哪些地方? 这本书的样书刚到手时是今年4月初,上海的温度在缓慢回升,樱花和玉兰扛过几场落雨,正开得荼蘼。一本书、一团毛线、一只帆布袋,几乎是很多个周末里我的出门标配。午后阳光最好,在滨江公园找一块草坪,和小猫小狗坐在一起,吹着江边的风,觉得书里的试验和我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3994-4047134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39分12秒 《火花》2025年第4期|李下:乌有之地...则是海的腐朽的尸体滋生出来的一条坏死的血管。我提议,爬进去看看。她拒绝了。因为刚刚的手机灯光,未能穷尽最深处。她害怕我描述的板块的起伏和海陆的兴替是事实(它的确是事实),害怕黑暗的漫无止境与潮湿阴森的温度,害怕死。她拍打我胳膊,说,要死啊,你也不准爬。 (在洞口,她拘谨地站着,双腿并拢,左手抱住右臂,裙子贴身裹着。她在我的指示下,神情呈现出哀怨的怒气,或者说少女的嗔怒,眼神恶狠狠地瞪着镜头,也就是我。...
新作品#报刊在线#《火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59617-4046844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31分53秒 打破边界的温暖力量...理解和接纳这场“镜像式”的文化交流时,才能借由情感共振,构筑彼此理解的通道。它的传播路径也让人想起“李子柒现象”——在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二者都不靠高声宣讲引发瞩目,而是安静地用细节、用时间、用生活的温度,让人慢慢靠近美,品味美、共鸣美。 (作者范小青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孙海洋系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研究生)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19388-404712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31分38秒 如何安放银幕上的科技与科幻...往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却总是恍然意识到,未来比想象要来得更快。科技是冰冷的工具,科幻是温暖的梦境,二者交织,使电影宛如一场光影绮梦,既让我们触摸到未来的可能,也提醒我们在飞速前行的时代中,守护人性的温度与文化的根脉。与此同时,如何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我”所用,是一个值得所有文艺创作者思考的问题。而答案也在实践中呼之欲出:唯有持续深耕传统、善用技术、重视故事,中国电影才能在世界影坛绽放独特光芒。 ...
科幻#科声幻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84-4047127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25分33秒 AI为科普科幻领域带来哪些发展新动能和挑战...学传播的认知坐标系。书中关于框架设置的艺术、叙事节奏的掌控、术语转化的技巧等,本质上都是重建知识生产与接收的契约精神。当DeepSeek等智能体开始撰写科普文章时,人类科普工作者更需要这种不可替代的“温度传播”智慧。 (作者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 2024中国科幻阅读产业观察: 科幻原创力量与数字生态协同并进 ■许艺琳 3月28日,《2025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在2025中国科幻大会发布。报告显示,...
科幻#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80-404712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21分35秒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阅读(二)...的“文化盛宴”。面对AI的浪潮,晋江文学城却选择了一条似乎在逆流而行的道路——明确限制AI在创作中的使用范围,甚至对过度依赖AI的作品采取锁章、禁榜等严厉措施。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对“原创性”与“人性温度”的坚定捍卫。以AI写作为例,它能不断地快速拆解和模仿已有样本,批量生成几乎任何你想要的内容,快速、方便、满足你一切的阅读喜好,但这种看似“完美”的创作始终缺失着最关键的内核——人类的情感与智慧的真实...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3994-404644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42分39秒 《广西文学》2025年第4期|杜怀超:致我的鲍村姐姐...样几句民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就是那个“又三年”的人。旧衣服穿着暖和呢。母亲说。确实,三五层补丁摞起来,凉风甭想钻进一丝来,可惜的只能是皮肤,在与坚硬的纤维摩擦中,始终擦不出岁月的温度。鲍大牙对待省衣服有一手。他说夏天里最省衣服,太阳当空照,他就光着上身干活,不然扁担、缰绳、笆斗等会把衣服磨坏了。有人说,光着身子不是把皮肤蹭破?他的理论是,皮破了它能自己长好,衣服破了没布补呢。 稍...
新作品#报刊在线#《广西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18966-4046844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27分15秒 酒都仁怀:文学创作成果丰硕“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唯有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作家才能创作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学作品。”4月26日,仁怀市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会议报告了仁怀市文学创作情况,向贵州省作协、仁怀市作协新会员颁发了会员证书,并向文学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颁发了奖状奖牌。作协理事、会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文学创作工作,共谋文学事业发展。 近年来,仁怀市文学创作成果丰硕,精品力作频出:散文诗《人与高原...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3994-4047045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12分9秒 音乐剧《速记员》:以“去英雄化”方式重塑英雄...经四年打磨的音乐剧《速记员》3.0版本近日登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该剧以革命者沈安娜的潜伏生涯为蓝本,不仅突破传统红色题材的叙事框架,更以音乐、表演与舞台设计的创新,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人性温度的难得之作。 音乐剧《速记员》的诞生堪称一场“逆流而上”的创作实验。作为一个自发组成的戏剧团队,既无国家院团的条件和资源,也没有任何任务要求,只因该剧编剧、作词、作曲张然在一张历史资料照片中,看到了蒋...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19389-404704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2分7秒 央视主持人徐君长篇历史小说《大宋点酥娘》新书首发式举行...,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宋代世相图。周洪成认为小说女主人公形象饱满传神,既有市井百姓的烟火气,又有不输男子的胆识与格局,展现了女性的独立精神和家国情怀。他希望更多读者通过这部作品,感受到大宋历史的温度和女性在历史中的独特光芒。齐芳表示作为影视从业者,深知优质小说对影视改编的重要性,《大宋点酥娘》凭借生动的人物群像和宋代社会生活的还原,具备极高的影视改编价值。黄薇分享了她与徐君的相识经历,“徐君有深...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3994-404700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1时49分24秒 《雨花》2025年第4期|陈先发:烧造...是在十五年前。某日,我在北京琉璃厂一家瓷杂店中,遇见一个宋末元初的龙泉窑敛口钵。钵体较大,直径三十四五厘米的样子,手头有点沉。遍布器身的冰裂纹,让我一见倾心。龙泉冰裂,多见于砖红色胎及米黄釉瓷,因烧成温度较低、还原气氛较弱所致,算是偶得的天成之美。这只钵,釉的表层光洁柔顺,在深层却密布细鳞蝉翼般开片,像寒潭的冰面被重捶了一下,炸裂又通透,一捧起,就不忍放下。遗憾的是,钵的口沿,有个小磕。当年,我患有完...
新作品#报刊在线#《雨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8/c419885-404633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1时43分4秒 独享的盛宴...30厘米。记忆中见过搬运工吃面用的海碗,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这巨型大碗气势磅礴、先声夺人,碗里盛有大半碗鲜香扑鼻的滚汤,表面凝着一层金箔似的鸡油。据说这老汤是由筒骨和老母鸡文火煨过六小时而成,温度始终保留在九十八摄氏度左右,恰在能烫熟生鲜却又不损其清香的临界点上。 遵朋友指点,我依次按照先荤后素、先生后熟的秩序向碗中下料。各种食材在投入汤中的刹那,迅速在蒸气里弯折出奇异的弧度。乌鱼、火腿和鸡片...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4018-4046415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1时41分17秒 苏建华:追寻齐鲁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在疫情影响、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成为传奇,烧红鲁中一片天,自有它的道理。细细品味“淄博烧烤传奇”,可以读出党和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担当,读出民心在城市发展和治理中的作用,读出淄博人宽厚的胸怀和温度,读出这座老工业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只要赢得了青年,就会充满青春气息和蓬勃活力,就会拥有未来。矗立在古老土地上的淄博市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外流、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30-4046987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9时16分52秒 敦煌美学的时代解码...美,加入活态传承的非遗技艺,比如缂丝、羌绣、苗绣等,形成跨越古今中外的对话。在展厅的沙丘T台上,青年设计师将北朝虎纹化作毛衣胸前的印花,将莲花纹与垂幔的肌理以织锦和植物染复现……千年敦煌传统美学,被有温度地“转译”为当代时尚语言。 数字技术让千年文明“触手可及” 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服装设计领域的广泛赋能也让敦煌美学焕发新生。据了解,2022年,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团队曾以敦煌飞天为设计蓝本,融...
艺术#展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19390-404697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8时35分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