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16 篇有关 活态文化 的页面,用时 0.179秒.

第1页  共6页

春节里的艺术在传续中弘扬与发展

春节是人民的节日,春节的美学就是人民的美学,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春节中人的文化行为,体现出中华民族最古老也最深情的活态文化叙事风格与精神信仰。 在传统春节的民俗艺术中,中国剪纸已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春节一样,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和春节社会实践及民俗活动事项相关的还有中国的书法、雕版印刷技艺、京剧、皮影戏、二十四节气等,也都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非遗名录。这启...

艺术#非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6/c419393-4038305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6日10时9分38秒 新传媒时代与新大众文艺的兴起

   ...了超文本、多主题、多媒体的全新的大众文艺审美特质。同时,“新大众文艺”也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学科以及“文史哲”大类的学科限制,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民俗学、动植物学,以及理、工、农、医、牧、商等学科中的活态文化,通过大众和网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并激活和创造出了富有生命力的新文艺形态,满足了普通大众迫切的精神生活需要。 “新大众文艺”是一场语体革命。它打破了五四新文学以来形成的语体规范和修辞规范,体现...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9/c419351-4033057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30日9时20分41秒 人工智能写作背离了网络文学精神

   ...至二次创作。现在的读者特别喜欢讨论,总是边看故事边讨论,文学变成了一种在持续的聊天互动中展开的活动,一些读者甚至因为追看本章说而忘记了故事情节,网络小说的阅读也出人意料地变成了慢节奏欣赏,这充分发挥了活态文化的特点。 人工智能写作体现的显然不是这种文学原理,实际上,在骨子里,它遵循的仍是书面文学观。借助海量数据、强大的算法与算力,人工智能写作试图囊括与加工它能涉及的所有文本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生...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2/c404027-4026194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2日9时43分22秒 如何以有形展现无形传承活态文化

   ...非遗美食市集、古韵文艺汇演、传统戏曲电影展映、城市考古定向挑战赛……“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连着端午小长假,上海开启全城非遗嘉年华,各种类型的非遗、民俗活动在全市遍地开花,让人们亲近、爱上传统文化。 作为活态文化,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以无形为主,并随着时间推移被不断地再创造。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共收录145个国家730项非遗。其中,中国有43项,总数位居...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9/c403994-402533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9日9时37分50秒 李建平再出新书,解读龙脉古韵与新姿

   ...社邀约,请他再写北京中轴线。李建平慨然应允,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重新梳理,完成文稿。 新书《北京中轴线》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和知识。李建平说,中轴线不仅是历史的轴线,更是活态的、发展的轴线。书中增加了这些年活态文化保护的新成果,如正阳雨燕、鼓楼鸽哨等,还为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故宫、景山古树名木专列了一章。“这些活化的遗产,跟着中轴线不断生长,生命力极为旺盛。”此外,李建平还在书中谈及中轴线上的色彩,并首...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7/c403994-4023755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7日7时38分39秒 返本开新:文学研究的范式开拓与跨界融合

   ...族志方面。而在2005年提出第四重证据后,主要的补习内容是考古学理论和本国的各种考古报告,希望借助这些较为客观性的考古新材料,建构汉字产生以前的中国文化的主要脉络和传承情况,然后再发挥神话学、民俗学和活态文化传承的特有优势,让无言的物质文化材料得到相关信仰观念方面的解读,从而达到“立体释古”的激活效果。正是在多重证据所引出的多重学科知识的交叉互动中,我们才能意识到“鸮熊变凤龙”的所以然过程,具体可参看拙著...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2/c405057-4020130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5日7时39分48秒 侧耳听,非遗的古韵与潮音

   ...厅。来自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小黄小学少儿歌队的少年儿童为与会嘉宾们献唱侗族大歌,清亮澄澈的天籁之音萦绕在人们的耳畔,如清风拂过人们的心。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活态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文化精髓,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艺术瑰宝。 听——讲究丝竹相和、执拍者歌的泉州南音,演绎出唐以前传统古老的宫调形制、民族唱法;以弦琶琮铮之音伴吴侬软语,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轻...

艺术#非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1/c419393-4012255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1日8时29分5秒 《玛纳斯》:丝绸之路上的英雄赞歌

   ...来 以前的“玛纳斯奇”,他们都有缺欠 他们以为赛依铁克之后 柯尔克孜人民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英雄 人民是河流,人民是海洋 人民能创造出不朽的英雄 这可以说是歌手的自我总结,也指示出口头传统作为民间民众的活态文化的流动性与活力所在。 北方民族三大史诗都是依靠口头传承,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文类,它们必然会带来变异和改编。《玛纳斯》在民间也有手抄本流传,但绝大部分已经散失。目前搜集、整理、研究的结果显示,国内有70...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18/c404101-4008022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18日14时26分46秒 众诗友庆祝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

   ...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吴钊先生的琴曲《梅花三弄》,雅集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在致辞中回顾了“海棠雅集”举办十二年来的发展变化,提出在不断丰富恭王府博物馆活态文化空间构建的同时,能够通过恭王府的“海棠雅集”活动,展现充满时代精神的中华诗词的勃勃生机,让这一活动得到更多喜爱诗词文化朋友的关注和喜爱。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古人诗句生动道出了读书...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11/c403994-3266128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11日8时37分19秒 网络文学:互动性、想象力与新媒介中国经验

   ...成广泛的人际互动,真正意义上的次生口语文化环境才能形成。网络次生口语文化在人际互动中生成,网络文学即其产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次生口语对网络文学的影响,认为次生口语的参与性使网络文学呈现出“活态文化的回归”。本文援引次生口语文化意在结合中国网络语境,探究充分的人际互动如何释放人们的表达欲并生成新文本,从主体扩张、文体文风、文学观念等方面赋予网络文学以能量。 从围绕文本的交流互动,到打赏催更的...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03/c404027-3265655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3日8时57分45秒 在新媒介场域中,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大众形态

   ...,能充分展现传统文化中神妙绝伦、精微奥赜、宏伟壮阔的面向,有利于从顶层设计方面推进对中国故事的讲述和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然而,传统文化的身份是多维多面的,在今天传承与推广传统文化,需要使其作为一种有机的活态文化进入社会生活及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成为一种内生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网络平台对于彰显、传播这类在地性的、活生生的文化具有很强的优势。 其次,网络平台及网络化的电视节目拥有广大年轻受众,使得传统文化的...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10/c404004-3256283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10日8时11分23秒 山水间的家

   ...保护单位当之无愧。这180多座保存完好的吊脚楼,就是石堰坪村前后两届支书,以及石堰坪村全体村民的丰碑。我还说,石堰坪村有绿水青山,有古老的吊脚楼建筑群,还有鸡罩捕鱼(以及我后来亲身领略过的糊仓)这样的活态文化,三个层次完美融合,缺一不可。它们是石堰坪村真正的财富,是石堰坪村走向未来的根基。历史不仅仅是指向过去的,也指向未来。只有立足乡村文明,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本身所蕴藏的丰厚内涵,才是真正把握住了乡村发展之...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16/c404019-3252717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16日9时4分55秒 从“作品”到“说话”:建构数字时代的大文艺观

   ...一体,不再有作品内外的差异,这是数字时代文艺对象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迁。 二、从“作品”到“说话”:文艺理论中国话语的建构 从社交媒体时代大众文艺评论的这种独特性可以看出,新媒介文艺实际上是一种活态文化。因此,我们既需要反思“作品中心主义”,也需要反思源自西方的作品、文本观念,进而建构新的文艺理论中国话语。在笔者看来,我们可以激活中国传统的“说话”概念,将新媒介文艺理解为类似于古代“说话”的活动,这...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623/c404027-3245431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6月23日9时30分53秒 一万座大山有多重

   ... 叶舒宪教授在文学与人类一课时,谈到我的家乡新发现的一座建于史前的古城——石峁遗址,这座4300多年后重新现身的古城是目前已发现的我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它的出现将整个人类文化从文字文化由无文字的活态文化向后推了数千年。陕北人几千年生息的黄土地上竟然隐藏了这么久的文化密码,原来我们的先人早在没有文字诞生的远古时代,就为我们建造了一座充满熊图腾到龙图腾,再到神图腾的文化城堡。我作为唯一一名来自陕北的学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作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26/c404044-3240941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26日16时33分50秒 “网文”是否正在掀起一场赛博空间的“文艺复兴”?

   ...者张进认为,当下文化领域正经历着声势浩大的“活态转向”,这是继口传的活态文化和文字文本的“去活态化”之后,以电子媒介为主导的“再活态化”过程。不过严格来说,与单向性、被动性的传统电子媒介相比,网络才是活态文化的典型形式,这集中体现在它带来的次生口语文化之中,持续不断的社交与现场互动造就了一个动态世界。当代文学观念是以静态印刷文本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与当下的活态文化存在矛盾,而中国网络文学为建构数字时代的活...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122/c404027-3228833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23日8时56分48秒 茑屋、朵云、大隐纷纷上新,上海这些书店美得很“任性”

   ...以分享和打卡为特征的新消费时代,功能性消费逐渐让位于体验式消费,书店以书聚合品质生活的天然优势,被持续放大,善于以场景营造“人文样板间”的优质书店品牌,正成为城市美育的新地标。 静态阅读场景升级为活态文化空间,企划“令人憧憬的生活方式” 业内指出,实体书店要突围,需持续为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感受,为城市和城市里的人创造更多美好可能。顺着专业选书的线索,更多书店将“阅读”拓展为对美好事物、美好体验的阅...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22/c403994-3197430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22日8时1分17秒 乡村题材网络小说的叙事与改编

   ...东去》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选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与时代热点和大众心理需求成功对接,成为“从网文到电视剧”的口碑之作。 此外,围绕乡村文化的根与魂,把握地域性、民族性的乡村图景、乡风民情和活态文化,建立文本内部的精神内核,从而突出网文的“首因效应”,小说吸引读者,影视剧积攒粉丝,以传播的视野解决创作难题。李子柒短视频火爆网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镜头下诗情画意的乡村世界;电影《十八洞村》除了生动...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102/c404027-3191537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2日11时10分24秒 第四届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 “诗酒杏花村”征稿启事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好山西省委楼阳生书记“一定要保护利用好‘杏花村’这一‘活态文化’,让‘得造花香’的酒文化与精美的古建筑艺术相得益彰,描绘好‘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意画卷,把汾阳打造成为富有魅力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讲话精神,打造好诗意杏花村品牌,促进杏花村酒文旅融合,根据第四届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组委会活动安排,特举办“诗酒杏花村”...

活动#征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07/c403988-31851962.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7日10时7分34秒 格萨尔文化,在情境保护中焕发新机

   ...馆长,馆长答应在业余时间教他表演《格萨尔》藏戏。 扎德的故事是史诗《格萨尔》活态传承的缩影。千百年来,《格萨尔》史诗说唱文化持续传承与发展,形成了深刻影响藏族民众生产生活方式、习俗惯制、社会制度的活态文化。2006年,《格萨(斯)尔》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我国《格萨尔》...

民族文艺#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819/c404098-3182853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8月19日11时47分48秒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

   ...(物品)的交互关系的研究,虽有接受美学层面的关注,但缺失语境性与动态性模态,易陷入想象性观念世界。艺术人类学学科思路可以完全革新儿童文学的文本范式理念。借鉴艺术人类学回到历史、生活、田野的工作方法,将活态文化、物性诗学积极纳入儿童文学活动整体的流程中,关注由“活着的”“活过的”时间维度,以及由民间的、流动的、物质性参与的、身体在场、环境参与的空间维度等共同构成的更为开阔的文学场域中的新儿童文学文本观,进而...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519/c404072-3171432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5月19日8时24分45秒